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小说

咖啡小说> 无限制入梦 > 第108章

第108章

丝绸等销往各藩,可以兴大庆民生。”又问裴少淮是何见解。 “世间先有人,而后有学问。”裴少淮似乎答非所问,但邹阁老却眼前一亮,让裴少淮继续说。 裴少淮道:“有人便容易生出学问,是学问便值得去探究,取其长处为我所用。小子以为,开海之利在于此。”利于学习海外的学问。 “善,善,善!”邹阁老赞叹不已。 …… …… 东林书院中,田永玏来到书堂里寻裴少淮,未果,在裴少淮的课桌下看见两张遗落的废弃文稿,于是捡了起来一读。 边读边颔首,自言自语道:“裴师弟这文笔相当不错啊,不愧是‘颇有北客之风’……好好的文章怎么弃了呢?” 他有意让裴少淮在改改,投稿《崇文文卷》。 “田师兄田师兄,北客!”一位小师弟匆匆跑来,激动道,“北客来稿了,你快去崇文堂看看罢。” 田永玏将废弃文稿置于裴少淮书案上,兴冲冲赶去崇文堂。 几位师兄正在读,他只好焦急等待着。 好不容易轮到他,他拿到手稿,展开一读,嗯? 田永玏揉了揉眼睛,没眼花,继续读——这文章怎么好像刚刚才读过?言语更加精炼,但文意未变。 在一看末尾,确实是北客的印章呀。 第72章 裴少淮回到书堂里,见到书案上的旧稿,略感惊讶。 兴许是收拾书卷时滑落的,又或是窗风吹落的,被人捡起来放回案上。 裴少淮唯希望捡起的人没有太注意纸上的文稿。 他收拾好书案,取出几卷《江南文选》仔细研读,里面精选了南直隶学子所作的好文章。江南学子笔触细腻入微,自小处入手而意境大,文辞雅正,裴少淮沉浸在文章中,愈读愈是喜欢。 这段时日,他着重练习策问文章,但八股制艺也并未放松。 以他之见,江南学子的制艺文章确实更胜一筹。 待他读完文章,起身稍作伸展时,才注意到身后候着两位少年学子。 “裴师兄,打扰了。”两位少年作揖道,其中一位又言,“我等有一词不甚解,想请教裴师兄。” 裴少淮来东林书院将满一年,除了和田永玏等几位志同道合的同窗关系好以外,他在乙班、丙班等小班中,颇有威望、名气。无他,小师弟们每每前来请教问题,他皆仔细解答,知无不言,待人和煦。 书院里其他已经中举的学子,可没有裴少淮这么温和的性子。 “请说。” 小师弟言道:“大学、中庸皆提及一词,‘慎独’也,朱子在《四章集注》中注释道‘言幽暗之中,微细之事,迹虽未形而几则已动,人虽不知而己独知之’,我等不解,仍不明慎独为何物。请裴师兄指教。” 裴少淮虽不以大学、中庸为本经,但他研究过此句。结合段夫子教过的解释,他答道:“‘幽暗之中’即为闲居独处,可见朱子所解的前提在于‘闲居’,不受他人所左右,不受外事所惊扰,此为‘独’也,是第一层意思。” 他继续解释道:“闲居,身处之境地也,慎独,人之心境也。学问靠功夫,功夫靠慎独,可慎独者,无需他人监督看管,即可成事也。此乃第二层意思。” 两个小师弟一边听,一边快速挥笔记下,而后再此作揖行礼,道:“谢裴师兄解惑。”两人虽未完全理解,却已经找到了突破处。 小师弟刚离去,裴少淮便看到田永玏风风火火地向他走来,一副要找他算账的模样。 “田师兄怎么了?”裴少淮问道。 田永玏紧紧盯着裴少淮,嘴唇微颤,一脸幽怨之色,半晌才道出一句:“裴师弟好狠的心,我被你瞒得好苦好苦……” 旁人若是听了去,恐怕要以为这是一场负心汉的大戏。 一个“瞒”字,裴少淮看看案上的旧文稿,猜到了几分,道:“这两张文稿,是田师兄帮忙捡起来的?” 田永玏点点头。 裴少淮扶额,觉得有些不好意思,偏偏是田师兄先发现了,又问道:“我说我不是,田师兄相信吗?” 田永玏摇摇头。 半晌,田永玏幽幽问道:“你下篇文章写好了吗?我可以先一睹为快吗?” 