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小说

咖啡小说> 妖孽美男特工帮 > 第57章

第57章

而栖,看来你的训鸟功夫还不到家啊。” 李承道伸出手指摸了摸一只鹞子的羽毛,然后对呼延热娜笑道。 “你、你……陛下你欺负人!” 呼延热娜大眼睛里很快便雾气朦胧,鼓起腮帮子,一副快要哭出来的模样。 李承道一阵头疼,说道:“好好好,朕只要一只行了吧。” 说罢将一只鹞子还给了呼延热娜。 “可是那一只也是我的……” 呼延热娜眼巴巴地瞅着李承道肩膀上的另一只鹞子,不舍地说道。 “来年开春朕带你去猎一只。” 李承道只好做出承诺,这只鹞子他十分喜爱,怎么也不会还给呼延热娜了。 虽然很不甘心,但是呼延热娜最终也只能瘪着嘴认了。 .. 第二百七十九章 谏臣魏征,明君之风! 李承道虽然没有从呼延热娜那里拿走那两只獒犬,但是对这两只獒犬他是真心喜爱。 因此他时常去听雨宫和呼延热娜一起训这两只獒犬,顺便在御花园里面遛狗。 经过多日的培养,这两只獒犬也越发乖顺听话了,甚至可以听得懂李承道一些简单的命令,所以让他越发喜爱。 “咻——!” 一道破风声响起,李承道将一块木头圆盘掷出,原本老实待在他身边的两只獒犬顿时入离弦之箭一样窜出,朝着那块圆盘追逐了过去。 最后其中一只咬着圆盘跑了回来,逗得李承道哈哈大笑。 呼延热娜见状也有些忍俊不禁,然后想起一事,不禁对对李承道说道:“陛下,您今日不去御书房,不会让贾大人他们有意见吗?” 听到呼延热娜的话,李承道不在意地说道:“一日不去能有何事,就不能让朕放松片刻么?” “那陛下不怕魏大人絮叨你吗?您上次不还跟臣妾抱怨魏大人太啰嗦了么。” 呼延热娜笑着道,让李承道神色微僵。 因为魏征动不动就喜欢上谏,各种啰嗦他,这是最让他感到无奈的。 只要他在什么地方做的不够好,犯了错误,魏征就能一直上谏劝他该如何如何,直到他改正为止,否则不会停下。 最要命的是他对此没有办法,身为一名合格的帝王,必须要听取臣子们的劝谏。 因此魏征可以说是所有臣子里,最让他感到头疼的了, 想到这里,李承道觉得还是得去御书房,不然以魏征那性格说不定直接照过来了。 而就在他刚刚冒出这个想法的时候,高怀却一脸慌张地跑了过来,然后朝李承道禀报道:“陛下!魏大人杀到听雨宫了!” “什么?” 李承道吃了一惊,真是怕什么来什么,没想到魏征真的杀过来了。 “朕不是让你说朕抱恙在身在听雨宫这边休养么!你们怎么传得消息!” 李承道愠怒道。 “奴才、奴才实在是拦不住魏大人啊……” 高怀哭丧着脸说道。 李承道也懒得训斥他了,直接让人把两只狗牵走,然后匆匆走进听雨宫,然后裹着被子坐在床上,装作看书的样子,连外面厚重的龙袍都没来得及脱下。 魏征很快就来了,走入听雨宫后,看了呼延热娜一眼,又看了看李承道一眼,然后不动声色地拱手道:“臣,参见修仪娘娘,参见陛下。” “起来吧魏卿,你今日怎么来听雨宫了?” 李承道装作虚弱的样子,朝魏征问道。 魏征回答道:“臣听闻陛下龙体抱恙,特来探望。” “啊……魏卿有心了,朕今日不是不想去御书房,而是实在是头疼难耐,明日朕一定去。” 李承乾轻咳一声后说道。 “臣虽然很想让陛下养病,但是臣有几件要事要报,是关于大唐皇家初等学院的开办事宜。” 魏征说道。 开办大唐皇家初、中、高等学院,乃是李承道一直都关心的事情,初等学院就相当于小学,需要遍布全国,而且以后会慢慢取代乡试、会试,推行难度也最大。 此事李承道交给了魏征来处理,所以他现在提出要上奏此事,李承道不得不留下来听完。 