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李青文他们,孙家的女人们也在捡蘑菇,她们前几天送了一篮子果子过来,不知道是啥,味道很好,李青文吃了特意留籽,准备明年种一种。 阴了一天,李青文他们也采了一天,就这样都没离开马厩太远,反正最后是累瘫了。 老邢头没去捡,他坐在兽皮上,用针线把蘑菇穿起来,这样好晾,也正好能看一下,有不认得的蘑菇就扔掉,省得吃了害命。 捡的快,穿的慢,最后他又去叫了几个人,这样到晚上都没弄完。 李青文目光呆滞的看着老邢头忙乎,心里想,原来捡蘑菇也会要命, 第51章 不知道该庆幸还是可惜, 下完雨的第三天终于晴了,老邢头活动着手腕道:“别捡了,快歇歇, 过阵子还有雨呢。” 李青风根本听不进去,天还没亮就赶着羊出去吃草,自己一头扎进野草中。 李青文接过三哥挖土的活,听大人们说盖房子的事情。 李青文走的那段时间里, 蒋立平他们巡防了二个多月, 回来就种地,割草, 垒外面那圈城墙,还要被鲁刚那个狗东西赶去猎熊,忙的脚不沾地,根本没时间盖房子。 这回来了帮手,可算是能动工了。 老邢头他们去借了工具, 六十七十个小伙子干活是真的快,不管是挖地基还是弄泥坯,几天就整的差不多了。 木头都搬出来, 李茂贤和李茂群开始选房梁。 他们这边热火朝天的干,引来不少人过来看,多半是官兵, 流犯可没这个闲工夫。 周丰年带着侍卫也过来看热闹, 听他们说缺点木头,还让侍卫去找人要几根过来。 因着那封推荐信的缘故,李茂贤带着李青文他们过来向周丰年道谢, 周丰年依旧那副懒散模样, “举手之劳罢了, 有功赏,有过罚,这是你们应得的。” 李青文也感谢他把甜枣奖给自己,周丰年愣了一下,“这个你可谢错人了,此马不是本官之物。” 李青文也呆住了,这马和推荐信前后脚到的,他就以为是周丰年赏的,当时他跟江淙说了一嘴,江淙也没有反驳,谁知道事情不是这样的…… 回过头去,李青文便跑到江淙身边,直截了当问道:“甜枣是哪里来的?” 江淙道:“我同军中的人换的,我觉得它同你很合,你把它养的也很好。” 李青文这时才知道,自己感激错了人,噘嘴道:“你怎的不同我说,亏得我还在心里头感谢他。” “你喜欢就行。”江淙想要伸手摸摸他的脑袋,发现手是脏的,又收了回去。 为了能早点把房子盖好,大家伙晚上都点着亮,一块土坯一块土坯的砌上去,只想着早点盖好,以后不用在一个小屋子的炕上地下挤着了。 这里没有瓦片,他们打算去桦树林,准备剥下桦树皮来放在房顶遮雨。 李青宏和李青风早就听大哥二哥说过,知道那里长灵芝,一听这个便要去。 李茂贤要留在这里看着上梁,他没走,江淙和老孙他们赶车去了。 现在官兵对江淙他们已经不像从前那般,看到他们出去不但不过问,还说要是打到好东西,可要招呼他们去分一碗。 态度变化太明显,李青文问道:“他们这是咋了?” “巡防的时候遇到了些麻烦,我们算是救了他们一命,从那以后就再也没有刁难过我们。”老孙一边赶车一边道。 “还遇到危险了?”李青文一脸诧异,“咋没听你们说?” “遇到危险的是他们,不是我们。”江淙道:“都不熟悉北面的地形,他们不小心陷到雪窟窿里面,我们铲雪给拉上来了。” “你江大哥说啥事都跟白开水一样没味道!”胡立川接过话茬道:“当时我们在前头走,只听一声惨叫,回头,眼睁睁的看着那些人掉进雪窟窿里头。我们赶紧下去救人,铲了不知道多少雪出来,才把他们一个个的拉上来,你是没瞧见,他们当时都昏了过去,憋的脸皮青紫,再晚一会儿就没命了。” “哼哼,那些人为啥让我们走在前头,还不是想让我们探路,结果我们过去没事,他们掉下去,这不就是活该。”胡立川道:“好再他们还算是有良知,就救以后也跟我们说了好话,以后都是在这里过下去的,早先就不应该那么骄横!就跟谁没在军中待过一样,我们从前当府兵的时候,鲜少苛责什么人,这世道谁容易啊……” 凭心而论,胡立川讲的是很精彩,但李青文觉得,江大哥说的话贵在简洁干练!! 茫茫荒野上,不单单是纯纯的绿色,中间有各种颜色花,还有大小不一的影子在野草中闪过。 