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就在西突厥王犹豫要不要加入到这场战斗里时,又一支大军忽然从狼居胥山北出现! 这支大军的旗帜在寒风中猎猎作响,一个硕大的罗字格外引人瞩目。 是罗艺的泾州军! .. 第九十八章 活捉颉利可汗 幽州军和泾州军虽然是同时发兵,但是泾州距离大草原是有些距离的,因此行军速度自然不能和幽州军比拟。 但是在罗艺下令全军除了必要的休息外不间断的进行前进的情况下,终于赶到了狼居胥山。 “禀报罗帅!前方幽州军正在与突厥大军交战!” 一名斥候跑到罗艺马前,单膝下跪后禀报道。 听到这名斥候的话,罗艺顿时精神一振,毫不犹豫地下令道:“左翼率两万人堵住突厥退路,其余人等随本帅加入战斗,助太孙殿下歼灭突厥!” “诺!” 罗艺一声令下后,泾州军兵分两路,亮出帅旗,然后加入了战局之中! 李承道正在战场上奋力杀敌,见到突然加入的泾州军后,不由得大笑一声,然后出手越发凌厉! 泾州军的加入,令胜利的天平加快了倒向李承道这边的速度。 突厥大军之所以能暂时压制白袍军,是因为他们士兵在死境下爆发出的力量,再加上人数众多,才能勉强压制。 白袍军这边六万大军,由于一万在狼居胥山上厮杀,一万按兵不动以防西突厥加入战局,因此只有四万大军参战。 而泾州军此次来了五万大军,加入战场后完全弥补了人数上的差距,甚至还超过了突厥那一方! 虽说长途奔袭而来,但是泾州军的战斗力丝毫没有衰减,一加入战场便对整个局势产生了扭转! 瀚海之畔,西突厥王见到突然杀出的泾州军后,神色顿时大变。 “马上撤军!” 西突厥王毫不犹豫地下令道,当即便策马转身离开。 见到泾州军出现,他便知道这场战争的结果了,他们继续呆在这里的话,等到对方结束战斗,那么下一个目标便是他们! …… 这一场战斗从五更持续到巳时,突厥军队被杀得尸横遍野,血流成河,狼居胥山上山下,皆被鲜血染红。 而突厥的十万残军,至此全部灰飞烟灭! 除了颉利可汗、突利可汗两人外,其余所有的突厥贵族全部战死!他们这两位可汗更是被后加入战场的罗艺一力生擒! 战斗过后,大军便在狼居胥山脚下驻扎,而李承道也与罗艺等人相见了。 帅帐内。 “泾州罗艺,拜见太孙殿下!” 罗艺领着几位心腹将领入账,然后毫不犹豫地朝李承道躬身下拜道,语气十分的恭敬。 李承道从桌案后走了出来,亲自将罗艺从地上扶起,神色诚恳地说道:“罗将军乃是跟随孤父王多年的老将,论辈分孤还要喊一声叔叔,您大可不必行此大礼。” 李承道的一番话不管是不是在收买人心,但罗艺依旧颇为感动,惭愧无比地说道:“实在难当殿下如此礼遇,之前太子遭难,罗艺未能搭救,而前段时间殿下命我防备突厥,我亦因自大而忽视……罗艺实在是惭愧。” 李承道闻言不由得笑道:“罗叔叔言重了,父王遭难时叔叔远在边关,岂能轻易离开,至于上次的事情,孤尚且年轻,罗叔叔不相信孤也是人之常情。” “此番能全歼突厥大军,罗叔叔的泾州军功不可没。” 这倒是实话,没有泾州军加入战场,并且封死了突厥的最后退路,他绝没有这么简单就能将所有突厥大军全部歼灭。 “殿下谬赞了,罗某有礼物要赠与殿下。” 罗艺说着朝身边的亲信将领使了个眼神,后者顿时会意,转身出了帅帐。 没过多久,他便带着士兵,将两人给押入了帅帐。 “这两人乃是东突厥的两位可汗,是罗某昨晚于乱军之中抓住的,此番交由殿下。” 罗艺对李承道拱手说道。 被五花大绑、面露屈辱之色的两人,正是颉利可汗与突利可汗! “见了殿下还不下跪!” 那名亲信将领见到他们两人瞪眼看着李承道,眉头顿时一皱,伸手就想将他们给按在地上。 