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自从李世民兵变起事之后,李渊就被限制了人身自由,一直困在太极殿,不得外出。 宫殿周围,全是李世民的心腹士兵看守。 不过再怎么说李渊也是皇帝,虽然被暂时限制了自由,但他想要了解外面发生了什么事,还是非常简单。 内务省总管太监满脸慌张跑进大殿,带着哭腔道: “陛下,消息已经打探到了。 安陆郡王将天策府屠戮殆尽,只剩下王妃、侧王妃以及中山郡王、长乐郡主四人。 秦王不忍家眷全部被杀,最后放安陆郡王离开长安。” 听到这个消息后,李渊痛苦地闭上了眼睛。 纵使李世民有万般不是,可得知李泰被砍头,李恪更是被马活活拖死,他依旧感到心痛不已。 这些孩子,都是他的皇孙。 本该享受着寻常百姓没有的锦衣玉食。 结果却因为李世民犯上作乱,因为李世民的一己私心而惨死。 良久之后,李渊缓缓说道:“承道如此手段,当真是令人心惊,不愧是朕的皇长孙。” 他言语当中,丝毫没有对李承道残杀天策府的责怪之意。 相反,还充斥着满满的欣赏。 他看向内务省总管太监,问道:“那逆子就这样放任安陆郡王带着他的妻儿走了吗?” 内务省总管太监恭敬回道:“陛下,刚刚传来的消息。 秦王命一千玄甲军尾随在安陆郡王身后。 直到渭水河畔,突然出现了一支七千人的骑兵,将玄甲军尽数屠杀。 最后安陆郡王领着七千骑兵一路离开。” 李渊闻言顿时面露喜色,李承道安全脱身,实在是他到现在以来听到的最好消息。 “虽然不知这七千骑兵,是不是建成安排的后手。但承道能安全脱身,那便是天大的好事。” 内务省总管太监继续说道:“不过安陆郡王并没有按照约定放了长孙王妃和秦王世子,而是带着他们一起离开了。” 李渊哈哈大笑:“当然不能放,有人质在手,将来和那逆子谈判,才能多出一份筹码。 吾孙承道,如此年轻就有这般手段和勇武,实在是令人欣慰。 日后他若登基,定然会是一位好皇帝,只可惜啊……” 李渊摇了摇头,满脸惋惜之情。 原本他驾崩之后,李建成登基。 李建成死后,皇位自然而然落在李承道身上。 只可惜李世民竟然胆大包天弑兄逼父! 而今皇城完全被李世民掌控,他这个皇帝也被软禁起来。 事情发展到这一步,皇位已经注定属于李世民了。 尽管李承道的手段和谋划都出乎李渊的意料,但他并不认为李承道最后能够赢过李世民。 李承道孤家寡人一个,如何跟麾下猛将如云、谋臣如雨的李世民争? 等等,荥阳郑氏。 想到这里,李渊忽然心中一动,连忙对内务省太监总管说道:“安陆郡王是不是一路向南而去?” 内务省太监总管微愣,立马点头,“回陛下,确实是一路向南而行。” 李渊闻言,眼睛顿时闪烁出一道精光。 “吾孙果然聪慧! 只要到了荥阳,有郑氏支持,一切就不好说了。 既然如此,不若朕再助他一臂之力……” 李渊的声音越来越小,一个大胆的想法,已经在他脑海中形成。 …… 玄武门之变一事,虽然已经过去了十多日,但依旧是长安城百姓们暗中讨论的话题。 这件事影响太大,想要压下去是根本不可能的。 最主要的是那天李承道与太子近卫的喊声,已经将“弑兄逼父、逆臣贼子”的罪名给狠狠按在了李世民的头上。 再加上这些天来士卒们每日往城外运的大批尸体,更是坐实了兵变一事。 虽然朝廷方面给出的说法是太子和齐王逼宫叛乱,最后被秦王所诛,但实际上没有多少人相信这一说辞。 李建成的名声素来不错,又是板上钉钉的皇位继承人,他有什么理由造反? 在任何一个时代,八卦都是人的天性。 皇室兄弟相残的丑闻,更加吸引人的目光。 虽然不敢明面上讨论,但是背地里整个长安城的百姓,都在传李世民夺嫡篡位、弑兄逼父。 “秦王过于残暴,为了权力连手足兄弟都下得去狠手,这样的人若是成为了皇帝,那真是一件祸事。” “听说整个东宫和齐王府都被屠了,太子和齐王的子嗣无一存活,真是……唉!” “谁说的,太子嫡子安陆郡王还活着呢。还有太子妃,齐王妃等女眷,都没死。不过我听一个在天策府当值的朋友说,齐王妃好像被带到天策府了。” “说到安陆郡王,那可真是了得。听我在宫里当兵的儿子说,那日安陆郡王殿下以一挡万,硬生生从玄武门杀到天策府,捉了秦王的家眷,最终逼秦王妥协。” “真是少年英雄!” “太子爷也是可怜,如今就剩下这一个儿子了,估计秦王日后也是不会放过他的。” “秦王实在是太冷血了,大唐未来一片灰暗啊。” …… 诸如此类的言论,在长安城百姓之中传的很广。 李承道手段果决、勇猛无双的名声也算是彻底传开了。 相比之下李世民收到的则是一片骂声。 毕竟弑兄逼父太违背人伦纲常了,严重违背百姓们一直信奉的价值观。 长安城内百姓们的言语渔轮,自然是瞒不过秦王府的耳目眼线。 不过对于这些言论,李世民却置若罔闻。 对他而言,百姓们再怎么私下议论他,只要不摆在明面上,也影响不了大局。 既然如此,又何须放在心上。 从古至今,永远是成王败寇! 有朝一日他登上皇位,事实的真相如何,还不是任由他说了算? .. 第十六章 你也配说孝 清晨,李世民一身锦袍便衣,在太监的陪同下来到了太极殿后面的湖心亭,面见李渊。 此时,李渊正在湖心亭默默发呆。 “儿臣拜见父皇。” 来到李渊身旁,李世民弯腰行礼,十公恭敬。 但李渊只是随手往湖里抛了一些鱼食,给那些锦鲤投食,顿时引起一阵万鲤汇集的壮丽画面。 至于李世民,似乎完全被他给无视了。 被如此无视,李世民也不恼,从太监手里接过食盒,放在桌子上后说道: “父皇,这是儿臣特地让府上的厨子做的,都是父皇喜欢的吃食,父皇不如尝一尝?” 说罢,他亲手打开食盒,将里面的精致餐点给一一端出,摆在桌上。 李渊看也不看李世民一眼,冷笑道:“惺惺作态。” 李世民依旧保持父子君臣礼仪,恭敬说道:“这都是儿臣的一片孝心,父皇若是不喜,儿臣便撤了。” “孝心!”李渊勃然大怒,挥手一把将桌上所有的饭菜给拨到了地上,怒斥李世民,“你这弑兄逼父之人,也配和朕说孝心!” 饭菜洒落下来,洒了李世民一身,让他看上去十分狼藉。 周围的太监宫女们,更是连忙跪下,脑袋死死的埋在下面,一个个吓的身体颤抖若筛糠。 “父皇何必这样。” 李世民抬头看向了李渊,脸色带着怒意,语气也拔高了些许。 “父皇你明明更想让儿臣坐江山,但却因为嫡长子继承制,始终在儿臣和大哥之间徘徊。” 李世民的眼眶通红,“若非不得已,儿臣何尝愿意手足相残,背下一个弑兄逼父的千古骂名。 可是这段时间,你和大哥陆续把我麾下大军和将领,全都调离长安。 儿臣害怕啊! 儿臣担心若再不动手,就没有机会了。 更担心大哥为了将来皇位坐的安稳,会将儿臣铲除。 说到底这一切还是因为父皇你优柔寡断。 要么你就废了大哥太子之位,要么你就彻底断了我的念头。 可你偏偏给了儿臣希望,又不断亲手打破这个希望。 这大唐江山,有一半都是儿臣打下来的。 这位置大哥坐的,儿臣怎么就坐不得?” 说到最后,李世民的声音几乎是吼出来的。 李渊也怒了,大声喝道:“朕的确在你和建成之间犹豫徘徊,犹豫着将来这皇位到底传给谁。 可无论如何,你都不该行弑兄之举! 为了皇位手足相残,你还算个人吗!” 面对李渊的呵斥,李世民毫不退让,言语凌厉而咄咄逼人。 “儿臣别无选择! 自从父皇封儿臣为天策上将,许儿臣自置官属的权力开始。 就注定了儿臣和大哥之间水火不容。 