咖啡小说

咖啡小说> 妖孽美男特工帮 > 第58章

第58章

的就是在日出之际能够抵达玉皇顶。 李承道的体力自然不用说,坐上皇位这些年他依旧没有放松习武。 再加上年轻正值壮年,体魄强健如旧,登些石阶不算什么。 而岳飞、韩信、冉闵等武将们也都是从战场上杀出来的武夫,区区登山也难不倒他们。 只是那些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官以及后宫妃子们难受了。 六千级台阶还未走三分之一,他们便已经是气喘吁吁。 但是没人会半途而废。 参加封禅仪式是何等的无上殊荣?他们又岂会因为这一点劳累便放弃! 在依照预定行进速度登山的情况下,约有一个时辰后,李承道便与众人一起登上了泰山玉皇顶。 而就在此时,太阳也刚好破开云海露出了脸,朝着天地洒落出万道霞光。 这样震撼人心的一幕,看呆了随行的所有人。 玉皇顶上早就准备好了祭坛,上面装着五色土,广五丈、高九尺,四面出陛。 此乃登封顶。 抵达玉皇顶后,负责祭祀的礼官们便开始忙碌起来,将准备好的三牲五禽宰杀,并且置于祭坛上。 祭坛之内摆放五色土代表着江山社稷,三牲五禽六畜代表着百姓万民。 这些都准备好后,再由帝王点燃檀香,以此将封禅一事上告于天。 一切很快就准备妥当了。 李承道手持檀香,将其投入到青铜大鼎之中。 然后再接过礼官准备好的祭文慢慢念出,上告于天,下达于地。 玉皇顶上,只有李承道清朗的声音回荡,所有人都默默低着头,神情肃穆。 檀香袅袅,直冲霄汉。 李承道整了整身上帝袍衮冕,正色道:“朕为天子,受命于天! 开创大唐盛世,令百姓安居乐业! 攘平四方蛮夷,让中原再无胡乱! 改革科举制度,以教化万万百姓! 推广杂交水稻,使再无饿死之民! 定大唐万世之基;一统八方,令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朕今日于泰山封禅,立碑告世—— 朕定当护我大唐永世不衰!仙佛不可拦,鬼神不可挡,于此,昭告诸天!” 李承道目光如电,没有再继续躬身,而是直起身子望着茫茫云海! 他的眼神纵横睥睨,配上一身尊贵明黄龙袍,手扶天子剑,有种难以言喻的威武霸气! 古来帝王封禅于泰山,目的是为了传达天听,而李承道却是直接以帝王之名昭告诸天! 其间差距,根本不可同日而语,这也表明了他是何等的自傲! 李承道啊根本不屑于服从天命,就如他所说的,他既是大唐的天命! 身后文武百官、后宫诸妃、随从仆役,皆摄于李承道无边帝威。 此等君王,便是他们大唐的天子陛下! 他们一个个为治心驰神往,纷纷拜倒,恭敬无比道:“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李承道一笑置之,微微一抬手后,便有几十位力士一起抬着一块高达两米的功绩碑过来。 只有将这块碑真正种下去了,那么今日的封禅才算圆满结束。 但是十分奇特的是,李承道这块碑,乃是无字碑! “朕之功绩,又岂会止于此,且留待后人评说便是。” 李承道淡淡一笑,目光再次投向云海。 他不需要刻字记录功绩,因为他并不满足现在的成就,他的未来绝不仅仅拘泥于这些成就! .. 第二百八十四章 盛世大唐 泰山封禅已经过去了将近两个月的时间了。 封禅一事对于李承道和大唐来说都有着极大的意义,而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得天之眷的缘故,封禅以后大唐四海升平,各地都无天灾人祸发生,是难得的好年头。 不过随着大唐的迅速发展,一些缺点和弊端也逐渐暴露出来了。 