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小说

咖啡小说> 妖孽美男特工帮 > 第33章

第33章

老老实实走到郑观音面前行了一礼,恭敬道:“儿臣拜见母妃。” 郑观音的脸色却不怎么好看,训斥道:“登基称帝乃是大事,你身为储君,马上就会是我大唐的帝王,又岂能如此任性?” 李承道面有尴尬之色,狡辩道:“儿臣还有国事要处理,不好将时间都耽搁在这里,母妃不是教导孩儿要以国事为重么?儿臣……” “本宫问了贾先生和长孙先生,他们说政务他们会负责,让你安心试衣。” “本宫陪着你,今天你哪儿也别想去。” 郑观音显然早有准备,马上就推翻了李承道的这个借口。 李承道闻言如遭雷击,随后便是羞恼,在心里大骂贾诩和长孙无忌两人不厚道,居然把他给卖了。 “回头孤一定要让你再去岳飞手下干一个月杂务!” 李承道咬牙切齿地想到,然后他便被一群宫女拉入房内了…… …… “阿嚏——” 太极殿里,正在和长孙无忌等人一起处理政事的贾诩忽然打了个喷嚏。 “怎么了贾大人,莫不是着凉了?” 长孙无忌抬起头,有些好奇地问道。 贾诩揉了揉发红的鼻子,嘀咕道:“没什么,只是感觉好像被谁惦记上了……” .. 第一百六十章 郑观音物色女子充实后宫 李承道虽然很想甩开内务局,但是在郑观音来了之后,他便真正陷入绝望了。 一连好几天他都被强行押在内务局,被那些小宫女们借着测量尺寸的借口红着脸肆意揩油,简直生不如死。 关键是他还没法逃,因为郑观音一直都在旁边看着,似乎很喜欢欣赏李承道穿上各种规格的帝王服饰的模样。 不过看着李承道那副生无可恋的样子,她到底还是心疼了,和内务局商量着先做几套登基大典需要穿着的服饰,其余的等以后慢慢再做。 对此内务局的人犹豫了一下,还是答应了下来,毕竟他们也不能真的因为制作帝王衮冕的事情一直押着李承道不放。 李承道现在可是即将登基的新帝,需要他忙碌的事情还真不少。 李渊反正是快活了,将所有国事全部甩给李承道后,就开始好好养老了。 忙活了好几天,用于登基时穿着的第一套龙袍终于做好了。 内务局里,李承道抬起双手,在宫女们的小心侍奉下,将一件又一件明黄色的华贵衣衫穿在身上。 在大唐以前,玄黑色才是帝王之色,历代帝王的龙袍都是黑色。 黑者庄重肃穆,不怒自厉,慑威服远。 “黄”通“皇”,又与金色相近,但尊贵而不张扬,正合帝王之风。 “武德令”规定,明黄色是帝王之色,唯有皇帝可以使用,而淡黄色是储君可用,其余的人若是用这两种颜色,罪同谋反。 冠服制度是封建社会权力等级的象征,作为封建社会统治阶级精神支柱的儒学,则把恪守祖先成法作为忠孝之本,强调衣冠制度必须遵循古法。 特别是作为大礼服的祭服和朝服,不能背弃先代遗制,故称龙袍法服。 龙袍的规格也是有严格要求的,袍上绣有龙形图案,所以衮服也称龙袍、龙衮。 龙袍上绣有九头进龙,胸前、背后各一条,左右两肩各一条,前后膝盖处各两条,还有一条绣在衣襟里面。 至于为什么龙袍要绣九条龙,并且还是九条五爪金龙,是因为古代帝王受周易的影响,把数字分为阳数和阴数,奇数为阳,偶数为阴。 阳数中九为最高,五居正中,因而以“九“和“五“象征帝王的权威,称之为“九五之尊,又名“九五至尊”。 正所谓: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意思是说这条龙已经飞上天了,表示达到了最高境界。 也是因为这个缘故,皇室建筑、家具陈设和生活容器等多用九、五两个数字。 龙袍里三层外两层,穿起来很是复杂,花了好大一会儿功夫,李承道才算穿戴整齐,最后将才将通天冠给带上。 