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也是因为周六郎的事儿。 ※※※※※※※※※※※※※※※※※※※※ 作家的话 下午六点见 PS:起点书评区有一个月票活动,手上还有月票的同学可以先到“活动贴”下留言,随便说点儿什么,祝我越来越漂亮也可以,然后再去投月票,有起点币,名额有限,先到先得哟 ☆.第1343章 谁做主 满宝琢磨了一下,觉得这个想法不错,点头道:“行吧,那我和白善商量商量?” 钱氏本来只是在感慨,顺便打探一下她对白善的想法,谁知她竟回了这么一句。 她吓了一跳,问道:“你说什么?” 满宝脸色虽红,却还是道:“我问问白善,看他愿不愿意,我觉着应该不难,他又不是迂腐之人……” 钱氏半响无语,她问道:“你就确定白善愿意娶你了?” 满宝扭捏了一下后道:“应该是愿意的吧……” 要是不愿意,满宝嘟了嘟嘴,心中哼了一声道:那她以后就不理他了,或许一年不理他算了? 钱氏便明白了,这孩子是对人家有情呢,她叹了一口气,摸了摸她的脑袋道:“这事不用你操心,我和你爹去说。” 满宝抬头看着她娘,钱氏便道:“婚姻大事是父母之命,你和白善才多大?这子嗣的大事儿还得大人来提。” 满宝要说话,钱氏就堵住她的嘴道:“别和娘犟,知道你聪明,可这婆媳之间相处从来都不是聪明就可以处好的,这种事情得大人们一开始说好了才行。” 满宝似懂非懂的点头。 但是,她还是没忍住和白善说,当然是悄悄的说了。 白善昨天晚上就从祖母那里知道提亲的事了,因此这一大早的看到满宝还有些脸红呢。 听满宝说起她爹的要求和顾虑,他想也不想就道:“那将来就让我们的第二个孩子姓夏就是了。” 满宝问,“这个你能做主吗?” “我们要是成亲了,那家里就是我当家做主,不然怎么叫成家立业呢?”白善道:“既是我当家做主,我当然可以做主了。” 满宝便瞥了他一眼道:“我们家我爹都听我娘的。” 白善便顿了一下后道:“我堂伯家里都是听我堂伯的,书上也说了,男主外,女主内。” 满宝坚持,“我家的钱都是我娘管着的,而且我也能挣钱。” 白善:“挣钱我也会。” “你挣的没我多。” 白善:…… 白善受到了大打击,一时说不出话来。 白二郎买好了东西,一回头发现俩人还站在那儿不动,便提了东西找过来,“你们说什么话这么久还没说完?” 俩人一起扭头看他,都没好气的道:“关你什么事?” 白二郎瞪圆了眼睛,不可置信的问,“我招惹你们了?” 那倒没有,白善略一思索便为迁怒他的事道歉。 白二郎却不想接受,哼了一声扭头便走。 满宝也冲白善哼了一声,转身跟着白二郎走了。 白善:…… 白二郎听到了这一声哼,顿时不生满宝的气了,只生白善的。他伸手将才买的几包点心递两包给满宝,问道:“你们吵什么呢?” 满宝道:“大人的事儿你别管。” 白二郎一时惊得停下了脚步,他不可置信的看向满宝,“你,你说什么?” 白善跟在后面听到了,忍不住扑哧一声笑出来。 要知道,白二郎比他们两个都大一点儿的。 满宝停下脚步回头看他们两个,“还走不走了,先生还在家里等着我们呢。” 白二郎运了运气,来回看了俩人一眼,大约猜出来他们刚才在谈什么话题了,于是开始在俩人耳边不停的来回念叨:“婚姻大事,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白善和满宝:…… 到了巷子外,大吉牵着马车在那等着了,而庄大郎则坐在车上,他从车窗那里看到三人,便摇了摇头放下帘子。 家里明明有点心,非得从外面买,说什么家里的点心常吃,先生也吃腻了的,所以还是要买外面新鲜有趣的才好做礼。 明明就是自己想去玩儿的。 三人到了也不上车,直接提了新买的点心进巷子。 大吉牵了马跟在后面。 敲开门,庄大嫂特别热情的把他们迎进去。 庄先生正在教孙子读书,庄大郎共有三子,除了庄纪安外,其他两个年纪都不大。 所以主要还是教庄纪安,看到满宝他们进来,便笑着放下书起身走出来,“你们来了?” 