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小说

咖啡小说> 春风里 > 第357章

第357章

自有其他的借口暂不借我们。” 满宝:“我们有太子的手书。” “翰林院要是也需要这些医书编撰东西,那还是得优先翰林院。”也就他们速度快,拿了手书立即赶过来,翰林院这边的某些人还没有收到消息。 三人通力合作,又有一个曾经是翰林院的人,一个现任翰林帮忙,尤其是白二,今天上午郑太医来借医书时,他就已经把十本医书找妥,就等着人来借了,结果负责这两间书楼的翰林竟然不给借了。 他就只能又把书给塞回去了。 此时再取出来速度就极快。 白善一边找剩下的书一边笑道:“其实还有一个办法,你看书的速度和时间都有限,反正白二也没事儿,以后再有想借的书,实在是借不出来就让他给你抄出去。” 满宝眼睛大亮,觉得这个方法很好呀,于是目光炯炯的看向白二郎。 白二郎吓得倒退两步,连连摇手,“不行,不行,白善,你怎么能这么害我?我,我还有很多事情要做呢。” “你做什么事情?西行记你都写了多久了才出来两话,前两天我去书铺找书,书铺的掌柜拉着我说了半天。” 白二郎张了张嘴,没说话。 白善和满宝就不由好奇起来,书也不找了,绕到他跟前好奇的盯着他,“你干什么了?” 白二郎见他们一脸“你又闯祸了的模样”,不由郁闷道:“我能干什么?在翰林院自然是看书找资料呗。” 白善问:“你最近跟着的翰林在修什么书?” “农书,”白二郎道:“我就负责找历年的日历,还有各地历年发生的天灾纪事。” 那应该不是很忙啊。 白善更加怀疑的看着他。 “行了,行了,别这么看着我,”白二郎道:“就是,我最近在杂书楼里又找了两册特别好看的杂记。” 白二郎叹息道:“明达也喜欢看,但翰林院的书又不能私自带出去,而且杂书楼里的书还不能抄录,我只能悄悄背下来回去后默写给明达看。” 所以他最近也很忙的好不好? 白善:……人家进翰林院是修书,是读书,是积累政治资本,结果你是来看杂书,默写野史话本讨妻子欢心的? 俩人深深地看了他一眼,转身就走,“还有五本,赶紧找出来。” 白二郎立即道:“我知道你要找的《诸病源候论》在哪儿,我早上找书的时候好似看过一眼,不过我记得你说过这本书是前朝的人写的,萧院正手上有一本不全的,所以不急着要……” 白二郎说这话找到了,高兴的取下来交给满宝。 书册在收进书楼时可能就保管的不是很好了,所以有些散,这么多年翰林院也没想着修一修,所以满宝很小心的翻了翻,以免页面散落。 她将书收好,自己也找出了一本,剩下的三本则是白善找出来了。 于是三人抱着书下去,登记出借。 管着书楼的翰林看到三人抱下来的书,忍不住和周满道:“你们崇文馆一次借的也太多了,你们看得了这么多吗?” 想让他们分开借。 满宝就扬了扬手中盖了太子印章的单子道:“殿下答应了的,太医署近来急需修撰医书,这些医书都是急需的。” 翰林扫了白善和白二郎一眼,默默地摊开册子给他们做记录,心中哼哼,白善也就算了,他和周满毕竟是夫妻,但白二郎算怎么回事? 你好歹是现任翰林,吃里扒外,难怪大家都不太爱和他玩儿。 白二郎一点儿也没感觉到被排挤,他忙着呢,忙着找资料,忙着看书,忙着抄书,还要忙着写书,偶尔还得赴亲朋好友们的宴席,都快要忙死了。 翰林院里的人不和他玩,他应酬少,时间多了出来,高兴还来不及呢。 他后台大,就算大家不和他玩儿,在翰林院里也没人敢欺负他。 翰林慢慢的给他们记录好,便把笔递给周满,让她一一签字。 满宝接过笔,白善却按住册子,将上面的内容对照着书籍检查了一遍,挑出几条来让翰林补上,“这一本书已经散页,我才数过,一共散了十三页,将这一情况写上,这一本则是有污渍,在第八页和第九页之间,污损了五分之一的页面,为墨黑色……” 翰林脸皮抽了抽,脸上不太真诚的笑道:“白大人看得可真仔细。” 白善就对他温和的笑了笑道:“陈翰林客气,在下也做过翰林,知道这出入书楼的书籍要记清楚了,不然还回来的时候要是出现问题不好处理。” 翰林照着白善说的一一记上,满宝这才签字,直到他们抱着书离开,翰林想等的人也没出现。 他有些疑惑的扭头看向办公房的区域。 白二郎只把人送到门口,看到人走了就仰着脑袋回来了,看到翰林还斜着眼睛看了一下人家,然后继续抬着下巴不可一世的走了。 翰林:…… 他要不是驸马,他一定会喷死他的,不,他就是驸马也没用,他要不是嫡驸马的话…… 翰林掌院摇了摇头,关上窗户转身坐回椅子上,一个翰林进来禀报:“掌院,周大人和白大人走了。” 翰林掌院点了点头,道:“我看近来大家都闲得很,以至于生出许多事来,既如此不如再组织几个翰林去工部那边修撰地利书籍,上次工部那边不是说想疏浚黄河,却没有十分好的方法吗?派几个翰林过去工部那边帮忙,一起找一找资料,必要时,再去实地看一看,做出些实事来。” “名单我都拟好了,你看一看。” ☆.第2578章 议事(给书友“20200517222639522”加更二) 他伸手接过一看,有两个是术数特别好,且对水利工程有一定了解的翰林,剩下的三个都是这一次特意卡着周满的医书不肯出借的人。 