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是墨家门徒。 但是他对于墨家注重技艺的观点却是非常认同的。 因此也勉强能算是墨家学派。 技艺,简单地说就是手艺,像制作、锻造、营建等等,都可列为这个范畴。 在这个时代,匠人原本是并不受重视的。 儒家甚至曾说过墨家注重的技艺乃是「奇技淫巧」,可想而知匠人曾经的地位。 当然,在如今的大唐,似工部、冶造局、墨家等匠人,可以说早已扬眉吐气。 一方面方面是天子陛下非常注重工艺技术。 另外一方面,大唐能如今能这般繁华,这种奇技淫巧可谓是居功至伟。 而如今,墨家与工部以及冶造局的官员、工匠达成一致,务必要维持现状。 决不能使拥有工艺的匠人像以往那样被人看轻。 因此在这个基础上,工部尚书孟隗带领着很多工部官员,还有一部分冶造局的官员,仗义支持墨家思想。 这使得墨家的声势一下子就增加了许多,潜在势力与影响力,竟不亚于儒法两家。 墨家巨子许墨的思想,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自然是提倡「技艺」,认为「技艺」有利于国家,它不应当被人看轻。 在这方面,他指桑骂槐的指责了儒家,因为儒家历来就看不起这种“奇淫巧技”。 然而正是这种他们看不起的技术,方让大唐这般强盛。 因此难以避免地,魏墨钜子徐弱遭到了在场许多儒家子弟的攻击。 遗憾的是,这次墨家的底气非常足,当许墨冷笑着奚落儒家子弟: “正是你们看不起的奇淫巧技,造福了万万大唐百姓!” 一句话之后,令儒家子弟纷纷哑然。 虽然不甘心,但儒家子弟必须承认这句话。 他们以往看不起的奇淫巧技,还真是帮助大唐强盛的很大一部分原因。 而这,是他们儒家思想所无法达到的地步。 见儒家子弟垭口无言,许墨亦不忘阐述他第二部分的思想。 即墨家的核心思想,非攻、兼爱之类的。 但是这就就让那些憋着气的儒家子弟找到了攻歼的法子。 “许先生,你墨家提倡简爱、平等,那你敢说天子陛下能和庶民平等吗?” 杜如晦微微一笑后问道。 “我......” 许墨闻言顿时语塞。 的确,大唐一代圣君,谁敢说在农田里耕地务农的农民能与其平起平坐? 虽然这位圣君本身是提倡“天家犯法,与庶民同罪”,但这并不代表谁都能与其相提并论。 这可是大不敬。 有着这个致命的弱点存在,于是,墨家很快就被打了下来。 当然,尽管被打了下来,但列入名单还是没有问题的。 毕竟墨家第一部分的「技艺强国」思想,已经符合了李承道的要求。 值得一提的是,当众多儒家子弟攻歼墨家巨子许墨的时候,长孙无忌却一言不发。 这让季七礼感到很好奇。 要知道,倘若说儒家跟法家是竞争对手那么,儒家跟墨家就是天敌,那是几乎无法共存的。 不过他哪里知道,长孙无忌只是觉得还没到上场的时候罢了。 他真正的对手可是贾诩,许墨并不值得他上场对阵。 .. 第三百九十二章 韩信、岳飞、李靖参加论道! 继墨家之后,第二位出场的,乃是兵家。 兵家的代表,当然就是当朝的兵部尚书。 见前一个出场的墨家巨子被众多的儒家子弟攻歼,最后狼狈地返回坐席,所以他心中还是有些忐忑的。 不过出乎意料的是,当兵部尚书讲述他们兵家“精兵强兵”之策以及核心思想时,几乎没有人去攻歼他。 当然,这也难怪。 毕竟在这个诸国林立的时代,兵家虽然说影响力不及儒家与法家,但任何一个国家都不能欠缺兵家思想。 据某些闲人统计,当天子李承道之后,大唐在军队的资金投入,就逐步开始提升。 直到击败拜占庭帝国之后,大唐军费开支,相比较十多年前先皇李渊在位期间翻了六七番都不止。 