魏征便开始不急不缓地说起关于推行开办大唐皇家初等学院的种种事宜,大大小小、事无巨细,都跟李承道详细说了一遍。 李承道呆在被子里很是闷热,虽然希望魏征赶快离开,但是也不得不耐着性子听他说完。 “……预计在明年冬季之前,各个县的大唐皇家初等学院就能全部开设完毕,请陛下放心。” 魏征总算将关于大唐皇家初等学院的事情给禀报完毕。 李承道强笑道:“魏卿办事,朕自然是放心的,朕觉得有些头晕,魏卿还是明日再……” “陛下稍等,臣还有事要奏,是关于辽东半岛的收复情况,新政的推行在那边遇到了些许麻烦。” 魏征又说道。 李承道:“……” 同样的,辽东半岛的事情亦是重中之重,辽东半岛要是不能完美收复,那势必会埋下隐患。 于是李承道只好忍住燥热,继续听魏征禀报此事。 …… 于是接下来的半个时辰内,魏征每说完一事,马上又要禀报另外一件事,李承道虽然一直听着,但是脸色却越来越黑了。 因为一直呆在被子里,他已经快热得受不了了。 呼延热娜虽然看出来了,但是她也不好说些什么。 “若陛下还不打算承认错误的话,那就继续呆在被子里听臣上奏政事吧。” 魏征平静地说道。 而听到他这话,李承道哪里还不懂他这是什么意思,魏征早就发现了他装病! “你敢戏耍朕?!” 李承道心中恼火,脸色难看地说道。 他因为燥热,竟然没有注意到魏征这种小把戏。 魏征不慌不忙地说道:“陛下难道不知历代有多少帝王是因为玩乐而荒废政事,最终导致王朝灭亡的吗?” “有那么多前车之鉴,陛下为何还不知警惕?前几日晚去御书房也就算了,今日居然为了遛狗而不去御书房处理政事,实在是过分。” 李承道心中恼火,没好气地说道:“就不允许朕有一点爱好吗!这点爱好你也要管?” “陛下有爱好可以,但因为逗狗而荒废政事,这便是陛下的不对了。” 魏征回答道,然后正色道:“臣恳请陛下,将那两只獒犬给送出宫外,否则臣将辞官归老。” “你说什么?!” 李承道先是一惊,随后便心中震怒,道:“魏征,你不要太过分!” 身为帝王也是要脸面的,魏征屡屡不给他颜面,甚至用辞官威胁,着实让他很愤怒。 “臣并不过分,过分的而是陛下,就算陛下再怎么喜爱那两只獒犬,它们也不过是玩物而已。” “区区玩物和大唐江山,孰轻孰重?陛下就连玩物也难以割舍么。” 魏征神色凝重地说道。 仅仅是这一句话,却让李承道浑身为之一震。 是啊,就算他再怎么喜欢那两只獒犬,它们也只不过是玩物而已。 区区一件玩物值得他如此生气吗?值得他疏忽政事吗?比得上大唐江山吗? “没错,只是一件玩物罢了。” 李承道闭眼再睁眼,长呼一口浊气,脸上和心里的怒气已经是消失无踪了。 他睁开眼后,神色平静地对高怀说道:“传朕命令,将那两只獒犬送至军中,充做军犬。” 高怀一惊,然后不禁看了一眼呼延热娜。 呼延热娜居然也没什么生气的意思,而是对他点了点头。 她虽然单纯,但是又不傻,亦十分理解魏征和李承道的心情。 高怀这才退下。 “多谢魏卿劝谏了,朕确实不应该因为一件玩物而疏忽政事,甚至引动情绪,这是朕的不对。” 李承道从床榻上走下来,整理好衣衫后,虚心对魏征说道,神色诚恳。 呼延热娜看着李承道从愤怒边缘在几个呼吸之间就恢复平常,心中难免有些有些震惊。 “陛下有此觉悟,乃我大唐之幸,请恕臣刚刚冒昧之举。” 魏征朝李承道大拜行礼道。 “无妨,今日政务繁多,还是先处理政务要紧,魏卿起来吧。” 李承道微微一笑,亲自将魏征扶了起来,然后与他一起离开了听雨宫。 .. 第二百八十章 嘿嘿……陛下,臣有个不情之请 经过魏征的一番劝谏后,李承道再次变得勤勉了起来。 这段时间他确实有些放松,疏于处理国事,所以难免魏征会那般劝谏。 