到此,一身帝王衮冕才真的穿好了。 “哇……” 一名宫女看到李承道穿戴整齐的模样之后,忍不住捂着嘴惊呼了一声,满眼都是震惊之色。 而在场的其他人也是差不多的表情。 只见李承道一身明黄色的团龙衮冕,头顶通天冠,面如冠玉,剑眉星目,俊朗非凡,整个人有种说不出来的、令人感到心折的气度。 站在他的面前,就有一种想要跪拜的冲动! “承道,换好了么?让为娘看看……” 郑观音也走进了内室,她在见到李承道后亦是微微一呆。 因为前后变化实在是太大了,简直像是换了一个人一样! 回过神来后,郑观音走到李承道的身边,伸手摸着他的脸颊,两行泪水不禁流了下来,哽咽道:“你父王若是能看见你现在的样子,一定会很高兴的。” “母妃。” 李承道搀扶着郑观音,知道她又想起了他那个便宜老爹李建成,但却不知道该如何安慰。 郑观音只是看见李承道和李建成那七分相似的模样所以触景生情而已,很快就调整好了心态,将心里那些许哀伤给赶走,擦了擦脸上的泪水。 “我皇儿长得如此英武俊秀,不知道哪家的女儿会那么好运,能被我家皇儿看上。” 郑观音帮李承道正了正衣领,然后笑着说道。 此言一出,屋内的小宫女们都是面色一红,站直了身体,偷偷瞄向了李承道。 李承道的样貌可以说是极好,再加上尊贵无比的身份和少年英雄的功绩,说是无数女子的梦中情人也不为过。 没看见哪怕是经历了数任皇帝丈夫、眼光极高的萧皇后,也感慨若是年轻个十几岁,会毫不犹豫地去争一争李承道的后妃之位么。 “咳……母亲说到哪里去了,孩儿现在还不想成婚。” 李承道神色有些尴尬地说道。 此言一出,原本笑意盈盈的郑观音却马上板起了脸,训斥道:“胡说八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尤其你是帝王,为了国祚考虑也需要娶妻生子立太子,怎么可说这种胡话?” “别的孩子如你这般年龄,妾室都纳了好几房了!” “未复位之前你不娶妻为娘不怪你,但是如今都要登基了,岂能不纳后宫?” “等登基大典一过,为娘马上帮你物色好人家的女子,此事你不得推辞,否则我就去你皇祖父那里告状去,让你皇祖父来亲自跟你说。” 郑观音不容置疑地说道,没有丝毫回旋的余地。 李承道顿觉无语,的确,在古代十七岁的年纪娶妻生子很正常,但是由于有现代人的观念,所以他并不着急。 只是他登基成为皇帝了若是再不娶妻,恐怕朝中大臣都会上书谏言,皇帝无后可是影响国家稳定的大事。 想了想后,李承道也只好不说什么了,反正任由母妃张罗便是。 .. 第一百六十一章 李承道登基,大唐帝王! 一个月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举办李承道登基大典的日子也随之到来。 新君即位大典,整个长安城的防卫力量都增强了许多,街上随处可见巡逻的禁卫军。 以往街上还有一些闹事的混混,但是在这个时间段绝对没有人胆敢惹是生非,否则禁卫军可不是放在那里的摆设。 因此哪怕长安城的人流量比以往多了一倍有余,但是治安却是前所未有的好。 长安城内来来往往的行人都面有兴奋和期待之色,明显十分期待今天李承道的登基大典。 …… 皇宫。 早在天刚蒙蒙亮时,李承道便在宗府老人的带领下,一起前去李氏祖庙。 祖庙唯有皇室成员有资格进入,只不过如今李渊的子嗣死的只剩下李承道一人了,所以来祖庙的都是一些旁系的皇室成员,对于李承道来说全部都是生面孔。 李渊早已到了祖庙外等候了,见到李承道过来之后,他笑着说道:“承道,这是你的两位族叔,你过来见礼。” 李渊拉着自己身边两位气度不凡的中年男人对李承道说道。 