更何况,身为大唐战神、有着武德圣皇帝称号天子李承道。 妥妥的就是一位注重「强兵卫国」思想的兵家子弟嘛。 况且大唐本就是以武立国,而且兵家跟儒家、墨家、法家,基本上都没有什么冲突的地方。 因此,其他学派的人也懒得与兵家争论什么。 毕竟兵家是铁定能入名单的,但是呢,其影响力又注定无法跟儒家、法家竞争什么,所以完全没必要树敌。 当然最最主要的是,你得看看兵家门徒那边的阵容啊! 当朝的三位上柱国,大将军岳飞、李靖、韩信皆在兵家那边! 这三位可都是为大唐立下过无数功勋、手握重兵的重臣! 在他们面前,谁敢把说兵家不够资格入大唐皇家学院? 要知道天子陛下可是专门成立了一所大唐皇家军事学院,可见对兵家的重视。 第三位出场的,乃是名家。 名家,简单地说就是辩论者,杠精。 著名的“白马非马”,就是名家的典故。 当然,这个典故让名家的名声变得很差。 但实际上名家是超前的辩证思想家,不过一般人很难理解,所以并不受待见。 在这个时代,有名的说客,包括朝中很多大臣,基本上都要学习名家的思想。 不过说实话,名家的那些思想,很容易让人听得晕晕乎乎,被牵着鼻子走。 反正在场的诸派学子听了半天,也没搞懂对方究竟在说些什么。 当然,也没有人去攻歼名家——因为根本没听懂嘛。 第四位出场的,乃是纵横家。 纵横家的代表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但只是大概的思想。 毕竟纵横家的思想,并不好在大庭广众之下对外谈论。 正因为讲述地很浅,因此,虽然并没有多少人挑刺,但也没有多少人支持。 倒是名家的有些子弟,给予了鼓掌支持。 这也难怪,毕竟名家跟纵横家的关系很不错,像某些知名的说客,比如历史上著名的说客张仪、苏秦,就兼名家、纵横家两家的学术理论。 继纵横家之后,杂家、小说家、农家等等,亦陆续派各自的代表出场。 不过在现场很多人看来,这些小家学派纯粹就是来混脸熟的。 要么是不能符合天子陛下“使国家富强”的要求,要么就是本身的思想就有问题。 就比如杂家。 号称「兼儒墨、合名法」将儒家、墨家、名家、法家等其他学派的思想一锅炖。 说得好听是集合众说、兼收并蓄,但事实上,这本身就有问题。 就比如说,儒家的「爱」跟墨家的「爱」。 他们两家一个提倡区分对象、区分阶级的仁爱。 而另一个提倡不分对象、不分阶级的仁爱。 这本身就是相互对立的,如何谈兼收并蓄? 再比如儒家讲究以礼治国,仁情高于法律。 而法家提倡依法治国,法律高于一切(实际上还是有保留的),这两者又如何兼收并蓄? 于是很遗憾地,杂家很快就被淘汰,连候选名单都没能被列入。 连自己的思想都自相矛盾,如何拿来说服其他各派子弟? 而跟杂家一起被淘汰的,还有小说家。 小说家,说白了就是收集名人轶事、民间流传的。 虽自成一派,但说实话确实对国家没有什么裨益,只是让民间百姓多了一种娱乐的方式而已。 这个学派被淘汰,诸学派子弟一点也不意外。 至于农家,这个学派被淘汰,就有点戏剧化了。 农家的思想很简单,就是「重农桑、足衣食」,在这一点上,其实儒家也是支持的。 可坏就坏在,农家思想中有一部分类似墨家思想,提倡让君主下田耕种,了解百姓疾苦。 这一点,儒家就不能接受了。 传统儒家对农事的看法是:我知道农耕的重要性,并且坚持认为一个国家想要强大绝对不能疏忽农事。 但我本身不会去务农,因为那是下等人做的事。 于是,农家也被淘汰。 而在此之后,便是儒家与法家,也是这是盛事中最最让人瞩目的。 其实儒家与法家,在某些方面还是有相同思想的,即维护王权。 而彼此最大的矛盾,则在于“以礼法治国”,还是“以国法治国”。 