三人将手中的点心包交给庄大嫂,庄大郎便带着他们上前和先生行礼,大吉则把马车上带的东西抱下来。 那上面是三家准备的礼盒,因为满宝给的两匹绸缎是宫里出来的,所以今年看着她的礼最重。 好在她是大师姐,底下两个师弟不越过她也是常事。 庄大嫂看到这么多东西,笑容越发好,让二儿子赶紧去给他们泡茶。 满宝从一个盒子里翻出三包茶叶给庄先生,道:“先生,这是山上的道和送给我们的茶叶,他师叔炒的,有点儿苦,你要不要试试看?” 庄先生接过看了一会儿,笑着点头,“闻着味儿还不错,那就泡一壶吧。” 他让孙子去烧水,并不用他来泡。 庄大嫂热情的请他们中午在这里用饭。 四人应下了。 庄先生泡了茶后让他们一起在书房坐下说话,见孙子们在院子里探头探脑的,他便去取了两包点心来,顺便将孩子们带进书房,拆了点心给他们吃,也让他们坐着听说话。 白大郎几个虽然从小与庄先生读书,但与庄家这边却不是很熟。 他们隐隐知道庄先生和庄师兄的关系不是特别好,但庄师兄看着也还挺孝顺的,只是庄先生不常回家,而庄师兄更不常去七里村见先生。 庄先生挑了两块点心给两个小孙子,这才看向白大郎,温声道:“我听人说你病了,如今是病好了?” 白大郎看了一眼满宝后道:“已经好了,只是还要再调养调养。” 满宝道:“先生,他不能吃油腻的东西,今天估计只能吃些青菜和啃白馒头了。” 白大郎:…… 以前他不觉得这有什么,但现在他真觉得忌口是一件很难受的事。 庄先生便知道外面传的话是真的,白大郎的病还真是满宝给治好的。 他对白大郎笑道:“去病如抽丝,你再忍忍。” 白二郎和白善深以为然的点头。 庄先生问过四个孩子以后,这才指了庄纪安和白大郎道:“这是纪安,我的大孙子。” 白大郎不明白先生为何特特与他介绍,但还是起身和庄纪安行了一礼,他没有行过拜师礼,因此不必揪着辈分论,所以平辈唤他。 庄纪安也只叫他白大少爷,客气得很。 ※※※※※※※※※※※※※※※※※※※※ 作家的话 晚上九点见 ☆.第1344章 说亲二 庄大郎回来看到白善他们,便笑着取了钱给庄纪安,让他去买些新鲜的肉回来。 “快些去,今天是大年三十,摊会散得很早。” 庄纪安拿了钱后便往外跑,他们家离肉摊并不是很远,因此没多久便回来了。 庄大郎和白大郎还熟些,但他们也没多少话说,更多的是说一些日常。 不过他这次特地关心了一下他们年后启程的日期,显然庄先生已经告诉他,年后他依旧会随他们上京去。 庄大郎着重拜托了一下白善三人照顾庄先生,他知道,白善他们三个和白大郎不一样,他们三个是磕头拜师的。 白善三人认真的应下了,然后双方又无话可说了。 正巧庄纪安回来了,庄大郎笑着起身要去厨房帮忙,庄先生突然抬头问庄纪安,“纪安,你可愿和祖父去京城看一看?” 庄大郎一下停住脚步,皱眉回身,“父亲,翻过年我便要带纪安在身边历练,张老爷也说了,将来纪安可以接我的位置,京城太远了。” 庄先生没理庄大郎,只看着庄纪安。 庄纪安迟疑了一下,看了一眼父亲后还是拒绝了,“祖父,我想留在家里。” 庄先生心底有些失望,许久后他才叹息一声,点头道:“好吧。” 他微抖着手从纸袋里取一块点心给坐在一旁的孙子庄纪然。 庄纪然高兴的接过,庄大郎看到了,顿了一下后道:“纪然,快去厨房里帮你娘烧火。” 庄纪然往嘴里塞了一块点心,蹬蹬的跑了。 庄先生身边瞬间只剩下一个小孙子了。 庄先生伸手摸了摸他的脑袋,也笑着给他递了一块点心。 不知道为什么,满宝和白善白二郎突然觉得先生在伤心,就是白大郎都觉得气氛不太对,四人对视一眼,立即找了话题转开庄先生的注意力。 满宝道:“先生,我四哥想在县里买些茶叶,您知道哪儿有茶叶卖吗?” 庄先生想了一下道:“罗江县只有些散茶,并没有大的茶山,要买茶得去遂州那边吧?” 庄先生开始想他有没有认识和遂州比较熟的朋友,这么一想,还真有两个。 庄先生笑道:“等过了初三,让你四哥有空进一趟城,我介绍两个朋友与他认识。” 满宝只是随口一问,没想到还真有,她惊喜起来,立即应下了。 