听到李渊的话,李承道顿时将目光投了过去,然后没有犹豫,直接行礼道:“见过两位族叔。” 从李渊对他们两人的态度,李承道便已经猜出这两人的身份了。 那边是李孝恭以及李道宗! 这两人皆是不逊色于李靖的名将,为大唐立下了汗马功劳,而且皆是宗室成员。 这两人皆领兵在外,镇守大唐的边关,他们两人是绝对忠于李渊的,就连李世民也无法调动他们,他们也不愿参与到皇室争端里面去。 若非如此,李世民早就将他们两人调动起来去对付李承道了。 对于这两位极受李渊信任,且同为宗室成员的长辈兼名将,李承道自然不会摆什么架子,持晚辈礼问好。 李孝恭和李道宗两人也是头一次见到李承道,见李承道都已经身为即将登基的储君还依旧如此谦逊,顿时对李承道的感官大好。 “参见太孙殿下。” 李孝恭和李道宗对李承道回礼道。 李承道对他们行礼是因为他们是宗室长辈,但从另方面来说,他们也是臣子,礼数是不能废的。 攀谈了几句之后,双方便熟悉了。 “孝恭、道宗啊,承道尚且年轻,他即位后你们要多多辅佐他,使我大唐更加富强。” 李渊语重心长地对李孝恭二人说道。 李承道闻言心中微微有些感动,李渊这话隐藏的意思就是让李孝恭二人从此效忠于他这个新君,等同于把自己手上仅剩的几位能臣都给了他。 “请陛下放心,臣定当为殿下、为大唐肝脑涂地,在所不辞。” 李孝恭和李道宗正色回答道。 李渊笑呵呵地点了点头,然后对李承道说道:“时间差不多了,赶紧进祖庙吧。” 说完后,便带头走入了祖庙。 在祖庙的祭祀仪式分为两个步骤,第一个步骤是由李渊来告祭祖宗,大意就是他年事已高,已经不能领导整个大唐,宣布退位并且将王位传给李承道,日后李承道一脉,才是李氏宗族的本家。 第二个步骤,宗正和族老会宣读李承道的种种功绩以及才能,在祖宗面前,确立李承道这位继承者的正统身份。 除此之外,则是将李建成、李元吉以及李世民等人的灵位送入祖庙。 就这样,在众多李氏宗族成员的见证下,李渊正式退位,将皇位传给了李承道。 紧接着便轮到了李承道在祖宗灵位面前进行叩拜。 这个礼数完成之后,就意味着李唐氏宗族内部已经确立了李承道的「新君」身份——真正意义上说,此时李承道已经是大唐的皇帝了。 至于朝廷设办的登基仪式,那只是面向臣民的。 这不,待等李承道礼成之后,所有宗族成员,包括在旁的李孝恭李道宗两人,纷纷叩地拜见新君。 只是登基仪式到此还并没有结束,登基大典分为两次,一次是面向宗室成员的,也就是在祖庙祭祖,仪式并不复杂。 而另外一次要面向天下百姓臣民的,这个则要复杂繁重的多。 这个登基仪式,是由朝廷操办的,此时亦礼部为首的官员们,已经前往长安内城外各处神庙祈福,随后准备登基、祭天之事。 李承道返回东宫后,脱下身上的太子衣袍,换上了内造局特地为他裁制的那身崭新的龙袍。 不得不说,看着铜镜中身穿明黄色尊贵龙袍的自己,李承道感触颇深。 曾几何时刚刚穿越过来,就遭遇到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性命都危在旦夕,而时过境迁,如今李世民已经化为棺中尸骨,而他却成了大唐的新君。 “陛下,不可误了吉时。” 见李承道站在铜镜前发呆,大太监在旁小声催促道。 李承道点点头,在最后看了一眼自己脱下来的太子衣袍后,转身走出了东宫。 待等他一行人来到宫门内的广场时,贾诩、长孙无忌等臣子,还有岳飞、薛万彻、冯立等心腹武将领着诸多禁卫在那里列队整齐,等候着李承道的到来。 见到李承道穿着龙袍、不怒自威的模样,贾诩等人都是眼睛一亮。 现在的李承道,有着真正的帝王威严! “起驾吧。” 李承道淡淡说道。 