至于两者延伸的思想中,儒家认为特权阶级享受特权。 而法家则认为,法律之下人人平等。 不过一点上,法家还是有所保留的,即忽略了君主。 也就是所谓的“君王之下、王法人人平等”。 保留这一部分是出于对天子的敬仰,也因为他们需要得到天子的支持。 而这也导致,法家被儒家攻歼这一点时往往都哑口无言。 ......... .. 第三百九十三章 大唐万世之基! 在经过几日的角逐后,四个主修教材的名额,全部被人摘取,即「儒法兵墨」四个学术流派。 当礼部尚书李纲郑重地将写有这四个名额的奏章亲自呈递给天子李承道时,后者不禁笑了笑说道: “儒家未能夺得第一,甚是遗憾啊。” 听到李承道的话后,李纲不禁失笑。 儒家虽然实力强劲,但是想要压服诸子百家夺得第一还是够呛。 能拿到四门主修名额之一,就已经很可以了。 跟李纲开了一个小玩笑,李承道再次将目光投注到名单中的那四个学派称谓上。 说实话,他稍稍有些意外,因为相比较儒家、法家、兵家。 就墨家目前在大唐甚至在中原的影响力,其实还称不上“显学”的程度。 因此,墨家脱颖而出夺得四个主修名额这还真是出乎了他的意料。 他原以为会是「道家」的。 想了想,李承道有些不解地问道:“道家门徒.......不曾来争夺名额么?” 李纲愣了愣,随即解释道:“道家的本派子弟,并不曾前来。 倒是有一小撮自称「黄老派」的道门子弟,闻讯而来。 不过,他们的思想与杂家有些雷同,故而.....” “被刷下去了么?” 李承道微微皱眉。 李纲无奈道:“那些道门弟子一心向道,向往无为而治......” 李纲这么一说,李承道差不多就懂了。 道门向来如此,大概的思想就是你们爱咋咋,别打扰老子修仙飞升。 所以这种世俗的百家盛会,是打动不了道门中人的。 不过问题也不大,道门思想本来就不适合用来治国和教育。 同样的,儒家、法家、墨家,任何一门也不能直接用来治国。 就传统儒家来说,用来教化世人那是恰到好处。 但是用它来治国,那大唐或许可能就是一片酸文腐儒的天下了。 而传统法家呢,与儒家恰恰相反,用它来治国很好,但不可用于教化。 因为传统法家的过于拘泥于刑法,有时候不近人情。 打个比方说,有一户贫穷人家的母亲病重,其子窃人财物为母亲看病,不幸被抓获。 儒家会看在“仁情”的份上稍微减低对其子的惩罚。 但法家不会,该怎么判就怎么判最多奏请朝廷赡养其母。 而结果就是,其子被判徒刑,最终都没能见到老母亲临终-面。 对此,法家的观点是,不可因为一个人先开先例,否则律法无法警示众人。 虽然这话是没错,但总得来说,还是有点不近人情。 当然,如果对象是-名特权阶级,比如大唐的李氏王贵,法家同样会要求严惩。 而这个时候,儒家的“仁情”就会出来拖后腿。 大意就是看在这名李氏王贵先祖曾为国家如何如何的份上,勉为其难放过这回。 所以说,传统儒家与传统法家,都有其局限性。 其实李承道很希望这两家的思想很稍微糅合一下,毕竟儒家与法家的矛盾,并不像儒家与墨家那样天生敌对。 至于墨家就不用多说了,传统墨家简直就是弱者之友、君王之敌。 在以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君主最反感的就是墨家。 只要强国进攻弱国,墨家准会高喊“兼爱非攻”,来帮助弱国保卫国家、抵挡进犯。 所以墨家才会慢慢没落。 最后的兵家就不用说了,国无强兵不能长存,已经充分表明了兵家的地位。 “陛下,可是对这四个名额的人选有所不满意?” 李纲小心询问道。 虽然是诸子百家相互论道选出来的名额,但最终会不会被选上,还是得看李承道的意思。 “并非如此,儒墨法兵四家很适合作为主修。 但是要把他们的学术思想取精华,去糟粕。 成为大唐皇家学院的主修科目,这关系的是大唐千秋万世。” 李承道正色道。 李纲微微一怔,随后问道:“如何取精去杂,请陛下明示。” 李承道直接道:“比如墨家,墨家重视技艺的思想可取,但兼爱非攻则是不可取。 在教学时主教技艺这些方面的知识。 再说儒家,迂腐理念不可取,需要与法家相辅相成,儒家教民,法家治国,这么说你懂了么?” 听完李承道的话后,李纲面露若有所思的神色。 随后他点头道:“老臣明白了,回去后便和各位大人商量。” “嗯。” 李承道这才放下心来。 ...... 百家论道大会过去后,关于四大主修名额的选择也公布了。 待诏令颁布之后,儒家、法家、墨家、兵家子弟们,纷纷喜悦庆贺。 值得一提的是,即便都被选入主修名单,但是儒家与法家子弟的竞争,却远远没有结束。 他们彼此,还在竞争大唐第一显学的位置。 至于其他学派,则开始争夺八个辅修名额。 虽然辅修明显不如主修,但怎么说也是兴旺自己一派学术的良机嘛。 然而,在这八个辅修的名额当中,李承道却开始了暗箱操作。 首先被选入的,乃是纵横家。 尽管相比较儒家、法家、墨家三大显学纵横家只是小学派,但李承道却给这个学派很大期望。 纵横家思想不只是合纵连横这么简单,它实际上是培养对国家长远发展规划的人才。 具有战略性目光,才能称得上是纵横家。 这么说吧,长孙无忌虽然属于儒家门徒,但是他却汲取了不少纵横家思想。 因此而要成为国家级智囊谋士,单单师从一门是不行的,需要融合各家知识、思想。 .. 第三百九十四章 建立新的大唐皇家高等学宫! 在纵横家之后,第二个入选的,便是道家的「黄老派」。 事实上,以道家的地位,屈居辅修地位这是对道家的不尊敬。 好在传统道门子弟-个个忙着修身养性、飞升仙界,倒也不怎么在乎世俗的利益。 至于其分支黄老派,就目前而言,给予一个辅修也足够了。 反正赵弘润注重的,也只是「黄老派」学术中的那点道家核心思想。 希望日后魏国的官员能够耐下心来修身养性。 第三个入选的学派,乃是医家,说实话,这着实让人大为意外。 要知道在当下的时代,医家其实并不兴旺,世人大多还是处于一个「忌讳医术」的年代。 相比之下,反而是那些所谓的迷信巫医更让世人推崇,像什么符水治病等等。 而李承道想要做的,就是提高正统医家的地位,使得医家能够快速发展,毕竟这也是利于万民的事。 而如今医家的领头者,便是孙思邈。 第四个入选的学派,即名家。 对此诸家子弟倒是不意外,毕竟虽然说名家的名气,因为「白马非马论」等典故变得很差。 但事实上,任何一名合格的说客,都要学习名家的思想。 倘若在精通名家学术的基础上,又掌握了纵横家的学术,就会成为能让天子重视的人物。 第五个入选的学派,则是阴阳家。 阴阳家,亦是道家的分支,在当前仍然只是小学派,但这门学术事实上却不可小觑。 阴阳家的门徒,并非是提倡鬼神之说,而是道家的「阴阳说」与「五行说」。 其中「阴阳说」是把“阴”和“阳”看作事物内部的两种互相消长的协调力量,认为它是孕育天地万物的生成法则。 而五行说则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种基本元素不断循环变化的理论发展出“五行相生相克”的理念。 在这两者的基础上,阴阳家研究天体(星象)运行来制定历法。 掌握世间万物的变化,这也是利在千秋的学术。 而除此之外,农家、杂家这几个被儒家子弟、法家子弟喷地体无完肤的小派学术,李承道将它们拾了起来。 不可否认农家那「提倡君主与民同耕」的思想的确很可笑。 