他沉默片刻,不由道:“掌院大人,虽说他们此举不妥,但他们也是按规矩办事,周满所持的手书只说要找治疗郑二郎的医书,可没说她能把我们翰林院的医书都借阅一遍。” “何况郑二郎的伤情早已经稳定,这手令自然也失去了效用。” 掌院道:“规矩是可变的,法理尚且不外乎人情,何况这种小事?” 他道:“医书不是别的书籍,只要他们爱护,都该借之,何况周满的医术天下人共知,这些书留在我们翰林院内,那就只是万千书籍中的一册而已,而到了周满手中,那才是真正的宝藏。” 掌院掀起眼皮看了心腹手下一眼,微微摇了摇头道:“就只是因为嫉妒白善,看不惯对方便为难另一无辜之人,想不到大局,不仅是目光短浅,更是品格有瑕。” 翰林一听,不由低下头去,问道:“大人是要给他们一个教训吗?” 掌院微微摇了摇头,又点了点头道:“这是给他们的教训,也是给他们的机会。” 他道:“白善现在是中书舍人,六个舍人中,他陪伴陛下的时间最多,念书,下棋,问政,陛下叫的最多的就是他,你以为他身边的事陛下会不知道?” “就算陛下不知,他身边那些内侍宫人总会提起,周满在宫中地位超然,不要小看了这些内侍宫人,他们是没有参政之权,但有些事,他们做起来可比我们便利多了。” 掌院冷淡的道:“这件事不是什么大事,但传到陛下耳中,他也不会多喜欢他们的,此时将他们调出去是磨练他们,也是为了让他们避开陛下的眼睛,不在陛下眼前,过个三五月他就把这事忘记了。” 皇帝日理万机,此时记得,找不见人,过一段时间也就忘了。 哼,皇帝才将太医署拉到人前,正是宠幸萧子展的时候,这时候和太医署对着干,不是找抽吗? 满宝喜滋滋的将书抱回太医院,然后分给周立如几个继续抄写,“有些书籍有污损,你们小心注意些,若有看不清楚的字来问我。” 众人一起应下。 满宝道:“好好抄,这是最后一批了,回头你们要把抄过的书在抄一份送回太医署,以供署中的学生查阅。” 众人应下。 满宝这才背着手离开,继续回崇文馆修她的书去了。 这件事甚至都没惊动萧院正,要不是郑太医后来和萧院正抱怨,他都还不知道这件事呢。 而皇帝在听说太子出面将这事处理好后还失望了一下,于是一整个下午都不住眼的去看白善。 白善顶着大佬的目光,硬着头皮低头跪坐着,完全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 见皇帝又一次去看白善,魏知忍不住了,干脆点了白善的名,问他:“白舍人以为如何?” 白善只能起身回话道:“下官以为应取消这一制度。” 他道:“朝廷一开始容许地方衙门自卖土地,一来因为公库空虚,国库也没钱,买卖土地可支撑地方的财政,但现在国泰民安,一地县衙再穷也不至于连胥吏的俸禄都发不出,因此这一条可以取消了。” 魏知微微点头,他也是这么想的,这一条制度显然已经不符合当下,“陛下,白舍人说的不错,如今最要紧的是保证朝廷手中握着的土地能贵顺利交接给新的成丁,因此不应该再买卖土地。” 皇帝微微颔首,问道:“那开荒之策呢?” “可继续存在,但需新增一条,落户之后,开荒出来的永业田五年内不得买卖。” 老唐大人对此也没有意见,其他大臣则面面相觑,私下商量了一下,见不少人都答应了,他们也只能答应。 只是心里到底有些不舒服,这样一来,以后就只能与民私买土地了,再向从朝廷手中买已是不可能。 有人想到了什么,出列道:“陛下,岐州刺史已入京,陛下可要召见?” “让他先在驿站里休息吧,朕现在不想见他。” 他怕他一见到他就忍不住怒火,所以得先缓一缓再见。 那被岐州刺史卖出去的那些地怎么处理? 他正要张嘴,抬头看到皇帝难看的脸色,便又默默地咽了回去,不再说话。 皇帝也想到了那大片大片被岐州刺史卖出去的地,于是肝火更盛,他直接挥手让大多数人都下去,只留下了魏知、老唐大人和刘尚书殷礼四个。 嗯,还有角落里跪坐的两个舍人和起居郎。 等人都走了,皇帝才问道:“郑二郎的事查清了吗,他受伤是意外,还是故意?” 魏知微微闭上眼睛,稳如泰山的坐着,好似没有听见皇帝的话。 老唐大人也不说话,殷礼这个皇帝心腹只能开口道:“他是被人引去田庄的,不过牢里的庄头没有开口,不管怎么审问都无用。” 皇帝皱了皱眉,直接问道:“殷卿认为和郑大郎有关吗?” 殷礼老实的道:“臣不知,于破案上臣不及唐大人多矣。” 皇帝就看向老唐大人,目光炯炯的盯着。 老唐大人便道:“臣查过,郑大郎和郑二郎的确兄弟不和,但还不至于到王不见王的地步。” 他道:“郑大郎为宗子,一切以家族为重是正常的,而郑二郎从小在郑季朗身边学习,秉性纯良,学识亦不差,此一点问魏大人便可知,他虽不曾入学国子监,但能力并不弱于国子监生。” 皇帝面无表情的问道:“所以……” “以郑大郎的认知和教养,从弟如此优秀,即便是政见不和,那也是于家族有利之人,不管是从感情还是利益上,臣都不觉得会是郑大郎下的手。”老唐大人顿了顿后道:“当然,此一定论并不只是推测,还有些证据。” 