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小说

咖啡小说> 妖孽美男特工帮 > 第6章

第6章

当迎接李承道的人马,看见城外肃立的白袍军之后,一个个心中都大为震惊。 城外的白袍军,堂堂军阵不动如山,散发着一股如同山岳般的沉重威压。 开封的守军与之相比,简直就好像是村边拿着锄头的田舍郎,差距实在是一个天一个地。 尚未见到李承道,开封城大小官员,便已经被白袍军震慑住。 所有人都提起一百二十个精神,不敢有丝毫的马虎。 王修文走到城门外,作揖到底,恭敬道: “下官王修文,携城内官员,恭迎郡王殿下!” 王修文身后的众多官员,也纷纷躬身行礼。 大军之中,一名甲胄被染红,手持丈八方天画戟的俊逸少年,缓缓策马而出。 看到这少年的刹那,所有人瞬间明白了他的身份。 人群当中,一名中年男子上前一步,微微躬身行礼后,抬头看着李承道,脸上布洋溢着笑容。 “郡王殿下。” 李承道的目光落在这中年男子身上,眼中顿生惊喜之色,舅舅!” 这个中年男子,正是如今荥阳郑氏家主郑继伯的嫡长子——郑元洲。 在李承道这具身体的记忆中,和这名舅舅的关系非常熟亲密。 基本上这个舅舅每年都会去长安探望妹妹郑观音和他们这些外甥,每次来都会带不少宫内没有的小玩意。 “刚接到你来开封的消息,你外太公高兴坏了,立马让我过来接你。” 郑元洲脸上始终带笑,外表看上去是一个十分儒雅的中年书生。 他亲昵的拍了拍李承道的肩膀,感慨道:“这才半年未见,殿下又长高了不少,长壮了都快有舅舅高了。不过,你身上这身血迹,还有身后的大队骑兵,是怎么回事?” 中年男子的眼神当中,透露着担忧。 李承道的笑容顿时收敛了,然后微不可察地摇了摇头,没有说话。 郑元洲顿时心领神会,道:“不管发生了什么事情,先回族里再说。” 作为太子嫡子的外甥,竟然披甲带血,俨然经历过一场恶战的模样。 而且身后还带着一群杀气腾腾的骑兵。 如此种种,郑元洲立马意识到了不对劲。 李承道点点头,目光放在一旁的王修文身上,道:“王大人,我麾下这些将士一路跋涉,都颇为劳累,烦请你安顿好他们。” 一直插不上话的王修文连忙回道:“殿下放心,下官自会好生安排。” 讨好一位有望继承皇位的皇亲贵胄,俨然是一笔极为划算的买卖。 任何地方官员,都不会拒绝这么做。 “有劳王大人了。” 李承道并未与王修文多做寒暄,带了几个从东宫一路杀出来的太子近卫,和郑元洲策马往郑氏府邸而去。 …… 郑氏是荥阳第一望族,郑氏祖先乃春秋战国时期的郑桓公。 从西汉时期,郑氏开始定居在荥阳开封。 郑氏几经数个朝代非但没有衰落,反而经过七百多年的发展,越来越昌盛。 甚至有一朝十宰相的空前鼎盛。 在郑元洲的带领之下,李承道很快来到了郑氏府邸。 郑府的规模极其很大,占地面积甚至不比大兴宫少。 高墙绿瓦,雕梁画栋,门口两个巨大的石狮子。 一眼就是名门望族。 李承道记忆中只有在很小的时候,才随郑观音回过一次荥阳,此后就一直呆在东宫。 穿过了众多错落的园林院落之后,李承道终于来到了正堂。 郑家老太爷郑湛,郑家家主郑继伯以及数位郑氏嫡系一脉的核心人物,已经早早在此等候李承道了。 “殿下!” 远远地望见郑元洲身边的李承道后,郑家老太爷面露喜色,在郑家家主郑继伯的搀扶下激动的站了起来。 “外太公!” 见到郑湛要向他行礼,李承道连忙快步迎上,将他搀扶着坐下。 .. 第二十一章 魏征来信 荥阳郑氏当代家主郑继伯,无奈的看了他老父亲一眼,道:“父亲,莫要如此激动。” 郑湛瞪了郑继伯一眼,“我见到殿下心里高兴,轮得到你来说教吗?” 说完,又满脸慈祥的打量着李承道。 