年纪还小的庄纪思抬头看了看满宝,又看了看祖父,问道:“祖父,是要出去吃好吃的吗?” 庄先生笑起来,颔首问道:“你要去吗?” 庄纪思立即点头,“想去。” “那祖父带你去。” 满宝觉得他很可爱,便也捡了一块点心给他吃,庄先生却拦了下来,笑道:“过不了多久就吃午食了,可不能再吃了。” 庄纪思就眼巴巴的看着。 庄先生笑道:“祖父给你收着,晚上可以再吃两块,其他的留着慢慢吃。” 庄纪思这才高兴起来。 小孩子都坐不住,庄纪思也一样,更何况祖父和几个哥哥姐姐说的话他还全都听不懂,所以吃完点心他就挪动着小屁股想往外跑。 庄先生也不拘着他,拍了拍他的小脑袋道:“出去玩吧。” 庄纪思便跑了。 等他走了,白善这才问道:“先生是想带纪安去京城吗?” 庄先生浅笑道:“他父母舍不得他,算了。” 他看向白大郎,笑道:“本来还想着或许他愿意进县学里读书,到时候托大郎还在县学里的同窗照顾一二的。” 白大郎闻言惊讶,“纪安既然能考进县学,那庄师兄怎么不愿意他继续读书,反而要带在身边?” 庄先生摇头道:“他读书一般,考不进去,但我认识几个朋友,拿出些许钱财还是能进县学旁听的。” 只是这种买进去的旁听生有可能会遭到县学里学生的排挤,所以他才想托白大郎帮忙照顾。 毕竟,他认识的是先生,但先生往往不会管到底下学生之间的事。 白二郎小声嘀咕道:“先生你的学识比县学里那些先生也都不差呀……” 庄先生便悠长的叹息一声,许久没说话。 他看着门外,从这儿正好可以看到对面的厨房,许久之后他才轻声道:“人各有志,儿孙只要平安就可以了。” 虽如此,他心底还是有些怅惘的。 本来,他早已死心了,再没想着让家里的孩子走入仕这一条路,毕竟,他前半辈子为此付出太大的代价,大郎也不愿意。 可再次往京城走了一遭,他觉得自己似乎也没那么遭,这才又起了培养后辈的心思。 但庄大郎是不愿意的,知子莫若父,同样的,知父莫若子,他既了解他儿子,也了解他的父亲。 在他看来,他父亲已经足够聪明,也足够厉害了,却一遭被人陷害,把日子过成了那样。 他小时候的日子过得多苦呀,他一点儿也不想他以后的子孙再过那样的日子。 他不及他父亲聪明,而他儿子也不及,且他自己知道,他们都吃不了读书的那个苦。 那不如就老老实实地,在这罗江县里,他们虽不至于富贵,却也吃穿不愁,安稳自在,在他看来,这就足够了。 庄大嫂也不愿孩子跟公公走,孩子那么小呢,这就不在父母跟前了,那怎么行? 见丈夫臭着脸进厨房,她便往外看了一眼,小声问道:“怎么,公爹又提起让纪安去京城的事了?” 庄大郎应了一声。 庄大嫂便道:“我可提前说好了,我不答应纪安去京城的事儿,他还小呢。” 庄大郎点头,“知道了,我没答应。” 庄大嫂就松了一口气,一边剁肉,一边往外看了一眼,小声道:“我刚才看过了,今年周家送的礼贵重好多,那绸缎上的花色特别好看,我摸着倒比白家送的还要好许多。” 庄大郎道:“那就收好了,回头你剪一些来给丫头和你做身新衣裳。” 庄大嫂喜滋滋的应下,小声道:“大半年不见,周满出落的越发好看了,我们纪安年纪也到了,你看说她怎么样?” 庄大郎皱眉,“不好吧,差着辈分呢。” 庄大嫂不在意,“这是什么辈分呀,那纪安小时候也跟着公爹开蒙过呢,不一样是公爹的学生吗?他们家要是讲究这个,那就让纪安也拜公爹做先生就是了。” 庄大郎没说话,读书人还真不计较这个,父子同为师兄弟的比比皆是,可是…… 庄大郎皱了皱眉道:“等下午我和爹谈一谈。” 他也觉得周满不错,主要是她识字,知礼。 ※※※※※※※※※※※※※※※※※※※※ 作家的话 明天见 ☆.第1345章 庄先生番外 白善他们留下用了午饭,又陪着先生喝了一盏茶,这才告辞离开。 今天是年三十,晚食肯定用得早,便是家里没有需要他们忙碌的,他们也不好晚回,所以庄先生没有多留他们,将人送到门口看他们离开后便回身了。 几天的时间,孙子们又重新和庄先生熟悉起来,年节下也没事可做,于是便一起窝在书房里陪祖父。 