但农家也有它好的思想。 比如说「顺民心、钟爱民」、「修饥谨,救灾荒」等等。 更重要的是,农家还有教人如何更好地辨认优质的土地,如何改善土地如何辨认作物生长,如何除虫。 甚至于还有百草图谱,这些都是非常珍贵的宝物。 因此,只要农家收起他们「提倡君主与民同耕」那一套可笑的政治向思想,其他的东西,都是利国利民的。 是故李承道并不介意给农家一个辅修的名额,带动这个学派的发展。 ......... 十二个大唐皇家学院的修习名额确定下来后,代表着这一场百家争鸣盛世的落幕。 通过这一次盛会,朝廷或者说李承道笼络了一大批的人才。 许多在朝在野的名士大儒都被搜罗入朝。 不是入朝为官,而是进入大唐皇家学院担任老师,负责教学。 毕竟十二门修习名额是一种全新的统筹创新,缺少专业性的教导人才。 而各学派名士们也不愿见到自家的学术思想被曲解或者误导,因此自发担任起教学责任。 而这也正是李承道想要看见的。 十二大修习名额确定后,大唐皇家学院的新学府也开始修建了,依旧是由工部和冶造局负责。 这座新学府的建筑分布很有讲究。 其正中央的大殿阁,是用于「十二门」学子相互探讨用的。 以这座殿阁为中心,在东南西北四角,坐落有四座稍微小一些的殿阁。 分别属「儒、法、兵、墨」四家所有。 而在这四座殿阁的每两座之间,又分别设有两座再稍微小殿的殿阁,分别属于纵横家、道家黄老派、医家、名家、农家等等。 除了主殿阁可以随意由学派弟子进出外,其余十二座子殿阁,非所属的学派子弟不得入内。 这也是为了避免彼此间不必要的矛盾与争执。 要闹要吵,就到主殿阁去闹去吵,吵个痛快。 当然,由于工期太短,很快就要步入冬季,所以没办法彻底完工。 冶造局与工部的官员,向各派名士们解释:暂时就建成这样,待等明年开春之后,再完善主殿与子殿。 包括围起城墙、铺设青砖雕刻塑像,以及在各殿阁铭刻花纹图案等等。 面对着这些解释,各派学士们都面面相觑。 其实他们认为,就目前这座新立的学宫,其实已经非常让他们满意了。 可似乎朝廷对此并不满意,还要力求完善。 对此,代表天子李承道出现在各派学子面前的礼部尚书李纲微笑着做出了解释。 “毕竟此乃大唐皇家高等学院,是我大唐最高的学府。 而诸位皆是我大唐的名士人才,我朝廷岂可怠慢?” 不管这番话是真是假,都令那些各派名士们很是受用。 毕竟谁不喜欢被捧呢? 一边火热进行着新学府的建造,各派名士们也开始了全新教材的编纂。 “十二门”教育方式的开启,是一种全新的教育体系,主动是和以往完全不同的。 而各派名士们也对编纂教材十分上心。 毕竟这可是著书立言,只有圣人才能做的事情! 此外,就在百家争鸣盛事结束不久,冶造局也终于传出了将“鸡精”制作出来的消息。 .. 第三百九十五章 参观冶造城 冶造局,如今早已是大唐先进科技的尖端研究部门。 在化学也就是炼金术上面,那些炼金术士们更是展现出了结伦的水平。 炼金术就是最早的化学,而道家炼金术更是有着悠久的历史。 李承道命那些炼金术士们研究鸡精,没想到他们这么快就制作了出来。 李承道对于鸡精还是很感兴趣的。 听闻鸡精制作完成之后,他便亲自去了一趟冶造局。 ......... 长安城的西南方向,坐落着如今大名鼎鼎的冶造局。 但说是冶造局,实际上却是一座小型城池。 没错,就是城池。 随着这些年来冶造局的发展和壮大,冶造局专门在长安城郊外建造了一座小型城池,作为冶造局的总部所在。 这座城池,被称之为“冶城”。 它可以视为是隶属于冶造局的一座工艺城池。 近几年来,他国都或多或少派遣过的密探、奸细们,不知多么想潜入这座城池,盗取大唐的种种先进的工艺技术。 