皇宫,御书房。 李靖正在与李承道汇报着军事政务,他是因为泰山封禅一事而返回长安的,同时也是入京述职。 “陛下,我魏州军已经全部完成了整合以及重新编制,人数从二十万精简到了十七万,但是臣敢保证战斗力却比以前要更加强大!” 李靖沉声道。 在西北铁骑出现之前,魏州军一直是李承道麾下编制最大、且能保持整体战力较强的军队。 但是有了西北铁骑精锐在前,魏州军便显得有些臃肿了,因此李靖在江南道一带驻扎时,一直都勤于练兵,以及精简魏州军的编制,提高战斗力。 功夫不负有心人,用了整整两年的时光,李靖也成功将魏州军给重新锤炼了一番。 将人数缩减到了十七万,但战斗力却提升了一倍。 论精锐程度,这支步兵军队已经到了可以比拟白袍军的地步了。 “药师辛苦了。” 李承道看着李靖比以往要显得黝黑几分的肌肤,以及更加炯炯有神的目光,不禁有些感慨道。 江南道乃是富庶之地,李靖在那里呆了两年,不但没有丝毫养尊处优的样子,反而还帮他练了一支强军出来,不得不让人心生佩服。 如今李承道麾下大军驻扎在大唐各地。 魏州军驻扎在江南道一带,是为了威慑也是保险,主要是防备内乱的情况发生。 闵领十万益州军镇守西部边关,罗艺领六万泾州军和五万漠北铁骑镇守幽州、泾州。 十万西北铁骑驻扎在辽东,还有十万则是和白袍军一起镇守长安、洛阳。 此外还有六万水师驻于汴州。 如今大唐兵力之强盛,放眼历史各个朝代,都足以排入前三,可谓是精兵遍地。 这么多的军队,而且还都是精锐之军,不是一般王朝可以供养的起的。 但以大唐如今之富庶,养这么多军队却是轻而易举。 “陛下谬赞了,臣只是尽了身为将帅的责任而已。” 李靖依旧谦恭,然后稍作犹豫,继续开口道:“陛下,臣还有一事要奏。” “药师但说无妨。” 李承道笑着说道。 李靖这才说道:“陛下,我魏州军如今的兵器铠甲皆是旧式的,臣以为当全部革新一遍了。” 李承道闻言笑道:“朕还以为是何事,原来是更换军备一事,朕准了,此事你去与兵部还有户部商量便是,让他们拨款筹备。” 军备一事都有兵部负责,户部则是负责拨款。 “不不,陛下,臣的意思是军械制式以及强度该革新了,不仅仅是我魏州军、如今我大唐所有军队的装备,臣以为都需要更新换代。” 李靖正色道,“臣记得陛下麾下有一支万人白袍军精锐,他们装备的那种制式横刀,强度十分惊人。” “和那支白袍军手中的武器相比,我大唐其他军队的装备武器都显得过于不堪与落后了,此事非同小可,会严重影响军队战斗力,臣以为陛下应当给予重视。” 听李靖这么说,李承道方才明白他的意思。 李靖的意思很简单,那就是当下所有军队的装备都过于落后,已经不再适应了。 这种话别人说出来可能没什么,但是由李靖这位大元帅说出来,自然是极有分量,而且是确切的真事。 李靖所言李承道麾下那一支装备的制式横刀的万人白袍军,就是当初装备了系统奖励的合金战刀的那支白袍军。 凭借着武器的优势,这支白袍军立下了赫赫战功,是精锐中的精锐。 而这一切,一半都是因为武器的功劳。 李承道长久以来一直想着提升先进的军事科技,却忽略了一个现实,那就是当今主流依旧是冷兵器,万人厮杀的战场上,冷兵器和铠甲的强弱更是直接决定一支军队的战斗力。 “这个时代的热武器没有个十几年,几十年的发展,难以有所成就,最重要的还是冷兵器和军队啊。” 李承道心中感慨道。 虽然目前冶造局研究出了提纯火药以及火炮、火铳,但威力都一般,还需要进一步研发。 思忖过后,李承道点头道:“朕知道了,朕马上着令冶造局去研究新式的武器军备。” “陛下英明!” 李靖这才放下心,躬身而退。 …… 和李靖见完面后,李承道便让人去取了一把合金战刀过来,然后把许墨召到了御书房见面。 “臣,参见陛下。” 许墨朝李承道行礼道。 “平身吧。” 李承道随意抬了抬手,然后说道:“许先生,朕今日与李元帅相见,他与朕直言如今我大唐军队的装备过于落后,因此朕打算让你们冶造局研究新的铠甲武器,以此提升军队战斗力。” “你先看看这一把战刀。” 李承道说着,将那把合金战刀交给了许墨。 许墨接过来之后,稍稍打量了两眼,又挥舞试了试强度后,脸上便不禁浮现震惊之色,道:“这是什么金属,强度胜过我冶造局的百锻铁!” “此乃合金,不仅仅是铁,其中还掺杂了其他的金属,然后铸造出的武器要更加坚韧。” 李承道解释道,“这种武器朕早年间得人捐赠的,但那些人朕没有找到。” “许先生看看,能否仿制出这种强度的钢铁,用来制造武器和铠甲?” 听到李承道的话,许墨放下手中钢刀,正色道:“陛下,若是有大量各色金属的话,臣有信心可以炼出这种合金钢刀。” “只是现在最多的不过是铁、铜矿,其余金属矿物存量过于稀少了。” 这个时代还没有对于各种金属的概念,用得最广泛的就是铜、铁两种矿。 李承道闻言大袖一挥,毫不犹豫地说道: “既然如此,挖矿便是!” .. 第二百八十五章 掠夺殖民海外国家! 御书房中,一片寂静。 李承道话音落下后,许墨、房玄龄、魏征等人都神色各异地看着李承道。 “怎么了?” 见到他们的神色,李承道不禁皱了皱眉头。 许墨苦笑道:“陛下,现在百姓生活富足,陛下又薄赋轻税,导致旷业都没有多少人愿意去开采,近年来就连煤、铁矿的开采量都大大减少了。” 许墨的话令李承道一愣。 房玄龄也拱手道:“陛下,正是如此。如今我大唐劳动力着实十分短缺,徭役缺人去做,以至于各地官府只能采用雇佣的形式来进行修缮河堤、修路等官徭。” “但是如矿业这等行业,愿意做的人就更少了,大量开矿有些不现实。” 李承道推行的种种政策、厚待百姓自然是明君之举,但是轻徭薄役的结果就是劳动力短缺。 现在大唐地域广阔,但人口却不多,百姓生活富足是没错,劳动力属实稀缺,甚至出现了有大片良田无人耕种的情况。 说到底,还是人口不足。 李承道虽然推行种种鼓励人口增长的政策,但在短短几年内,难以有太大的改变,至少还得要个七八年才能看出成效。 “劳动力啊……” 李承道不禁有些头疼了起来,矿没人挖,地没人种,这岂不是大大的浪费? 这样下去可不行,得找一个快速解决劳动力短缺问题的办法。 李承道在御书房里来回踱步,眉头紧紧皱了起来,到底怎么办才好? “叮!恭喜宿主触发任务选项!” “选择一:向周边国家全面开战,扫平诸国,奖励基础重工业设施一套。” “选择二:开启大航海时代,向海外国家掠夺殖民,奖励远洋宝船制造图以及全球航海地图一份!” 系统的声音适时响起,李承道再次触发系统的任务选项了。 只不过和之前有些不一样的是,这次第二个选择的奖励,和上一次出现的一样! 上一次是让他接受新罗臣服或者是灭了新罗,他为了杂交水稻而选择了接受,放弃了远洋宝船的制造图纸,以及当今的世界地图。 在当时是无奈之举,因为当时大唐的国力不允许开启航海时代,进行远洋航行;杂交水稻的意义要更大一些。 事实证明他的选择是正确的,如今大唐盛世,杂交水稻占了不小的功劳。 不过对于未能获得的远洋宝船制造图纸以及世界地图,他还是感到十分惋惜。 只是没想到的是,系统这次又给出了同样的奖励。 但是系统依旧是那贱贱的性格,每次给出的奖励,无论哪一种都极为诱人。 比如说这一次,全套的基础重工业设施。 全套基础重工业设施!一旦得到了,将会是大唐迈入工业时代的第一步! 发展重工业,或者选择远洋殖民掠夺,选择哪一个? 