其实就是自己玩儿,庄先生也不扰他们,自己拿了一本书坐在椅子上昏昏欲睡。 庄大郎进来,找借口把三个孩子支出去后便从炉子上提起茶壶给父亲泡茶。 庄先生眯了一会儿被茶香熏醒,他抬起头看了儿子一眼,坐好后问道:“有什么事吗?” 庄大郎踌躇了一下才开口,“爹,纪安年纪到了,也要说亲了。” 庄先生点点头,“是不小了,可以准备着了。” 庄大郎开了口,接下来的话就好说了,他在下首坐下,看向父亲道:“您觉得周满怎么样?” 庄先生愣了一下,然后笑道:“满宝自然是极好的,但他们不合适。” 庄大郎眉头微皱,庄先生道:“她的亲事已经有着落了,应该过不了多久就会定下。” 庄大郎闻言心底有些失落,不过还是笑问:“是谁家有这样的福气?” 庄先生道:“就是她师弟白善。” 庄大郎微讶,两家家世差得可有点儿大,白家怎么会愿意? 他看向他父亲,“是父亲做的媒?” 庄先生浅笑道:“若是两家有意,我倒是可以做这个媒人,这也成一段佳话。” 庄大郎就明白了,这是两家有意,自己谈的。 庄先生端起茶杯来喝了一口,垂眸道:“我看过了,纪安读书虽一般,但多读几年,去考算科也不错。” 算科出来可以直接进县衙里办差,要是做得好,升为主簿也是可以的,这可比当账房要好得多。 现在庄大郎在的张家,就是张主簿的本家。 庄大郎道:“罗江县连着二十年的主簿都是张家人,爹,咱家后头没人,纪安入官场好处落不着他,坏处却有可能全落他身上。” 话不是这么说的,人总要有些野望,怎能因为没发生过的事便踌躇不前? 可庄先生张了张嘴,这番道理还是没说出来,在庄纪安刚出生的时候,那时候他还没接白老爷去七里村开学堂的工时父子俩就因此发生过不少的争吵。 这番道理在他少年时他也没少提点过,但庄大郎显然有自己的认知。 就如同庄大郎不能理解他一样,他也一度不能理解他儿子的想法。 但后来老妻告诉他,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他不能强逼儿子与他一样,如果不能说服,那就要学着放手让他自己去过。 日子,都是自己过出来的。 庄先生知道他从小便经历很多,安稳才是他最大的追求。 庄先生的名额被陈福林占去时,庄大郎年纪还太小,才有三岁多,就算他记事早,也记得不多,只知道每天还是挺开心的,母亲很喜欢牵着他从巷子里往外走,回来的时候碰到巷口卖糖葫芦的还会给他买一串。 那应该是他记忆深处,最为安稳的一段时间了。 还是翻过年,庄先生被府学逐出的事闹得沸沸扬扬,以前总是在巷子里和他玩的小朋友们不喜欢跟他玩了,还伸手推他打他。 不过这样的日子也很短,他们很快回乡,只是并没有安稳多久,庄先生对自己很有信心,因此变卖了家里剩下的田产,带着妻儿上京去考学。 那一次,他们是抱着留在京城的想法去的。 庄先生当时就和妻子说,就算是真考不上,他也会在京城找一份活儿留下。 当时一家人都很有信心,包括已经稍稍懂事的庄大郎也很高兴,觉得父亲一定可以。 结果他们是以更狼狈的姿态离开了京城。 庄先生没有带他们回乡,陈福林的根基离绵州太近了,他们回去无异于自动入瓮。 可他们一家的积蓄在京城便花的差不多了,庄先生接连遭受打击,悲愤之下路上就病了。 那段艰难的日子别说庄大郎,就是庄先生都一生难忘,他一直觉得妻子之所以会早早病逝,和那段时间有很大的关系。 显然,庄大郎也是这么认为的。 那时候庄大郎才五岁多,庄先生病倒,一家三口连屋子都租不起,只能在破庙里暂时安顿下来。 庄母便每天出去接洗衣服的活儿,赚来的钱既要维持一家三口的吃食,还要给庄先生买药。 一家人熬过那段最艰难的日子后,庄先生瘦得衣服都快要挂不住了,然后去给人做账房。 日子渐渐好过起来,安稳了两年,庄先生又想着东山再起,便辞去了账房的工作。 他当时已那样,想要继续考学或考官都很难,只能给为官的做幕僚,将来或许可由人推荐入仕,便是不入仕,能够洗刷身上的冤屈也行。 平白受冤,要说庄先生心中不怨是不可能的。 