大哥即便现在不杀儿臣,但他登基之后,也必会杀儿臣。 没有任何皇帝能够容忍一个几乎是小朝廷的天策府,更没有任何皇帝能够容忍一个重兵在握的亲王。” 李渊呆呆的站在原地,半响没有说出一句话来。 他的脸上,尽是懊恼和痛苦的表情。 李世民说的没有错,眼下手足相残的局面,他要负很大的责任。 李世民直直地看着李渊,继续说道:“父皇,大哥已死,储君之位不能空悬。 秦无储君,二世而亡,这就是先例。 恳请父皇明日早朝,立儿臣为太子。” 听到李世民终于道出了真正目的,李渊讥笑道:“若是朕拒绝,你是不是就要杀了朕?” “儿臣不敢!”李世民面无表情地说道,“儿臣即便再如何丧心病狂,也不敢对父皇动手。 但事已至此,早早立儿臣为太子,有利于大唐的安定。 请父皇多加考虑,儿臣暂且告退。” 说罢,李世民也没有逼迫李渊马上给出答复,躬身行了一礼之后,才直接转身离开了湖心亭。 只留下李渊一人默默的站在湖心亭,一言不发。 离开湖心亭后,李世民对随从淡淡说道:“今日亭内所有太监宫女,一并杀了。” “诺。” 随从拱手应下,然后悄然离去。 …… 次日大朝会。 今天是玄武门之变后文武百官第一次上朝,也是李渊第一次召开朝会。 这次朝会意味着什么,所有官员们全都心知肚明,但是没有一人敢多说什么。 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已经彻底扫除了障碍,没有谁能阻挡他迈向皇权的脚步。 殿内,文武百官坐于两侧席位,全部低着头一言不发。 只是偶尔有人抬头看向了前方那两个原本属于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的位置。 如今两人已不在,只剩下这场宫斗的胜利者。 李世民站的席位,在文武百官最前面。 感受到不断从周围投射过来的目光,他神色平淡没有丝毫波动,唯有目光微微闪烁。 如今朝堂之上的官员,大都是李渊和李建成的心腹。 唯有将他天策府的官员,全都搬上朝堂,占据重要位置,才算是真正走上了他执掌大唐帝国的第一步。 不过不着急,等他被立为太子之后,这一天很快就会到来。 那一日湖心亭对话,尽管最后不欢而散。 但他相信,已经发展到了眼前这种局面,为了大唐,李渊别无选择,只能立他为太子。 今日李渊升朝,估计就是向文武百官、向天下宣布立他为太子的日子。 抬头看向那张高高在上的龙椅,李世民眼里的火热之色一闪而逝。 “大哥,我向你保证,我登基后,绝对会做一个好皇帝!” .. 第十七章 册立皇太孙 朝堂之上,李渊缓缓走来。 大殿之中,原本三三两两小声私语或者闭目养神或者在心中不断敲打算盘的臣子们,全都起身行礼。 一套并不如何繁琐的礼仪结束之后,李渊坐在龙椅之上,并没有往常那种精气神,更没有气吞万里的帝王乞气概。 相反,他眼神有些涣散,似乎十分疲惫的模样。 斜眼看了李世民一眼之后,他打起精神,将目光投向了殿内的众臣。 他以前很享受这种居高临下,俯瞰天下的感觉。 可是现在,剩下的却只有说不尽的疲倦。 为了这个位置,儿子们手足相残。 一夜之间,他死了两个儿子,十几个孙子孙女。 这对辛苦打下天下,登上无数人梦寐以求的皇帝宝座的李渊而言,实在是无法接受。 “启禀陛下,江南道近来爆发洪水殃及农田,当地官员请求减轻赋税。” “陛下,十日前,突厥侵扰秦州、兰州,扬言要马踏雁门关。” “岭南越州人卢南起事,杀越州刺史。” “吐谷浑、党项侵扰河州。” 朝堂之上,一封封奏疏呈上来。 大臣像往常一样,商议国事。 时间一晃,转眼间就日上三竿。 “陛下,臣有一事启奏。” 