啧啧感叹道:“眼睛和鼻子像极了观音。” 郑家家主郑湛只能俯首低眉地老老实实站在一旁。 李承道笑道:“外太公,你年纪大了,得注意身体。” 郑湛马上就笑呵呵地说道:“嗯,还是承道懂事,知道关心太公。” “来,再让太公好好看看你,上次回来时还是个小娃娃,现在都长这么大了……” 郑湛伸出布满老人斑的手摸着李承道的脸,满眼笑容。 他已经有九十多岁高龄了,能见李承道的次数也屈指可数了。 “承道啊,你这次回荥阳怎么没提前传消息过来,而且你身上这染血的甲胄是怎么回事?” 郑湛看着一身银甲英武不凡的李承道,略有些不解地问道。 提到这件事,李承道一双星目骤然迸射出一道冰冷的杀机。 “李世民在玄武门设下埋伏,我父亲还有齐王叔被当场斩杀! 承道靠着两千太子近卫,侥幸从长安杀出。” 话音落下,现场顿时发生骚乱。 “什么!太子被杀了!” “殿下,你说的可是真的?” 郑继伯看着李承道,面容肃穆。 李承道脸色阴沉,“承道怎么会在这种事情上欺骗外祖父,逆贼李世民夺嫡篡位,无需多久便会传遍天下。” “好一个李世民,竟然夺嫡篡位!” 郑湛狠狠拄了一下拐杖,怒声道:“如此大逆不道,如此禽兽行为,当为天下人耻笑,各路诸侯,当群起而攻之!” 李承道作揖躬身,道:“承乾前来荥阳,便是向郑氏寻求帮助,来日杀回长安,手刃逆贼李世民的头颅。” 郑湛看着李承道甲胄上触目惊心的干涸血迹,心中怒意更加盛烈。 只从这件甲胄,就能判断出李承道得经历多少残酷的厮杀,才能来到荥阳开封。 其余郑氏族人,脸色也全部无比难看。 于公,李建成被杀,他们郑氏将少一位皇后,少一位未来的皇帝。 于私,被杀的是他们郑氏亲人。 郑湛颤颤巍巍把李承道扶起来,“太子被奸人谋害,我等岂会袖手旁观?殿下快快起身,荥阳郑氏,必助殿下手刃逆贼!” 郑继伯接着说道:“没错,殿下你且安心,郑氏定会倾全力助你集结大军,重新杀回长安,诛灭那叛逆李世民。” 于公于私,无论是从郑氏的利益角度上,还是从亲人的角度上来说,他们都必须要帮助李承道。 “多谢太公。”李承道再次行了一礼后,才入席就坐。 在城门口迎接李承道的郑元洲,想起了那杀气腾腾的白袍军,问道: “殿下,外面那支骑兵是从何而来的,似乎不是太子近卫吧?” 李承道道:“那是我父亲秘密训练的一支军队,为的就是以防不测。 玄武门兵变后,他们得知父亲被谋害,立马就赶来驰援。 之后刚好在长安城外与我相遇,杀了李世民一千玄甲军之后,便随我一路南下,来到荥阳。” 听完李承道这番解释,郑元洲一脸叹息道:“可惜了太子殿下,也是雄才大略的人物,却被李世民埋伏袭杀,实在是可恨!” 说着他看向李承道,“殿下但凡有所需要,我郑氏一定竭力办成。 绝不会坐视李世民夺嫡篡位,抢走原本属于殿下的东西。” 李承道轻轻点头,再次道谢。 郑湛道:“殿下一路奔波,想必非常辛苦了。我这便吩咐下人,带殿下去沐浴更衣,好生休息一番。” “多谢太公。” 李承道走出正堂,在一位老管家的带领之下,来到了一处幽静院落。 这处院落,原本是郑观音出嫁前所住的地方。 后来李渊登基,李建成成了太子之后。 郑家特意把这处院落空下来,并且每日命人打扫。 留给回家省亲的郑观音居住。 李承道小时候就在这里住过一次。 在两个伶俐的丫鬟服侍之下,李承道洗掉了满身血污。 换上干净的锦衣,舒舒服服的回到房间后,便一头躺在床上睡着了。 这些天来,他时刻保持警惕,没有睡过一个好觉。 再加上一路奔袭,他身上的疲惫已经快要达到极限了。 …… 随着李承道在郑氏府邸睡下之后,他麾下的七千白袍军也得到了妥善安置。 王修文虽然没有能力提供肉食,但还是咬牙打开粮仓,提供了一些粗粮,务必让这七千白袍军全都吃饱肚子。 