老唐大人看向殷礼,“田庄里拿下的那几人的口供我看了,言语间虽暗示向郑大郎,但他们接触到的人却都是孙志派来的小厮和心腹,只是以郑大郎之名在行事而已。” 从证据上来看,这属于他们表兄弟互坑。 皇帝沉默了一下,敲了敲桌子后道:“那就将此事做成就是郑大郎指使的。” 老唐大人四大臣:! 魏知睁开眼睛,目光如利的看向皇帝。 皇帝道:“朕要把这八年间岐州刺史贱卖出去的地都收回来,不管他过了几道手。” 四大臣就沉默了,开始思索起来这事儿的可操作性来。 在岐州刺史卖出去的地中郑家占了大头,若是郑家出头…… 几人对视一眼,都默许了。 ※※※※※※※※※※※※※※※※※※※※ 作家的话 下午六点见 ☆.第2579章 偶遇 白善默默地坐回自己的位置上,和一旁的同僚一起尽量缩小自己的存在感。 起居郎已经习惯了,每天跟在皇帝身边,那见识到的阳谋有,阴谋同样不少。 能当皇帝的,心即便不是黑的,那也不可能是鲜红鲜红的,总要带一点儿黑,这皇帝才当得安稳。 满宝拿到了自己想要的医书便万事不管了,安心的每天去太医院点卯,给宫里的娘娘们看看病,偶尔出一出外诊,最固定去的就是郑家了。 再次离开郑家时,郑家总算是记得给她诊金了,一盘子的银锭,满宝毫不犹豫的收了,让随行的两个医助收了,然后分给他们一人一个。 段医助俩人迟疑着收了,传说周太医对随行医助很大方,以前他们没机会做她的医助,没想到是真的大方啊。 满宝将剩下的三个银锭收了,和他们道:“宫中病例不多,下个月天气就暑热了,因此太医署打算在东城和西城两个地方设立义诊摊位,你们排一下班,每旬都要保证去三天,将医案写好,回头我和萧院正要检查的。” 段医助俩人愣了一下后便应下。 等周满上马离开了,俩人便怀揣着一锭银子面面相觑。 蔡医助摸了摸怀里的银锭道:“前几日我听到一个风声,说是太医署缺人,要从太医院中调拨几位太医过去专属那边的事务,所以太医院这边要新提拔上两个太医。” 段医助眼中大亮,“你的意思是我们……” 他有点儿怀疑,摇头道:“刘医助不仅是刘太医的孙女,还是周太医的弟子,早已独立开方,要提拔也该先是她吧?” 蔡医助却不这么想,“院正很讲规矩,也就周太医医术好,这才一直破格用着,刘医助比周太医还是差了些,她虽然能独立看诊了,但擅长的却是针灸,其实开的药方不多。论资历,她且排在我们之下呢。” 段医助心头也火热起来,要是真的,这对他们来说可是人生大事。 从医助升为太医可是一个大关卡,有的人运气不好,做上十年的医助也升不上太医。 像周满这样升得这么快速的几乎没有。 就是萧院正,他当年也是因为有老谭太医的大力扶持才升得这么快的。 俩人怀揣着银子和梦想回家去了。 满宝则是怀揣着银子颠颠的跑回家了,还没到家门口,她远远的就看到了白善,立即招呼一声,快马追上去,高兴的和他道:“我今天又挣钱了。” 白善就笑问:“是郑家给诊金了?还是另外接了外诊?” “郑家给的。”满宝将马交给门房,拉着白善就回去数银锭。 嗯,才三个而已,不用数,但它很胖呀,一锭有十两,三个放在袖袋里,那是沉甸甸的呀,放在桌子上也特别的好看。 白善摸了摸,心里也高兴,“晚上我们出去吃?” 满宝连连点头,“好呀,好呀。” 于是俩人叫上西饼,又让五月去告诉刘老夫人一声,他们换了一身衣服就出门去了。 大吉和西饼跟在俩人身后。 到了集市上,俩人也不急着找吃的,便顺着街道往下逛起来,逛了半天,白善问她,“你想吃什么?” 满宝仔细想了想道:“馄饨,我要吃馄饨!” “好!”白善仔细的想了想,总算在脑海里找到了一家比较好吃的馄饨,牵着她的手就去找。 到了地方,正是吃晚食的时候,摊位前已经都是人了,白善四处看了看,正好看到有一桌客人要走,于是拉着满宝坐上去,才坐下,边上冲出一人来坐在他们边上,叫道:“我们先到的。” 白善和满宝扭头去看她,很眼熟啊。 成功抢了凳子的女郎这才抬头,看到白善和周满也瞪大了眼睛,微张着嘴巴看他们,立即起身低头行礼,“奴婢见过白大人周大人。” 满宝往她身后看,问道:“你在这儿,你们家公主呢?” 大宫女不好意思的笑道:“公主和驸马在那边等烤羊肉呢,说馄饨配着烤肉吃也很好吃。” 满宝点点头,在桌子边上坐下,还招呼大吉和西饼,“快都坐下占位置,一会儿长豫公主和驸马过来要坐的。” 这是拼桌,一张桌子最少要坐四个人的,挤一挤六个人都能坐,所以得提前占着。 西饼闻言,立即上前拉了一张凳子坐下,还拉了一下大宫女。 大宫女就落了一小片屁股在凳子上,虽有些忐忑,但更多的还是兴奋,周大人一向宽和,应该不会为此生气的。 满宝果然不生气,还问她,“你们公主吃了多少东西了?” “没吃东西,驸马下衙以后公主才出门的。” 满宝点头,“那你们吃了吗?” 宫女含蓄的摇头笑。 满宝今日赚了不少钱,很是大方,八文钱一碗的馄饨还是请得起的,于是大手一挥道:“我请你们吃,你们共有多少人?” 大宫女迟疑了一下才道:“随从有六人。” 满宝就和店家道:“来十二碗馄饨,都要大碗的。” “好勒,客官您稍候。” 店家看了满宝他们一眼,后面再招呼客人时就有意给他们腾开桌子。 