可他不沾官儿还好,一沾上官的事,他的运气似乎就很差,辗转做了两个官员的幕僚,到最后一个时,他甚至一手将人从司马扶到了刺史的位置上,结果半途理念不和,他又被驱逐了。 庄家的日子又难过起来。 在庄大郎的记忆里,从他记事起到十四岁那年,他的生活一直不安稳,就算是他父亲给人做幕僚,似乎很受看重的那段时间,私底下他也一直被人排挤。 尤其是他父亲的过往不知被谁宣扬出来之后。 学里,父亲效忠的那位杜大人的长子一直以睥睨的姿态看着他,根本不背人,直接当着他的面和同窗们说,“他父亲因品行不端被府学逐出,听说在京城时还抄袭了同窗的诗句,若不是有人推举,我父亲是万不会用这样的人的,但也不过是打打杂,给他们一碗饭吃罢了。” 庄大郎并没有把这些事告诉父母,但没过半个月,他和对方在学堂里发生冲突,庄先生还是知道了。 他请辞后带着妻儿再次离开,也是那一次之后,庄先生不再想着给人做幕僚,而是带着妻儿回乡,开始接一些做账房和先生的活儿。 庄大郎回顾自己的整个童年和少年时期,他觉得除了幼年时期那不太明显的时间外,只有他父亲给人做账房的那两年他过得最安稳,也不失快乐。 所以回乡以后,他拒绝了父亲考学的建议,坚持去给人做账房。 他觉得,如果没有根基,那就不要去碰官场。 小富即安,日子过成这样就很可以了。 ※※※※※※※※※※※※※※※※※※※※ 作家的话 本来番外应该结局后才写的,但大家似乎对庄大郎的争议比较大,所以我提前放出来了 下一次更新在下午六点左右 虽然知道大家此时可能会比较难受,我也难受,但还是求一些月票,为我可怜的庄先生 ☆.第1346章 对比 庄先生捧着茶杯思索,他偏头看向窗外,因为今日阳光不错,虽然冷,但此时正是阳光最好的时候。 因此窗户大开着透风,让阳光透进来,那阳光不歪不斜正好照在庄先生身前的桌子上。 他捧着茶杯的手正好在光柱中,就好似握着阳光一般。 茶香缥缈中,庄先生声音也透着两分缥缈,他道:“你也知道,我如今带着白善和白诚,他们二人,现在一个在国子学,一个在太学,而以他们的家世,出仕是必然的。” 他道:“你不必担心纪安入官场后无人照应,以我们几家的情分,他们必会照看纪安。” 庄先生抬起眼眸看向思索的庄大郎,轻声道:“大郎,为父并不痴迷于做官,也不是有什么大抱负想要孩子去完成,我与你一样,想要他们将来日子过好些。” “你现在张家日子的确过得安稳,但毕竟是依附于人,这并不是长久之计。” 见他皱眉,庄先生便点到即止,转而道:“我还是那个意思,你不愿让纪安随我去京城,那不如送他去县学,再读几年书,去考算科,到时候你们父子二人果真不愿进县衙,再去张家也可以。” 他道:“你正当壮年,再做二三十年也没问题,何必急着把纪安带在身边历练呢?” 庄先生这样说,庄大郎总算是静下心来思索了,他踌躇道:“可纪安考不进县学……” “我会想办法让他入学旁听的,不必忧心,该怎么学就怎么学。”庄先生道:“他学别的或许会差些,但算学上不差,他只要跟得上这个课程,学里的先生和学生都不会轻看他的。” 庄大郎迟疑了一下才点头。 庄先生微微松了一口气,觉得要说服儿子比教几个孩子读上一个月的书还要难。 不过这也是个进步了。 庄先生说要送庄纪安进县学便真能送进去。 他回乡后经营多年,一开始的确还有人私下议论他的事,后来就不再有人提起了。 他在罗江县有朋友,绵州的朋友更多,不然当初也不能举荐白大郎去绵州的府学了。 庄先生回来后找过人,只要给一笔钱,便可以让庄纪安进县学旁听。 不过,他还是避着庄大郎把庄纪安叫进书房里叮嘱,“虽说可以进县学旁听,但最好还是自己考进去,你如今能力有限,但再学上一年,明年,不,当是后年了。” 庄先生笑道:“后年春天你可以去试一下考学。” 他将整理好的五本书交给庄纪安,笑道:“这上面我做了注解,你可以看看,不懂的便去请教自己的先生,做学问,就不要怕问,知道吗?” 庄纪安恭敬的应下。 庄先生这才让他离开。 庄大嫂虽然反对儿子跟随公爹离开,却不反对儿子进县学,反而还高兴的很,还悄悄的问庄大郎,“父亲能让纪安进县学,那纪然呢?” 