唯一让他感到有些头疼的就是呼延热娜,虽然呼延热娜当时同意了把两只獒犬送出宫,但是她不舍也是难免的。 因此她在事后,好一段时间都赌气没有搭理李承道。 对此李承道虽然无奈,但也无话可说,毕竟是他理亏,这事儿因他而起。 但是遛狗这闲暇时的爱好没有了,李承道便开始想着自己捣鼓一点东西出来。 “上次听贾诩他们说一到早晚时分,长安城内的交通便十分堵塞,不如造出一种新的交通工具来改善一下?” 李承道灵机一动,不禁想到。 随着大唐的强盛,作为都城的长安也越来越繁华,外来人口逐渐变多,以至于交通越发堵塞。 贾诩他们便常常因此而耽误上朝时间,有时候情急之下就直接徒步前往皇宫,极为不便。 若是能想出改变这一现状的办法,无疑是极好的。 “首先排除机动车,那些东西是根本造不出来的,这样的话那只有选择自行车了。” 李承道想到,心中顿时有了决定。 自信车结构简单,以冶造局如今的技术水平完全有能力造出来。 打定主意后,李承道拿过几张草纸,在上面“刷刷”画出了数张自行车的结构图,然后交给高怀,让他带到冶造局后令冶造局的工匠们尝试着造出来。 …… 冶造局内,许墨等一众工匠们围着李承道派人送来的自行车结构草图,一个个眉头紧皱。 “这是什么东西?为何我从未见过,好生奇怪。” 一名工匠皱眉道。 高怀闻言微微一笑,回答道:“这是陛下发明的一种车,叫做自行车,陛下命冶造局在十日之内将它给造出来,不得有误。” 有详细的结构草图的情况下,十日时间制造出一辆自行车并不难,甚至对冶造局里的这些娴熟工匠们而言不到七日便足够了。 只是他们都看不懂这什么自行车。 “前后各一个轮子,加起来只有两个,怎么可能站得住?” “这自行车怎么不见马拉的位置在哪里啊。” “这也叫车?” …… 工匠们纷纷说道,都很不理解李承道设计的这辆自行车的构造和原理。 最后还是许墨盖棺定论道:“既然是陛下让我们造的,那自然有陛下的道理,我们做出来便是了,准备开工!争取五日之内便将这自行车给造出来!” “是!” 许墨在冶造局是颇有威信的,他一声令下之后,整个冶造局都开始了忙碌。 …… 说五日,真的就只用了五日。 在整个冶造局工匠们的一致努力下,五日的时间内,他们便按照李承道给出的草图,把自行车给造了出来,然后由许墨亲自带人送到皇宫交给李承道。 御书房。 “陛下,冶造局督造许墨求见,您之前让冶造局造的自行车,他们已经早好了。” 高怀走入御书房,朝李承道禀报道。 “这么快?” 李承道闻言眼睛一亮,然后放了下手中的毛笔。 高怀的话引起了御书房内其他大臣们的注意,贾诩忍不住问道:“陛下,自行车是什么?” 连一向见多识广、足智多谋的贾诩都这么问了,更别提其他大臣们了。 众臣都用好奇的目光看着李承道。 “你们过来看看就知道了。” 李承道笑着说道,从龙岸后走了出来,朝门外走去。 贾诩等人互视一眼后,最终还是没有按捺住心里的好奇,也纷纷放下各自手里的朱笔和奏折,跟着李承道走出了御书房。 御书房外的院子里,许墨正带着两名工匠等候着,身边还放着一辆造型奇特、两个轮子的东西。 正是自行车! “短短五日的时间内便把自行车造了出来,许卿你可真是让朕意外。” 李承道笑着对许墨夸赞道。 许墨微微一笑,拱手道:“冶造局乃是陛下花费大心血打造的技术研究之所,集结了我墨家众多门徒以及全大唐的能工巧匠,若是连陛下给出图纸的东西都造的那么慢,那冶造局也过于无用了。” 言语之间,有些许自豪之意。 李承道点点头,然后打量起这一辆冶造局出产的自行车。 通体由轻铁打造,重量还能接受,轴承齿轮以及链条这些精细的零件,都可以看出来是由手工打造的。 