等了一会儿,长豫和魏玉在随从宫女的保护下挤了过来,看到白善和满宝俩人也甚为惊喜。 特别是魏玉,高兴得不行,直接就在白善旁边的凳子上坐下,笑问:“你们何时到的?” 白善笑道:“我们也是才到,没想到今日这么巧,竟会在这里碰见你们。” 长豫则坐在满宝身边,听说她给他们点了大碗的馄饨,很高兴,“那一会儿就吃到了,只可惜他家的馄饨大碗的很多,我怕是吃不完。” 满宝道:“吃不完给我,我替你吃。” 长豫知道周满胃口好,吃的多,闻言笑道:“这可是你说的。” 她转身示意宫女将他们买来的烤肉打开,她道:“馄饨还需要一段时间,我们先吃烤肉。” 满宝用签子戳了一块给白善,又给了一块给大吉和西饼,这才吃了一块,惊喜道:“不错呀。” 长豫得意的扬着脑袋道:“不错吧,比那年我们中秋上吃的不差吧,我可是吃了好多家才吃出这家不错的。” ※※※※※※※※※※※※※※※※※※※※ 作家的话 晚上九点见 ☆.第2580章 感悟 满宝连连点头,冲她竖起大拇指。 馄饨很快送上来,一大碗,胖胖的馄饨盛了一大碗,长豫道:“他家的面揉的没有皇城外的那家好,但他家的馅儿调的好,而且很多,一个馄饨这么大。” 满宝连连点头,她吃了一口后道:“我们之前去路过夏州,发现那边吃馄饨都是盛出来单放在盘子里吃,所以他们不叫馄饨,叫饺儿,沾着醋吃,我觉着还不错。” “是吗?”长豫道:“我回头也试试。” 等他们这一行人吃完馄饨,摊位上也没多少人了,大家干脆就坐着没动,一边看着街上来来往往的人,一边坐着说话。 魏玉感叹道:“国泰民安啊。” 白善笑道:“民安才能国泰。” 但他心里却不由想起这几日小朝会里诸位大人的争论,以及私下里皇帝的各种忧虑。 这份国泰民安还显得很薄弱,时间太多,隐患也太多了。 白善的拇指忍不住在食指的关节上转了转,垂眸思考起来。 回去的时候满宝就不住的扭头看他,快回到家时她忍不住伸手牵住他的手。 白善低头看她。 满宝问道:“你怎么了?” 白善摇了摇头,“没事儿。” “吃过馄饨后你就异常的沉默,心情似乎不太好。” 白善紧紧地握住她的手,往前走了几步才慢慢停下脚步,他停顿了一下后道:“满宝,直到今天我才明白为什么杨学兄从翰林院里出来后拒绝了中书省和户部吏部的招揽,而是直接选了罗江县这一个下县当县令。” 满宝静静地看着他。 白善道:“虽说大晋年轻,但积弊也不轻,陛下英明宽厚,又愿纳谏,所以才有现在的国泰民安,但这份繁华之下依旧有很多很多的问题。” “我自认饱读诗书,包括你拿出来的那些野史杂谈,我自己在心内设想过不止一次将来大晋是如何的繁华昌盛。”白善抬头看向前方,前面是宽宽的大道,不远处就是周宅的大门,再下去那高高长长的围墙则是杜家。 “可是,我以前有多信心满满,如今便如何的彷徨。”他道:“就这三个月的功夫,我看到的大晋便和我以前认为的大晋很不一样。英明强大如陛下,睿智公正如魏大人,还有心智坚韧如老唐大人,他们在许多事前也不得不谨慎退让。” 他道:“以前是我想当然了。” 满宝静静地听着。 白善握紧了她的手,然后一松,但最后还是忍不住握紧,他道:“我没有办法,至少现今我实在想不出可以完美解决这些事的办法,强大如陛下,他尚且要战战兢兢,小心翼翼的算计,更何况我等?” 他身后能有什么呢? 随时会丢弃他的四五流小世家白氏,然后是庶族出身,依旧如履薄冰的满宝;依附皇族的白二,还有与他一样出身的大堂哥…… 或许还要加上一位太子。 但如果连皇帝都要小心应对的局势,加上太子一个,又能增加多少砝码呢? 所以还是方法的问题。 白善和皇帝一样,并不想以暴力解决这些问题,因为暴力,最后受伤最严重的一定是百姓。 虽说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但亡的百姓一定会更苦。 白善道:“留在京城,我是找不到解决的方法的,我想外放。” 满宝惊讶,“现在就要外放吗?” 白善笑了笑道:“我想明年述职之机就申请外放,就从一县父母官做起。” 那是下放了吧? 满宝歪头看他。 白善就叹气道:“你也想到了吧,就是降职外放,但我还是想从一县父母官做起。” 他道:“我现在知道为何杨学兄会坚持外放地方官了,在京城找不到解决的办法,只能从地方上找了。” 满宝大概明白他的意思了,和他道:“你去吧,我支持你。” 白善听到这话,呼出一口气,拉着她的手道:“若到时候我们不能外放到一处……” 满宝道:“我会想你的。” 白善:……好似没有被安慰到。 他紧紧的捏了捏满宝的手,不肯放手。 满宝就左右看了看,趁着身后的大吉和西饼不注意,踮起脚尖在他脸上亲了一下,小声道:“我是真的会想你的。” 白善心里就如同吃了蜜一样,然后又冒起一股酸涩之意,他轻声道:“我也会想你的。” 身后的大吉:……说得好像他们明日就要分开一样。 俩人手牵着手回家,白善思索了许久,还是提笔给杨和书写信,他觉得这件事要告诉杨和书,并征求一下他的意见。 