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
一起商定,但是李家长辈都在边城,这就有点麻烦。 陆家人都挺通情达理的,再加上对李青宏十分满意,陆雪宁的父兄愿意走一趟边城商谈此事,所以李青文和江淙等人,再加上李青宏和陆家的几个人准备好后,一同从京城出发,坐船回边城。 在离开之前,他们买下了城郊路边的一块地,大约两三亩的样子,在京城往南的主路上,离各个私塾不远,人来人往很是热闹。 这块地是从几个卖家手里买的,原来是各种歇脚的茶肆或是吃食店的,被一块买下,通通推倒,临街的依旧盖成火锅铺子,后面的那些地,李青文准备建成房舍,供往来行人和附近的读书人食宿。 道别时,苏元宝掉眼泪了,哭着要跟李青文一起去边城,但是太远太辛苦,李青文舍不得他遭罪,只说等以后长大了,一定带他来。 最后,苏玉宝买了许多肉给李青文,让他带给狗狗。 当然,离开时,这些肉都加了盐巴,做成了肉干,要不不出一天都得臭了。 采买好东西后,一行人被送到了码头,上了船。 通往临肃的船依旧是船老大他们在忙碌,因为熟悉了,李青文他们不再像从前那般拘谨,江淙帮着扯帆,李青文则用泥炉子烤鱼吃。 陆家是客人,有甚好东西自然得紧着他们来,陆家大哥虽然是读书人,却不迂腐,虽然没在家里做过这些事情,但也笨手笨脚的帮忙,并不只等着吃。 江淙他们不白坐船,在京城买了不少东西给船老大他们,投桃报李,船老大他们也将新鲜的海物拿给他们弄着吃。 因为结果还未出来,李青文暂时不用再埋头苦读,坐船的这些日子,变着花样弄吃食,不光是马永江他们再次尝到的美味,船上其他人也多多少少吃了些,对李青文的手艺赞不绝口。 同样的鱼,李青文只撒了些粉末,就变得特别好吃,这实在是了不起。 这就是调味料的作用啊,李青文答应,回去只有,磨两袋子香粉给他们带过来,以后在船上就能吃到同样味道的东西。 船头有两个笼子里面养了鸡,长时间出海,光吃海物可受不了,因为一直有海风吹,倒是没有甚难闻的味道,只是略微有些吵。 一起说话时,才知道,临肃换了管事的人,虽然流犯们依旧出海,但不像从前那般频繁,总算能歇口气了。 不知道怎么说到了那些逃荒到临肃的人,船员们说,有一些人回拢北城了,在其中,李青文和李青宏还听到了熟悉的名字,但并没有开口再询问其他。 闲适的日子总是很短暂,他们抵达临肃,下船后,换成了车马。 陆家这几个人不会骑马,当然要坐车,他们看到北方壮阔的荒野,俱是惊叹不已,李青宏在身边照顾着,他们是第一次上门做客,还是要走这么远的路,自然要周全些。 李青文虽然往返边城许多次,但鲜少在这个时节走动,多半都是下雪的时候,看到周遭的一切,颇有几分怀念的感觉。 他们行到密林之后,路的两边便能看到整齐的小树,听说这些都是李青文他们栽种的,陆家人满脸震惊。 他们以为,在这种地方求生本来就不容易,没想到竟然还能下这份苦功夫,真的是令人佩服。 还没看到边城的影子,他们路上反倒先遇到了放羊的李青风和一群大狗。 李青文早就听小四哥说,在安阳关买了几百只羊回来,亲眼看到这么多山羊,依旧觉得可真是不少。 说是放羊,其实李青风在草丛里睡觉,都是一群狗在看着羊。 马永江他们离开边城也有些日子了,再次见到李青风,激动不已,抱做一团。 家里来客人了,李青风也不继续往南走了,吹着哨子,大狗们立刻撒腿开始驱赶羊群往回走。 查图部落的狗除了拉雪车,还会帮着驱赶鹿群,放羊什么的,是被李青风生生的训练出来的。 往回走的路上,碰到了不少村民,看到他们一行,都会停下来,跑过来打招呼,闪电早就跑回去报信,所以李青文刚到家门口,大狗已经把地里干活的李家人全都“叫”了回来。 本来马永江他们重回边城就让人惊喜了,没想到李青文和李青宏也一同回家。 然后,听说了陆家人的身份,陈氏更是喜的合不拢嘴,这可是三喜临门啊。 李家人可是都高兴坏了,热情的招待远道而来的客人,李青文抱着小侄女看大嫂沏茶。 听着前屋热闹的说着两家的婚事,李青文想,如果爹娘愿意的话,李家今天不单能多个儿媳妇,还能再多个儿子。 想归想,李青文可不敢在这种日子把自己和江淙的事情给捅出来。 