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小说

咖啡小说> 棋人 > 第21章

第21章

祁镇按住了这位满头银发的老太监,眼神中充满不解的问:“他们的俸禄不够用吗?” 没等金英回话,朱祁镇又放开手,示意金英将茶喝完,然后目光又定格在金英身上,随着他的离去,朱祁镇喃喃出声。 “不是不够,土木备战的时候,普通士兵月粮只有三斗,到了加练和打仗时候才会增加到六斗。 而一个未入流的小吏年俸就能达到三十六石,足够一个五口之家一年吃用了!人心啊,总是高了又想再高! 金英啊,才五十多岁头发就白完了,希望能比原来多活几年吧!一个安南人,竟然比许多大臣还要忠心……” 可能是在酒精的作用下,朱祁镇晚上休息的很好,一觉睡到了次日的早朝时分,今天是九月初一大朝会! “启奏皇上!”于谦出列奏是。 “福建、浙江 贼已多就擒,贵州、湖广叛苗已集中在几个地区。宜取总兵官宁阳候陈懋、靖远伯王骥等返回京师。 如果贼仍未宁息,可留参将等官缴捕!御史此前选定各都司卫所进京备操官军已就绪,宜开拔赴京。” 朱祁镇端坐龙椅,将注意力放在于谦身上。 他记得这贵州、湖广的苗人反叛是继福建的邓茂七之后,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一次,根本就不是于谦上报的好像是快要结束的样子。 仔细回想之后,朱祁镇说道:“调四川、云南兵会王骥、陈懋讨叛苗,着八百里加急速令先锋驰援平越卫。其余奏请皆可。” 说完冲于谦点点头,于谦也压下了心中的不解,这战报上的情况应该是跟皇上所知不一致,这才有这个安排,那就听令行事就是了。 于谦退下之后,陆陆续续又有其他各衙门出列奏请,朱祁镇也都一一处理,多是日常情况。 比如说:户部说去年受灾的地方灾情确定了,请皇上减免赋税; 礼部说周边的小国家又来进贡了,是不是要按往年的惯例赏赐; 太仆寺说战马不太够,草料也不足,得向百姓摊派了; 太常寺说今年的祭祀活动还有那些那些,需要开始准备了; 钦天监说今年老是雷击奉天殿鸱吻,是时候赦免罪囚以平息上天之怒; 国子监又说教室跟寝室都年久失修,您给拨点钱修一修吧。 然后户部说我们预算不够,工部还要建英烈祠,还要修桥铺路,安葬战死士兵,抚慰烈士家属,奖赏有功将士,哪有钱管你们?还是等明年吧。 说到这工部就不乐意了,质问户部他们英烈祠的预算报上去有段时间了,为什么还不拨钱? 户部则是说你们报的太多了,运一根木头就得五万两银子,整体竟然报价一百万两,那不是瞎扯淡么? 工部也很委屈,这是皇上亲自安排下去的,又有前兵部尚书邝野,跟你们户部尚书王佐位列其中,勋贵公侯更是数不胜数。 那肯定要用顶好的木材,那一根木头自大山砍伐,再经过人工 运输,可不得这么多钱。(致敬大明王朝) 两个衙门的人争的不可开交,朱祁镇揉了揉自己酸痛的太阳穴,他也知道五万两一根木头很贵,可用在英烈身上,你能说不用最好的吗? 这事已经吵了好几次了,次次吵到最后他只能先走,留下几个人面面相觑,也不知道他到底是什么意思。 可是今天,他不想再避而不谈了,五万两要多少个百姓用多少年才能创造出这个价值? “好了,这件事不用再说。英烈祠英烈祠,既然是英烈长眠之地,自然是以英烈遗愿为尊。 英烈为民而战,为大明江山死,今天就以京师之材建祠,以奉养英灵永存!” “皇上圣明!”众臣一同赞和。 仅是这一项就地取材,就为大明的财政节省了几十万两白银。 经过户部工部两衙门的争论后,早朝暂时陷入了寂静。 李贤趁此时出列建言:“皇上,现今投降的塞外人住在京师的已超过一万。指挥使每月的俸禄三十五石,实际支给的仅一石,投降的人反而实际支给十七石五斗。 这样一个降人相当于十七个半三品大员,应逐渐把他们迁到外地,以节省繁重的开支,并且可以把祸患消除于未萌芽状态。” 朱祁镇被这几个关键词吓了一跳,俸禄实际到手只剩下这些?那些底层官吏呢?到底这工资实发能有多少?