齿轮链条这种东西,其实早在墨家的墨书之中就已经有所记载了,这也是李承道看过墨书后才知道的事情。 墨书分为学术类以及工艺类,学术类很简单,就是阐述墨家理念学问。 而工艺类顾名思义,就是集结了墨家种种发明以及巧夺天工的工艺技术,和鲁班书差不多。 只不过后者并没有遗传到后世,随着墨家的衰灭而失传了,若非李承道这一世重新重视墨家,他恐怕也无缘一见。 许墨他们还对自行车的一些细节处做了些改进,比如用牛革包裹座椅和握把,刹车处利用两片厚木片作为制动装置,总之一切细节都很到位。 这是一辆完全合格的自行车。 李承道打量了一阵后,直接骑了上去,然后娴熟地在院子里面骑了起来,转了一圈又一圈。 “这……真的能走动?” 跟着许墨的一名工匠吃了一惊,虽然他们在制造好后尝试过骑它,但是谁也没有成功。 而贾诩等大臣们更是震惊,一个个兴趣完全被勾起来了,就连魏征也不例外。 “若是有了这自行车,以后上朝就不怕堵车了。” 房玄龄由衷地赞道,看向李承道那辆自行车的目光中满是羡慕之色。 “冶造局的技艺,真是不容小觑啊。” 魏征摸着胡子感叹道。 李承道骑完一圈后就停了下来,对这自行车十分满意,朝许墨笑道:“不错,非常合格!” 不过他刚刚停下,贾诩便带着众大臣们围了上来。 “陛下,嘿嘿……臣有个不情之请。” 贾诩搓着手看着李承道,不怀好意地笑道。 “臣等也有个不情之请。” 其余大臣们也搓着手笑了。 李承道:“……” .. 第二百八十一章 泰山封禅(上) 自行车的出现,令众多大臣们都大感新奇。 贾诩等人纷纷用李承道的这辆自行车试着骑了一下,虽然一开始都不是很熟练,但是自行车学起来并不麻烦,他们很快便掌握了自行车的使用方法。 御书房外的院子里面,魏征骑着自行车四处转悠,技术竟然已经相当熟练了。 过了好一会儿后,魏征方才停了下来,抬袖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水,颇为高兴地对李承道说道:“陛下,此自行车甚是方便,比步行要快数倍,却没有马车那么笨重。” “恳请陛下将此自行车赐给老臣,老臣日后便不用因为堵车而迟到了。” 听到魏征的话,其余大臣们顿时大惊。 “魏大人想要独占自行车,也未免太过于狡猾了,我家离皇宫最远,这自行车理应给我才对。” 贾诩毫不客气地说道。 “贾大人和魏大人此言差矣,依我看这自行车赏给谁都不妥,不如由大家轮流使用吧。” 长孙无忌倒是不贪心,想了个折中的法子。 “孟子云尊老爱幼,你们都是年轻人,难道就不应该让让我这个老头子吗?” 魏征居然倚老卖老起来了,看来着实很喜欢这自行车。 眼看大臣们就要吵起来,李承道及时站出来道:“都别争了,朕赏你们一人一辆便是。” “再说了,这里不是有堂堂冶造局的督造在这里么,你们为何偏要争朕的这一辆自行车?” 李承道没好气地说道。 众臣这才蓦然惊醒,然后纷纷将目光投向了一旁的许墨等人。 对啊,这里不是有冶造局的人在么,找他们造一辆不就行了嘛! “呵呵,许先生咱们可是老相识了,你看是不是该先帮我造一辆,价钱好说,好说。” 杜如晦上去揽着许墨的肩头笑呵呵地说道。 贾诩等人也纷纷围了过去,一时之间让许墨满头大汗,有些不知所措。 这些可都是中枢重臣,现在全都围过来求他一个小小督造,实在是…… “请各位大人放心,这自行车的模板我们已经做好了,除却打磨零件需要手工制作外,造一辆自行车花不了多少时间,十日,十日内保证给各位大人都造一辆。” 许墨开口保证道。 众臣闻言顿时大喜,对许墨的态度也就越发热情了。 没想到冶造局也是十分有用的嘛。 …… 十日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许墨按照约定给贾诩等大臣们人手配给了一辆自行车。 于是乎,在每日早晚都马车拥堵的长安城官道街头,便出现了奇异的一幕。 堂堂中书令、门下侍中、尚书令、尚书侍郎等等中枢要臣,在碰到交通拥堵的情况下,不慌不忙地从马车里取出一架两轮车,然后下车骑着便走了。 这样的一幕,顿时引起了无数长安城百姓以及朝中官员们的注意。 这几位大人们骑着的到底是什么东西? 经过一番深入的了解和打探后,这个秘密终于被披露了出来。 那两轮儿车,乃是当今天子发明的代步工具,名叫自行车,可以不用马来拉车,随时随地骑着就能走。 这个发现一经过披露之后,便掀起了一波自行车的热潮,无数官员们纷纷找上冶造局,想要购买这种自行车。 不仅仅是朝中官员,就连长安城中很多士子显贵们,也纷纷通过各种方式求购自行车。 李承道得知后,并没有禁止对外售卖,反而还十分鼓励,并且让冶造局标价五百两银子一辆,借此充实一下内库。 五百两银子一辆自行车,着实是极贵了,但是有钱人最不缺的就是钱这东西,五百两银子又算的了什么? 连当今天子、中枢重臣们都骑自行车,他们若还是乘坐马车出行,那简直太掉面子了。 这可是关乎身份面子的大事! 因此在短短一个月之内,自行车就狂卖一百多辆,而且还有高达六百多辆的订单没有完成。 一旦全部完成,单单卖自行车就能让李承道赚个十多万两银子,没什么比这来钱更快了。 然后整个长安有钱人的出行方式,都发生了很大改变。 原先达官显贵们出行都是把马车或者轿子弄得越豪华越好,才能彰显身份。 现在若是再看到有人乘坐豪华马车、轿子出行,旁人看到后只会冷笑一声“土包子”,然后骑着自行车慢悠悠地远去。 一时之间,长安城的交通拥堵都因为自行车的出现而缓解了很多,路面上除却来往商队的载货马车外,已经很少看见豪华私人马车了,反倒是骑自行车的人有很多。 而借此机会,李承道也从中看到了商机,下令在城内专门成立大唐百货商店,。 由户部来负责经营,专门负责售卖各种杂七杂八的东西和冶造局研究出来的一些新奇玩意。 没办法,皇帝也缺钱啊。 每年税收再多,那最终也是要收归国库的,皇帝名义上富有四海,但他能随意动用的只有自己内库里的钱财。 现在内库还要供给冶造局经营发展,要是再不想办法赚钱,他的小金库很快就要空了。 堂堂一位皇帝居然缺钱,说出去恐怕都不会有人相信,但这居然是事实。 属实有些惨。 …… 自行车和百货商店一事,只不过是一个小插曲,没过多久之后,一件真正牵动李承道的大事便降临了。 那便是……泰山封禅! .. 第二百八十二章 泰山封禅(中) 所谓世间事,不过是白云苍狗。 自李承道登基,到现在为止已经是第五个年头了,整个大唐迎来了四海升平的太平盛世。 国库充盈,百姓富足,人口也在逐步回升,短短数年间,如今已经从两百余万户回升到了两百六十余万户。 经济方面自不必多说,随着新政的推行、民间商贸的繁荣,现在长安、洛阳两地已经逐渐成为了天下贸易中心,此外轨道铁路的建设亦在不断落实之中。 整个大唐都呈现着欣欣向荣的姿态。 这一切,和李承道以及众多臣子们的努力是分不开的,这般功绩十分惊人,因此在一次早朝时,户部尚书李纲主动提出了泰山封禅一事。 “陛下,我大唐如今海晏清明、盛世太平、兵强马壮,在短短数年之间达到如此成就,其中大半功劳当归陛下。” “因此,臣私以为陛下之功绩旷古烁今,冠绝后世,当于泰山封禅立碑,以彰功绩!” 李纲当着文武众臣的面,声音响亮地说道。 此言一出,殿中群臣顿时眼前一亮。 