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新的祠堂,并州这边要重新做牌位。 这个得去镇上在找人做,李青卓他们去寻木匠,然后将身上带的厚厚的一沓子地契和房契拿去衙门。 当年衙门被愤怒的百姓打砸烧毁,现在墙上还有一片片黑乎乎的痕迹。 并州受灾厉害,官府给返回家乡的百姓送种子,免徭役和赋税。 对于活着的百姓来说当然是好事,但对于那些在灾荒中失去亲人的人家来说,这份喜悦中夹杂着太多了苦楚。 家里终于收拾好了,李青文累的全身酸痛,他许久没做事,身子骨都快锈住了,当然,这活的确不轻省,可以知道,娘亲和嫂子从前有多辛苦。 听说李青文他们还要去京城,附近十几个村子都有人过来,托他们路上多费心,如果能碰到他们走失的家人,能帮把手最好,如果不能,写封信回来也好。 当年逃荒,去往南方和京城的人最多,有的人运气好,逃到了能施粥的地方,但是兄弟姐妹不知道去了哪里,一直没回来,也无音讯,他们心里依旧惦记着。 李青文掏出纸笔,让他们说名字和村子,然后记下来,都是乡亲,如果能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他不吝啬帮一把。 这些人倒是没想到李青文这么认真,激动的眼睛都湿了,赶紧开口,他们人多,一张嘴,谁的也听不清。 李青宏让他们一个个的说,李青卓也拿出了笔墨纸砚,在旁边的桌子写起来。 李青文和李青卓写了厚厚的一叠纸才将将的停下来。 乡亲们托他们做事,他们也托乡亲们照看村里的人,毕竟杨树村只回来这些人,远远比不了从前,边城太远了,以后遇到啥事,还得附近的乡亲们帮把手。 远亲不如近邻嘛。 附近村子的人自然都点头。 在村里呆了几日,事情都做的差不过了,去修整干净的祠堂磕完头,李青文等人离开柳山县前往京城。 除了李青文三兄弟,同行的还有另外四十多个小子,他们跟李青宏一样,也是去京城做事,另外寻媳妇的。 虽然人多,他们半路上还是跟了一个去往京城的商队,要不不知道路咋走。 不过,这个商队的人对他们车上包的严实的货物太有兴趣了一些,老是打听,不得已,两天之后,他们就和这个商队分道扬镳。 可能爬犁坐多了,大家伙坐车就觉得不得劲,尤其是路不好走的时候,屁股都要颠碎了。 不过天气越来越暖,大家把厚衣服都脱了,换成了麻衣,走动起来倒是方便一些。 这个时节的边城雪应该还很厚,这边路上倒是很干净,行走时,只有远远的山尖上,有一点点的白色。 李青勇一开始还跟李青文说,他真的不愿意离开边城,边城好玩的多,他跟李青风一起骑马去森林云云,但到了繁华的城市,他眼珠子都不够看了,天天跟着李青宏问,京城如何如何。 那一脸心神向往的模样,李青文觉得自己之前劝说的话,都不如喂狗。 浪费口舌! 李青风本来这次也应该来的,但是盐不够了,他得跟着李青瑞还有村里人去临肃,当然,他这么老实的答应,还是因为李茂贤和李青瑞答应,让他以后坐船去京城,那样更快。 早就想要坐船的李青风才没偷着跟李青文他们回来。 越走越热,他们的麻衣又减去两件,路两边的田地里已经有人开始翻了,到处是一片繁忙的景象。 二月揭榜的日子已经过去了,李青文和李青宏想要早点知道二哥考的如何,但李青卓好像并不担心,在车上一直捧着书。 这些他都背的七七八八,记不清的时候才会看一眼,并不费眼睛。 李青文他们走的很快,只在下雨的时候停了两日,待四月初,终于风尘仆仆到了京城。 入目便是广阔的城墙,巍峨的城门,汹涌的人群,虽然见识了边城的新城,但眼前的这个更加的壮阔,所有人都不由得睁大了眼睛。 排队进城时,李青勇嘴巴还在巴拉巴拉的说着话,等官兵检查时,他就仿佛闭嘴的河蚌,一个缝都不开。 进到里面,他更是一个字都说不出来,眼睛四处看都看不够。 别说他,就是来过一次的李青文都被鼎沸的人声给震慑到了,行走在街道上,有种被淹没的错觉。 跟地广人稀的边城相比,京城人太多了,真真的车水马龙,高楼林立,鳞次栉比。 不亏是大梁最繁华的都城! 李青宏赶着车一路往紫藤巷子走,李青勇紧紧地抓着李青文的手,眼睛依旧看着外面,吞咽着口水,道:“仔儿,仔儿……” 他想问啥,一下子忘记了。 