然而颉利可汗对其怒目而视,骂道:“要杀便杀!本汗乃是突厥可汗,岂能向一竖子下跪!” “放肆!” 这名将领大为恼火,一脚就按踹在了颉利可汗的腿上,强行让他跪了下去,对待突利可汗也是如此。 两人被强迫下跪,脸上布满了愤怒和屈辱之色。 “哼,败军之将,也敢如此猖狂!” 冯立冷哼一声,瞪着他们两人嘀咕道。 李承道将目光投向了两人,笑道:“你们败给孤似乎很不服气?” 听到此言,颉利可汗咬牙切齿地说道:“若非你用诡计诓骗本汗,本汗岂能落得如今这下场!” 事情到了这般地步,究其原因全因为他当初亲信李承道的谎言,而怀疑突利可汗。 突利可汗也长叹一声,道:“本汗当初就不该与虎谋皮,现在悔之晚矣!” 他现在万分懊悔自己当初为什么要找李承道合作,透露了他们突厥打算发兵长安的消息。 一切的一切的源头,全都在于他。 “殿下,这两人该如何处置?” 岳飞上前询问道。 李承道稍作思索,然后答道:“暂时先不杀,押下去关起来吧。” “是。” 岳飞点点头,然后挥手让人带着颉利可汗和突利可汗下去了。 等到两人被带走之后,贾诩上前一步说道:“殿下功高震世,建立不世之功勋,当于狼居胥山上,杀青牛白马祭告天地,并立碑记功!” 贾诩话音刚落,岳飞立马上前,道:“臣附议!殿下之功,光耀千古!当于狼居胥山上祭告天地,以表彰此不世之功! 昔日汉朝,自霍去病大破匈奴,封狼居胥,为后世所传唱。 如今李承道之功,更强于霍去病,并非是单单击退突厥,而是尽灭其国! 如此古今未有之功勋,理当在此祭祀天地,立碑记功,留名青史! 李承道留名青史,被后世万代所传颂。 他们这些跟随李承道的谋臣武将,亦要载入史册,千古流芳! 李承道哈哈一笑,大袖一挥,神采奕奕道:“好!孤当与诸君一起......” “封狼居胥!” .. 第九十九章 祭天大礼 李承道下令后,贾诩等人一边忙着整顿军队,一边开始着手进行祭祀一事。 古代社会,讲究皇权天授,因此祭告天地是一种极为隆重与繁复之事。 无论是对礼仪、祭坛亦或者是祭品,都是极其讲究。 岳飞和贾诩花了整整两天的时间,方才安排好了一应祭祀所需要的物品 在狼居胥山最顶端,建造了一个巨大的祭坛。 二月三日,李承道于狼居胥山祭告天地,立碑记功,以表彰其覆灭突厥之不世之功! “咚—! 在日出前八刻,等时辰一到,白袍军中战鼓震天而响,响声如雷,连响九九八十一下。 李承道率麾下谋臣武将,一路步行至位于狼居胥山山顶的祭坛。 等李承道走上祭坛之时,祭天大礼便正式开始! 李承道虽然是第一次主持祭天,但是有贾诩这位全才在此,一切自然不是问题。 贾诩站于李承道右后方,神色严肃,高声喊道:“迎神!” 两名亲卫闻言顿时上前,将皇天上帝之神位,恭恭敬敬地放置于祭坛之上。 神位就位后,柴炉内升起烟火,以烟火之气,将人间敬天之意传于上天。 烟火升起之后,贾诩再次高喊:“跪!” 李承道与在场所有的三军将士,立马长跪于地。 拜!” 三军将士全部跪立不动,火热的目光凝聚在了李承道的背影身上,只见李承道行至皇天上帝牌主位前,行跪拜之礼。 一拜三叩头!祭祀上天,唯有他才有资格跪拜叩。 其余人,只能跪着不动。 三拜九叩之后,李承道方才起身,然后贾诩又肃声喊道道:“献祭品!” 话音落下后,顿时有将士将九头青牛,九匹白马,当场宰杀,但是鲜血不流于地,全部接在一个盆里。 然后剖开这些牛马的腹部,将它们的内脏给取出放在一个个盆里,依次摆在神位前。 古代祭祀,只有牲畜的内脏才被视为祭神用的祭品,其余部位都是污秽之处,是没有资格呈上祭坛的。 