自古以来,泰山便有中土第一圣山、五岳独尊之称,除却它自身雄伟绝伦冠绝中原以外,还有一原因就是古之圣王皆在泰山封禅。 诸如伏羲神农、尧舜禹、周王、秦始皇等等帝王,全部都在泰山进行过封禅,这便更加奠定了泰山的超然位置。 泰山封禅意义重大。 将军以封狼居胥为至高荣誉,文臣以死缢文正为殊荣,而帝王的最高荣誉莫过于封禅于泰山,立碑告世。 不过自汉光武帝以后,便没有哪位帝王敢封禅泰山了,因为封禅一事并非儿戏,若是自身功绩不够或者是不得民心,那么封禅泰山便只是个笑话,徒惹万世唾弃。 但李承道绝对有这个资格! 单说功绩,便有攘平四夷、封狼居胥、收复辽东、开创盛世! 仅仅是,随便拎出来一样便足傲视绝大部分古今帝王! 如果李承道都没资格封禅泰山,那么古往今来封禅泰山的帝王就没几个能有资格了。 “臣认为房大人所言极是,臣恳请陛下封禅泰山,立碑告世!” 贾诩心中一动,第一个出声赞同,躬身说道。 魏征稍作迟疑后说道:“臣以为泰山封禅过于兴师动众,恐劳民伤财。” “魏大人多虑了,如今国库充盈,且轨道马车四通八达,前往泰山封禅并非难事。” 长孙无忌微微一笑后说道,竟然也是支持泰山封禅。 其余不少大人亦跟着附和,纷纷开口说道:“臣等皆附议!陛下之功旷古震今!臣等恳请陛下封禅于泰山!’ “陛下乃千古一帝,比古之尧舜、始皇帝亦无不及,当封禅泰山彰显功绩!” 这牛皮吹得有点过了。 “臣恳请陛下封禅泰山!” 诸位大臣再次齐声道,朝着李承道大拜而下,声音里都带上了激动之意。 李承道若是封禅于泰山流传千古,他们也与有荣焉。 要知道他们可是这位圣君的臣子!亦为大唐盛世立下了一份功劳! 若是能有幸在碑文.上提一句,那更是比青史留名更加了不起的莫大殊荣! 听到众多大臣的劝谏后,李承道心中亦有些迟疑。 身为帝王,他是对泰山封禅一事很心动的。 原先作为太孙时,让武功达到了封狼居胥的成就;现在身为皇帝,若再做到封禅泰山,那便是古今独一份了。 不说绝后,空前是可以保证的。 一番思索后,李承道最终还是下定决心,旋即大袖一挥,正色道:“既然如此,那朕便依诸卿所言,于四月封禅泰山!” “陛下圣明——!” 群臣纷纷下跪行礼,齐声高呼道。 …… 前往泰山封禅一事,在作出决定后,李承道便让礼部将其昭告天下。 天下百姓和文林士子,听闻此事后无不奔走相告,大喜过望。 不知道多少人呼朋唤友,打算提前前往泰山周遭占位置,于封禅当日见一见规模浩大、千年难得一见的封禅大典。 自古以来各朝代的帝王封禅,有几人有幸得以见到?何况还是当今天子陛下的封禅大典! 帝王封禅是否可行,从百姓和天下大儒、士子们的反应就可以看出来。 一位帝王若是不得民心,被人视作昏君,那么放言自己要去泰山封禅,绝对会被秉承浩然正气的士子大儒们毫不留情面地大骂。 但是李承道将这个消息传出去后,却只有认可与支持的声音! “当今天子乃千古难遇之圣君!当得起泰山封禅之荣!” “只有陛下这等圣君,才当之无愧!” “陛下创下如此旷古震今之功绩,开创如此太平盛世,此番封禅大殿我一定要亲自到场观看,可有人与我同行前去泰山观礼?我包了一整辆轨道马车!” “甚好!吾正有此意!” “善!带我一个,我也一同前去!” …… 泰山封禅的消息在民间掀起轩然大波,这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此事事关重大,礼部上下乃至于中枢大臣们,为此可以说是焦头烂额了。 原因无他,因为他们都在纠结到底该用什么样规格的祭祀礼仪。 