不过郑氏家大业大,家主郑继伯亲自让人送了大量肉食过去。 时间过的飞快,转眼间李承道就已经在荥阳开封住了三天。 这三天时间,他除了熟悉开封之外,其余时间都在军营和郑氏府邸中度过。 就在今天,一则消息从长安传到了郑府。 送信之人,正是东宫幕僚魏征。 信上内容,除了有李世民夺嫡篡位之外,还有另外一则同样重磅的消息。 太子嫡子李承道,被李渊册封为皇太孙! .. 第二十二章 李渊的魄力 “陛下没有立李世民为太子,反而立殿下为皇太孙?” 郑府,郑家上下看到书信之后,先是满脸的不敢置信,随后大为欣喜。 整个郑府张灯结彩,比过年还要热闹喜庆。 郑家老祖宗郑湛豪迈的大笑,脸上的皱纹都笑成了一团。 “殿下被册立为皇太孙,当普天同庆。继伯,吩咐下去,府上所有下人都有赏。” 太孙,与太子同等,都是储君。 储君是什么意思?就是候选君王。 只要带了君这个字,就与臣子截然不同。 整个大唐帝国,除了李渊和李承道之外,其余之人无论身份多高贵,都是臣。 郑家上下,对于魏征寄过来的这封信,感到无比震惊。 他们震惊便在此处。 李世民发动政变,杀了太子和齐王,肯定是对太子位势在必得。 李渊都在他的掌控当中。 可现在这个储君身份,却落在了李承道身上。 这让所有人都感到不解。 不过即便心有不解和震惊,他们也没有怀疑魏征这封信有假。 作为太子妃的娘家,郑氏家族对东宫太子党羽十分了解。 魏征乃李建成的幕僚,为人耿直,向来是有话直说,不会拐外抹角,更不会在书信上作假。 刚刚醒来的李承道,从外祖父郑继伯口中得知这个消息,同样满脸惊愕。 按照历史进程,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后,迅速掌控皇城。 最后直接逼迫李渊,册封他为太子。 将太子位给了李世民之后,没过多久李渊就感到心灰意冷。 所幸也不当这个憋屈皇帝了,直接把位置传给李世民。 自己去当个安乐的太上皇。 可即便李渊退位,李世民依旧对他不放心。 除了将他软禁在深宫之外,还将他在朝堂上的心腹一一拔出,全部换上了天策府的自己人手。 房玄龄、长孙无忌、杜如晦、程咬金等人,便是因此正是登上大唐帝国的朝堂之上。 可是现在,和历史记载截然不同。 李渊不但没有册封李世民为太子,甚至还将李承道立为了太孙! 将魏征的书信收起来,李承道脸上露出一个兴奋的笑容。 “肯定是因为我的出现,让李渊多了一个选择,让他不甘心把大权交给李世民。 有了太孙这个名分,更加方便我举大旗讨伐李世民了。 长安守军,眼下只有数万。 我只要集结十万大军,就能振臂一呼,直扑长安。 倘若我孤身一人,要想集结十万大军,简直如同白日做梦。 但现在有荥阳郑氏的鼎力支持,这根本就不是问题。” 忍住心中的兴奋,李承道抬头望向郑继伯和郑湛,与他们商议今后的谋划。 而他这个穿越者来到这个世界的蝴蝶效应,也正是开始扇动起来。 历史上,李世民将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儿子全部杀光。 李渊虽然还有其他儿子、孙子,但都非嫡出。 他嫡出的子嗣,只有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李玄霸以及李秀宁五人。 而且庶出子的能力,更是和李世民完全没得比。 所以面对储君选人的时候,李渊本身又在李世民的控制之下。 自然就出了李世民之外别无选择。 而现在李承道这个嫡长孙还活着,并且能力还十分不错,在李世民的手上占据了上风。 种种权衡之下,或者压根就是出于对李世民的报复心理。 让李渊选择了册封李承道作为太孙。 这其中背后的东西,李承道稍加思考,也明白一二。 