按理说,结儿女亲家,应当是李家人先去陆家,陆家之所以大老远跑到边城来,也是因为他们想看看李家人是甚么样子的,嫁女儿的,总归要更小心些。 虽然路上很累,很辛苦,但这趟没白来,李家孩子和长辈都是知靠的人,这门亲事,比原本更让他们满意。 待李茂贤和李青瑞他们陪着客人喝酒,陈氏才到西屋来,拉着小儿子说体己话。 问到去洪州的事情时,不免要提及不少人成亲了,陈氏忍不住有叹了一句,读书把你们哥俩的婚事算是给耽搁了。 躺在熟悉的炕上,李青文默默的想,二哥才是,自己读书并没有误了终身大事。 第237章 江淙这一趟走了快半年, 回来后,立刻就被周丰年给抓走了。 最近南边来了不少人,专门在森林中挖采人参, 有普句人也有大梁的,和查图部落的人起了争执, 有不少伤亡,这片古老的森林已经不像从前那么平静了。 朝廷自然不会放弃这片富饶的森林,已经划为疆土, 派人驻守森林,但相比于偌大的林子, 那点官兵少的可怜, 守卫任务实在是繁重, 今年又拨了几千士兵过来。 边城的变化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内城建的差不多,官兵全都搬去了新城,同时外城的城墙也开始一点点的起来了。 新城那条通南北的街道开起了铺子,大都是食肆和酒馆,来光顾的是流犯和官兵, 边城的百姓们依旧节俭持家, 不愿意多花钱。 因为要种地, 牲口和家畜众多,用水方便, 村里的人依旧还住在老城这边。 李家人招待陆家客人时, 李青文去找周瑶, 结果却扑了空。 早就听说了周瑶回安阳关探亲, 但是过了这么久竟然还没回来, 真的很令人意外。 在家歇息了几日,李青文跟着大家伙下地薅草。 去年收成很好,家家户户粮食满仓,今年的稻田开出来不少,有方氏和洪州过来的一众姑娘在,教大家伙种稻子。 耐寒的水稻种出来,虽然亩产才一百多斤,但多种几亩地,改善了大家伙的饭食,白米饭再也不像是从前那般,只会出现在梦里。 高粱、谷子、水稻、小麦、黍子、大麦、荞麦还有大豆,庄稼的种类越来越多,菜也多了不少,胡萝卜、洋葱、豌豆、甘蓝、花椰菜,这些都是从罗车国那里得到的种子,已经在边城落地生根。 种的最多的自然是南瓜,因为产量高,味道香甜,深受所有人喜欢,不论是百姓还是官兵,都种了许多。 这个时节,站在山坡上往下看,四处都能瞧到黄色的南瓜花。 之前种的那些树苗都长大了不少,虽然李青文在去年和今年的春天不在,但依旧有人育苗种树,林子比从前更多了几片。 干活累的时候,直起身歇口气,擦擦汗,深吸一口气,可以在风中闻到酒香味道,那是李茂群在带着人酿酒。高粱做白酒,大麦酿啤酒,这些酒小部分留在边城,大部分都会被拉到京城,专门供给羊蝎子火锅铺子。 从前这条从北往南流的河只供人提水、捕鱼和饮牲口,现在可热闹多了。 除了两边一块块水田,还有摇摇摆摆的小柳树,下游则是成群的野鸭和牛羊,向阳的地方空出一片地儿,拉着长长绳子,专门晾晒药材。 去年新建成了两个磨房,一个是坐落在河边的水磨房,另外一个是二层的风磨房,有了这两个,人和牲口都省了太多的力气。 虽然盖磨坊的念头是李青文想出来的,下力气的是村里人,郑准也给了很多指点。 刚回来的时候,李青文就看到外面多了许多新房子,这两年边城成亲的人可不少,有了富裕的地方,自然都想多盖房子。 成亲的多,生孩子自然也不少,晚上在外面吃饭,婴孩的啼哭声从四面八方传来,那叫一个响亮。 将京城周家托付的东西送过去时,李青文听周从信说,临肃那边的流犯可能要被押解到边城来,以后那里会成为大梁最北的码头。 这并不是无的放矢,虽然还没有正式的下旨,但李青文也听江淙说过了,边城比临肃重要的多,没必要为了那点贡品而耗费那么大的人力和物力。 这个时节最让人烦恼的是,抱着大狗很热,不单是人流汗不止,狗也不停的吐着舌头。 这次回来,李茂贤和陈氏一直在招待陆家人,李青瑞反倒一直在问李青文去洪州的事情,还打探江家有没有催江淙成家。 李青文当然不能说,他们的事情暴露了,只能勉强搪塞,招架不住时,岔话道:“江淙有他的打算,大哥,你还是多操心操心二哥和四哥的事儿吧。” “你以为我想多管闲事?!”