祭品献上之后,贾诩方才开始神色肃穆地念祭文:“武德十一年,一月,太孙李承道率领大军西出幽州,北入大漠,直捣突厥王庭!” “斩蛮夷,伏八部,护幽州之安危,保万世之太平!” “渡西河、绝大漠、袭王庭、直追穷寇,兵至狼居胥山,饮马瀚海,一路奔袭三千里,全歼突厥大军,生擒颉利、突利可汗!” “今,于狼居胥山祭皇天上帝天父,表太孙之勇,彰三军之功!” “至此狼居胥山以东,尽为汉土!铁蹄所踏,皆是唐疆!” …… 贾诩文采斐然,一篇祭词煌煌大气,极具气势,光是听着就令俯首下跪的众将士们感到热血沸腾。 念完祭词之后,贾诩将祭文丢入祭坛之中焚烧殆尽,然后再由李承道三拜九叩,至此完成祭祀。 封狼居胥! 祭祀完毕后,李承道直起身,转身看向了祭坛下的大军,手扶腰间横刀,背后的白色披风在寒风中猎猎作响。 “孤率大军北击突厥,转战三千里,尽灭突厥大军。” “然此战之胜,非孤一人之功,乃是三军将士、乃是所有人的功劳!” “此战,我大唐将士战死一万七千余人,他们皆是我大唐的勇士与功臣!是他们奠定了边关的万世太平!孤永远不会忘记他们的功劳,世人也永远不会忘记!” 李承道肃穆地说道,然后沉声喝道:“立碑!” 李承道的话音落下后,由几十名白袍军士卒抬着一块巨大的石碑登上了祭坛,立在了狼居胥山的山顶之上。 这石碑上写着密密麻麻的碑文,但是却并非什么纪念功勋的文章,而是一个又一个战死士卒的名字! 在石碑最显眼处,上书八个大字:“大唐英灵,永镇边疆!” 青山有幸埋忠骨,此战战死的所有将士,尸骨将全部埋葬在狼居胥山,他们的英灵亦会在此永镇边关!护卫大唐! 看见这样的一幕,所有白袍军将士们都忍不住红了眼眶。 “大唐万岁!太孙殿下万岁!” “大唐万岁!太孙殿下万岁!” …… 白袍军将士们一个个脸红脖子粗地高声大喝道,声音带着些许哽咽。 他们只是士兵,远不如岳飞等将军,但是李承道却将所有战死士卒的名字刻在碑上,与他的功绩一起流传万古! 这般君主,怎么能不让人心甘情愿地誓死追随? 越来越多人齐声大喝,声音化作滚滚音浪,直冲天际,仿佛天地在此时都心生敬畏,雪花的降落都变得迟缓了。 李承道望着一望无际的大漠和气势如虹的三军将士沉默不语。 他此番战损让他感到心痛,也让他切身感觉到了为君者的责任! 在祭坛下,岳飞、罗艺、贾诩等人看着李承道那越发成长得挺拔的身影,一个个神色充满了由衷的敬意与钦佩之意。 “这样的殿下,才是值得我等追随的人!比秦王简直不知道要优秀多少倍!” 罗艺发自内心地说道,提到秦王李世民时,眼里闪过一丝厌恶。 这几天他也得知了长安城那边的情况,幽州被围困,长安城居然不发兵甚至不通知周边的军队去驰援,简直是不可理喻! “殿下终有一天会登上大位,也只有他才有资格登上大位,成为大唐的君主!” 贾诩语气坚定地说道,而他的话也让众人全部都为之赞同。 .. 第一百章 长安震动,李渊狂喜 长安城。 “踏踏踏——” 急促的马蹄声传来,一名大唐士兵骑着骏马疾奔入城,在马背上竖立着一杆黄旗。 军中军规,插黄旗乃是有重要军情要传达,任何人不得阻拦,因此长安城门的守军以及道路上的百姓们见之纷纷闪开,不敢拦路。 这名士兵正是白袍军的士卒,他满身风尘,脸色憔悴,有着止不住的疲惫之色,但是他的目光却极为兴奋。 刚刚骑马入城,他便忍不住大声喊道:“太孙殿下于二十日前率幽州军和泾州军彻底覆灭突厥!生擒颉利可汗与突利可汗!永绝边关突厥之患!于狼居胥山立碑祭天!” “大捷!大捷!太孙殿下于二十日前彻底覆灭突厥!封狼居胥山……” …… 这名士兵一边纵马疾驰一边高声喊道,引得沿路的百姓们纷纷为之侧目,脸上全是震惊之色。 “他、他刚刚说什么?” 