然后他与李渊在宫门外乘上王辇,在许许多多禁卫军的保护下,一行人浩浩荡荡地前往城外的天坛。 .. 第一百六十二章 新君即位,年号昭武!吾皇万岁! 李承道一行人离开皇宫之后,浩大的依仗队伍便沿着长安城的官道,一路朝着城外天坛行去。 需要经过的道路早就被禁卫军清干净了、并且封闭街道。 但是即便如此,还是有许许多的城内百姓围观。 这些百姓的脸上带着无与伦比的激动之意,他们每个人看向坐在皇辇中的李承道,脸上带着由衷的狂热与恭敬! 这位击溃突厥,横扫大漠,封狼居胥的大唐皇太孙,便是他们的新君! 临近城外天坛时,礼部尚书携百官过来迎接。 “参见陛下、参见太孙殿下。” 礼部尚书携百官,行大礼参拜。 李承道现在对外尚且未完成登基仪式,所以对外的身份仍然是太孙。 这些官员们的脸上都带着难以掩饰的疲倦之意,但是这也难怪,他们代替李承道在城内大大小小的神庙进行参拜,可谓是极为辛苦。 李承道心里难免有些过意不去,不由得开口勉慰了一句:“各位大人辛苦了。” 听到李承道的这句话,礼部尚书等众多官员们顿时打起了精神。 太孙殿下的一句话,远比任何提神的药物都要有效! “臣等不辛苦,请陛下和殿下登坛。” 礼部尚书恭恭敬敬地回答道。 天坛祭天,是针对臣民的,因此由礼部主持而非宗府。 总的来说,祭天与祭祖的步骤差不多,只不过贡品不同。 “嗯。” 李承道点点头,然后由礼部尚书带领,与李渊一起在无数长安百姓的围观下,登上了天坛。 天坛上早已摆满了各式各样丰盛的祭品,同时还有一只熊熊燃烧着大火的青铜大鼎。 新君即位,需要对上天进行三拜九叩,同时念祷告词,然后由李渊亲手为李承道披上帝王衮冕的外袍,戴上通天冠。 这会儿,只要天象别突然出现电闪雷鸣之类的坏天气,大抵就“代表”上苍接受了这件事,认可了李承道这位大唐的新君。 然后礼部的官员向上苍献上贡品,之后李承道就可以接受万民的朝拜,真真正正地继承皇位,成为大唐的君王。 若这会儿电闪雷鸣、暴雨倾盆,那乐子可就大了。 在此期间,李承道对此心中或多或少是有些忐忑的。 虽然他很清楚,所谓的天象不过是自然现象,可架不住底下的臣民不懂啊,要这会儿真来个电闪雷鸣、倾盆暴雨,就算他功绩卓著,底下的臣民也会疑神疑鬼,认为是上苍发怒,不认可这位新君。 不过话说回来,李承道的运气还真不错,天空依旧是晴空万里,并无什么恶兆,当然,也没有什么天降祥瑞什么的。 不过这不要紧,毕竟祥瑞这种东西,是可以人为伪造的。 比方说拿个不常见的鸵鸟蛋装成凤凰诞子;或者刻个「太孙正统」之类的碑石,提前埋进土里之后再故意叫百姓去挖出来,就说是天意等等。 总而言之,这种事礼部之后会慢慢操作,务必尽可能地让全部的国人都相信,新君是一位受到上苍庇佑的贤明君主,必定能带领国家变得更加富强。 总之,只要过了祭天时的天象这一关,并且在新君继位的这一年里,别频繁天灾人祸,其他问题都不大。 而在完成繁琐的祭祀后,礼部尚书将一篇祷词递给了李承道,就是让他照着这上面念。 这份祷词,其实就是登基后的演讲词。 简单地说,大抵就是祷告上苍,旧君退位,由我新君李承道继位,并且,我大唐依旧会年年供奉上苍,希望上苍继续庇护大唐,使风调雨顺、无有天灾人祸云云。 念完之后,李承道就正式登基,成为大唐新帝! 但是李承道在看完这片祭文之后,却根本没有照着上面的念,直接将他丢入了炉鼎之中。 “殿下,这……” 礼部尚书大吃一惊,李承道这是要做什么? 然而李渊却对他轻轻摆了摆手,示意他不要多言,然后自己稍稍落在李承道身后,将显位让给李承道。 李承道将目光投向台下万万长安城百姓,而所有百姓的目光也都集中在了他的身上。 