信送到夏州的时候,在岐州的御史台和刑部大理寺官员也回到京城了,带回来了大批账簿和土地册,全是这八年来经过岐州刺史的手卖出去的土地流向。 皇帝只见了一次岐州刺史,然后就不愿意再见他了,倒是和郑族长见了两次面。 经过皇帝和朝廷的阳谋阴谋双管齐下,处理的结果很快出来。 岐州刺史被以渎职罪罢官,在其任职期间卖出去的大批公田交易被取消,皇帝不管中间转了几道手,也不管最后一道手买家付出了多少钱,他都以原价收回土地。 被取消的交易是御史台、刑部、大理寺和户部精心调查和计算过后确定的,他们可以确定,没有一家是无辜的。 此公告不仅会贴在岐州的城墙上和刺史府外的公告栏上,还会被贴在京城大理寺的公告栏上,并且会抄送一份送到各家的手中。 就在当事人们出离了愤怒,打算暴力抗法的时候,郑家一文钱不要的把土地给还了回去,并且上了请罪认错的折子,表示这块土地是家族中的一个管事买的,当时买的时候说是土地廉价,却不知其中另有隐情,郑氏无意之中竟为大晋做了不好的示范,实在是愧疚吧啦吧啦。 反正那十顷的地给送回了岐州刺史府名下。 然后皇帝徇私,直接将这一块地拨给了职田紧缺的户部。 魏知等大臣睁只眼闭只眼只作不知。 其他各家看见,一时迟疑起来,然后刑部联合地方县衙的人抬着铜钱上门要赎买田地…… 有的人家默默地将地交了出去,但也有的人家直接闭门不见,说是不在家。 这个时期很敏感,春耕已经结束,地里的庄稼已经长定,麦子转黄,用不了多长时间就能收了,此时赎买土地,便是底下的佃户也不同意呀。 即便朝廷已经明言,这一年的土地收成依旧是属于他们的,朝廷只先赎买,秋后才会正式接手,但佃户们还是被鼓动的鼓噪起来。 ※※※※※※※※※※※※※※※※※※※※ 作家的话 明天见 ☆.第2581章 剖心析肝 皇帝将手中的折子丢下,冷哼了一声。 其他人坐在自己的位置上沉思,太子提议道:“父皇,不如让禁军过去走一趟。” 皇帝就瞥了他一眼道:“只不过是些佃户闹事而已,何至于需要禁军过去?” 太子:……闹事的是佃户吗?分明是那些地方大族。 不过他也就在心里腹诽,没有说出口。 魏知也不想用太激进的手段,用禁军速度倒是快,但同样后患无穷,其他地方大族看见了,只怕对朝廷也会戒备敌视起来。 此时不宜激化矛盾。 因此他提议道:“陛下,不如挑选一些官员去岐州巡视安抚。” 皇帝连连点头,他也是这意思,于是目光扫下去,问道:“诸位可有好的人选?” 殷礼目光一闪,出列道:“陛下,臣觉得可派唐鹤过去,若果然有地方大族在鼓动佃农们闹事,他应当能查出,也可借此将他们绳之以法。” 没有证据,他们不好动手,但如果有证据就不一样了。 但事儿不是很大,让朝中的几位大臣出面是不可能的,倒是可以从年青官员中好好的挑一挑。 殷礼就觉得唐鹤不错。 老唐大人眉眼跳了跳,没说话,皇帝也不问他的意见,而是转头问魏知,“魏卿以为呢?” 魏知行了行了后道:“可。” 殷礼便满意了,于是问道:“陛下以为谁能接任长安县县令之职?” 皇帝敲了敲桌子,沉思起来,要做长安县的县令,首先出身不能低,不然压不住这满朝文武,勋贵世家;其次脾气不能软,不然是个墙头草,他的长安岂不成了筛子? 也不能太硬,不然干不了几个月就出事,他还得给他擦屁股,到底是谁给谁当县令? 皇帝沉思起来,半天后道:“郭誉倒是不错。” 不说魏知,老唐大人就几欲吐血,他没好气的道:“陛下,郭誉现在是万年县县令。” 虽说万年县和长安县品级一样,但长安县县令就是在万年县县令之前,郭誉失职,本来就要外放出去的,结果你现在还想把人提到长安县来,这不就是左手换右手,更趁手了吗? 赏罚不明怎么管理团队? 皇帝却觉得既然田庄械斗有内幕,那就是不可控的,有心算无心,让郭誉怎么躲? 所以这一点儿是可以原谅的嘛? 殷礼想了想,觉得自己已经提拔了一个下属,再提拔一个也没什么,于是对皇帝的说法表示了赞同,要是真想罚郭县令,可以从别的地方罚嘛,比如罚他两年的俸禄,上个请罪折子之类的。 老唐大人想了想还是不答应,有些规矩还是要讲的,赏罚不明百事不成,这件事不能是例外。 这件事就暂时被搁置了,皇帝想了想,留下白善,问他,“你觉得郭县令如何?” 作为中书舍人,皇帝会时不时的问政,这是正常操作,因此白善也正常的回答道:“臣觉得不错。” 他想了想后道:“虽说要赏罚分明,但偶尔破格录用也未尝不可,田庄械斗一时郭县令是失职,但也有些无辜。” 皇帝深以为然的点头,笑问:“如此一来长安县县令有了,但万年县县令又没了,你觉得谁合适?” 白善认真的想了想后摇头,“臣知道的人有限,陛下或许可问魏大人等。” “朕倒是有个人选,”他看着白善笑道:“朕觉得你不错。” 白善惊讶了一下,然后立即请辞,“陛下,臣不合适。” 皇帝问他,“你怎么不合适了?” 白善道:“万年县和长安县一样为京城郭县,非常重要,每一任县令皆有过管理地方的经验,而臣初入官场,从翰林院出来后便进了中书省,并无经验,臣来管万年县,只怕回辜负陛下的厚望。” 皇帝蹙眉思索。 白善见状,趁机道:“陛下,臣想选外放。” 