一名百姓脑袋有些转不过弯来,忍不住朝身边的人询问道。 后者也才回过神来,脸色顿时激动得通红,摇着他的肩膀语无伦次道:“突厥、突厥被灭了!太孙殿下一路打到了狼居胥山!还生擒了颉利、突利可汗!” 众多百姓万分震惊,一个个都觉得自己的耳朵是不是听错了。 突厥被太孙殿下给带兵灭掉了?! 那可是突厥啊!号称拥有百万雄兵、地域辽阔的突厥! 一些机灵的人反应过来后,毫不犹豫地就朝城内大户人家的宅邸上跑。 这般边关大捷的消息,他们传到那些大户人家的府上,人家一高兴给的赏钱可是少不了的。 于是很快,这个消息便在长安风一般地传开了。 …… 皇宫,临湖殿。 自李世民带兵逼宫后,李渊的权利便完全被架空了。 多年以来连年征战,大唐立国的功劳基本上都在李世民、李建成、李元吉等人的身上,朝中大臣们大都是他们的势力。 因此李世民兵变逼宫、杀死李建成后,很快就将朝中的太子党和齐王党给肃清了,如今朝中的秦王党最为强势。 即便是有人还忠于李渊,很不齿李世民现在的这种行为,但是在李世民势大的情况下,也没有人胆敢表露出来。 不过虽说李世民架空了李渊的权利,将其软禁了起来,不过除了不让他离开皇宫外,其余的却并无限制。 这么长时间以来,李渊一直都在临湖殿中休养,没了国事操劳,气色居然还好了不少。 长安城近日以来下雪不断,李渊喜欢没事便来湖心亭赏雪景。 外面天寒地冻,湖面凝结成冰,然而湖心亭里火炉熊熊燃烧,散发着阵阵暖意。 李渊身着金黄裘袍,坐在椅子上看着湖面上的雪景怔怔出神,片刻之后忍不住叹了口气。 “陛下,怎么了?” 一旁的大太监见此微微低头,关切地问道。 李渊满脸忧心之色,道:“今年的雪来的比往年都要大,也不知道会有多少百姓受灾。” 大太监闻言宽慰道:“陛下仁德,心系百姓,不过奴才认为秦王殿下会处理好此事的。” “哼……” 提到李世民,李渊的神色微微有些不悦,“朕倒不是信不过那逆子的才能,只是……朕有些想念承道了,幽州那等苦寒之地……真是苦了他。” 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后,李建成、李元吉的子嗣都被杀得差不多了,而李世民自身的儿女也被杀得只剩下长乐、李承乾两人,这才是最让李渊感到痛心的地方。 他其实并不是有什么有雄心壮志的皇帝,反而更重视家人亲情。 李承道是李建成遗留的唯一子嗣,他才会感到如此忧心。 听到李渊的话,大太监脸上闪过一丝惶恐之色,连忙埋低了头,不敢多言半句。 这种事情他听着就好,若是胆敢多做评论,那才是取死之道。 就在这时候,在湖岸边上有一名小太监的身影出现了,只是他站在那里不敢前往湖心亭。 大太监便走了过去,李渊也并未在意,只是片刻后,他见大太监蓦然惊呼了一声。 “又出什么事了?” 李渊不由得皱了皱眉头。 他被软禁临湖殿,获得消息全靠这些太监宫女们来进行传递,不知道又发生了什么大事。 难不成又是突厥打到长安城来了? 就在李渊心里百般疑惑之际,大太监一路小跑朝湖心亭跑了过来,因为跑得太快差点还滑倒了,若不是李渊及时扶了他一把,估计就掉到湖里了。 “陛下!大喜事!大喜事啊!” 稳住身形后,大太监来不及顾及自己的失礼,激动得满脸通红。 “太孙殿下于二月初覆灭东突厥,生擒颉利可汗和突利可汗,于狼居胥山祭祀上天!” “封狼居胥啊陛下,封狼居胥!” 由于过于激动,大太监的话都有些语无伦次了。 这怎么能不激动!前不久前突厥围困长安城,强迫李世民签订渭水之盟,被无数大唐子民视为耻辱,恨不得和突厥同归于尽! 然而李承道居然直接覆灭了东突厥,还生擒了颉利可汗、突利可汗,封狼居胥! 