李青瑞一脸的恨铁不成钢,“要不是我答应过你,哪里会掺和江家的事!” “答应什么?”李青文扭头端着大海碗喝了一口水,扭头问道。 李青瑞盯着幺弟看了半天,“你不记得受伤的时候跟我说过什么了?” 李青文摇头,只觉得大哥的眼神有些奇怪。 看着他那完全不作伪的神情,李青瑞长长的叹了一口气,这才明白,昏迷前说的话,他都已经不记得了…… 难怪,回来后,自己各种暗示,他依旧一副掩藏的模样。 好家伙,自己处心积虑的想要替弟弟和江淙考量,结果他竟然都忘记了,李青瑞的心情别提多复杂了。 看到大哥扭头就走,李青文转过身去还拍了拍胸脯,吓了他一跳,还以为自己和江淙的事情被大哥发现端倪了…… 薅完草,李青文去到营地里头,吃了几顿方氏做的饭菜,说了洪州的种种。 田里的活忙完了,李青文跟着小四哥和村里的年轻人去了桦树林,这里撒下了许多从京城买回来的花种,姹紫嫣红的一片,蜂蜜在花丛中穿梭,采集甜甜的蜜水飞到巢窝。 这个时候是一年一度割蜜的季节,随着不停的分箱和种花,每年采蜜越来越多,算上北面的椴树林,差不多能有二百多桶。 从边城到桦树林这条路每年要往返好几次,已经修的差不多了,风一吹,路边的小树摇着绿脑袋。 因为野物多,每年这些小树都会被啃,命硬的能活下来,死掉的就得重新补重,待树活过两年,便用刷子在上面刷点苦药粉,中过招的都不愿意再吃它们。 蜂蜜一拉回来,女人们便开始忙了,大木桶放在地上沉几天,然后用滤布弄去腊渣,然后分装到坛子和小木桶里面。 虽然周瑶不在,但她离开时说了会回来,大家伙还是习惯将蜂蜡什么都给她留下。 回到家以后的日子过的很快,忙忙碌碌的,转眼便到了八月。 八月的风明显就没有那么柔和了,吹落了干花,早熟的庄稼叶子被吹干,其他的穗子也越发饱满。 李青文还惦记着要跟江淙去查图部落,便跟着村里去森林中采果子的队伍一同从家里出发。 这一行,除了村里人还有官兵,官兵里面有要去东边岗哨和森林换防的,也有跟着一起采果子和各种干货的。 从前,他们都是在秋收之后才去森林,那个时候只能打打猎,做做蜡烛,现在愈发熟悉了,秋天便开始去森林,这里的收获并不比地里的少。 村里的人对京城十分好奇,逮着李青文问东问西,同时也抱怨,读书太辛苦了,天天摇头晃脑的,还不如骑马放羊来的痛快。 现在,村里不管男孩女孩都要读书,虽然每家长辈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出息,但都明白,识字容易,真想考去做官很难,毕竟李青卓只有一个,不是谁家孩子都能赶的上的。 读书确实辛苦,女孩大都性子沉稳,能坐的住,男孩从前漫山遍野跑的惯了,冷不丁的被拘在学堂,浑身不自在罢了。 当然,别看他们在李青文跟前叫的凶,在学堂一个个都不敢这么放肆,否则不用夫子动手,回去爹娘和爷奶也会轮番上阵教训。 学不好可以说是脑子笨,不是读书这块料,要是敢对夫子不敬,那罪过可就大了。 这些人里面,大都是想知道京城多热闹的,只有少数一两个问李青文,在私塾时如何学习的,这两个人也是边城孩子里面学习拔尖的,没一个是杨家村的。 这边的岗哨约莫五十里一个,有高高的瞭望台,旋转向上的木楼,修建的很扎实,看上去就花了不少功夫,上面不单能放哨,还能休息吃饭。 李青风跟营地的官兵混的很熟,走到哪里都有不少人打招呼。 长长的马车队伍从营地一直到森林边缘,这个时候日头就没有那么烈了,风的势头更甚。 跟从前不一样的是,森林边缘有了边城官兵的驻守,江淙回来后一直在这里,算一算,李青文和他也有一个多月没见了。 跟随着一条条大狗,马车到了森林里的小木屋,这个时候正是各种果子成熟的时候,走着走着便能闻到草木和果香。 已经成熟的果子很多都容易破碎,与其弄回去一滩烂的,索性便在森林中弄成果酱,所
相关推荐:
带着儿子嫁豪门
清冷仙尊时刻准备跑路
南城(H)
碧荷衍生文
芊芊入怀
[网王同人] 立海小哭包
岁岁忘忧(完结)
双凤求凰
火影之最强白眼
花样宠妻:猎户撞上小作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