毫无疑问,第一个奖励是极具诱惑力的,工业时代开启,国民生产总值都会产生飞跃,这是真正的时代的跃进! 可惜,这个奖励有着极大不确定性。 系统是能奖励全套的工业设施不错,但是这些工业设施该怎么用?没有相应配套的技术人才啊。 李承道前世虽然是图书管理员,饱读各种书籍,但他又不是万能的,不可能什么都会。 再而言之,朝其他国家全面开战也不行。 想要获得大量劳动力的最好办法,无疑就是朝其他国家发动战争,掠夺人口来奴役。 这无疑是非常不人道的行为,但古代可不跟你讲什么人道,战争就是这么残酷,只要对自己国家有好处那就是可行的事情。 以大唐如今的军事实力,可以轻易扫平周边所有的国家。 但是问题也出在这里,大唐周边的国家都因为惧怕大唐的军事实力以及李承道的强势而纷纷选择了臣服,每年上贡从不曾中断。 甚至前段时间泰山封禅时,各个国家还以臣国的身份派来使者一起随李承道在泰山封禅。 做到这种地步,李承道着实是没有对他们动手的理由。 经过一番沉思之后,李承道最终做出了决定。 “既然劳动力不足,那便向其他国家发动战争,掠夺人口和劳动力吧。” 李承道停下脚步,将目光投向了御书房内的众臣子。 贾诩、长孙无忌等人听到李承道这话后神色顿时一变,长孙无忌立即拱手道:“陛下,虽说我大唐如今军事强大,堪称举世无双,但无名无分,怎可轻易向其他国家开战?” “是啊陛下,各国近年来皆臣服于我大唐,而我大唐身为宗主国若是向他们动兵,,名不正言不顺啊!” 就连向来支持李承道的贾诩亦开口反对。 然后魏征等人也纷纷开口,都担心李承道一时冲动而对其他国家动兵。 然而李承道却笑道:“朕已经打定主意了,但是并不是对我大唐周边国家动兵,而是……远征海外!” “什么?” 众臣听到李承道的话后,皆为之一愣。 远征海外? 李承道从龙案后走出,指着窗外的天空道:“世界之大,又何止我中土。 在那海外之地,还有着众多国家,他们才是朕的目标!” 李承道语气铿锵有力,不容置疑地说道:“朕要派出全部水军,去海外征讨其他国家,掠夺人口和财富,来充实我大唐、弥补劳动力的不足!” 听到这里,众臣方才明白李承道的想法。 “世界并非天圆地方,而是一个巨大的球体,上面遍布海洋,点缀着一块块陆地,我们就生活在其中一块陆地之上。” “在那海外,还有更多的国家存在,朕要做的就是征服他们!” 李承道坚定地说道。 天圆地方的概念早就在东汉时期,就被张衡给推翻了,张衡首先提出了地圆说,并且制作出了浑天仪。 只不过这个说法不为正派儒学家所接受。 而李承道这么说了之后,便是代表他肯定了这个说法,令贾诩等人心中震撼。 远征海外之地! 这个想法不可谓不大胆和宏伟,但亦有一种让人难以抗拒的魅力。 在那海外之地又有着怎样的国家?与大唐比起来孰强孰弱? 一切都是神秘与未知。 众臣一番讨论后,最终有了定论。 贾诩拱手正色道:“陛下,臣等……愿意支持远征海外!” .. 第二百六十六章 抓金发碧眼的洋人挖矿挖煤 李承道派水军出海、对海外国家进行远征的计划,得到了智囊团的一致同意,并且很快便付诸实施。 大唐如今劳动力缺失,又不好朝着大唐周边的国家开战,那么便只有朝着海外发起掠夺,来补充国内劳动力的短板。 在李承道做出选择之后,系统给予的奖励也很快便下来了。 远洋宝船的制造图纸,以及完整的航行地图。 李承道当即便令薛万彻、岳飞带兵按照地图出海远征,先从较近的几个海外国家开始发动战争、进行掠夺;于此同时,他还让冶造局和工部按照图纸,制造更大的远洋宝船,以方便日后进行长距离的远征。 于是属于大唐的、轰轰烈烈的大航海时代,便就此拉开了序幕。 大唐如今国力强盛,兵强马壮,完全支撑得起海外远征。 