这简直是比霍去病、卫青之流还要惊世的丰功伟绩! “承道他灭了东突厥?封狼居胥?!” 李渊亦是目瞪口呆,罕见得失态无比。 过了好久之后,他才缓缓坐了下去,挥手道:“你先退下,让朕一个人静一静。” 大太监不敢违抗,起身离开了湖心亭。 而他刚刚走到岸边不久,便听到湖心亭里传来一阵夹杂着无比喜意的大笑声。 大太监会心一笑,躬身退下。 .. 第一百零一章 秦王不如太孙远矣 李承道覆灭东突厥、生擒颉利可汗,封狼居胥的消息很快就传遍了整个长安城,无数听到这个消息的长安城百姓们都为之热血沸腾! 大唐苦突厥久已,突厥一直是边关最令人头疼的问题,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只要是汉人,无不恨透了这些不通教化的境外蛮夷异族。 数月之前颉利可汗、突利可汗三十万大军围城,更是给足了大唐羞辱。 也正因如此,在之前幽州城被突厥围困的消息传出去后,所有百姓才会有那么激烈的反应。 不仅仅是为了驰援李承道,更是为了给突厥狠狠一个教训!让他们见识见识什么叫大唐天威! 但是现在幽州被围的消息才过去多久,长安城都还没下调令发兵,李承道居然凭借一己之力解决了围城之困,反过来一路打到了狼居胥山,灭了整个东突厥! 谁能相信,谁敢相信? “太孙殿下威武!扬我大唐雄风!” “犯我大唐者,虽远必诛!太孙殿下真正践行了这句话!” “突厥大军当初围困长安现在仿佛还历历在目,太孙殿下就已经洗刷了这一羞辱,而且还数倍奉还!” “真乃战神也!” “殿下之功绩简直是旷古烁今!” “可笑秦王还踟躇着不跟发兵驰援,却不知太孙殿下已经灭了整个突厥!” “秦王不如太孙殿下远矣。” …… 长安城内的百姓们都在议论着这件事情,甚至说出了很多危险的言论。 突厥大军围困长安城的事在一月之前就已经传开了,但是李世民一直用大雪为由拖延着不肯发兵。 这般理由虽然可以骗一骗普通人,但是在明眼人看来,他的心思一目了然。 虽然大多人明白李世民不敢真的不出兵,但是如今李承道凭一己之力灭了突厥,再和李世民因为一己之私按兵不动相比较起来,孰强孰弱一看便知。 长安城,天策府。 “李承道覆灭了整个东突厥?!” 李世民手中墨笔一抖,一滴硕大饱满的墨汁落在了奏折上,在上面染下了一处刺目的痕迹。 若是放在平时,他肯定不会犯这种错误,但是他此时却根本顾不上,直接抬头看向了传达消息的侍卫,目光死死地盯着他,眼中一片冰冷之色。 “此事真的属实?” 李世民无意中散发出的压迫力,令这名侍卫浑身大汗忍住压力战战兢兢地回答道:“禀殿下,确实……属实,是从幽州直接送来的捷报,太孙殿下联合泾州军一起于狼居胥山覆灭突厥大军,并且生擒颉利可汗、突利可汗,如今这个消息已经在长安城传的人尽皆知了。” 李世民听完之后,手中的紫檀狼毫笔直接被他“啪”地一下给捏断了,脸色极为难看。 这名侍卫噤若寒蝉,不敢在这里就留,连忙告退。 “殿下,你……” 一旁的长孙无忌见状,忍不住开口道 李世民深吸一口气,脸色逐渐恢复正常,摆手道:“不必,我没事。” 虽然嘴上这么说,但是李世民心中却是前所未有的焦躁。 心智如他,在听到这个消息的一瞬间,就明白这个消息会带来什么样的结果,对他而言又是多么不利! “怎么可能,他幽州军才多少人,就算加上泾州军又如何,怎么可能覆灭整个东突厥?这怎么可能……” 李世民脸上满是不甘之色,始终无法接受这个消息。 他自然知道这个消息不可能作假,因为他专门派了人密切关注幽州的情况,但是他就是觉得难以置信。 按照他的计划,李承道应该是无法抵御住突厥,然后在无比危急之际,由他出兵前去搭救,覆灭所有来犯的突厥,一洗当初颉利可汗给予的羞辱…… 本应该是如此的。 