难道这才是官员经商跟兼并土地的根本原因吗?这可跟他印象中完全不一样。 而那些投降的鞑子竟可以拥有这么的收入,这何止是不公平,简直是丧心病狂! 安坐龙椅的朱祁镇,脸色变了又变,语气严肃的说:“降兵为我大明效力,自然不应以月粮多少为度量。 现今贵州叛苗作乱,正是他们大展身手为国效力的好机会,传朕旨意,令在京投军皆赴前线作战,有功必赏! 至于京官实收俸禄的问题……” “皇上!万万不可啊!”鸿胪寺卿许彬大声疾呼。 “与投诚的塞外诸族高利,是自古就有的国策,为的是瓦解那些部族的对抗情绪,得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效果! 如果您让他们上战场,那之前所做的努力岂不是白费?万一临阵倒戈,就是我前线将士的灾难,请皇上收回成命!” 朱祁镇看着那个激动地唾沫横飞的许彬,忍不住心里一股厌恶,自己的同胞,甚至是自己的工资还没着落。整天就知道抱着外国人的腿,这还是大明,现在世界上最强大的帝国,怎么就有人膝盖这么软呢? “你们鸿胪寺的职责是接引外使,什么时候连降人的事也管起来了?” 许彬一时语塞,不过马上就回过神说道:“皇上,臣主管宾客事,这些外臣自然也是臣安抚对象之一,还望皇上以国为重,我天朝上国,自然有盛天雅量,万万不能因小失大啊!” 朱祁镇脸色越发的冰冷,问道:“你说这是个小事?” 许彬理所当然的说:“正是!为诸国典范为大!” “几十万百姓的口粮,在你心里只是一件小事?呵,好大的口气啊!” “皇上!臣并非这个意思!” “够了!”朱祁镇一声怒喝,打断了许彬的诡辩。 “金英,即刻传旨令那些人马上出发,尽快到达平越卫!许彬你同去,若是他们有什么不满,你这位鸿胪寺卿就负责安抚!” 第37章 “皇上!”胡濙突然出声。 “胡濙,自朕即位,诏行节约。你先后上疏,建议减少皇家贡物、减少法王以下-僧徒四五百人的浮费、收回去山西灾区采买物料的成命、制止军需劳役方面扰民的差遣等,现在你却要为出言阻止朕?”朱祁镇脸色已经很难看了。 胡濙张张嘴,艰难的开口道:“邻国在望,万一此举引发反叛,得不偿失啊皇上!” “好了!若是没有其他事情,就退下吧!”朱祁镇强硬的说。 “皇上!” “你想抗旨吗胡濙?”朱祁镇腾地站起身子。 “不不不,既然皇上心意已决,那臣自当遵从,只是想求皇上允许臣一同宣旨,也好协助化解胡人对抗情绪。”胡濙却慌忙解释道。 朱祁镇这才缓和了面色,赞赏有加的说:“胡尚书果然是公忠体国!那你们就即刻出发,勿要拖延了。” 目送金英带着胡濙许彬离开,朱祁镇却没了继续早朝的心思。 原本准备再谈一谈俸禄问题的朱祁镇,却又暂时按捺住了自己的想法,他要确定具体情况再做打算。这样一来下面的官员经商问题,就不好再说,只能留在早朝之后。 朱祁镇对身边伺候的太监摆了摆手,随后尖细的声音回荡在场上:“退朝!” 门外原本期待着朱祁镇涨薪的各位大臣,只能失望的重新低下头,有序的退场。 中午乾清宫 暖阁中此时已支起一张巨大餐桌,朱祁镇坐于主位,其余位置坐着以曹鼐为首的内阁,以及于谦为首的六部堂官,外带李贤,与成安侯郭晟列席其间。 自从朱祁镇回来之后,只要是中午有事谈,基本上都会在乾清宫摆上一桌,能上桌吃饭也成为了跟皇帝亲近的证明。 以前老看电视,看皇帝动不动就赐宴,现在终于自己也体验上了这种生活。就是这些人老说假话,吃个饭一小时,有四十分钟都得是吹捧御厨手艺,谢皇帝赐宴的话。 今天中午吃的是涮锅,每人身前都放了一个小火锅,又摆满了琳琅满目的各种食材。 “成安侯,听说你开了家酒楼?”朱祁镇挑了一筷子羊肉送进嘴里问。 成安侯郭晟有些慌乱起身,不敢抬头看朱祁镇,只能硬着头皮回道:“是!” 朱祁镇吹了吹刚烫熟的菜:“那你可知道我大明四品以上官员不得经商?” “皇上!臣也不想犯禁,可俸禄一直不能足额发放,一大家子等着臣养,实在是没有办法了!”郭晟跪在地上回道。 朱祁镇也没看他,而是对其他人说:“怎么都不动筷子?今天的羊肉很是鲜美!