但很可惜,冶城的防守太过于森严,没有任何被渗透的可能。 再加上冶城周边还有白袍军布防,更是基本上是杜绝了奸细混入的可能性。 而这座冶城,即是李承道今日的目的地。 带着大太监高怀,李承道在城外上了王撵,在禁卫军的护送下前往冶城。 李承道从未来过冶造局的总署所在,因此他在见到冶造局总署那庞大的规模后,很是吃了一惊。 “那是......火炮?” 坐在王撵上,李承道远远地便看见了冶城城墙上那整齐排放的一口口火炮。 这样的大杀器,居然被部署在城墙上! 在冶造局外,许墨早已带着许多冶造局的高级工匠出城很远相迎接了。 见到了李承道,他们纷纷躬身行礼。 “参见陛下——” 李承道走下王撵,淡淡笑道:“平身吧,朕今日心血来潮来冶造局总署查看,没有打搅到工匠们的工作吧?” 听到李承道的话,许墨连忙道:“陛下哪里的话,陛下亲自来我冶造局视察,是我冶造局上下全体匠人的荣幸!” 对于冶造局的所有人来说,李承道的地位是无比崇高的。 因为正是有了李承道,才有了现在的冶造局。 历史上没有任何一位君主如李承道这般注重技艺发展,更何况大力支持。 原本工艺被视为奇淫巧技,现在却和儒法兵并列,成为大唐根基! “那就好。” 李承道点了点头。 这时候他注意到在一旁竖立着一块牌子,上面还刻着字。 第一行刻着:冶造局重地,无关人等免进! 第二行刻着:凡越线者,一律射杀! 这些刻字,还特地用墨汁与朱砂描绘,显得十分严厉。 看来这是对‘不速之客的警告。 李承道一看就懂了,这座冶城城墙上那整整齐齐的火炮和连弩,看来并非是只用于震慑宵小的摆设。 只不过,线在哪? 李承道向周围看了看,却发现地上埋着一根大概高出地面一指左右的木头,整整齐齐地连成一线,两端不知通往何处。 而要命的是,这会儿他的双脚,正一边一只,踩在这木头的两侧。 李承道不禁后退了一步。 许墨见状连忙解释道:“陛下不用担心,臣听闻陛下今日到来,早就令人撤了城外的机关了。 外面风大,陛下还是先随臣入城视察吧。” 话音刚落,就听冶城的城那边,传来轰隆隆的响声。 众人转头一瞧,这才发现是城门徐徐开了。 值得一提的是,冶造局的城门,并非是左右开启的木门,而是上下开启的铁闸门。 其作用在于,倘若有敌军强行攻打城门,冶城内部只需斩断绞索,放下闸门,纵使城外敌军使劲浑身解数,也无法攻破城门。 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防卫能力。 虽然说基本上是用不到吧,不可能有敌军能打到长安。 李承道将大多禁卫留在外面,只带着高怀和贾诩,以及冯立等少许几名禁卫,一起在许墨的陪同下进入冶城。 在走入城门道的时候,许墨对冯立等人提醒道:“各位将军,冶城乃是工业重地。 为了防止有人潜入窃取技术,所以城中各处都布置的有机关。 还请各位不要随便乱碰东西,以免误伤。” 冯立向来是混不吝的,闻言不禁笑道:“什么机关,有多危险?” 在他看来所谓的机关不过是些小把戏罢了。 听闻此言,许墨也没有过多解释,挥手砸向一旁城门门洞砖壁上的一块方砖。 顿时间,一堵井网状的铁栏门从城门洞的顶部落下,其下端的尖锐处,深深扎入了地面。 随即,城门洞两侧的砖壁,在那些不起眼的密密麻麻的小孔中,激射出无数筷头粗细、一指长短的小矢。 在一阵令人头皮发麻的叮叮叮叮的密集声里,深深钉入了对面的砖石中。 这一幕,让众人悚然一惊。 冯立也被吓到了,他干笑两声,勉强笑道:“呵......还、还真是相当危险的机关呢....” 说着,他咽了咽唾沫,忍不住朝着城门洞上方与两侧的砖壁多看了几眼。 李承道见了他的反应不禁哑然失笑。 