所以他心中对李渊这个未曾谋面的皇爷爷不禁多了一分敬佩。 在必然会触怒李世民的情况下,做出这样的选择,不得不说十分有魄力。 郑继伯眼中满是兴奋的神情,“李世民夺嫡篡位,不得人心。 看来陛下也是不甘心将储君之位交给李世民这个乱臣贼子。 殿下,现在你有太孙的名分加身,更加占据大义了。” 通过魏征的书信,他不止得知李承道被封为太孙。 也得知了李承道在长安城的所作所为。 玄武门一骑当关,斩杀两员城门守将,率领两千太子近卫攻入天策府。 阵斩尉迟敬德,刀砍亲王李泰,马拖李恪。 杀得天策府血流成河,杀的李世民不得不低头妥协。 最关键的是,完成这一系列成就的李承道,还是一位年仅十四岁的少年! 众人感慨之时,李承道开口道:“这大概是皇爷爷最后能我做的事情了。 魏征信中虽然说皇爷爷因为生病,才在深宫修养。 但傻子都看得出来,这是李世民那逆贼将皇爷爷软禁了起来。 他表面上是代替皇爷爷监国,但实际上就是在夺权。 不出意外的话,这段时间这逆贼就会开始针对我做一些事情了。” .. 第二十三章 称孤道寡 郑继伯冷笑道:“怕他作甚!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等我们为殿下招募到足够的人马,立刻杀回长安。 拿他李世民的头颅,祭奠太子在天之灵。” 现在郑家的掌权者,全都附和郑继伯。 一个个满脸亢奋,恨不得立马就宰了李世民,让李承道登上大宝之位。 “父亲,祖父。玄成信中还说了,小妹和几位郡主都没有被杀。 但她们都被李世民软禁起来了。 东宫旧臣曾去相救,让李世民放了小妹和几位郡主,都遭到拒绝。 我现在就担心她们的安危。” 众人亢奋犹如打了鸡血之时,郑元洲一番话,就像是一盆水浇下来一样。 顿时,整个大堂,瞬间陷入到一片死寂当中。 “哼!”九十岁高龄的郑家老祖郑湛冷哼一声,读书读了八十多年的他,此刻浑身杀气弥漫。 “我荥阳郑氏岂是好惹的! 李世民是个聪明之人,岂敢伤害我孙女。” 言语中气十足,充满自信和霸气。 荥阳郑氏、太原王氏、博陵崔氏、清河崔氏、范阳卢氏、陇西李氏、赵郡李氏。 这些个世家大族、名门郡望,拥有着极其雄厚的底蕴。 没有任何一个当权者,愿意招惹得罪这些世家。 “外祖父,太公,舅舅,我先去军营一趟。 回来再与你们商谈招兵买马,扩充军队之事。” 李承道现在所处的情况,唯有手中握有足够强大的兵力,才是他与李世民争斗的根本。 否则单靠一个太孙的名分,不可能帮他杀回长安,将李世民拉下马,自己登基称帝。 就在李承道即将迈步离开之时,郑继伯拦住了他,“殿下且慢。” 李承道回头望向郑继伯,道:“外祖父有什么要交代的?” 郑继伯道:“殿下,如今你已经被陛下正式册封为太孙。 太孙,乃国之储君。 为了保持太孙威仪,请殿下今后不要再自称,而应称。 即便是在我们这些亲戚面前。” 郑继伯这番话,得到了征战和郑元洲等人的点头赞同。 太孙威仪和威严,体现在各处细节当中。 必须要从小做起。 李承道正襟肃然,道:“舅舅提醒的是,孤知道了。” 郑湛、郑继伯、郑元洲祖孙三代,看着李承道离去的背影,全都露出一抹欣慰的笑容。 他们对李承道寄予巨大的希望,也愿意为李承道壮大自己的势力竭力付出。 只要将来李承道登基称帝了,那他们荥阳郑氏,便要一跃而成五姓七望中各大世家门阀的榜首。 …… 与此同时,长安城,天策府。 李世民正在书房处理朝堂政务。 自从李渊宣布立李承道为储君之后,为了避免更多的麻烦,避免李渊下达更加荒唐的旨意。 李世民直接将他给软禁了起来。 对外称病,然后由他代行监国之权,总摄一切政务。 如今的李世民,虽无储君之名,但是已经行皇帝之实了。 