动筷子动筷子!” “谢皇上!”随着七嘴八舌的谢恩声后,众人终于开始落座吃饭,只留郭晟跪在地上。 “陈循,成安侯说的这事你解释解释。”朱祁镇边吃边问。 陈循连忙停下手中的筷子,在朱祁镇连日的影响下,终于不再起身回话。 “是皇上!李贤所说确有其事,不过只说了一部分并不是全部。 首先,指挥使月俸一石只有一次,是因为先皇薨逝,天地同悲多地粮食歉收而致,为保赈灾使用,这才只发放了一少部分。 李贤只说了俸粮不够,却未说当时以银、钞、折发已补齐剩余俸禄,并未拖欠官员薪俸。” 李贤也跪倒在地:“请皇上治罪,臣确实未将情况完全说明。” 朱祁镇斜了他一眼:“你就是单纯看不惯那些降兵?” 李贤点头说:“我巍巍大明,礼仪之邦,一直对这些人以礼相待,可这些人仗着自己外臣的身份,竟然反倒欺压我朝百姓,臣实在是看不下去了。” 朱祁镇扶额笑道:“你不是外圆内方吗?” 李贤挠了挠头只是憨憨一笑。 “行了,起来吧!成安侯,这话你可听明白了?朕不管你是什么原因,大明律规定四品以上官员不能经商,你可明白?” 事到如今,郭晟只能认罪认罚:“臣有罪,请皇上责罚。” 朱祁镇放下手中筷子:“既然你认罪认罚,那朕也给你一个方案,你且听听如何?” 郭晟见有台阶可下,自然是连连点头:“皇上有言臣自当遵行。” 朱祁镇正色道:“前段时间户部成立了一个商行,现在还没有涉及酒楼产业,不如你将醉风楼卖于户部,可好?” 在场众人皆是一惊,郭晟的心更是沉入了谷底。 他颤颤巍巍的说:“臣遵旨!” “起来吃饭吧,羊肉时间长了就不新鲜了。” 话锋一转,朱祁镇对着在座的各位大臣说:“自即日起,只要在朝廷中领俸禄的,皆不许经商!此前违反只要将产业变卖,皆不罪,朝廷可帮忙参与,以后再发现有违令者重处!” “是!”除于谦外,众人面色皆是镇静。 “刘中敷,你们户部尽快将商行架子搭好,那什么广德商行已经开始垄断布料,我们再不行动,说不定以后穿衣服就要看人脸色喽。 还有,商税自国有商行起,实行十税一,百姓仍照旧例税” 朱祁镇谈笑自若,心中颇有一股赵匡胤杯酒释兵权的得意。 刘中敷自然满口答应,只是于谦脸色却越来越差。 朱祁镇虽然注意到了,但只是认为于谦可能是身体有些不舒服,并没有太在意。 谁料等到众人散去之后,于谦竟独自返回乾清宫中。 “皇上,于尚书到了。” 正在批阅奏章的朱祁镇,充满意外的抬起了头说:“让他进来吧。” 平日于谦都是尽量避免单独进宫,虽然在京师保卫战时,两人还结成了君子之盟,要一起使得大明更好,百姓更好。 可大战结束之后,于谦却很少主动来宫里,不像有些大臣,巴不得找些事情单独面圣,甚至有些外放的巡抚竟然能一个月连上数封奏疏,就为告诉他瓜果蔬菜熟了…… “臣于谦,叩见皇上!皇上圣安!”于谦依然是一丝不苟的将君臣礼仪做足。 朱祁镇有些无奈的说:“朕安!于爱卿有什么要事竟然舍得单独进宫了?” 于谦起身,脸上面色已经很凝重了。 他说:“皇上,臣进宫是为了今天您所说的臣子经商以及控制商人垄断之事。” 朱祁镇点头,他也大致猜出来于谦所为何事,只是不太明白他的态度。 就问:“你有什么想法,还不好在午饭时说的?” 于谦依旧是凝重神色,他回道:“这些事臣也只是一个粗浅的想法, 所以臣才单独面圣,也希望皇上能够屏除他人影响,再考虑考虑臣所说情况!” 见于谦如此凝重,朱祁镇也自然改变了刚才有些不以为意的样子,正襟危坐的直视于谦。 “皇上,臣所虑之事有以下几项:将所有官员纳入不得经商的范围,会不会致使上下官员抵制朝廷政令,或者消极怠工; 若是同时购买 官员产业,会不会有从中牟利者,国库是否能够承担; 购买后如何能保证其可以盈利,来提高国家税收; 若国有商行当道,会不会阻断百姓经商之路,使得民间商业僵化。 这四项是臣目前最为担心的事,还请皇上多多考虑。” 朱祁镇并没有马上给出自己的想法,而是看向金英说道:“给于谦上茶。” 等到茶杯送到于谦面前后,朱祁镇才开口:“你说的都对。” “那皇上……”于谦不解的问。 “只有在变化中才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若是一直因循守旧,那我大明岂不是成一僵化之国?长此以往百姓又将被置于何地?”朱祁镇反问。 “可臣以为,改革变法之事可以徐徐图之,不必如此操之过急啊!”于谦还是坚持自己的看法。 朱祁镇也很是认同这个想法:“徐徐图之当然最好!可朕不能等,也不想等!有太多的事情等着朕去做,有太多的现实等着朕去改变了,朕只能往前赶!” 于谦不理解的问:“皇上此言何解?大明虽有疲敝,可依然是欣欣向荣的时候,您也未到而立之年,不用如此着急啊!” 朱祁镇没有说话,而是问于谦:“三大营改制进行的如何了?” “改制已经初有成效,已将一批不合用的将官淘汰,目前正在按照皇上的规划进行训练!”于谦沉吟后说道。 朱祁镇脸上露出了开怀的神色,连喊了三声好:“有你这句话朕就安心了,只要有这十万大军,朕心安矣!另外要加紧研制火器,外藩已经拥有名曰燧发枪,取代了火铳等物。” 于谦一愣,外藩?是鞑子?或者是倭人?他一头雾水的问:“皇上说的燧发枪是?” 朱祁镇就将自己印象中的燧发枪描述出来:“大体构造与我们用的火铳相似,区别主要在与它是不需要通过明火点燃火药击发,而是使用燧石为击锤,击打堂内发射火药来击发。 不仅减少了对天气的依赖,还使得操作难度降低,便于使用!” 于谦默默念了几句,牢牢将朱祁镇所说记在心里,便道:“皇上可有图纸吗?” 朱祁镇也只是一个半吊子的军事爱好者,哪里能记得这些,只能将事情推到郑和身上: “朕也是此前在郑和带回来的书中看到,时间太长已经记不清了,大致原理就是如此。” 朱祁镇突然停下,然后眼中越来越亮,兴奋地道:“于谦,自即日起,朕命你抽调原兵仗局与军器局骨干,成立火器研发处,该处直接由你管辖,专门负责各类火器的研发与更新!” 朱祁镇心中憧憬,火器研发处一定能在不远的将来,成为大明热武器研发人员心中的圣地。 第38章 送走了于谦后,夜幕已经悄然降临,不知不觉两个人竟谈了两个小时,朱祁镇起身活动着自己有些僵硬的身体,将第九套广播体操做的出神入化。 “皇上!您这什么功夫?看着真是不错!动作流畅又好看!”金英端着一壶茶在边上候着,不时还出言奉承几句。 朱祁镇听得满头黑线,这被无数人吐槽的广播体操,什么时候也能成为别人口中好看的动作了? 心里好笑,也没有接话,默默将一套健身操打完。转身在小太监手中的洗脸盆好好洗了把脸。然后接过那条热毛巾在脸上敷个几秒钟。 等脸上的毛孔被打开后,才将毛巾取下,转而接过那杯清茶,先漱漱口,下一杯才一饮而尽。 这些流程朱祁镇已经做得很熟练,现在不只是事事都有人伺候,还有物质极大丰富的特权,也使得他在回到京城后,几乎随时都在感慨着,特权的奢靡。 “金英,每天的毛巾,你们都要洗几次?朕也用了也不少时日,怎么不见一点旧呢?”朱祁镇明知故问的说。 金英如实回答:“皇上,您的日常用品,除了礼服外,基本都是每天更换的,自然是不会显得陈旧。” “哦?”朱祁镇故作吃惊。 “那岂不是很浪费?” “皇上您是九五之尊,自然不能在这些事上节约,相比于国家大事,这些不过是沧海一粟,实在不值得您费神。” 朱祁镇轻轻叹了一口气,有必要吗? “你吩咐下去,以后朕的衣服一季做三套就可以,早中晚膳皆是一荤一素。”他要以身作则,给文武百官打个样。 “这……”金英话音一顿。 “那今天这晚膳?” “做好了就吃,也不能浪费不是?以后都按我说的做就可以。”朱祁镇洒脱的说。 “是!皇上如此勤俭节约,已经远超秦皇汉武!”金英又吹捧一句。 “好了好了,瞎说什么,我这点自知之明还是有的,

相关推荐: 豪门养女之掳掠   哥哥是傻蛋   老板今天不加班   早舂小老婆   山荷叶的再遇见   重生奋斗日常   四合院:最后的赢家   被仿生人大佬宠爱的日子   被我撩过的人都说不放过我[快穿]   我爹是王羲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