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声音通传。 “娘娘,陛下带着两位小殿下回来了。” 第212章 上官 悬在嗓子眼的心脏落回肚子里,温若初赶紧起身,朝门口看去。 沈惊澜抱着两个孩子回来了。 紧张压抑的氛围瞬间消散,留在寺庙里清楚沈惊澜脾气的几个老臣,着实松了一口气,方才以闲王为首的宗亲,早就看他们不顺眼了,先帝在时,仗着自己的辈分高,眼睛长在头顶,拿鼻孔看人。 人家孩子不见了,倚老卖老在一边说风凉话,人家不收拾你们收拾谁。 几个宗亲被皇后收拾,他们可是解了气,自然不会帮那些人说一句话。 新帝寡言,却是个胸有沟壑杀伐果断的,今日庆幸两位小殿下没事,若是真出了什么意外,这法华寺今日怕是要见血了。 沈惊澜把两个孩子送到温若初怀里,两个孩子张手要抱抱。 嘴里含糊不清喊着。 “娘亲。” 温若初抱了抱两个孩子,方才都快要被吓跑的魂,这会儿是真的回来了,注意到两个孩子脸上泪痕,抬眼问沈惊澜。 “怎么回事?” 沈惊澜脸色不大好,俊脸上闪过一抹愧疚之色。 “两个孩子受了一些惊吓,多陪他们一会儿。” 孩子是钱嬷嬷抱走的,此时却不见钱嬷嬷身影,可能真的被温若初猜着了。 沈惊澜既然把孩子带了回来,钱嬷嬷他自会处理。 温若初没多问,和沈惊澜一起陪两个孩子玩了小半天,连从法华寺回皇宫的路上,都是她和沈惊澜亲自照看,玩累了,一人一个睡在怀里。 回到皇宫,两个孩子不哭不闹了,温若初抽身出来,才知道确实是钱嬷嬷欲带走两个孩子。 沈惊澜说了钱嬷嬷带走沈轩和沈煜经过,那个钱嬷嬷根本就不像平常所表现出来的踏实稳重,反而是个身手了得的高手。 “幸亏你发现及时,找到轩儿和煜儿的时候,钱嬷嬷已经到山脚了。” 温若初了然,有些后怕,沈惊澜提起的时候,她的心跳得扑通扑通的,钱嬷嬷的底细她命人查过,钱嬷嬷就是永和坊一个比较有名气的稳婆,家里有两个儿子,均已娶妻生子。 拐走皇子可是死罪,要受株连的,她此时恨不得将那个钱嬷嬷千刀万剐。 她和钱嬷嬷往日无怨近日无仇,给钱嬷嬷的月例也非常丰厚,足可以在乡下做一个土财主,温若初想不通钱嬷嬷为何铤而走险掳走两个皇子。 “钱嬷嬷为何带走轩儿和煜儿?” “天机阁正在审问。” 温若初点点头,咬了咬牙,面上划过一抹厉色。 正常应该是刑部审问,刑部慢工出细活,那钱嬷嬷身手了得,十八套刑罚下来,至少要三天,还不一定能撬开钱嬷嬷的嘴。 沈惊澜直接把钱嬷嬷塞给天机阁,估计沈惊澜也在怀疑这个钱嬷嬷的身份和动机,送去天机阁直接上野路子,简单粗暴效率又高。 温若初和沈惊澜坐下喝了一盏茶,小辛禀告。 “陛下,娘娘,钱嬷嬷招了,钱嬷嬷欲掳走两位小殿下是受上官指使。另外已得知上官藏身之处,属下不敢轻举妄动,请陛下娘娘定夺。” 两个孩子体内有寒毒,沈惊澜为了救两个孩子,每隔两日都要用自己的心头血饲养蛊虫,不知道遭了多少罪。 那个上官身份不明,却是个巫蛊高手,曾试图用蛊虫操控大虞女皇,险些让他成功了。 温若初还曾告知过凌玄礼,近些日子一直都在找寻上官的下落,始终连上官的影子都没抓到。 没想到上官居然打起了她两个孩子的主意。 沈惊澜吩咐小辛。 “你和魏玮亲自带人去捉拿上官,留活口。” “得令。” 抓捕上官很顺利,直接送来宣政殿。 温若初和沈惊澜坐在一处,垂眼看去。上官身穿单薄素色衣裳,眉眼清隽秀丽,头发披散在身后,依旧如在大虞见到时那般,一个大男人,这模样好看是好看,怎么看都从骨子里透出一股阴柔之气。 明明是被禁军架着进来的,光着脚,双手被反拧着捆绑在身后,整个人却一点也不显狼狈。 上官睃了一眼温若初,错开视线落在沈惊澜身上,嘴角勾起一抹不以为意的嗤笑,好像许久未见的老熟人一样。 