朝会接近尾声之时,礼部尚书兼天策府长史、检校黄门侍郎的唐俭整理衣冠,缓缓起身。 朝堂大臣,立马屏住呼吸。 知道今天朝会的重点来了。 唐俭深深鞠躬,道:“陛下,国失储君,乃举国之殇。 然而家不可一日无主,国不可一日无储君。 秦王文韬武略,可担此重任。” 唐俭说完,满朝百官全都寂静无声。 整个大殿一片安静,落针可闻。 李世民坐在席位上,眼观鼻鼻观心,似乎与他无关。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李渊依旧一言不发。 只是两眼空洞的看向大殿外的蓝天白云。 唐俭始终保持躬身姿态。 脑门上密布着一些细不可察的汗水。 李渊越是一言不发,他越感到压力巨大。 不知道过了多久,李渊终于开口了。 “太子薨,朕心甚痛。 传令下去,天下尽哀,服丧三年。 简命礼部办理丧仪,亲王以下有顶戴官员以上,摘冠纬素服七日,直省官员摘冠素服三日,在京官员军民十三日内不得作乐、不得嫁娶。” 李渊声音沙哑,交代了一些李建成死后的丧事。 才猛地抬起头,原本浑浊的双眼刹那间变得精光灿灿。 他居高临下俯视着大殿内所有的官员,道: “按照祖制,太子薨,可由太子嫡子继承储君之位。 朕之长孙安陆郡王,素有贤名。” 说到这里,李渊停顿了一下。 而大殿内的满朝文武,包括李世民在内,全都满脸惊愕。 尤其是李世民,看向李渊的眼神当中,都快要喷火了。 李渊直直的盯着李世民,两人目光对视。 “今立长孙安陆郡王李承道为皇太孙!” 声音落下,满朝哗然。 在场之人,多为李渊心腹,还有一部分与李建成交好。 只有极少部分大臣,是李世民的党羽。 但无论是那一派系的臣子,都认为李建成和李元吉死后,储君之位板上钉钉要落在李世民头上。 可谁曾想,李渊并没有立太子,而是立李承道为太孙! 华夏以礼治国,礼制、祖制无论是谁都不敢违背。 皇帝,为一国之君。 而皇太子、皇太孙、皇太弟、皇太叔都为储君。 除却君和储君之外,其余之人地位再高,都是臣子。 按照继承制度,皇太子是第一顺位继承人,皇太孙是第二顺位继承人,后面才轮到皇太弟和皇太叔。 当然,华夏历朝历代,鲜有册封皇太叔和皇太弟。 李建成死了,李承道作为太子嫡子,作为皇长孙,的的确确有资格继承储君之位,被立为皇太孙。 李渊这番册封,谁都没有办法反驳。 即便李世民心中怒火滔天,也万万没有想到李渊竟然会来这一手。 这完全大乱了他的计划。 李世民深吸一口气,强行稳住躁乱的心情。 大脑飞速运转,思考着应对之策。 朝堂当中,大都是李渊和李建成的心腹大臣。 尽管他们听到李渊宣布册立李承道为皇太孙的时候,都大惊失色。 但同时心中也感到一阵畅快。 虽然李世民弑兄之事被压着,朝廷对于玄武门兵变一事业含糊其辞。 可这些大臣们都是老狐狸,谁不明白具体是怎么回事? 只是太子已死,现在李世民势大。 并且还掌控了皇城,因此谁也没有那个胆子去挑破其中的龌龊。 这是皇室夺嫡之争的丑闻,谁要是去深究,那是真的找死。 原本以为只能咬牙看着李渊被逼无奈,立李世民为太子。 现在出现了这样的专机,顿时个个嘴角带笑。 尤其是李建成的一些党羽,更是欣喜若狂。 “陛下英明!安陆郡王当为皇太孙。” “安陆郡王虽然年幼,尚未及冠,但文韬武略样样精通。” “于礼于制,安陆郡王都该立为太孙。” 在众多靠向李建成的大臣们的声援之下,李渊豁然起身,神色肃然,道: “礼部尚书唐俭,速速拟定旨意,昭告天下!” 人人都以为他没有选择,只能咬着牙,心中无比憋屈的立李世民为太子。 历史上也的确如此,除了李世民之外,其他人根本就没有资格。 可现在李承道杀出玄武门,攻入天策府等一系列的事情,足以表明这是一个让所有人都低估了的皇孙。 