皇帝眉头皱得更紧,“你才晋升中书舍人多长时间,怎么就想外放了?” “臣想学一学管理地方之务,”白善道:“进了中书省后臣方知书上学来的东西还是过于浅显,陛下问政时臣常战战兢兢,唯恐答不上来。” 他道:“这并不是臣读的书不够多,而是臣的学识还不足,而这些学识是不能从书上学来的,甚至不是在翰林院和中书省便能学会的。” 皇帝垂下眼眸思索起来,然后抬起眼来盯着他看,半晌后问道:“你想去哪一处外放?” 白善也不客气,道:“臣想去一个中县或者下县,反正不是郭县就行。” 皇帝略一想就明白了,忍不住笑了一声,手指虚点着他道:“你倒是不客气,也知道锋芒避人。” 白善低下头去盯着自己的脚尖看。 皇帝起身,原地转了两圈后道:“也好,不过此时并没有合适的位置,你还是继续留在中书省吧。” 白善低头应了一声,心中却很雀跃,他知道皇帝这是答应他了,只等有合适的职位便让他出去。 白善恭敬的告退。 起居郎老老实实的记下,心中却有点儿悲伤,好容易和一个人混熟了,有个人会在他忙的时候帮他磨墨,现在这个人却要飞走了。 也不知道他什么时候才能往上升一升,不再做蹲在角落里的起居郎,而是要做高屋里翻着起居录修史的史官。 皇帝就开始将他记着的花名册找出来,开始拿着笔算一算还有谁能当万年县和长安县的县令。 古忠笑着给他续了一杯茶,“陛下不如歇歇眼睛。” 皇帝就叹息的放下花名册,“可用之人还是有些少啊。” “那陛下这么就答应白大人出去了?”古忠笑道:“小的看白大人聪慧,便是现在没经验,上任后学一段时间也就会了。” 皇帝摇了摇头后道:“他有更远的路走,朕不好拦他。” 皇帝想到了什么,放下笔笑道:“谁少年时不狂?这孩子不仅狂,他还狂的有自知之明,这些年朕见过不少孩子,也就杨和书与他一个罢了。” 古忠惊讶。 ※※※※※※※※※※※※※※※※※※※※ 作家的话 下午六点见 ☆.第2582章 特意偶遇 皇帝道:“这地方上的学问可大着呢,他要走得更远,就得知道普通的百姓要怎么管,世家要怎么管,地方豪族要怎么管,只有在天高皇帝远和远离节度使刺史府的地方,他才能完全靠自己的力量和智慧融入和对抗这些人,这样养出来的人脉和声望才完全属于他。” 皇帝道:“你看杨和书,他现在夏州声望如何,在朝中声望又如何?” 虽然他远离京城,远离权力中心,但在众臣心中,他的分量比之同科出来的唐鹤只多不少。 皇帝将手背在身后,拳头微微攥起,杨和书背后牵扯太多,将来不知如何,但白善虽出身世家,却一直远离本家成长,将来太子即位,他或许才是最纯粹的那一个。 皇帝心想,他不长歪的话。 当天傍晚皇帝就特意留了太子一起用饭,父子两个在餐桌上用饭,皇帝提了一下这件事,和太子道:“白善年纪还小,尚有少年热志,你觉得他去何处比较好?” 太子道:“既然他自己都不挑,那就看下一个空缺的地方是哪儿,直接派给他就是。” 皇帝闻言瞥了他一眼道:“养人才不是这么养的。” 皇后笑着给他们添了一碗饭,道:“吃过饭再谈吧。” 白善则是忙完手上的事儿后出宫去了,结果才出皇城就被一辆马车拦住了,郭县令掀开帘子笑道:“白大人,今日天光不错,不如一起用个饭?” 白善略一思索便明白了,于是笑着颔首。 郭县令一见,主动撩起车帘请白善入内。 白善将马交给郭县令的随从,自己踩着脚踏上车。 郭县令笑问:“白大人想去何处吃饭?” 白善笑道:“再等等。” 郭县令:找个吃饭的地方还得想这么久?状元楼,九福楼,随便选一个就是,他肯定眼睛都不眨一下。 只是白善思考的时间有点儿长,马车都过了一个坊他都没想出来,然后马车就被拦停了。 郭县令在车里听到一道熟悉的声音道:“白大人的马怎么在你们这儿?” 郭县令:…… 他抬起头来静静地看着白善。 白善冲他微微一笑,掀开窗帘道:“我在这儿呢。” 满宝下马,好奇的凑上前,和车里的郭县令对上目光,不解的问:“你们怎么一起?” 郭县令已经恢复了正常,脸上带着笑容的道:“今日天光不错,偶遇了白大人,因此想请白大人共饮一杯。” 满宝信他才有鬼,他们俩每个月不也都有几天时间是会偶遇的吗? 怎么不见他请过她? 郭县令笑道:“这么巧,今日还遇见了周大人,这就是缘分呀,周大人一起去喝一杯?” 满宝看了眼白善,白善对她微微颔首。 于是满宝就把自己的马也交给郭县令的随从了,不一会儿车里就多了一个人。 白善拎起车中的茶壶给她倒了一杯茶,问道:“你一个人?” “不是呀,还有段医助两个,不过我让他们先回去了。” 白善顺嘴问了一句,“郑公子的伤怎么样了?” “头发已经不再剃了,可以留着长,外伤已经愈合,只是内里的淤血还未彻底散去,这会儿说话还有些问题。” 郭县令也认真起来,问道:“周大人觉得他今年可能参加进士考?” 满宝想了想道:“等我明天来给他扎醒脑开窍针时考问考问他就知道了。” 同朝为官且就前后席多年,郭县令还是知道周满水平的,于是微微点头。 郭县令看了一眼白善,微微一笑道:“白大人想好去哪里吃了吗?” 白善就笑道:“既然是郭大人请客,自然是郭大人来选,我们客随主便。” 郭县令也不扭捏,沉吟片刻后便道:“去九福楼吧,听说九福楼现在便有新鲜的莲子吃了,因夏天暑热,还特意研制了几道消暑的菜品,我们去试试看。” 