还没到地方呢,他们就遇到了出来做事的街坊邻居,对方惊喜的同他拱手道喜,李青卓考中了,喜报送到了食肆,现在巷子里都传来了。 好嘛,刚到就有了这等喜事,李青文他们都高兴坏了。 老街坊没有堵路,告诉了喜讯,便放他们赶紧回去,从老家过来,一路可是累坏了。 这一路,他们走的不算快,也不算慢,碰到了几个食客,他们也知道这事,纷纷恭喜,笑着问李青宏这等喜事,下次去吃羊蝎子,会不会再送羊肉。 李青宏和李青卓下车同人拱手致谢,李青文爬出来赶车。 等他们到食肆,收到了不少祝贺,一辆辆马车停在小楼前,李青勇跳下车,抬眼就看到李青贵出来了,咧嘴叫了一声,“五哥!” 李青贵和李青勇是同一个爷爷,不过性子却是天差地别。 “青勇!”李青贵也顾不上一手油,上来就重重的拍了拍弟弟的肩膀,又见这么多人来,高兴的不得了,“可算是来人手了!” 刚来京城的一个个大小伙子纷纷过来叫人,一边悄悄打量着眼前的二楼,看上去挺气派的,不比县城那些酒楼差啥。 他们以后要在这里做事了! 听到动静,在后面做事的人也纷纷跑出来,看着外头一片人脑袋,惊喜的出声。 大家跳着脚将李青卓考中的喜事说出来,殊不知道他们在路上都已经知道了。 虽然过年没有回家,但是族里来了这么多兄弟,大家满心欢喜,但是铺子里头还有客人,他们不敢耽误,打了一声招呼,赶紧又往回跑。 第215章 那年李青文带着方氏去边城时, 紫藤巷子里面的房子便退了,李青卓住在书院,李青宏他们宿在食肆里头。 所以, 李青文他们这多人到京城,一时没有地方住,只能先在客栈里落脚。 李青卓将堂兄弟们安置好,便去书院里, 给李青文搬回来一些书,一边打探各个书院收人的事情,一边埋头准备接下来的考试。 李青宏一到京城便开始忙起来,把从边城带来的干蘑菇送去街坊邻居家里, 大家伙都问他大老远回去一趟, 怎么不多呆一阵子。 李青宏笑着说,哥哥和弟弟都要来京城读书, 耽误不得。 街坊邻居们闻言连连点头, 读书的事, 确实不能耽搁。 李青文也没闲着, 他先去了苏家, 苏树清果然还在内城忙, 苏元宝长高了一截,依旧跟从前一样,看到李青文便黏着不愿意撒手。 这两年虽然没见面, 但他们和苏树清还有书信往来,苏元宝还以为去年就能见到李青文,结果又等了一年, 小嘴巴噘的可高了。 李青文从前一把能将苏元宝举高高, 现在得找个合适的姿势, 因为这小子重了几十斤。 苏元宝头发梳的整整齐齐,脸蛋圆圆的,明亮的大眼睛转的十分灵活,殷红的嘴巴一张一合,“小哥,这次你在京城呆多久?” “估计得三五年……” 最少得三五年,虽然他很想早点回边城,但读书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他需要学的东西很多。 苏元宝这回可高兴了,留着李青文在家里住了一个晚上,他跟李青文一样,今年就开始识字了,夫子一来,眼泪就开始转圈,等到放下笔,那泡泪一下子就没了。 老管家十分发愁,他疼惜小少爷,但又不能不识字,只能忍着。 李青文有办法,他把前世的儿童故事写在纸上,先给苏元宝念一个《长鼻子树》,苏元宝听的入神,缠着李青文还要继续讲,李青文就说他回去想想,想完了写在纸上,他希望苏元宝能自己读这些故事。 苏元宝是个聪明的娃,一下就知道李青文是想他认字,嘴巴瘪了瘪,还是点头同意了。 边城的蜂蜜凝如橘红的脂肪,平而顺滑,芳香阵阵,入口香甜,余味略苦,老管家很喜欢。 李青文拉过来不少,除了蜂蜜还有蘑菇、松子和榛子,还有自己家做的鱼肉松,鱼肉松深得苏元宝的喜爱,李青文便把制作法子教给苏家的厨娘,让她以后给苏元宝做着吃。 猪肉松更是别有一番味道呢,只是边城一直没养猪,京城这边就便利多了,啥都不缺。 从苏家回到紫藤巷子,李青文被二哥三哥带到几个药铺,找好几个大夫看了身体,都说没甚大碍,李青卓便把自己挑选的书院和私塾的名字给了幺弟,有六七个之多。 去年,江淙让丁杰给李青文寻了个书院,但李青文冬天的时候被抓走,又养了一年的伤,这个名额算是给浪费了,今年就得重新找。 在临走之前,江淙单独找了李青卓,特意叮嘱他,到京城的第一年,李青文以养身体为主。 