庄大郎:…… 他忍不住白了妻子一眼,“你想什么呢,纪然才多大?而且那县学又不是我们家开的,父亲把纪安塞进去还不知道花了多少人情和钱财呢,你别想了,想让纪然入学,让他好好读书自己考就是了。” 他觉得考不上也没什么,只要读书识字,也知道算术和做账,活儿还是挺容易找到的。 庄大嫂忍不住问,“花很多钱吗?” 庄大郎“嗯”了一声。 庄大嫂就心疼起来,然后靠在庄大郎身上问,“那花了多少钱呀,公爹手上还有多少钱?” 庄大郎看了她一眼后道:“爹回来的时候不是给过五十两银子吗?我这两天找牙行问过了,县周围没人卖田,回头我到别处去看看,远一些也没事,买了田地后找人耕种,家里你多看顾些,让你给父亲做的春裳做得怎么样了……“ 就这样把话题转开了。 庄先生当年进京时把家中的田地都卖了,这些年庄家赚的钱,除了孩子们读书的花销外便是买地了。 庄大郎就算是不耕种,也可以给给佃农种,虽然还不是很多,却也是一份家业。 庄大嫂虽然不满,但也没再说什么,她知道,他们虽收着外头送来的礼,但丈夫不喜欢她问公爹的钱。 庄家没有守年,但老周家却齐刷刷的在堂屋里守年。 家里人太多了,尤其是孩子,吵哄哄的,大人之间说话都快要听不见了。 周大郎一怒,直接挥手让孩子们回自己屋里玩去。 回自己屋是不可能的,孩子们抓糖果便往外跑,跑到小院那边凑堆玩了,满宝年纪也不大,也跟着他们跑了。 本来还热闹得跟菜市场似的的堂屋一下只剩下大人们,一个孩子也看不见了。 三丫还帮着把最小的八头给抱过去玩了。 满宝的屋子最宽敞,所以大家一起进了她的房间,三头从厨房里拿了一个火盆,直接在屋里烤火。 四头不知道从哪儿拖出一小袋的山药豆来,捡了十几个放在火盆里烤。 他信誓旦旦的告诉满宝,“烤山药豆特别好吃。” 显然他们平时没少偷偷的烤。 虽然刚吃饱没多久,满宝还是咽了一下口水。 五头几个小的从小姑的架子上拿了玩具下来玩,自成一派,满宝几个年纪大的则坐在火盆边上边烤山药豆边说话。 周立威问道:“开春立学要和我们一块儿去京城?” 满宝点头,“我想让立学去京城读书,将来也考国子监。” 他们家这么多孩子,目前看得出来读书比较好的男孩子也就周立学了。 一旁的三丫抬头看向她哥,自得的道:“二哥,我也要和小姑去京城的。” 周立威一呆,这事他还真不知道。 满宝也拍了一下脑袋,“忘了和二哥二嫂说了,明天我去说,三丫你记得提醒我。” 旁边正等着山药豆熟的四头惊住了,看看三哥,又看看三姐,不可置信的问,“那家里就剩下我一个人了?” “五头他们不是人吗?” 四头不高兴的道:“他们这么小呢,也不可能跟我一块儿去读书呀。” 四头周立固只比三丫周立如小几个月,俩人从小一块儿长大,读书都是同桌呢。 满宝看了看周立固,又看了看周立学,道:“要不四头也去?” ※※※※※※※※※※※※※※※※※※※※ 作家的话 推荐一本书,紫苏筱筱的《快穿之末世挣命日常》,我觉着还不错,书荒的书友可以去看看,已经很肥了 PS:下一章在晚上八点左右 ☆. 第1347章 高兴 周立威:“……小姑,这么多人去京城吗?” 花销很大的吧? 满宝不以为意,“这有什么,我们家在那边有铺子,挣的钱也不少,京城很大,那里的书比县城可多多了,我们每次去书铺都有上新的书,听说学堂里的先生也很不错,租个宅子住下,吃穿差一些也没什么的,把字练好抄些书也能挣钱,学好了本事,以后多少钱挣不得?” 这也是满宝想带三头出去念书的最重要原因。 县城的书铺,隔上一个月去一趟也未必进两本新书,有时候半年才会有新书出现。 可京城中的书铺不一样,满宝他们隔三差五的过去,问及可否有新书,书铺里不仅有抄录上来没见过的文集,甚至还有雕版出来的杂书等。 更别说大家私下流传的一些文稿和卷子了,白善就因为好奇把他们国子学先生出的一张卷子做好了卖给书铺,赚了好多钱。 读书,读书,书是最重要的,先生也很重要。 满宝对几个侄子侄女一挥手道:“去吧,挣钱就是拿来花的,回头你们也挣钱。” 