朝纲军政大权一手独揽,再加上皇宫和长安,全都在他的掌控之下,可以说是权柄赫赫、如日中天。 一门心思扑在朝堂政务之上,李世民发誓要做的比李渊更好。 同时,他也始终关注着李承道的下落。 目前而言,李承道是唯一一个能对他造成威胁之人。 “荥阳……果然是去找郑氏了么。” 看到手里的情报,李世民不禁紧紧皱起了眉头。 李承道离开长安之后,前往荥阳郑氏,他对此并不感到意外。 荥阳郑氏是李承道的母族,而且是五姓七望之一,一等一的名门大族,李承道不去争取郑氏的支持,那简直和傻子无异。 不过虽说对于这件事早有预料,但是还是忍不住烦恼。 他下令杀光李建成的儿子,留下郑观音。 为的就是和荥阳郑氏有一个缓冲,不至于将这个顶尖的世家门阀得罪死。 荥阳郑氏在李世民极其儿子已死的情况下,即便心中有想法,但也无力回天。 可是现在李承道活了下来,那一切都将不一样了。 “世家最擅长的便是如吕不韦一样,如今李承道被册封为太孙,可谓是真正的奇货可居。 这种情况下,荥阳郑氏一定会不余遗力来协助李承道。 如此一来,那李承道对本王而言更加后患无穷。” 李世民抬起头看向对面的长孙无忌,十分头疼的问道:“辅机,你说本王该如何?” 他现在是越来越后悔放走李承道了。 若是早知道李渊会册封李承道为皇太孙,他绝对会无视长孙无垢和李承乾、李丽质等人的性命,牺牲一切也要留下李承道的性命。 毕竟女人没了可以再娶,儿子没了可以再生。 可李承道走了,那就是个天大的麻烦。 .. 第二十四章 长孙无忌的阳谋 天策府书房,向来是李世民处理政令的军机要处。 寻常人等,根本无法接近此处。 长孙无忌左手拈起一缕茶叶,放在口中咀嚼一阵。 道:“李承道藏拙东宫,这么多年来,我们对他的了解全都是错误的。 此人行事果决,手段狠辣,年纪轻轻就有如此枭雄风范。 如今他又被陛下册封为皇太孙。 正如殿下所说,他现在对我们来说,的确是后患无穷。 不过抛开其他一切,现如今荥阳才是他的立根之本。 得到荥阳郑氏的倾力相助,借助他太孙的名分。 将来振臂一呼,必定会有无数太子党羽响应。 殿下现在行监国之权,总摄朝堂政务。 不若以陛下的名义拟定诏书,让李承道率领他那不知从什么地方来的骑兵前往幽州,防备突厥之患。” 李世民听完之后,顿时哈哈大笑。 “辅机此计实乃上上策!” 长孙无忌这条计策,明面上是以李渊的名义,让李承道坐镇幽州。 实际上却是一箭双雕之计。 其一,若是任由李承道在荥阳发展,以荥阳郑氏的底蕴,将会制造出一个令李世民坐立不安的强敌。 但李承道只要离开了荥阳去往幽州,那就将这一切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最起码,李承道不可能像在荥阳一样招兵买马,安心且快速的发展。 其二,武德年间,李世民有好几年时间,都坐镇幽州,抵御突厥。 幽州完全就是他的地盘。 虽然他早已经回到长安,但幽州守将王君廊,便是他的嫡系心腹。 李承道去了幽州,区区七千骑兵,还不得被地头蛇王君廊压的死死的? 而且幽州地带,与突厥交战可是很常见。 到时候次次让李承道的人马先上,不但让他无暇发展自身势力,更是将他的大军全部消耗一空。 如此一箭双雕之计,难怪李世民听了之后兴奋不已。 长孙无忌见李世民一下就识破了他计谋背后的深意,含笑点头。 道:“此计最关键的一点,在于李承道没有拒绝的理由。 首先,陛下圣旨,任何人都不得抗旨不尊。 其次,太子和秦王殿下,也数次去边境御敌。 李承道作为太孙,也该如此。 他若是不去突厥,抗旨不尊再加上贪生怕死不敢前往边关这盆污水泼下来。 他在民间的声望,将会一落千丈。 殿下又可以假传陛下旨意,以抗旨畏死为由,名正言顺的削去他太孙名分。 