自从江淙射到四蹄腾飞的野山羊后,李青风满脸就是一个“服”字。 等他们挖坑埋灶吃羊肉的时候,李青宏等人终于明白,为啥李青文会不顾千里之遥赶着山羊过来。 这玩意味道也太重了! 大家都是喜欢吃肉的,只有吃野山羊的时,表情不一样,那是真的一言难尽。 “天不生无用之人,地不长无名之草。”李青文放下筷子,道:“只要找到合适的炮制手段,这野山羊也一定很美味。” 老孙看过去,“听说小仔儿回去读书了,听听,说话就是不一样了。” 一下想到自己落下几个月的字,李青文一下被抽去了筋骨,瘫软在江淙身上。 江淙无声的笑着把他扶起来,捏了捏耳垂,道:“这么聪明也怕读书?” “真要聪明,就啥都不用学了。”李青文愤愤的道。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胡立川摇头晃脑的嘟囔个不停。 李青文只想叫他师傅,求他不要再念。 这么多人竟然一只羊没吃完,当然也不会浪费,剩下的装到车上。 因为这趟不是打猎,房子盖好才是重中之重,所以除了歇脚并不会停下来,很快便到了去年来过的桦树林。 此时的林子和上次见完全不同,依旧让所有人惊叹不已。 天高云淡,无边无涯的树叶给这片绿色大地抹上了温暖鲜嫩的黄色,白色的树木笔直优雅,随风而起的落叶在眼前飞舞,远处弥漫着淡淡的云岚,云雾缭绕,霜气弥漫。 即便看过雪淞中的桦树林,李青文也觉得秋天的这里依旧美如画。 就在所有人醉心于眼前景象时,李青风已经冲了下去。 好看的有啥用?! 所有人回过神来,也跟着下坡。 此时的边城营地,蒋立平带着几个力气大的人喊着号子,一点点的将梁架到房上,旁边的地上全是晾干的野草,只等着树皮回来后便要封顶。 加紧赶路到桦树林边,停下后,江淙拿着刀在树皮上割一周,再竖起一刀划下,李青文抓着树皮一角慢慢撕扯下来。 别的树这样剥皮就活不成了,桦树不一样,它里面还有一层嫩皮,剥掉外面的,以后又会长出新皮。 这个很容易,大家一起动手,不一会就把几个车给装满了。 李青风如愿以偿的在树上找到了灵芝,虽然不大,但是形状非常好。 胡立川说正好拿回去煮汤,李青风一下就瞪了大眼睛。 等到听说他们已经吃过不少灵芝炖肉后,李青文看他小四哥的眼神都晃了几晃。 想着正在盖的房子等着树皮做顶,大家没有深入林子,立刻赶车往回返。 上了坡以后,李青宏还在往后看,这里已经看不到桦树林了,但心中那股震动好似还没平息。 回去的路上,明显感觉到变冷了,白日里还好,早晚冻的冷不丁的会发抖。 而且,来时看到的都是绿色,这才几天的功夫,草尖已经发黄,快到营地时,更是满目苍黄,仿佛一夜之间,就进入了秋天。 这个速度,真的可以说是肉眼可见。 李青文他们走时,三座房子的墙才有一人多高,回来时,不但梁架好,土房里面晾晒的差不多,灶台和炕搭好后都烧过几次火。 泥土和着枯草在房顶抹上一层,在铺盖上桦树皮,房子便是盖好了。 来不及庆祝新家的建成,所有人拿着镰刀扑向田地,开始抢收。 李青文半夜被冻醒时,突然察觉到,冬天快要来了。 那一瞬间,他就明白,边城的秋天比他想的更加短暂。 李青文用旧衣服裹着头和脖子,拿着镰刀,割下一个个高粱穗子,装满麻袋的高粱穗子会被背到车上,然后拉回去。 这时,不但甜枣得忙起来,马厩和牛棚也都是空的,牲口此时不比人空闲。 每日每夜的把地里的庄稼收回去,高粱秸秆还没割完,天上竟然飘起来了雪花。 就连种了几十年地的李茂贤也懵了,才下霜,咋就下雪了?! 不管咋样,大家还是顶着雪把秸秆给收了回去,冬天还指望着这东西烧炕取暖呢。 成垛的黄豆被雪压在下面,高粱穗子也没埋的看不到一点红色。 眼瞅着快要到交粮的日子,大家不敢耽误,坐在屋里头,一人拿着一块木板,用力刮干松的穗子,高粱粒子哗啦哗啦落到盆里。 用这种手工脱粒的法子,他们一群人两天多硬是把弄够了数,立刻交了上去。 还没歇口气,孙永浩求上门,他们不但没收完,粮食也不够交。 蒋立平这口气都没叹出来,又带人冒雪出去割地,李青文和李青风他们则帮着脱粒。 孙家人少,地也少,要交的粮食也少,虽然晚了些,倒也交了上去。 