寒妃在世的时候,未曾对沈惊澜提过只言片语有关寒族的事,沈惊澜知晓寒族都是来自天机阁,对寒族知之甚少,更不知面前这个看起来不过二十出头的男子,和她的母妃是一母同胞兄妹。 沈惊澜眸色顿了顿,也在看着上官,似乎也在想上官缘何做出这种表情。 上官跪在地上,认命了似的,唇边勾起淡淡笑意,笑意里一大半都是自嘲的苦涩,一小半是对沈惊澜这个外甥的欣赏。 “你身上流的可是寒族的血,你母妃被沈家父子凌辱致死,你就甘心为沈氏守住江山?” 温若初暗道不好,这个上官擅长蛊惑人心,张嘴就戳沈惊澜的痛楚,肯定没憋好屁,厉声呵止。 “住口!” “陛下承袭先皇旨意,受命于天,是雍国的皇帝,是百姓的皇帝,岂是尔等可以置喙的?” 她眉眼凌厉盯着上官,一字一顿道。 “洛,辰。” 上官全名上官洛辰,洛辰这个名字已经有二十几年没人叫过他了,上官抬眼震惊地看着温若初。 就连沈惊澜略显错愕地侧目看她。 第213章 男妾 温若初也不确定上官就是洛辰,瞧着上官这副惊讶的表情,她心里有了底,她猜对了。 她刚住进凤仪宫的那天,沈轩和沈煜两个小家伙看什么都新奇,东摸摸西碰碰,不小心碰倒了摆在香案上供奉的王首青雕像。 雕像底座里有个暗格机关,落地瞬间机关弹开,里面有一张折叠成长条状的纸。 纸上详细表述王首青死因。 事情要从二十五年前说起,大虞女皇刚继承皇位不久,当时的王首青还是中书省的五品中书舍人,人聪明能干,很有政治见解,颇得大虞女皇赏识。 彼时的王首青是永安后附的嫡小姐,也是后来任丞相,王安如老爹,王丞相的妹妹。 王丞相是女皇的亲侄子,王首青是女皇的侄女,王首青也一直认为女皇是她的姑姑。 王首青无论家世人品才学,在上京闺秀中都拔尖。 女皇赐婚王首青和当时的太子凌渊,上京城里无人不夸赞这门亲事佳偶天成,是天造地设的好姻缘。 女皇还是皇妃的的时候和先皇孕育一子,一个不留神,那孩子被先皇的宠妃推河里,那孩子早夭了。从此女皇像是在后宫开了挂一样,斗倒了一众妃嫔,一路成了皇后。 还得了三个儿子,养在当时是皇后的女皇名下。 这三个孩子其中一个是凌肃,另外一个就是凌渊,还有一个凌成。 后来凌渊联合凌成造反谋逆,被女皇手起刀落斩首了,只剩下一个凌肃,当然这是后话。 先皇暴毙之后,女皇承袭了皇位,立模样周正的凌渊为太子,并且把王首青赐婚给了凌渊。 当时凌渊在府里偷偷养了一房男妾,鲜少有人知,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还是被王首青知道了。 圣命难违,王首青还是早早做好的出嫁准备。 就在大婚前几日,王首青偶然从伺候自己的嬷嬷口中得知,她是女皇的亲生女儿。 聪颖如王首青,怎么会不知女皇用意,女皇想让她继续走女皇的路,诞下皇子,或者弄别人的孩子养在身边,然后杀了自己的丈夫,取而代之。 王首青不愿意。 适逢秋闱结束,结识了没什么家世,品行也算端正的新科举人温承德,悔婚太子凌渊另嫁温承德。 女皇虽不满,却也没过多责罚王首青。 本以为事情到此结束,大家相安无事,后来不知怎么的,王首青是女皇私生女的消息传到凌渊耳朵里。 女皇对王首青多有重视,曾说过提拔王首青为左丞相。 凌渊恐太子之位不保,趁着女皇根基不稳和女皇的另一个养子凌成商议,以女皇德行有亏的名义,联合朝臣。逼女皇退位,王首青就是女皇德行有亏的
相关推荐:
女主是个脑补帝[穿书GL]
负如来
我就是看他好看不服你打我啊
神灵的位面游戏
我不是随便的人
平凡苦难
全家穿越现代[古穿今]
明月如她
撩汉指南
她的妄念与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