有狂热,有兴奋,有激动,有期盼…… 这就是受到万众瞩目的感受! “诸位大唐的百姓……” 李承道望着无数百姓,正色开口道。 “这一年多的时间来,我大唐屡遭祸患,突厥围城之祸,秦王内乱之祸,吐蕃入侵之祸,高句丽犯境之祸……这是我大唐多灾多难的一年。” “在朕继承大统之际,仍有无数将士在边关与异族奋力厮杀,仍有百姓在遭受蛮夷之祸,这令朕感到无比的心痛,亦觉得自己无能!” “是朕无能,不能让大唐变得强大,所以边境异族才敢如此放肆!但是——” 李承道蓦然收声,抬头环顾全场,口中的言语铿锵有力。 “朕既然即位,那么当带领大唐更加富强,变得更加强大!强大到谁都不敢来犯的地步!” “蛮夷不足恤、天命不足畏、祖宗不足法!” “朕必将会把大唐打造成万世盛唐!将所有敢于来犯之敌一一踏碎!让他们在地狱里后悔与我大唐为敌!” “让大唐——成为每一位子民的骄傲!” 李承道的语气里带着无与伦比的铁血杀伐之气,帝王之威笼罩全场,令无数百姓们都感到热血沸腾! 即便是贾诩、岳飞等人,亦感到由衷的震撼。 这就是他们大唐的新君! 礼部尚书从震惊之中回过神来后,连忙高声唱道:“臣民叩拜!!” 顿时间,天坛上下的朝中百官,以及城内民众,此刻纷纷叩地纳拜! “参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万万人齐拜! 李承道目视着天坛底下如潮水般的臣民,心中俨然感受到一种不同于以往的感受。 太孙终究是太孙,哪怕总揽军权朝纲,也根本不足以与君王相提并论。 纵使是李承道对皇位没多大感觉,但此刻站在天坛上,看着万民跪拜,心中亦难免澎湃不已。 因为他的祖父李渊,将偌大的国家交给了他,自此之后,将由他来守护这个国家,守护国内的子民! 他的每一个决定、每一道政令,都将直接影响到整个国家、以及整个国家的臣民。 李承道回头看了一眼李渊,而李渊笑着对他点了点头。 “呼……” 长长吐了口气,李承道目视着天坛底下的臣民,沉声说道:“诸卿——平身!” 武德十一年七月六日,唐皇李渊退位,太孙李承道于长安登基称帝,年号“昭武”。 .. 第一百六十三章 大臣贺礼,投降国书 默认卷第一百六十三章 李承道的登基大典,李靖冉闵还有罗艺阿利丹他们最终还是没来得及赶回来参加。 但仅仅是在登基大典过去一日之后,他们便先后返回了长安城,回皇宫朝李承道复命。 他们仿佛是在较劲一般,双方都将班师回朝的大军远远丢在了后面,轻装简骑返回长安城。 皇宫,太极殿。 李靖和罗艺同时抵达了大殿外,两人相视一眼,不由得同时停下了脚步。 “罗将军先请吧。” 李靖笑呵呵地说道,让了让路。 但罗艺并没有就这么先进去,而是哈哈一笑后说道:“还是李帅先请吧,我准备了一样礼物献给陛下作为登基贺礼,好礼物一般都是压轴的。” 听到罗艺的话,李靖眉毛一挑,皮笑肉不笑道:“是吗,某也给殿下准备了贺礼呢,呵呵……” 两人就这么互相看着尬笑,片刻后忽然齐齐收起了笑容,然后同时抬脚步入了大殿。 跟在他们两人身后的冉闵与阿利丹互相看了一眼,这两位战场厮杀一流的猛将有些搞不懂彼此的上司为什么突然针锋相对起来了。 其实原因很简单,李靖和罗艺皆是奉李承道的命令出兵征讨来犯之敌,而谁最先完成并且第一个回来恭贺李承道,这在他们看来是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的。 就连一向性情平和的李靖都忍不住争了起来。 李承道新君即位,他们谁都想向陛下献上即位后第一份大礼! “罗将军和药师回来了?” 李承道正在太极殿后殿里与贾诩等人处理政务,听到太监的禀报后不由得面露惊喜之色。 