但交完了,他们家也没剩下啥粮食,好再他家平素里挖了很多野菜,又攒了不少干蘑菇,孙永浩也学会捕鱼,节省点倒不至于会饿死。 第52章 边城的第一场雪下的突然, 打的所有人措手不及,牛马的草料不足,这差事自然又落到流犯身上。 蒋立平他们骂骂咧咧的拿着链枷打黄豆, 打的尘土飞扬,灰头土脸,忙了不少日子,弄的七七八八了, 把豆秸当做草料送去喂牲口。 上次李青文带的那几十斤甜高粱种子被江淙种下去, 得了十三亩多甜高粱,甜杆都在棚子里堆着。 李茂贤用剩余的木料叮叮当当做出个简陋的甘蔗床, 几个人就开始榨糖汁。 高粱秸秆里能榨糖,这是蒋立平他们头一次见,一边长见识一边帮着榨。 糖汁一多,立刻放在锅里煮,加石灰澄清, 浓缩后糖液比他们在杨树村时得到的糖液还要粘稠透亮,尝起来更甜。 李茂贤仔细看过后啧啧称奇,他们只加热和放石灰水, 什么都没有变,之所以会这样,只能说这甜高粱受边城的水土影响变了。 种地的人都知道, 水土对庄稼影响很大, 有的会更好,有的会变坏,这个没人能预料。 可惜的是, 他们甜秸秆收的时候被冻了, 后来榨的秸秆出糖汁的量少了几分, 这个也实在没有办法。 但十几亩地的秸秆弄出来的糖汁可不少,做出来没有多余的东西盛,老邢头自己拿出了二十多个大大小小的空酒坛子,他不知道去找谁又要了许多,一个人便解决了这个困难。 毕竟还肩负着养马喂牛的活,他们的新房子没有盖太远,离马厩也就几百步,老邢头也顺理成章的搬来跟他们一起住。 原来的那三个屋子也没空着,摆放着一筐筐的土,里面有的已经长出了青菜,有的才发芽,有的刚下种子。 除了青菜,还有几筐里面的东西长的像草又像树苗,这是李青文留给江淙的种子,春天的时候种下的,一直浇水,长了大半年还不到膝盖那么高,谁也没认出来这是啥东西。 这个屋子的灶也不能停,但也不用看着,烧着之后装满干牛粪,几个时辰看了一次就成。 李青风和李青宏拿着榨完的秸秆去喂羊,发现它们还挺爱吃,这可挺好的,边城被雪覆盖半年以上,这羊的草料就有了着落。 高粱榨完,大家又重新把屋子收拾干净。 因为人多,这三座土房盘的是通炕,前面屋子大长炕,两灶台在后屋,要做的饭食多,通常俩灶台都要同时烧,这样就不分什么炕头炕梢,躺在哪里都不会凉。 这房子盖的急了些,有些低矮阴暗,但也比马厩旁边的杂物屋子强多了,起码窗子就很大,糊了纸后在屋里还算很亮堂。 所以,搬到新房子后,李茂贤就拿出了誊抄好的厚厚的书。 李青文掏出了笔墨纸砚,半天背书,半天练字,安排的妥妥当当。 自知三心两意只会事倍功半,李青文收敛心神,认真做自己该做的事情。 看着李青文前一瞬还慢腾腾的,拿起书本或者笔后,立地便聚精会神,大家伙心里佩服,都会特意去别的屋子,尽量不打扰他。 江淙早晚练功,其他大部分时间会出去干活,偶尔会留下,他很安静,偶尔会给李青文磨墨,裁纸,并不主动开口说话。 有时见他看书练字久了,江淙就会喊歇一会儿,李青文四仰八叉的躺在炕上,江淙给他按手腕。 李青宏在旁边看着,心里感叹,这要外人看,真不知道谁和谁才是亲兄弟。 李青文眼睛累了,就做一会儿眼保健操,这个手法简单,可以缓解眼睛疲劳。 他教给其他人,但大家伙也不读书,用不着这个,江淙倒是认真的学了。 窗子大了最大的弊端就是漏风,冷,把缝隙堵上后还是能感觉到凉风,白天没啥事,晚上睡觉在窗户上挂上毛皮当帘子。 在刘家兄弟和郭大永他们看来,这场雪很大,在蒋立平他们眼中,这算是小雪,一点都不碍事,雪停之后就出去接着干活,啥都不耽误。 高粱穗子还得接着脱粒,要不他们就没啥吃的了,毕竟从种地开始,官兵就不给流犯发粮食了,以后都要靠自己。 高粱穗子就比黄豆更麻烦些,颗粒多且密,一次脱不干净,得两次,第一次用木板,第二次用锄头的尖头
相关推荐:
一世独宠:庶女为妃
我以神明为食
挚爱
玩笑(H)
流萤
带着儿子嫁豪门
假戏真做后他火葬场了
末世女重生六零年代日常
深海gl (ABO)
未婚妻和乡下表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