而如今李承道在完全没有他帮助的情况下灭了突厥,这简直是在打他的脸!这下子所有人会如何看待他? 望着一脸焦躁,在书房里来回踱步的李世民,长孙无忌也明白他心里在烦躁些什么,于是拱手道:“殿下,现在不是后悔的时候了,应该赶紧想出对策才行。” “太孙此番大破突厥,封狼居胥,乃是前所未有的功绩,此事一过他的声望必定大涨。” “殿下必须要尽快有所行动了。” “本王知道,但是现在这个消息已经传开,整个长安城乃至于整个大唐的百姓必定会抨击本王,本王怎么行动?!” 李世民不耐烦地打断了长孙无忌,后者说的他当然明白,可他现在心里已经完全被这个消息打乱了,想不出任何的对策。 长孙无忌也没在意李世民的态度,开口道:“殿下,虽说现在局势对你完全不利,但是越是如此,殿下你越不可慌乱。” “现如今,应该以朝廷名义将此事昭告天下,大肆褒奖幽州、泾州军民,尽量将破灭突厥的功劳从李承道个人身上转嫁到幽州、泾州百姓士兵们的身上。” “此外,再利用陛下的名义,下圣旨传李承道返回长安受封赏,借此将他给控制住。” 长孙无忌一番侃侃而谈,让李世民顿时冷静了许多。 思索了一阵长孙无忌的计策后,他皱眉道:“可是那李承道智计不凡,假传圣旨他岂会看不出来?” 长孙无忌摇头道:“如今已经没有更好的办法了,不能任由他再这般发展下去,若是他拒不回长安,那就以他拥兵自重为由,发兵讨伐于他。” “李承道覆灭东突厥,自身损失应该也不会小,此时乃是良机。” 李世民闻言思忖半晌后,终于点了点头,道:“善,此事便交给辅机你去办了。” “遵命。” 长孙无忌躬身一礼。 .. 第一百零二章 魏征怼李世民 皇宫,太极殿。 今天的早朝已经散了,今日早朝李世民所宣布的消息,着实令文武百官都感到万分吃惊。 李承道大破突厥一事他们虽然已经知晓,但是谁也没想到李世民居然在早朝上主动提起了此事,并且大肆进行宣扬,还要昭告天下。 这一举措令众多官员都感到不解,秦王这次怎么如此反常,主动助长太孙殿下的声势? 但是李世民的心思如何谁也猜不透,他们也不敢胡乱揣测。 李靖走出太极殿后,见到前面的魏征,不由得上前一步,打招呼道:“魏大人。” 魏征扭头,见到是李靖后,端端正正行了一礼,但是却并无什么表示。 李靖见状放低了声音,笑道:“魏大人可是因为秦王殿下的举动感到吃惊?殿下的气量比魏大人想象的要宽广很多。” 魏征之前言李世民气量狭小不如李承道,李靖虽然感到很不服气,但是却无法反驳,而李世民今日宣布将李承道大破突厥一事昭告天下,总算是让他有了底气。 然而魏征只是瞥了李靖一眼,淡淡一笑后说道:“是么?恕在下不敢苟同,秦王殿下依旧令人感到失望。” 李靖闻言有些不悦地皱了皱眉头,说道:“魏大人对于秦王殿下的成见未免也太深了,此番殿下大肆褒扬太孙殿下,且将他的事迹昭告天下,此等气度难道不令人心折?” “李帅可否仔细听了那一篇诏文和殿下今日所言?” 魏征没有回答,而是反问道。 李靖闻言不禁一怔,此事他倒还真的没有注意。 魏征见状便直接将那篇诏文和李世民对于大破突厥一事的褒扬给诵读了一遍。 朝中文官无一不是人才,魏征更是科举出身,自有过耳不忘的能力。 诵读完之后,魏征才说道:“秦王让人拟的这篇诏文,明显夸大了幽州、泾州军民的功劳,甚至分了相当一部分去夸赞罗艺,对于太孙殿下看似处处提起,实则褒扬不多。” “恕在下不能理解,有着灭一国、封狼居胥武勋的太孙殿下,为何不能受大肆称赞?反而要如此拐弯抹角地削减殿下的功劳,李帅以为呢?” 魏征一番话,让李靖哑口无言。 “秦王殿下此举,不过是为了掩盖他迟迟不肯发兵一事而已,况且太孙殿下的功劳也实在无法掩盖,实在是让人失望啊……” 魏征长叹一声,摇了摇头后转身离去了,不再搭理李靖。 李靖呆立在原地,看着魏征的背影,张了张嘴却又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 李世民听从了长孙无忌的计策后,很快便让礼部将幽州大捷的消息给昭告天下。 覆灭东突厥,此乃旷古奇功,李世民在诏文中对幽州、泾州军民大肆称赞,表彰其英武。 而对于这次覆灭东突厥的最大功臣李承道,则是减少应有的赞誉,虽说无论怎么样都绕不开他,但是在这篇诏文里将原本属于李承道的功劳分了近一半给幽州、泾州军民,简而言之就是弱化了李承道的分量。 可是灭一国、封狼居胥,这是何等令人感到振奋的成就! 礼部官员得到李世民的授意后简直愁白了头,才想方设法地拣着词句来委婉表达李承道的功绩,令看上去不那么震撼人心。 不过即便李世民如此行事,李承道的功绩还是无法磨灭的。 诏文传遍大唐后,李承道的声望拔高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地步,举国欢庆! 虽然刚刚过年不久,但是听闻这个消息,家家户户再次张灯结彩,燃放鞭炮,大摆宴席,闹得比过年还要喜庆。 而李世民在发布了诏文之后,亦没有停下手里的动作,一边厉兵秣马调集军队,一边以李渊的名义拟定了一份圣旨,命人快马加鞭送往幽州。 …… 李承道在屠灭突厥之后,并没有马上就率兵回幽州,而是着手对付东突厥里的各个部落。 虽说此番领兵击败了突厥大军,将突厥王庭的政权给完全覆灭了,但是东突厥依旧还有大大小小上百个部落存在。 这些部落人口七八十万之众,对付起来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 当然所说的对付,并不是指将他们给全部屠了,现在突厥王权已灭,屠了这些普通部落的突厥人也没有任何意义了,只是徒增杀伐,且容易激起他们的暴动和反抗。 不过不管怎么样,这些突厥人是不能继续留在漠北的,不然野火烧不尽,难保以后又成祸患。 在贾诩的建议下,李承道领兵将东突厥的各个部落朝着西突厥的领土内驱赶。 东突厥普遍比西突厥强大,虽说突厥王庭覆灭了,但是遗留的各部落实力依旧不算差,只是这些人都已经被唐军和李承道给吓破胆了,加上颉利可汗和突利可汗都被抓了,更是完全不敢做任何反抗。 西突厥那一日打算坐收渔翁之利的举动他都看在眼里,将这些部落赶入西突厥领土,本来就十分不和的双方为了争夺土地,必然会再次爆发激烈的战争。 给西突厥找找麻烦,削弱一下他们的实力,何乐而不为呢? 只不过遗留的突厥各部落人口实在众多,而且还要将牛羊战马等战利品搜集起来带回幽州,所以整体行动起来实在需要耗费很多时间。 但有泾州军在一旁协助,所以倒也没什么大问题。 …… .. 第一百零三章 收服五万突厥军 大草原,唐军帅帐内。 李承道正在与贾诩商议如何处理各部落残余的突厥士兵。 现在各部落剩下的突厥士兵零零总总还有五万余人左右,不过他们都已经投降放弃抵抗了。 对于这些人,李承道的想法是将其驱逐到西突厥去,而贾诩的想法却是将这支军队给收入
相关推荐:
突然暧昧到太后
取向狙击
穿进书里和病娇大佬HE
数风流人物
离婚后孕检,她肚子里有四胞胎
[综神话] 万人迷物语2
氪金大佬和菜鸡欧神
捉鬼大师
一本正经的羞羞小脑洞
天下男修皆炉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