在有李承道这个选择之下,李渊毫不犹豫选择了他,而不是令他充满怒意和恨意的李世民。 这个他最看好的儿子,实在是伤透了他的心。 礼部尚书唐俭脸色煞白,看了一眼同样脸色发白的李世民,心中满是苦楚道: “臣,领旨!” .. 第十八章 你还嫩了点 唐俭原本与李世民交好,由他的口来提及储君之位不得空缺。 结果李渊直接下达旨意,册立李承道为皇太孙。 这一举动和行为,直接超出所有人的想象。 “有了储君的名分,承道无论做什么,都要轻松许多了。” 李渊默默想着,目光从殿内一片哗然的众臣身上掠过,最终落在了满脸难以置信之意的李世民的脸上,微微一笑。 跟你老子斗,还是嫩了点。 李世民回过神来后,一张俊逸的脸满脸铁青。 他拼命压制心中的暴怒,强忍着想当场拔剑伤人的冲动。 李渊居然册立李承道为皇太孙! 这完全出乎李世民的意料,让他不知道该如何应对。 旨意是当着满朝文武的面下达,除非李世民丧心病狂杀了这满朝的文武。 否则这李承道为皇太孙这件事就根本无法压下去,也无法隐瞒。 他辛苦谋划的一切,似乎已成定局。 “朕有些乏了,若无其他事,便退朝吧。” 李渊一挥帝王衮冕,傲然走出了大殿。 留下一群大臣们原地面面相觑,最后看着脸色阴沉无比且一言不发的李世民。 一个个也噤若寒蝉,纷纷鱼贯而出,离开大殿。 只留下面如止水,脸色铁青的李世民站在原地呆呆的望着那张龙椅。 …… 天策府内。 “为什么,父皇为什么要这么做。大哥都死了,还不愿意册封我为储君!” 书房里,李世民将房内所有能摔的东西全部给摔了。 连书架都倒在地上,整个书房无比狼藉。 原本自在必得的太子之位,竟然就这样不翼而飞了。 李世民完全接受不了这样的结果。 府中新换的一批下人,全都噤若寒蝉,没有人敢在这时候出现在李世民面前,甚至都不敢呆在书房附近。 生怕一个不小心被遭遇无妄之灾。 不过唯有一人敢于接近暴怒的李世民,那便是长孙无忌。 长孙无忌在书房一角静静看着李世民发泄,等他发泄过后才叹息一声,“殿下息怒,莫要气坏了身子。” “息怒?辅机你让我如何息怒!” 李世民神色狰狞,“我恨不得把刀架在他脖子上问一句为什么!” 如此大逆不道的话语,传出去的话恐怕会让无数人哗然。 也只有在长孙无忌面前,李世民才敢这般没有顾忌。 先是李建成,现在又是李承道。 在争夺储君的关头,接连输给了这对父子,让李世民异常愤怒。 长孙无忌拱手道:“陛下这一手属实是令所有人大吃一惊,原本所有人都以为太子之位板上钉钉落要在殿下身上,就这样被破解了。 如今圣旨以下,满朝文武对这道圣旨,很少有不满意的。 目前来说,已经没有任何挽回的余地了。 我们得从其他角度来寻找破局的方法。” 即便李世民以雷霆之势控制了皇宫,进而从李渊手中拿到兵权,掌控长安。 但现在朝堂之上的文武大臣们,要么是跟随李渊起义的老臣,要么是倾向太子的大臣,很少有倒向李世民的臣子。 所以册立李承道为太子的旨意,畅通无阻的从朝堂上传到地方。 对此李世民毫无办法。 事已至此,即便他拿刀架在李渊脖子上来威胁他,也起不到任何作用。 李世民看着满目狼藉的书房,呆呆的说道:“本王杀了太子和齐王,伤透了陛下的心。” 长孙无忌正色道:“殿下,从决定起事开始,太子和齐王就必须要死。 现在不是纠结是否让陛下伤心,而应该想着该如何进一步扩大玄武门兵变的战果。” 李世民使劲摇了摇头,道:“是本王陷入死胡同了。辅机,现在这种局面,该如何是好?” 长孙无忌道:“虽然陛下册立安陆郡王为皇太孙,眼下的局面对殿下而言,表面上的确十分不利。 但实际情况却是长安和皇宫,尽在殿下的掌控当中。 