泰山封禅自古以来虽然是帝王最高殊荣,但是确无一固定的仪式,要知道每朝每代帝王举办的封禅仪式皆不相同,在周礼里面都没有明确记载。 因为封禅仪式的规格,是跟帝王本身的功绩息息相关的。 以李承道的功绩,该使用何种礼仪? 古来亲自带兵封狼居胥的帝王仅仅只有他一人而已,而且还将中原汉土的领域扩张到了突厥、辽东等地,堪称史上最大。 礼部官员们遍查周礼,翻遍了一切古礼有关的书籍,又与钦天监的官员们讨论许久后、才算是大致确认了下来 打算用最盛大的规格,即祭祀上帝的规格来举行封禅仪式。 这里的上帝不是指后世西方的上帝,而是指昊天金阙至尊玉皇上帝,也就是俗称的玉皇大帝,道教神话中的至高神。 封禅一事为重中之重,古人素来敬奉鬼神,信天命之说。 虽然李承道身为天子曾经说过不信天命,但是其他人可不敢马虎,一场封禅被所有人视为和国家的未来息息相关。 在无数人的准备中,泰山封禅的时日渐渐临近了。 .. 第二百八十三章 泰山封禅(下) 大唐皇帝将前往泰山封禅,此事传出后,大唐周边的国家纷纷派出使节前往大唐,参加封禅一事。 突厥、于阗、波斯、天竺国、倭国、高昌、龟兹……等等周边国家,全部派出了使节前来,不敢有丝毫不敬。 四月中旬,冬季刚过,寒气尚未退却,李承道亲率文武百官,而德善女王则率后宫命妇。 其实后宫众妃子应该是由皇后率领的,但是目前李承道未设立皇后,而四位贵妃中,又只有德善女王有这般气度风范,所以便由她来带领后宫队伍。 就这样浩浩荡荡的封禅队伍自长安出发,一路前往泰山。 户部、礼部早在一月之前就开始着手此事,因此的封禅队伍沿着轨道铁路前行,一路畅通无阻。 大队伍一路行进,直到五月初,方才抵达泰山。 ......... 五月四日晨。 今日便是举办泰山封禅的日子了。 此时天色还未完全大亮,无数闻风前来的百姓与士子名流们已经驻足围观,打算见证今日这一场声势浩大的封禅仪式。 泰山脚下,有十万西北铁骑肃立。 他们站在那里,光是这样一份无边的煞气便令人感到胆寒。 大唐铁骑尽皆精锐,而今日有资格为这一场封禅仪式保驾护航的十万西北铁骑,更是精锐中的精锐,无不是从战场上杀出来的百战悍卒,煞气自然惊人。 泰山脚下,李承道早已沐浴焚香做好准备。 今日他身着一身明黄龙袍衮冕,头戴平天冠,腰扶天子剑。透着一股说不出来的肃穆与霸气。 在他身后右侧,站着文武百官。 全部文臣执玉芴,武将执玉如意,侍立在后。 与他们一并站着的还有来自于各个国家的使节。 而在左侧,则是后宫诸多妃子,今日也全部身着华服,仪态端庄。 再后面,则是站着抬着石碑的力士、以及持着各种祭品的仆从等等,浩浩荡荡的封禅队伍足足绵延百里。 参加今日封禅大典,所有人都已经提前斋戒十日,无不正式对待。 早在今日大典进行前,礼部就已经着徭役清扫山道,并且在山顶上筑好了祭坛。 时间差不多了后,李承道抬头看了一眼面前直通山顶的石阶,然后轻轻一挥袖袍,扶着天子剑率先踏上了登山石阶。 沿路的石阶早就被打扫得纤尘不染,别小看这登山,这其中可是大有讲究。 既不能过快也不能过于慢,最好是要在刚刚日出之际抵达山顶,然后开始祭祀,寓意紫气东来,光耀万丈。 泰山雄伟冠绝天下群山,登山石阶共计六千二百九十三。 李承道与众人天未亮时便开始登山,为

相关推荐: 女扮男装死后,她开始演柔弱绿茶   一本正经的羞羞小脑洞   醉情计(第二、三卷)   修仙:从杂役到仙尊   凄子开发日志   蔡姬传   五夫一妻的幸福生活   屌丝的四次艳遇   误打误撞(校园1v1H)   鉴昭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