没了太孙的名分,李承道便没有资格与殿下斗了。” 李世民拉着长孙无忌的双手,一脸真诚道: “辅机真乃吾之张良! 有辅机相助,何愁天下不入本王手中!” 长孙无忌这个计策,可以说是极其高明。 完全就是阳谋,让人不得不按照他的计划走。 要想从中破局,实在是难如登天。 李世民亲自给长孙无忌倒了一杯茶之后,继续说道:“辅机此计,完全将李承道吃的死死的。 不过荥阳郑氏那边,本王还有没有机会将其拉拢过来?” 面对五姓七望这种世家大族,即便李世民心比天高,也依旧不会与其交恶。 能交好,就尽量交好。 能拉拢,付出再大代价,也是值得。 长孙无忌点点头,“世家之间,最看重的无非就是利益二字。 而今李承道被册封为皇太孙,荥阳郑氏自然会不余遗力帮助他夺取皇位。 但倘若殿下你势大到李承道再也没有半点竞争的希望,郑氏也不会一头撞破南墙。 等李承道真正失势的那一天,殿下还是能拉拢荥阳郑氏。” 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 这句话,放在任何地方都没有错。 “当然,最主要的是殿下你并没有杀太子妃。”长孙无忌补充道,“倘若郑观音被杀,等于殿下在打荥阳郑氏的脸,将荥阳郑氏给彻底得罪死了。 为了这个颜面,即便李承道失势,荥阳郑氏依旧不会接受殿下的拉拢。” 李世民抚掌而笑,“原以为辅机让本王不要杀太子和齐王女眷,是心慈手软。 到了现在才知道,原来背后还有这一层谋划啊。 辅机啊辅机,有你相助,真是本王之幸。” 长孙无忌面带笑容,笑而不语。 “对了辅机。”李世民似乎猛地想起了什么好点子,说道:“若是本王将那郑观音纳入后宫,能否加深与荥阳郑氏的关系。” 长孙无忌闻言,脸色大变,连忙说道: “殿下绝对不可如此! 殿下将齐王妃纳入后宫,自然没什么问题。 但郑观音可不是齐王妃能够比拟。 她除了是荥阳郑氏的嫡出长女之外,更是太子妃。 一旦陛下做出这样的行为,不但会遭遇天下骂名,更会在郑氏家族那便弄巧成拙。” 闻言,李世民猛然惊醒。 看着一脸严肃认真的长孙无忌,讪讪笑道: “辅机提醒的极对。” 长孙无忌摇了摇头,长叹一声,满脸忧色道:“观音婢和承乾、丽质两个孩子,都在李承道手中,也不知道现在如何了。” 长孙无忌对长孙无垢,李承乾、李丽质三人的忧虑程度,要远在李世民之上。 他就这样一个亲妹妹,还指望着这个妹妹的儿子,将来登上皇位。 如此长孙家族必定昌盛永久。 而李世民则不一样,即便他心中喜欢着长孙无垢。 但对他而言,这也只是一个女人而已。 大不了之后再娶一个。 儿子女儿更简单了,只要他想,一百个都能生出来。 “李承道是个聪明人,对他来说,观音婢母子三人还有着利用的价值,绝对不会轻易杀了。 辅机你放心,只要找到机会,本王定会将她们救出来。 不过当务之急,还是先去以父皇的名义拟定圣旨,把李承道调去幽州,让他无法在荥阳发展起来。 至于圣旨内容,就麻烦辅机你来执笔了。” 长孙无忌起身拱手,道:“诺。” 二人谈及李承道手中的人质之时,丝毫没有提到隋朝帝女杨妃。 似乎压根就忘记了还有这样一个人的存在。 作为杨广的女儿,作为前隋的公主。 杨妃虽然出身高贵,但对李世民而言,没有半点可利用的价值。 既然是没有利用价值之人,自然就不会在乎她的生死了。 .. 第二十五章 太子妃郑观音 东宫乃太子居所,平日里大臣名士络绎不绝。 但是现在,偌大的东宫,一片冷清。 李世民发动兵变执掌皇城之后,将东宫血洗一空。 除了太子妃郑观音和她的几个女儿之外,其余人等,无论是世子还是宫女太监,全都被诛。 太子之位,如今悬而未决。 反倒是李承道拿到了太孙这个储君之位。 