李承道即便是皇太孙,也只是一个不能出现在朝堂上的储君。 除了占据储君名分之外,事实上他什么都得不到。 整个朝廷,还是殿下说了算。 殿下可以假借陛下的名义,施行皇帝之权利。 但时机成熟之前,绝不能迫不及待登上大宝。 更不能伤害陛下半分。 否则殿下恶名再起,很容易给太孙钻了空子。” “本王明白。”李世民深吸一口气,脸色逐渐恢复如常。 他接下来所要做的事情,便是将自己想要做的事情,以李渊天子的名义发布。 和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有异曲同工之妙。 “辅机,明日起便彻底软禁父皇,不让他上朝吗?” 长孙无忌微微一笑,道: “殿下所言没错,必须将陛下彻底软禁起来。 殿下秩序现在只需对外宣称陛下大病,需要静心修养,无法处理政务。 皇太孙不在长安,便有殿下你代替陛下处理政务,行监国之权。 等殿下大权独揽,完全掌控了大局之后。便可以寻找一个合适时机,假拟诏书,寻个理由废了李承道的储君之位。” 听完长孙无忌的计划,李世民略一思量后,脸上露出笑容。 “善。” .. 第十九章 岳飞岳武穆 皇城里面发生的所有事情,李承道都不知晓。 即便是李渊已经昭告天下宣布立李承道为皇太孙,但是按照如今这信息传递速度,真正传遍整个大唐还得一段时间。 而李承道在逃出长安城后,就在七千白袍军的护送下,一路前往荥阳。 好在白袍军带着的有行军干粮,沿途还有城镇能够补给,否则能不能撑到荥阳都是一个问题。 不过大军在半路上的时候,有一人挡住了大军的前行。 “郡王殿下,前面有一人拦路,武力十分高强,说要求见殿下您。” 冯立策马来到了李承道身旁,朝他禀报道。 “哦?此人是谁。” 李承道抬头问道。 “此人姓岳名飞,说是专门来投靠殿下您的。” 冯立回答道。 李承道闻言眼睛顿时一亮,心中大为激动。 岳飞,是岳飞! 他一直很好奇系统会以什么方式把岳飞奖励给他,没想到是和白袍军一样的送货上门。并非金光一闪,突然在自己面前出现。 “带本王去见他!” 李承道当即就说道。 冯立不敢怠慢,连忙上前引路。 来到大军前面后,李承道就看见薛万彻领着几十名士卒将一名手持长枪、身材高大、样貌坚毅的布衣男子给围在了中间。 这个男子,正是岳飞! “都散开,郡王殿下来了!” 冯立上前去开路道,士卒们纷纷让开了道路。 见到李承道,岳飞眼中闪过一丝激动之色,当即下跪道:“草民岳飞,参见郡王殿下!” 李承道将目光放在了岳飞身上,然后问道:“你既然识得本王,那为何要阻拦本王大军前行?” 阻拦大军行进可不是小事,虽然李承道明白岳飞的身份,但是当着这么多将士的面,总要做些表面功夫。 “请郡王殿下恕罪,草民一家早年曾受太子殿下恩惠,此次听闻秦王叛乱,太子身亡,心中有满腔愤怒却无处发泄。” “而殿下您身为太子如今唯一血脉,为报太子恩情,草民特地来寻殿下。” “草民此身还有些许本领,若殿下不嫌弃,草民愿为殿下效犬马之劳!” 岳飞慷慨激昂地说道。 这一番话令周围不少将士都为之动容,一个个面露钦佩之色。 为了报恩而千里迢迢赶来,称得上是一条了不起的汉子。 李承道听完岳飞的话后先是一愣,随后便明白了这是系统改变了岳飞的记忆和身份,从而合理地安排到他的身边为他效力。 否则一个宋人来到唐朝,很难融入进去。 想到这里,李承道心中暗暗给给系统比了个大拇指,然后翻身下马,亲自将岳飞给扶了起来,然后神色真诚地说道: “本王现在不过是丧家之犬,阁下却愿意追随,足见一片赤诚之心!” “本王现在欲前往荥阳寻求母族帮助,阁下若是愿意,那就随本王一起前去吧。” “草民愿往!”