满宝连连点头,“是有点儿热了,大嫂说从上旬开始店里就不怎么做粉蒸肉了,倒是新做的凉面很受欢迎。” 白善点点头,问郭县令:“九福楼有凉面吗?” 郭县令:“……有吧。” 三人到了九福楼,随从们自带着车马去安置,伙计们认出了郭县令,也认出了白善和周满,立即上前迎接。 郭县令要了一个包间,三人坐在宽敞的桌子边点菜。 不差钱的郭县令很是大方,不仅点了两道招牌菜,还点了不少适合夏日的菜品。 大方到白善和满宝都不好意思再添东西,于是对报菜名的伙计道:“我们没有要添的。” 郭县令就笑道:“白大人和周大人可不要和在下客气。” 白善笑道:“并不是客气,而是郭大人点的够多了,再多就是奢靡了。” 郭县令闻言一笑,“此言甚是,不愧是陛下身边的人,我自罚一杯。” 满宝今天已经开始动笔修书,用脑子太多,此时有点儿饿,就不太想动脑,见桌子上有送的豆子和糕点,她不太想吃填肚子的糕点,便用筷子挑炒豆子吃。 至于郭县令为什么要请他们夫妻俩,哦,不,是请白善吃饭,就完全交给白善去应付吧,她专心吃东西。 郭县令一开始还看了她两眼,但见她这样专心吃东西,便也将她忘了,专心和白善说话。 话说他为什么要请白善吃饭呢? 当然要等饭菜都上来以后再说了 菜端了上来,满宝吃东西更专心了,郭县令这才边吃边提起长安县和万年县的空缺。 他现在还是万年县的县令,但已经可以预见他要离任了,只是谁也没想到长安县的县令会比他更早离任。 白善想了想,此事也不是秘密,而且他下午已经将唐县令升官的公文写下抄送给门下省审核,虽不知审核出来没有,但当时魏大人也在场,他没有当场表示反对,那这事儿就是九成九的了,审核出来不过是时间问题。 连不在场的郭大人都知道了,那知道的人也不少了,于是他道:“唐大人升任京兆府少尹的折子已经下了,但长安县继任县令还未选出。” ※※※※※※※※※※※※※※※※※※※※ 作家的话 晚上九点见 ☆.第2583章 点白善 郭大人是被殷礼点拨着来找白善的,听说皇帝最后留下了他说话,似乎是有意白善接任万年县县令,然后他这个万年县县令不必外放,反而是…… 郭县令还是有一丢丢小激动的,不过他很是谨慎,因为还有一种可能,万年县县令之职和长安县县令之职其实不差什么,只是长安县辖下的权贵和世家更多而已。 其中最大的权贵是一个叫皇帝的家伙…… 咳咳,所以说皇帝既然认为白善可以接手万年县,那稍微转换一下思维,皇帝会不会觉得白善也可以直接接手长安县。 然后他这个万年县县令该外放还是外放呢? 白善似乎知道他在想什么,微微一笑道:“我现在依旧还在中书省中当差,将来若有外放的机会,还要请教郭大人治县的经验。” 郭县令一听就明白了,他不会接手万年县,更不会接手长安县,而是奔着外面的世界去的。 他挑了挑眉,也真是稀奇了,怎么一个两个都喜欢往外跑? 郭县令身子微僵,低头思索起来。 其实认真算起来,唐鹤和杨和书比他还晚两科呢,他算是他们的前辈。 但到现在,他们一个两个官品都超过他了。 不过他一直认为是他们运气好,毕竟正巧遇上了益州王这个反叛的藩王,虽说立功了,但危险也大。 可现在看来,难道这选地方外放也有秘密? 于是他认真起来,问道:“白大人想外放何处?” 白善摇头,“哪里有空缺便去哪里吧。” 郭县令怀疑的看向他,京城郭县可是全天下最大,最繁华,也是官位最高的县,不知多少县令想做这两个县的县令呢,他实在不能理解白善为何拒绝,反而挑选的是外面的县。 满宝吃饱喝足了,这才有闲心关注起俩人,见他们半天说不到关键上,还在打机锋,想着她和郭县令也有多年的前后席的情谊,她不止一次的被郭县令戳过,这次又吃了人家一顿大餐,于是直接道:“郭县令是想问陛下对郭县令接任长安县的态度吧?” 郭县令还想拉一拉感情再进一步提起此事,被周满这一戳破,他差点儿把茶水给喷了。 满宝和白善道:“告诉他吧,我和郭县令关系挺好的,我们可是好朋友呢。” 郭县令脸上就扬起笑脸道:“周大人这就客气了,我和周大人同朝为官多年,上次周大人还请我喝茶了呢。” 满宝这才想起来,乐呵呵的道:“客气,客气。” 白善便笑道:“陛下倒是有意,只是也有大人认为这不合规矩。” 至于为什么不合规矩,不用点明大家也都知道。 当今是很善于纳谏的皇帝,要是有大臣很强烈的反对,那这事儿多半就是不能成了。 郭县令蹙眉。 白善就若有所指的道:“但也有大人认为可以破格录用,连魏大人都没出言反对。” 郭县令眼睛微亮,心中瞬间有了主意,他端起酒杯笑道:“多谢白大人提点。” 白善笑着举杯道:“郭大人客气,我是舍人,不上正殿,今后内子在正殿上还请郭大人多关照了。” 郭县令笑眯眯的:“白大人客气,我和周大人会互相关照的。” 唐大人升官的手续办得很快,第二天门下省就审批下来送到了吏部,于是唐大人正式升为京兆府少尹,因为长安县县令一时没找到,因此还是他处理事务,只不过他底下还有县尉县丞可用,只需要处理一些紧急的事。 