罗艺和李靖返回长安城,这就说明他们已经完成了自己交给他们的任务,将侵犯大唐领土的吐蕃和高句丽给赶了出去! 由于李靖和罗艺都想给李承道一个惊喜,因此他们并没有提前把战报以及返回长安城的消息传回来。 “快让他们进来!” 李承道毫不犹豫地传唤道。 太监应声而下,没过多久便将罗艺和李靖四人给带到了后殿。 见到一身帝王衮冕、气度威严不凡的李承道之后,罗艺和李靖皆是面色一动,不敢造次,大礼参拜道:“罗艺(李靖),参见陛下!” “冉闵(阿利丹),参见陛下!” 四人齐齐行礼道,口中高呼陛下。 李承道哈哈大笑一声,亲自从龙案后走出,将他们四人给一一扶了起来,笑道:“四位将军班师回朝也不通知朕一声,朕都没来得及准备接风宴。” “此番战况如何?可顺利将吐蕃还有高句丽的来犯之敌给赶出大唐的疆土?” 罗艺闻言率先开口道:“回陛下,末将不负所望,斩敌五万,一直追杀至高句丽的边境,令高句丽皇帝道歉方才退兵。” “若非战线不好拉太长且兵力不足,否则末将定能一路打到高句丽的王都下!” “这是此番入侵边境的高句丽大将头颅,特被末将斩下,作陛下登基贺礼!” 罗艺说着,将一个布袋子放在了地上,颇为自得地对李承道说道,同时瞥了李靖一眼。 大破十万高句丽大军,令高句丽皇帝亲自出面道歉,这称得上是大捷! “好好好!罗将军此番大破敌军,这份礼物朕很满意!” 李承道笑着说道,显然对罗艺的战果很满意。 罗艺闻言脸上顿时露出了笑容,然后瞥了李靖一眼,脸上有掩饰不住的得意之色。 而面对罗艺的“挑衅”,李靖微微一笑,拱了拱手不急不慌地说道:“罗将军果真是英勇,臣就不如他了,只是将吐蕃二十万大军斩杀了十七万,然后一路打到了吐蕃境内,逼迫囊日论赞讨饶而已,没什么可称道的。” “这是囊日论赞写给陛下讨饶的国书,是臣献给陛下的贺礼。” 李靖从怀里取出了一封书信,然后双手呈给了李承道。 罗艺的笑容顿时僵硬在了脸上。 就连李承道、贾诩也是大吃一惊,斩杀了十七万敌军,一路打到了吐蕃境内逼迫囊日论赞不得不讨饶?! 这是何等耀眼的战绩! 即便罗艺再怎么不愿意承认,李靖这份“大礼”比他的要贵重的多! 他只是将来犯之敌斩杀一半有余,而李靖几乎是把吐蕃大军给全歼了! 二十万大军被杀得只剩下三万,这简直可怕! 他并不知道李靖有冉闵和乞活军的帮助,否则定然会大呼不公平。 冉闵的乞活军战斗力太强了,这十七万敌军起码有一半是乞活军斩杀的。 要知道乞活军只有三万众,而杀敌量却是李靖麾下所有大军的总和! 太恐怖! 罗艺的战绩虽然也算超凡,但和李靖这战绩比起来根本就比不过的。 “好好好!药师这份礼物朕也收下了。” 李承道接过了囊日论赞给他的国书,看了一眼后便丢到了一旁,根本不已为意。 道歉和求饶?有用的话那还要军队做什么。 李承道根本不打算放过高句丽以及吐蕃任何一方!从他们进攻大唐疆域开始,就已经注定了他们灭亡的结局! 真以为他在登基之日说的那句“踏平一切来犯之敌”只是说说而已么? 君无戏言! 见到李承道的举动,罗艺和李靖两人互视了一眼,很有默契地都明白了李承道的想法,心下有些凛然。 两个月不见,李承道的气场越发强大了,令他们都忍不住想要俯首。 “陛下挥兵攻打吐蕃和高句丽之日,臣愿做马前卒!” 李靖当即正色道。 罗艺亦是如此,沉声道:“愿听陛下令!” .. 第一百六十四章 吐蕃和亲 罗艺和李靖两人,一个将高句丽打得不得不皇帝出面道歉,一个把吐蕃打得写国书讨饶,两人的功绩都堪称卓著。 若非他们都想赶着回来参加李承道的登基大典,恐怕还会接着跟高句丽、吐蕃两国继续耗下去,让他们对大唐俯首称臣。 但虽说提前班师回朝了,但是他们都清楚,无论是高句丽还是吐蕃,都已经在李承道的心里入了黑名单了。 