在岳飞、薛万彻的带领下,海外远征军仅仅在一年的时间内,便接连征服了五六个海外小国。 其中大部分其实都是连国都称不上的聚落,并且从当地大量掠夺人口以及财富。 这种手段粗暴而野蛮,但这就是资本原始积累的血腥。 …… 长安城。 在被数匹骏马拉着的一辆辆囚车上,关押着一名又一名衣着奇特、金发碧眼的的异国人。 而这些异国人在进入长安城后,沿路引起了众多百姓们的注意。 虽说大唐周边也有其他国家,但是百姓们大都久居中原,还是第一次看见这些真正的异族人。 “这些人是什么人?为何金发碧眼的,肤色还那么白,和我们中原人完全不一样?” “听说这些人都是陛下派出的海外远征军,在海外击败其他国家后带回来的,好像是要充做奴隶。” “真是奇怪啊,世界上居然还有这样的人。” “朝廷不已经说了么,自古以来天圆地方的观念都是错的,海外有许多陆地和国家,可不仅仅只有我们大唐。” “世界之大,无奇不有啊!” “这就是弱者的悲哀啊,还好我们大唐足够强大,不然被掳掠做奴隶的便是我们了。” “这一切都是因为陛下的圣明!” “没错,陛下万岁!” …… 在沿路长安城百姓们的注视下,这些来自异国他乡的奴隶们怀着不安和恐惧的心情,被送入了长安。 …… 第一批送回的奴隶不过是开端罢了,后续还有更多的奴隶被运送回大唐。 而民间商人们也借此发现了商机,在朝廷或者说李承道的默许之下,也都远赴海外,开展奴隶贸易。 有了从殖民地源源不断输送回国内的奴隶,大唐国内的劳动力不足便立刻得到了缓解。 李承道一方面用这些掠夺而来的劳动力修建轨道铁路,使得轨道铁路遍布整个大唐,一方面用他们来开采各种矿类,大兴冶铁。 国家想要富强,离不开工业。 而冶铁便是古代的工业。 开采出来的各类矿石被冶造局得到后,他们就立刻开始了对合金钢材的研究,打造更坚韧的金属,以提升军队的战斗力。 此外,这些奴隶人口还被用来种棉花、种各种作物。 使得哪怕使普通农民,也能利用奴隶而耕种一片广袤的土地,生产力大大增加。 但是奴隶的增多也是有弊端的,那便是不安稳的因素。 在这些掠夺来的劳动力刚刚入大唐时,曾发生过数次规模不小的暴动。 但是这些暴动无一例外,都被李承道派军队血腥镇压了,连个浪花都没有掀起来。 见识到大唐军队可怕的力量后,这些奴隶们方才老实了下来。 不过为了杜绝此类事情的发生,李承道专门出了几项政策安抚奴隶。 第一条便是奴隶契约法。 一、奴隶主人不得随意虐待、或者超出劳动量地使用奴隶,需给予正常的饮食住处以及最低额度的佣金。 违背者一经发现,永久剥夺使用、购买奴隶的权利。 二、奴隶工作满十年,可获得自由返回原居地,或者继续以选择做奴隶留在大唐。除此之外,发现擅留者,杀无赦。 这两条奴隶契约法的内容保证了奴隶的基本权益,也让他们有了希望。 有工资拿,哪怕很微薄,至少也是工资,而且做满了十年就能返回原来居住的地方,不必一辈子做奴隶。 所以契约法颁布后,各地奴隶便再也没有发生过暴动事件了。 此外,李承道还接连颁布了几条法律法规。 其中一条便是严禁大唐女性与奴隶私通,一经发现,两者以及诞生的后代必须处死,杀无赦。 有了后世某国的经验,李承道对于这种情况深恶痛绝,所以采用严令禁止,不能让外来人口玷污了炎黄血脉的纯正性。 这些法律法规的颁布,代表了大唐奴隶贸易体系的正式形成。 大唐也终于迈入了真正的飞速发展期。 .........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恍若白驹过隙,九年的时间一晃便过去了。 这九年内,整个大唐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 由于有了大量奴隶充做劳动力,大唐的国力翻了不知道几倍。 