李青文的伤势,江淙是最了解的,李青卓心里有了数,也没有逼弟弟太紧,只让他慢慢选,一个个的去看,哪个合适就去哪个。 名单之中,两所学院分别在内外城,其他的私塾都在外郊。 新帝重开科考,这对于天下所有人有志之士都是天大的喜讯,原来读书的人更加努力,无数人拿起了纸笔和书本,京城各地方的书院都快被人给撑满了,私塾便应运而生。 大梁读书人是不限制考地的,任何地方的人都可以到任何地方读书考试,京城则成了首选之地。 因为这里有“六学三馆”,有最好的学士和学生,在京城能学到比别处更多的东西,也能结识到更多的友人,所以,从去年开始,就有不少学子涌来京城。 京城外郊的庄园变成了一个个私塾,吸引着各地来的读书人。 至于为啥不在城里,那是因为内城外城的地价贵,不管是租还是买都不便宜,与其在里头挤,当然不如去外头更宽敞。 李青文他们到京城几天后,苏树清终于忙完了,坐着马车一路睡过来。 原本他下车还有些惺忪,但进了食肆,里面坐的满当当的人一嚷吵,人立刻就清醒了,抖擞精神,上了食肆的二楼。 二楼靠近睡觉的屋子,单独隔出来一个房间,苏树清坐下后,热腾腾的羊骨头就端了上来,没有多余的寒暄,他坐下,看了李青文放在桌上的纸,一边啃羊骨头,一边道:“紫云书院和万府书院不要去了,最近又走了不少有名的夫子,大都去了外头的私塾……” 所有人来京城读书,都是想好好学习,书本都是一样的,地方好与坏也没有甚大碍,选哪里当然是看夫子的名字,所以,私塾到各个书院重金挖人。 李青文点点头,这俩书院他都去过了,人满为患,他去的晚些了,学院里头住宿的地方没了,这俩地方离紫藤巷子还不近,他不太想在学院外面租房子住,太麻烦了。 李青卓也道:“月北私塾还行,虽然今年才建,但里面教书的都是有名望的。” 这个李青文虽然没去过,但是听人提起过,听说那里房子还没盖起来,到现在都在住茅草房…… 前世读书的时候,李青文在小镇上,没有甚择校的苦恼,反倒是到了这里,体验到了从前没有经历过的事情,还挺新奇。 李青宏把切好的肉和菜端过来,也坐下一同吃,“仔儿不急,再好好看看,以后也许还有新的私塾要开,后面的不一定不好。” 李青文没有开口,他自己更喜欢雪音私塾一点,因为听说那里除了学堂,还有温泉,周边有一百多亩地…… 可能是在边城待的久了,他更喜欢宽敞一点的地方。 当然,没有去看,他还不能定夺。 填饱了肚子,大家筷子动的慢了些,嘴巴更快了点,李青文问苏树清流民的事情,苏树清说大都护送回了并州,京城这边所剩无几。 去年的时候,各地开始赈济灾民,然后由官兵送返,京城周边是没有因灾而逃的流民了。 李青文和李青卓只能先把写好的名单暂且放下,之后再想法子打探。 苏树清还不死心呢,问李青文要不要再给户部捐点银子,李青文问他是不是又发不出俸银了,他摇头,俸禄倒是没少,但他们户部依旧紧巴巴的。 之前抄家搜出来的银子都赈灾用了,他们手里依旧不宽绰。 李青文说,一定是抄家没抄干净。 之前朝廷和百姓虚弱,他才不信那些吸食了民脂民膏的权臣们只有这点家底。 这下,苏树清没说话了,神情一下严肃下来,李青文知道,这可能是触及了什么不该说的,立刻岔开话题。 啃完骨头,苏树清擦干净嘴巴边的油,坐车走了。 外间的食客们正在叫嚷着喝酒,李青勇等人换上了干净的衣服正在往下撤装满了骨头的盆子,因为人手够,李青宏倒是不那么忙。 李青文坐在长条凳子上,跟李青宏商量,“三哥,东城你们之前不就一直在看嘛,有合适的地方抓紧买下来,要不以后又涨了。” 李青宏他们这个二楼食肆虽然不太大,但每日客人都是满的,食客一开始紫藤巷子的人居多,后来名声远播,慕名而来尝鲜的人越来越多。 大家伙都撺掇他们去东城再开一家羊蝎子,李青宏也是这般打算的,去年就看了几处,打算今年再开一家,所以
相关推荐:
小寡妇的第二春
实习小护士
召唤之绝世帝王
痛之花(H)
缠欢!被清冷佛子撩的脸红心跳
我在末世养男宠
南城(H)
清冷仙尊时刻准备跑路
带着儿子嫁豪门
爸与(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