李承道目前新君即位不好开杀伐,等到过一段时间,这两国必将覆灭。 而大唐皇帝登基的消息,也很快通过各种途径,传回了高句丽、吐蕃、龟兹、西突厥以及扶桑等国。 …… 吐蕃,王宫大殿。 囊日论赞看着手里探子们从长安那边发回来的捷报,不禁面露忧愁之色,显得忧心忡忡。 “赞普,又出什么事了?” 吐蕃大相见到囊日论赞一脸忧心忡忡的模样,忍不住开口问道。 “唉……” 囊日论赞抬起头看了大相一眼,叹息道:“长安那边传来消息,大唐皇帝李渊退位了,太孙李承道已经登基称帝。” 听到囊日论赞的话,吐蕃大相面露不解之色,问道:“皇位更迭这不是很正常么,赞普为何叹气?” 在他看来大唐不过是换了一任君主而已,没什么可担忧的吧。 然而囊日论赞却摇头说道:“这位新帝可不如那李渊一般优柔寡断,本赞命人查过他的生平,他在短短两年之内就击败了大唐的秦王然后登基称帝,手握重权。” “而且相传这位帝王虽然才束发之念,但杀伐果决异常,曾下令一口气屠了十余万突厥人。” “最主要的是他极为敌视入侵大唐的敌人,此番我们出兵侵犯大唐,还杀了那么多唐军士卒以及百姓,本赞担心他会出兵攻打我吐蕃啊。” “这次击败我们的那支军队,只是那位帝王手中大军三分之一的军队而已……” 囊日论赞说完后,殿内所有大臣们全都震惊了。 这次他们入侵大唐可谓是被打得极惨,二十万大军只逃回来三万不说,而且对方还打入了他们境内。 若非囊日论赞迫于压力主动投降,并且给出大量赔偿,恐怕对方还会继续打下去! 那一支凶残的军队,令所有人都感到胆寒。 而这样强大的军队,还只是那位皇帝手下三分之一的兵力?简直不可思议! 可想而知若是那位新帝对他们怀恨在心,再次发兵攻打,那他们根本抵挡不住! “我们不是做出赔偿了么?而且赞普您还亲自发国书乞饶,那位帝王不会如此相逼吧?若是真的和我们吐蕃全面开战,对他大唐也没有好处才是。” 吐蕃大相有些惊疑不定地问道。 囊日论赞摇头道:“我不知道,但是我总觉得那位皇帝不会如此善罢甘休……唉,早知如此就不该发兵攻唐。” 囊日论赞懊悔无比地说道。 这次趁机攻打大唐真是一个万分错误的决定,若是能再给他一次选择的机会,那哪怕益州城朝他敞开大门,他都不会让人踏入半步。 吐蕃大相闻言稍作思考,然后说道:“赞普,臣认为我们应该主动派使者前去长安恭贺大唐皇帝登基。” “派人过去祝贺又如何,难道你觉得大唐皇帝会因为这个就放过我们?” 囊日论赞神色古怪地说道。 吐蕃大相微微一笑,说道:“呼延娜娜公主如今刚好适龄,而且生得国色天香,臣听闻如今大唐新帝尚未婚娶,赞普不若将娜娜公主献于唐帝,以求和亲?” “就算献出娜娜公主后唐帝仍然不愿意放过我们,但是至少短时间内不会对我们动手,我们可以趁这段时间大肆扩兵,等军力提上去了,那唐帝再想发兵攻打就得掂量一下了。” “届时我们再放低姿态以求修好,那唐帝多半不会再追究我们入侵一事。” 吐蕃大相不愧是囊日论赞的智囊,给出的这个计策极好,好到囊日论赞都挑不出任何毛病来,但只有一点让囊日论赞有些犹豫。 “娜娜是本赞普最疼爱的女儿,就不能换一位公主吗?” 囊日论赞颇为不舍地说道。 吐蕃大相闻言皱了皱眉头,板起脸道:“娜娜公主国色天香,为我吐蕃第一美人

相关推荐: 天下男修皆炉鼎   快穿之炮灰的开挂人生   一本正经的羞羞小脑洞   捉鬼大师   醉情计(第二、三卷)   修仙:从杂役到仙尊   盛爱小萝莉   学霸和学霸的日常   斗罗绝世:圣邪帝君   大胆色小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