以他对冯立的了解,这家伙八成是在想万一机关失灵了怎么办。 不过冶城里的防御工事,也确实强的夸张了。 恐怕上万大军攻城都不一定拿得下。 .. 第三百九十六章 计划销售鸡精! 许墨把冯立吓老实后,便继续领着李承道进入冶城。 在前往城内深处的途中,许墨大致向李承道介绍冶城内部的构造。 “......这里是门,一般情况下,只进不出,唯有当户部送来我署所需的矿石时,东门才会开启。 因此靠近东门的库房,大多数都堆放着各类矿....” 耳中听着许墨的介绍,贾诩亦自顾自打量着城内。 他发现,冶城内的防卫果真是森严,堪称五步一岗、十步一哨。 非但到处都是手持兵器的卫士,甚至于遍地鹿角、拒马等障碍物,简直比战场前线还要森严。 在最近的一处岗哨处停了下来,许墨解释道:“但凡有人进城之后,首先会在这里搜查。 若来人仿冒令牌、文书企图混入城内....呵呵,他们会自食恶果。” 说到这里,他指了指岗亭那边,那里摆放着许多火枪和强弩。 不过今日是李承道亲自过来参观,自然是不必检查的。 又继续走了一阵子,渐渐深入冶城的腹地。 许墨介绍道:“城北乃是卫士与其家眷居住的地方,我冶造局的官员、工匠与其家眷,亦居住在城北...... 就不带陛下前往参观了。” 顿了顿,他又说道:“城中心,乃是我冶造局的库房。 但凡出自我冶造局之手的各种武器、甲胄、弓弩甚至是战争兵器,在那里都保存有最初的样品,以及相关设计图纸.....” 说到这里时,冯立忍不住问道:“都放在一出,万一被全部盗走了,那岂不是天大的损失?” 他这顾虑是没错的。 然而他这话出口后,许墨和众冶造局官员,却朝他投去了看傻子一般的目光。 许墨叹了口气,无奈地说道:“那片库房,集中了我冶城最起码七成的机关。 若不知底细的人闯入其中,甚至无需城内的卫士出动,只需次日派人前去收尸即可.....” “七成的机关......” 听到的话,又想到刚刚城门道里的那一幕,冯立决定闭上嘴,并且离那片库房远一点。 此外还有一片实验稻田,就是研究在“咸土”上种植作物的技术。 而所谓的咸土其实就是指盐碱地。 因土壤中蕴含盐分过高而不适合作物生长,堪称是劣田中的劣田。 似这种劣田,在大唐国内其实都并不少见,有的是天然形成,因地形与地下水的关系而使盐分在土壤中大量堆集。 不明究竟的农民花费巨大力气开垦了田地,最终却得到了一块几乎不能生长作物的田地。 而有的则人为造成,由于不当的灌溉,使得原本的优质田地,逐渐劣化为盐碱地。 因此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冶造局也有专人在研究。 毕竟杂交水稻虽好,但也不能因此而不去解决问题。 在城内大概地游览了一圈后,李承道才在许墨的带领下前往了炼金部门。 炼金部门是一栋九层高楼。 根据炼金术士们不同的等级,处于不同的楼层,楼层越高拥有的实验环境和资源也就越好。 此举是为了激发这些研究员们的动力。 不过总的来说,炼金部门的学术氛围还是极好的。 这里无有先后大小之分,开始相互聚在一起自由地讨论学术。 炼金部门的众术师们得知李承道今日到来,也早早地在等候了。 炼金部门的负责人是一名叫做宋和的年轻人。 这人确实年轻,看着不过二十五六的模样,身穿炼金术师独有的
相关推荐:
修仙:从杂役到仙尊
差生(H)
盛爱小萝莉
氪金大佬和菜鸡欧神
甜疯!禁欲总裁日日撩我夜夜梦我
一本正经的羞羞小脑洞
小白杨
致重峦(高干)
云翻雨覆
蔡姬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