岳飞立刻抱拳,没有丝毫犹豫。 李承道面露笑容,抓着岳飞的手返回军中。 这样的一幕落在众将士眼里,也令他们感到十分振奋。 所谓得道者多助,李承道当下如此落魄,还有人愿意千里追随,他日必定能重返长安。 而李承道岳飞攀手笑谈,平易近人的样子,更是令人心生折服。 …… 大军一路前行,终于在五天之后,李承道率领大军抵达了荥阳郡开封城。 开封,乃大唐最富庶的几个城池之一。 而开封甚至整个荥阳的土霸主便是李承道的母族,也就是身为五姓七望之一的顶级世家门阀——荥阳郑氏! 李承道离开长安后,所能寻找的唯一助力便是荥阳郑氏。 开封城外,黄沙漫天。 守城士兵们看着兵临城下的七千余气势恢宏的大军,一个个惊得脸色苍白。 开封位于大唐腹地,四通八达,自古以来便富庶而少灾乱,兵祸基本上是波及不到这里的。 所以城里的兵力不过只有千余人而已,而且都是没上过战场的散兵。 相比之下,李承道带来的白袍军个个都是血海里爬出来的精锐,而且训练极为有素,令行禁止,光是一眼看去就让人心中顿生敬畏之意。 “尔等是何方兵马?” 城墙上,值守将领忍着畏惧之意,大声喊道。 不管什么时候,没有任何通报就率大军兵临城下,这都是非常危险的行为,守城军完全可以发起反击。 只是白袍军人数太多太惊人,开封守军不敢妄动。 听到这名将领极为无礼的话,本来就跋涉多日且身心俱疲的众将士顿时发生了些许骚动。 冯立刚想大骂,李承道便伸手制止了他,然后策马出阵,朗声说道: “本王乃安陆郡王李承道,城上守军,速开城门!” 说罢李承道将腰间印信用力掷出,不偏不倚地落在到了城墙上的值守将领身上。 “安陆郡王!” 将领看清楚印信上的纹路和字样后,顿时大吃一惊。 他不敢得罪这位皇亲贵胄,但放这么多人马入城,可不是他一个小小值守将领可以决定的,于是他马上命人带着印信去刺史府请示。 同时口中恭敬大喊:“郡王殿下请稍等片刻。” 而李承道也很有耐心,令大军原地驻扎,静静等待着。 …… 开封刺史府内。 “安陆郡王!” 开封刺史王修文听到手下的汇报后,惊得手里的杯子都摔在了地上。 他一把从手下手里夺过印信,仔仔细细看了几眼后,便直接快步朝着外面走去,同时语气焦急地说道: “立刻传令城内各级官员,准备出城迎接郡王殿下!” .. 第二十章 荥阳郑氏 得知李承道居然来了开封,王修文可以说是极为震惊。 李承道是什么人? 是太子嫡子! 是将来要登上皇位的人! 如此出身,即便如今只是一个郡王。 但尊贵,连秦王都无法比拟。 王修文作为一个小小的地方官,这辈子见到最大的官就是荥阳郡守。 如今李承道亲临开封,他怎能不忐忑。 不过,这对他而言,同样是一个机会。 若是能够巴结上李承道,那等待他的基本上就是平步青云。 因此在得到消息之后,王修文马上就召集城内各部官员,火速忙准备仪仗,大开城门去迎接这位天皇贵胄。 除此之外,他也没有忘记派人去郑氏府邸,将李承道到来的消息传了过去。 谁不知道郑氏是皇室姻亲,当今太子妃便是郑氏长房一脉嫡女。 而李承道是太子妃的儿子,与郑氏关系匪浅。 …… 开封城,城门处。 原本紧闭的城门已然大开,王修文亲自领着开封大小官员,摆出浩大的仗势出城迎接。 与他们一起出城的,还有荥阳郑氏嫡系子弟。
相关推荐:
变成丧尸后被前男友抓住了
致重峦(高干)
五夫一妻的幸福生活
穿书后有人要杀我(np)
捉鬼大师
差生(H)
取向狙击
误打误撞(校园1v1H)
[综漫] 受肉成功后成为了禅院家主
突然暧昧到太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