首先是轨道铁路,直接铺满了大唐,四通八达,到了几乎能达到每一个县城的地步。 国内良田都得到了充分利用,农民们因此也变得富有了起来,不需要朝廷再轻赋薄徭。 商业自不用多说,在朝廷的远洋宝船诞生后,一些大商人直接买下宝船,进行跨海的贸易活动,大唐内的贸易已经难以容得下他们了。 冶造局在这九年间也取得了极大的成就和技术方面的进展。 种种理论技术的提出,让机关术渐渐朝着机械学靠拢。 高纯度火药、炸药的出现,连发火枪、高射程大炮的完善,以及合金钢材的诞生,每一项都是极为了不起的成就! 除此之外,大唐的人口数量爆增到了五百多万户,比昭武四年时翻了整整一倍。 科举制度也进行了完善,李承道取消了乡试、会试,普及六年义务教育,开启民智,提升国民素质。 所有蒙童六岁就必须要到大唐皇家初等学府进行免费学习,一直到十二岁为止。 十二岁以后,成绩优异者通过考试晋升中等学府,然后再进行学习,六年后参加科举。 科举上榜者进入大唐皇家高等学院深造,有机会到六部实习,最不济毕业后也能做一方官员。 能进入高等学府的,都是从整个大唐筛选出来的顶级精英。 在这种模式下,大唐皇家学院完全达到了李承道的初衷,即成为大唐朝廷输送人才的地方。 还有大唐皇家军事学院,通过武举入选,考入条件极难,而且年龄还限制在三十岁之下。 所有武官都在军事学院系统地学习培训过,这是武官们的摇篮。 大唐皇家高等学院,与大唐皇家军事学院,已然成为了文武两圣地。 如今的大唐,才真正有了傲视天下的实力! 无论是国力、军力、经济实力、还是国内建设、技术实力,无一不是站在巅峰。 而这一切,全都归功于那位所有大唐子民都为止敬仰的大唐天子——李承道! 正是李承道在这九年间的励精图治,方才造就了现在的昭武盛世! 此等功绩,哪怕称之千古一帝丝毫不为过,就连秦皇汉武,相比较起来也是黯然失色。 .. 第二百六十七章 长孙无垢和李承道的儿子 大唐,长安。 九年时间很快就过去了,大唐的国力攀升到了顶峰。 经济自不必多说,长安、洛阳两地已经成为了天下贸易中心,尤其是长安,更是成为了南北两地、西域外国与中原贸易的枢纽。 有文人墨客曾这样形容长安: “我到长安不吟诗, 原来长安即雄文。 此去一万三千里, 户户皆闻酒肉香。” 整座无与伦比的大唐都城,经过了两轮的扩建,现在是一座傲视中原内外的超级雄城了。 而那位受到亿万大唐子民所敬仰爱戴、无数域外异国闻之畏惧的大唐天子,便居于这座雄城之中。 …… 皇宫,太极殿。 因为政治清明,大唐国内更是风调雨顺,如今上朝的规矩已经从三日一朝改到了七日一朝。 这并不是君臣懒惰,而是真正的无可奈何。 若不将七日的事情都堆在一起解决,那难道每日处理几件小事后便站在那里干瞪眼吗? 这日朝会,依旧没什么重要的政事上报,大多事情都由各级官员们分批处理了,或者上陈到御书房,由李承道和中枢重臣们决议,能真正放到朝堂上让众多大臣们一起共议的根本没几件事。 就算这样,大多上奏的折子,都是各种歌功颂德的,简直无趣至极。 如今的大唐,可不是九年前那个百业待兴、需要帝王事必躬亲的时候了。 朝堂上下人才济济,百姓安居乐业、国内风调雨顺,一派盛世之景。 在汇报完几件政事后,太极殿内就出奇地沉默了起来。 李承道坐在龙椅上,单手托腮看看向大殿内的文武百官,一副百无聊赖的模样。 九年的时光过去,李承道看起来要成熟了很多,若说以往的他是一把锋芒毕露的天子剑,那么如今的他就已经被收入剑鞘之中,锋芒内敛。 但他身上的帝王气势却更加浓重了,令人感到由衷的窒息。 