四头闻言高兴起来,他并没有离家的焦躁,毕竟家里这么多人在京城呢。 而与他们一院之隔的大院里,大人们说的是满宝的亲事。 今天下午钱氏和小钱氏去了一趟白家,提起了周银当年和夏家的渊源,刘老夫人已经答应将来让一个孩子随满宝的母亲姓。 钱氏道:“刘老夫人大度,我们也不扭捏,这门亲事就算是说定了,等大丫回门过后我们两家就正式下定。” 小钱氏是一早就已经知道了,其他人却还是第一次听说,一时还有些恍惚。 周四郎最是不舍,扭捏道:“娘,满宝还小呢,定的是不是太早了?” 钱氏瞥了他一眼道:“两个孩子渐大,中间还跟着白二少爷,定下来满宝出入也方便些,早什么?” 周四郎就恹恹的不说话。 可他觉着妹妹还是小呀。 满宝小时候,带她最多的就是小钱氏,其次就是周四郎了。 可能是因为周四郎调皮,满宝小时候虽然总是嫌弃他赌钱给家里找麻烦,兄妹两个却很要好。 但显然满宝的亲事不是他可以干涉的,钱氏答应,老周头也不反对,连小钱氏都觉得好,那这件事就这么定下来了。 说完最大的一件事,钱氏就问起周四郎买茶叶的事,小钱氏觉着这话题她们不太能插得上口,便去找满宝他们。 冯氏几人还有些恍惚,所以满宝的亲事就这么轻易的定下来? 一眨眼,孩子们都长大了呀。 不过仔细一想,最配满宝的的确是白家,知根知底不说,俩人还青梅竹马的长大。 一家人分两个院子一起守到了子时,周大郎拖出鞭炮亲自点了火,等炮仗烧完了大家便各回各屋睡觉去。 第二天全村都睡懒觉了,老周家自然也不例外。 满宝从被窝里伸出手来撑了一个懒腰,赖了一下床后才起身。 她开门出去一看,发现院子里静悄悄的,她竟是这边小院里第一个起床的。 她拿了自己的木盆过去大院打水,这才发现灶台也是冷的,似乎也没人起床呢。 满宝挠了挠脑袋,抬头看向东边太阳升起的方向,不太放心,她还着重看了一下时间,的确快辰正了。 大嫂怎么也起这么晚? 不过一想,家里从二十八便开始忙起来,大丫二十九出嫁,昨天因为要过年和善后也忙了一天,估计家里的大人都忙坏了。 满宝只能放下木盆,自己打了水进厨房点火烧水。 厨房里已经没有引火的干草了,她转身就去柴房里找干草,她就突然听到大门似乎有动静。 满宝扭头看去,没听见敲门声,便有些好奇。 她边走过去边问科科,“你有没有听到大门有动静?” 科科没回答她,满宝已经走到大门,直接抽掉门栓,打开大门…… 白善抬着手,脸上露着不好意思的笑,似乎正要敲门,他显然也没料到开门的会是满宝,因此也愣了一下。 满宝站在门内笑问,“这么早,你怎么过来了?” 白善放下手,站在门外不好意思的笑道:“起得早,想过来给你拜个早年,就过来了。” 满宝惊叹,“你起得真早,我才起,还没洗漱呢。” 白善盯着她的脸看,半响后道:“我昨晚便没怎么睡。” 满宝眨眨眼。 白善一看便知道她还不知道呢,于是抿嘴一笑道:“昨天晚上祖母与我说了,我们两家已经说定了亲事,等过了初三,祖母就请媒人上门说亲,祖母想请先生,你觉得好不好?” 满宝脸色爆红,站在门内点了点脚尖,微微点头道:“自然好,你,你祖母和母亲答应了?” 白善点头道:“答应了。” 如果当初周银夫妇两个没有遇见白启,或是没有出手相帮,有可能现在已经儿女满群,夏家自然不会有血脉断绝的危险。 所以钱氏一提,刘老夫人就答应了,两家协商的过程中很友好,双方一定下,昨天晚上刘老夫人就告诉白善了。 白善高兴的半个晚上没睡,早上天才蒙蒙亮就醒了,洗漱过后还在院子里读了两篇课文,实在忍不住才跑过来的。 谁知道往日素来热闹的村庄今日竟然这么安静,一大早的一个人也没有。 只要家里有人,又是醒着的,村子里的大门很少有关着的,结果一路走来就没有几家是开着门的。 老周家也没开门。 他便知道他们家人没起来,他在门外徘徊了有两刻钟,中间有两个醒得早的村民路过,他忍不住了才趴在门上听,他似乎听到了一点儿动静,这才想敲门的。 结果手才抬起来门就开了。 此时,把好消息共享给满宝的白善忍不住冲她咧嘴笑,满宝也冲他乐。 俩人一人在门内,一人在门外,就这么呆呆的对着乐了半天。 