因而李世民暂时没有入主东宫,而是将这里作为囚禁太子妃的牢笼。 东宫一处凉亭中。 身着宫装,满身贵气的太子妃郑观音依靠栏杆,抱着怀中幼女,双眼无神的看着宫外。 她出身荥阳郑氏。 祖父郑谌,曾是北魏司徒府长史、谏议大夫、颖川太守、吴山郡公。 父亲郑继伯,曾是北齐豫州大中正、吴山郡公、隋朝开府仪同三司、金紫光禄大夫、括州刺史,追赠潭州都督。 丈夫李建成,贵为大唐太子。自身值青春之年,贵盛无比,与母仪天下的皇后之位近在咫尺。 可以说无论是娘家还是夫家,都尊贵至极。 然而李世民骤然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李建成及其诸子。 一夜之间,郑观音遭逢巨变。 夫死子亡,几将灭门。 她从原本高高在上的太子妃,变成了而今的阶下囚。 “娘,二哥会来接我们吗。” 郑观音次女,四岁的李婉顺,抱着娘亲的脖子,奶声奶气的问道。 郑观音轻轻抚摸着女儿的脑袋,柔声道: “会的,承道一定会的。” 李建成身亡,几个儿子通通被杀。 现在李承道成了他没有变成行尸走肉,继续坚强活下去的唯一希望。 不过即便是她,也没有想到平日里不显山不漏水,只是在屋里读书的李承道。 竟然会有那么勇猛之举,不但杀出了玄武门,甚至还屠了天策府,逼迫李世民最终妥协,得意安然离开长安。 “太子妃娘娘,魏大人求见。” 忽然,一个李世民派来的宫女走到凉亭禀告。 虽然是监视郑观音,虽然郑观音如今的太子妃之名名不副实。 但这些监视宫女,言语当中还是恭恭敬敬,不敢有丝毫马虎。 毕竟再落魄的太子妃,也不是她一个小小的宫女能够得罪的起。 “请魏大人过来吧。” 郑观音的声音很轻柔也很悦耳。 不多久,一个中年男子来到凉亭前。 “魏征,见过太子妃娘娘。”见礼之后,魏征道:“娘娘,我已按照娘娘的吩咐,写了一封书信送达荥阳郑氏。 不够信上内容,皆被秦王截获。” 郑观音轻轻点头,“若非碍于规矩和颜面,李世民甚至不会让魏大人你这东宫幕属来见本宫。 书信内容被他所知,也无关紧要。” 魏征长叹一声,道:“是下官无能,当初若能说服殿下听臣谏言,哪里会有如今的下场。” 早在李世民策划玄武门兵变之前,魏征就看到李建成和李世民之间的利益冲突已经不可调和。 多次劝李建成先发制人。 可李建成却未采纳他的建议。 看到郑观音的脸色黯然下来,魏征连忙道:“不过太孙殿下有勇有谋,离开长安之后,果然一路南下前往荥阳。 有了娘娘你的母族荥阳郑氏相助,太孙殿下迟早有一天会重返长安。” 听到这里,郑观音的脸色稍微好看了一点。 她挤出一个笑容,道:“如今逆贼势大,将来承道那便,还需要魏大人多多相助。” 魏征肃然拱手,“勿需娘娘提醒,魏征理当如此。” 两人于凉亭商谈良久,不远处一位宫女,将他们的对话一字不落的记录下来。 李世民之所以让魏征甚至一些东宫幕僚与郑观音见面,除了他现在的身份不合适阻止之外,未尝没有监听东宫幕僚究竟有什么计划。 对方的一举一动,都在自己的监控之下。他能够见招拆招,从容应对。 …… 荥阳开封,郑氏府邸。 “让殿下带兵去幽州防备突厥之患?!” 郑元洲看完手里的圣旨后,脸色顿时变得十分难看,怒声道: “李世民欺人太甚! 父亲,这哪里是陛下旨意,这分明是李世民假传的圣旨!

相关推荐: 五夫一妻的幸福生活   醉情计(第二、三卷)   差生(H)   凄子开发日志   [综神话] 万人迷物语2   天下男修皆炉鼎   圈圈圈圈酱短篇合集二   离婚后孕检,她肚子里有四胞胎   屌丝的四次艳遇   女扮男装死后,她开始演柔弱绿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