这只有手握亿万人的生杀大权、真正的上位者才能拥有的气势。 他一人,即是大唐的天。 不过随着李承道一笑,殿内的凝重气氛便被打破了。 他对台下百官们笑道:“诸卿,今日莫非又要早早退朝?那可真是无趣的紧了,看来朕有必要将七日一朝改成十日一朝了。” 听到李承道的话,群臣闻不禁哑然失笑。 李承道这话自然是玩笑话,哪怕朝中政务再少,也不能低于七日一早朝。 所谓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是不变的道理。 “如今大唐盛世,百姓安居,国库充盈,兵强马壮,一切尽归功于陛下。” 长孙无忌笑言道。 贾诩也开了个无伤大雅的玩笑,道:“确是如此,陛下可是害得臣正当壮年,却是到了退休养老的生活了。” 李承道笑了笑,然后说道:“既然无事,那便退朝吧。” 说到这里时,李承道看向了魏征,笑道:“魏卿不会又说朕怠政吧?” 语气里有玩味之意,因为魏征时不时就上谏李承道让他勤勉政事,已经是朝野皆知的事情了。 李承道这话,自然引来一片善意的笑声。 魏征老脸一红,道:“陛下莫要折煞老臣了。” 李承道哈哈大笑一声,转身离开了太极殿。 …… 退朝之后,李承道便前往了长孙无垢的宫中。 清礼宫内,一名两名衣着华贵的贵妇人,笑着聊天。 而在她们旁边,有一名身材窈窕、英气十足的女子,正抱着一个一两岁的婴儿逗乐,不时将其逗得咯咯直笑。 “我们玉儿真是太可爱了,快让姐姐亲一个!” 女子不住地蹭着孩子的脸,对她喜爱至极。 “好了好了,丽质你待会又把他弄哭了,快放下。” 一名贵妇人嗔怪地说道。 这名风华正茂的贵妇人,正是长孙无垢! 由于服用了回春丹的缘故,长孙无垢如今已经年过四十了,但依旧像是年轻少妇一样美艳无双,如同熟透了的果子一般丰满诱人。 而被她喊做丽质的英气女子,自然便是她的女儿李丽质了。 至于那婴儿,则是她两年前为李承道诞下的子嗣,李玉。 九年的时光过去了,除却当初德善女王为李承道诞下一名公主外,便只有长孙无垢为李承道生下了一名皇子。 这名皇子的诞生让全大唐都震动了,李承道也是大喜过望。 不但直接将其封为郡王,并且连长孙无垢都提升一级,成为和长孙云露同等的嫔妃。 李承道子嗣稀少的问题,御医们专门研究过,最终得结论李承道和后妃身体都没有问题。 最终有一名游方道士主动入宫面圣,泄露了天机。 “陛下子嗣稀少,是因陛下自身龙气过重,寻常女子难以承受,需身具母仪天下命格之女子才能与陛下相配。” 为此李承道大感震惊。 他虽然不信神佛,但这名道士所言实在是让人惊异。 德善女王身为新罗女王,是有母仪天下的命格,但是尚且不够,所以只生下了女儿。 至于长孙无垢……她按照原本历史,的确是要母仪天下的,所以她能诞下子嗣。 这般玄妙,令人不得不心生震撼。 听到长孙无垢的微微斥责,李丽质不满地说道:“母妃你也太偏爱弟弟了,我就不是你女儿了吗?” 长孙无垢瞪了她一眼,没好气地说道:“你都多大的人了,我还要把你当小孩子看吗?” 一旁的郑观音闻言笑道:“观音婢你不要训斥她了,你们母子二人这么久不见,好好聊聊才是。” 郑观音不说还好,一说长孙无垢就更来气了。 “谁让这个倔丫头非要跑去从军,说要当什么平阳昭公主第二,结果常年跟随岳将军远征在

相关推荐: 斗罗绝世:圣邪帝君   快穿之炮灰的开挂人生   云翻雨覆   穿书后有人要杀我(np)   镇痛   [综漫] 受肉成功后成为了禅院家主   学霸和学霸的日常   蔡姬传   取向狙击   捉鬼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