但殷礼把人找了去,道:“岐州那边闹腾的厉害,新的刺史还在回京的路上,估计要七八天才能到,在京城又要述职三四日,时间拖得越久,那边的局势越不好。” 他道:“陛下和朝中大人们的意思是,让你即刻带人过去巡察,将此事处理好。” 唐大人就暗搓搓的问,“大人是想平波于无息,还是想将闹事的连根拔除,或是想不伤人命,但打压按服收拢那些异心人?” 殷礼瞥了他一眼道:“你主意倒是挺多,这些你自己拿主意就好,相机行事。” 唐大人:……他不太喜欢这个回答,想达到一个什么目的你直接告诉我呀。 殷礼转身就走,道:“我巡视去了,若无事,你考虑一下要带的人吧,拿不准主意就去请教你父亲。” 唐大人悄悄的撇了撇嘴,他知道肯定不是第二种,不然根本用不着提拔他,直接让他的上司过去就行,殷大人出去一通操作,还需要他带人过去吗? 老唐大人很严肃,对儿子却很和颜悦色,他也不隐瞒,直接道:“能消弭祸事自然是好的,现在鼓噪不安的都是犹如浮萍一般的佃农,他们几乎都依附于这些土地上,因此最易被人挑拨,虽说能借力打牛使他们背后的人恐惧害怕,从而屈服,但人心情势很难控制,你对岐州又不熟,很容易就会波及到佃农,甚至是普通的百姓。” “所以为稳妥起见,你还是要尽量消弭于无形,若是能拿到他们指使佃农闹事的证据,也不要急于在岐州揭发,或回京后再做打算,或等下一任岐州刺史到任后再施为。” 老唐大人顿了顿后道:“这一次岐州刺史是从云州一带调任回来的,那边民风彪悍,这一位刺史可是能带兵上草原和马贼对砍之人,所以只要你有证据,不用担心他怕事不理。” 老唐大人道:“你要做的就是处理好闹事的佃户,将那些土地原样赎买回来。” 唐大人就明白了。 老唐大人笑问:“想好要带谁去了吗?” 唐大人道:“儿子正在想。” 他看了他爹一眼,凑上去小声问:“爹,您说我和陛下要他的中书舍人,他给不给?” 老唐大人垂眸看他,顿了一下后问:“你想要白善?” 唐大人点头。 老唐大人皱眉,“他没有地方官的经验,带他有什么益处?” 唐大人就笑道:“我知道父亲的顾虑,但白善不是一般的世家公子,他从小在田间长大,不仅熟谙农事,和农人佃户相处得也很好,虽不曾做过地方官,但与普通百姓来往比我们这些做过地方官的丁点不差,而且,他与长博一样,很讨一般百姓的喜欢,他们说话,一般都比较令人信服。” 老唐大人就看了看他儿子古铜色的脸和坚毅的棱角,再一想面白如霜,温润如玉的白善,微微点头,虽然白善不及杨和书俊美,但也的确很有亲和力,这一点儿看着比他儿子强。 ※※※※※※※※※※※※※※※※※※※※ 作家的话 明天见 ☆.第2584章 出差 老唐大人想了想,颔首道:“陛下很看重白善,此是一次历练机会,陛下应当不会反对。” 此前皇帝还有意让白善接手万年县县令之职呢,要是皇帝真的打算重用白善,这就是一个很好的机会。 于是唐鹤就和皇帝要人了。 皇帝虽然已经打消让白善接手万年县的打算,但还是让白善跟着唐鹤去了。 这次的确是一个很好的历练机会。 白善也知道,兴奋的跑回家告诉满宝,“这还是我第一次以官的身份去接触治下佃农。” 满宝问:“危险吗?” 白善点头,“还是有些危险的,听说有些佃农因为听信谣言,一怒之下将已经长成的青苗给毁了。” 满宝蹙眉,“毁坏青苗?这可是大罪。” 白善点头,“岐州那边抓了一批人,也因此佃农们更加激愤,为了不再恶化双方的关系,唐学兄决定明日就启程。” “这么快?” “是啊,”白善握住她的手笑道:“不过你别担心,看着是有些危险,但我不会有事的。” 他笑道:“我和唐学兄说好了,到了岐州先以怀柔,若是不成,他唱白脸,我唱红脸,先稳定局势再说。” 满宝怀疑的看他,“你和唐学兄关系好是满朝文武皆知道的事,他们能相信你们意见相左?” 白善笑道:“我们去岐州面对的又不是满朝文武,那些百姓只怕并不知道我和唐学兄是何人。” 满宝便点了点头,“你把大吉带上,让他保护你。” “嗯。” 这还是白善第一次出差,满宝还挺舍不得的,她戳了戳他的手心道:“注意安全,别与他们起了冲突,不行就跑。” 白善点头表示明白。 满宝就起身道:“我给你收拾行李。” 白善撸了袖子道:“我与你一起。” 俩人将衣服鞋袜分门别类的放在箱子里,才装好,刘老夫人身边的大丫头抱着一堆鞋袜过来道:“少爷,少夫人,老夫人说此去岐州怕是不能在刺史府和县衙中安坐,因此要给您带一些鞋袜……” 白善和满宝就转头看了眼箱子里占了三分之一的鞋袜,齐齐道:“已经带够了。” 白善道:“衣服我都只带了三套,都是轻便的,最多的便是这鞋袜了,再添就要穿不下了。” 大丫头却笑:“少爷,您就别让老夫人担心了,还是带上吧,这箱子还有空余的地方,挤一挤就能挤进去了。” 俩人没法,只能再往里挤了挤,然后满宝去西厢

相关推荐: 我的师兄怎么可能是反派   魔界受欢之叔诱(H)   赘婿   角色扮演家(高H)   老师,喘给我听   被觊觎的她(废土 np)   铁血兵王都市纵横   祸国妖姬   媚姑   寡妇门前桃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