裴少淮抬眼,略有些惊讶道:“岂会这般快?这篇文章才刚刚投出去……”往后少不了要面对田师兄的月月催稿。 两人找了处安静的地方相谈。 田永玏的幽怨情绪,此时已转化为兴奋——他不仅见到了北客,而且和北客关系不错。 “裴师弟一身的才华,为何要藏拙?若是以真名在《文卷》发文章,岂不是更容易积攒名声?”田永玏问道。 好名声对于读书人而言如虎添翼,更易在科考中取得好成绩。 又道:“北客,北客,北方的客人,我竟然一直没能想到。” 裴少淮回想一开始投稿的初衷,应道:“一开始用北客之名,是为了投块敲门砖,试试水。到了后来,发现笔名之下发文章交流学问,更是纯粹一些,遂沿袭了下来。” 若是以“裴少淮”之名发文,不免要被冠以北直隶乡试解元之名,陷入南北之争中。 届时,学子们读起来自然也就变了味。 田永玏想到程思、崔正已几位师兄对裴少淮的偏见,轻叹了一声,言道:“我虽不愿承认,但事实确如裴师弟所言,笔名之下的学问更纯粹一些……崇文堂的几位师兄若是知晓北客是你,兴许就不会力推北客的文章了。” 也不是所有人都像他一样,纯粹喜欢北客的文章。 “所以还请田师兄替我隐瞒。” “你若是有好文章,先给我赏读,或将底稿赠予我……倒也不是不可。”田永玏打趣道。 …… 数日之后,新一期的《崇文文卷》刊印,因又见北客文章,文卷十分走俏。 因文卷数目有限,学子间纷纷传抄。 “北客的文章水准似乎更上一筹了,可惜我学问不足,找不出其具体之处……总觉得文风有所变化,又无从考究。” “我只知晓读起来更加酣畅了,我最拜服的是他的见解,新奇独到。” “是矣。譬如这回的文章,北客论述如何兴练水师,他写道‘养将士以固其谋,习战守以励其气,蓄财用以裕其施’,短短数句,可谓把将首之谋略、日常之操练和后方之财粮系于一体,不分彼此,妙哉妙哉。” “我愈发好奇南居士接下来会如何点评北客的文章了。” “我亦在盼着南居士的详细解析。” 有了解析,才能更好理解、吸收北客文章的精髓。 因由此事,崇文文社的名气在南直隶各府、各州又涨了几分。 …… …… 江南二三月,草与水同色。百姓忙于育秧苗、 翻耕水田。 经过整个冬日的翻修,太仓州靠东的那个商用码头已非荒草杂生、乱石堆砌,如今初见成效,有了码头的雏形。 长长数里长的海岸,以粗石砌筑石驳岸,又在码头外浅滩处垒满沙袋以防浪潮,护得码头内风平浪静。这里本就是一个天然良港。 为了方便船只倾卸货物,一条直入海港的长堤被重新清理出来,铺上青砖石阶。日后,船只的货物将由这条长堤源源不断输往太仓州内,经太仓州转运至大庆朝各地。 岸上有一大块的空地,裴少淮建议父亲一部分修建府衙、里铺,用于衙役民壮驻守,另一部分则修建一排排的商铺,只需码头热闹起来,商人们自然就会闻讯而来,租房做生意。 不过,时值春耕,只能暂且停工,农忙之后再作计较。 三月下旬,朝廷下旨,数个临海州县准许开海,太仓州正在此列。 镇海卫原以为裴秉元修建码头是为了和他们争抢漕运,争抢水道运粮的差事,屡屡嘲讽裴秉元不自量力——漕运属兵家大事,自然只可能握在卫所手里,裴秉元争也无用。 大庆朝可少有过由府衙、州衙掌控水道运粮之事。 谁成想,裴秉元意图根本不在漕运,而在海运。是镇海卫消息闭塞,眼界小了。 等镇海卫得知消息之后,终于明白州衙为何大费周章去修建一个废弃的商用码头,为时已晚。彼时,裴秉元已牢牢控住这个废弃码头。 不仅

相关推荐: 你倒是把笑话讲完啊[快穿]   嫁寒门   渣渣渣[快穿]   杀神狂兵   为动画制作献上美好祝福   兽降三国   做鬼也要上了你   沪上荷偕   夏日汽水   绝代天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