老周头因为年纪大了觉轻,出来看到,便忍不住重重的咳嗽了两声。 白善瞬间回神,连忙越过满宝和老周头行礼,“伯父早。” 老周头“嗯”了一声,也抬头看了一下东边的小太阳,问道:“来的这么早呀?” 白善脸色通红,感觉耳朵都热起来了,他找借口道:“我来和满宝借一本书。” 老周头心里哼哼两声,小样儿,打量他不知道吗,谁还不是打年轻时候过来的? ※※※※※※※※※※※※※※※※※※※※ 作家的话 明天见 ☆.第1348章 说服 院子里一有动静,大院这边的三房都醒了,不一会儿小钱氏和冯氏几个都开门出来。 她们一起,烧水的事自然就轮不到满宝来做了。 一对少年少女站在院子里对上大家了然的目光,瞬间尴尬得不行,俩人全都面色通红。 小钱氏开口道:“满宝,你请善少爷先去屋里坐着,嫂子给你烧水。” 俩人齐齐松了一口气,满宝应了一声后便带着白善去隔壁的小院。 白善脸上发烧,他其实没别的意思,就是想见一见满宝而已,这会儿见到了,说完了最紧要的事,他反而不知道要说什么了。 白善挠了挠脑袋,看向她的书架,随手抽了一本书道:“我走了?” 满宝红着脸点头,挥手道:“快走吧。” 白善在老周家大人们意味深长的目光中红着脸溜了,满宝也红着脸去打热水回来洗脸,她决定今天不见白善了。 白善也不好意思再来见满宝,至少今天是不好意思再来了。 于是大家便各自在家里玩儿。 一直在家里等着他们的白二郎迟迟不见人上门,不得不到隔壁找白善,“你在家里干嘛呢?” 白善扬了扬手上的书道:“看书。” 白二郎就看了一眼他手里的书,忍不住又看一眼,确定后问道:“这书不是拿倒了吗?你是在学着怎么看倒过来的字?” 他一头雾水,“学这个有什么用?” 白善面无表情的把书倒回来,然后把书合起来放在一旁,问道:“一大早的,有什么事吗?” 白二郎抬头看天上的太阳,“不早了吧,我们去找满宝拜个早年?” 白善拒绝,“今天还是别去了,明天吧。” 白二郎惊奇不已,“你竟然不去?” 白善轻咳一声,道:“大年初一,还是不出门的好。” 白二郎:…… 白善略有些窘迫的移开脸,转开话题,“你明天要去你舅舅家拜年吗?” “不去了,今年就我爹和我娘过去,”白二郎小声道:“我舅妈想把我表姐许给我哥,我哥这边不答应,他们又想把表妹许给我,所以我和我哥今年都得躲着点儿。” 白善明白,点头道:“那明天再去拜年吧。” 可是这样一来,今天就好无聊啊。 俩人对视一眼,都找不到事情做,不想读书,不想写书…… 白二郎皱眉问白善,“为什么一定要明天才能去找满宝拜年?今天多好的日子呀,明天他们家人很多吧……” 俩人这边闲得很,满宝却很忙。 她先找了大哥,坐在他身边道:“大哥,我和立学(三头)说了要带他去京城读书,你觉着怎么样?” 周大郎一愣,问道:“三头吗?” 满宝点头。 他怀疑的看着满宝,“三头能读好书?他可调皮得很,不怎么坐得住。” “我看过他的功课,比立重立威读书时候可强多了,”满宝道:“村里的学堂已经不怎么适合他了,就算不去京城,他也该去县城里读书了。” 她道:“既然都要离家读书,不如去更好一点的地方,京城的先生和书都比县城多很多。那里聪明人也更多,他见到的都是聪明人,自己也会变得越来越聪明的。” 周大郎:是这样吗? 周大郎就三个孩子,大头周立重今年留在京城看铺子没回来,下次要回来估计得年尾了。 大丫出嫁了,三头再走,他身边可真的没孩子了。 不过周大郎也只犹豫了一下便点头,“行吧,这事得和你大嫂说一声。” 反正他们夫妻俩现在还年轻,父母也都还在,并不用孩子跟在身边孝敬。 满宝就道:“大嫂已经知道了,只要大哥答应就行。” 周大郎:“……你大嫂什么时候知道的,我怎么不知道?” 满宝便笑嘻嘻的撞了撞大哥的肩膀,“这不是大哥没答应,大嫂不好说吗?现在大哥答应了,晚上大嫂会和你说的。” 周大郎:…… 找完了周大郎,满宝转身就去找周二郎,也和他说悄悄话,“二哥,三丫她说她不读书了。” 周二郎不信,“不可能,上次她娘让她回家和你大嫂学厨艺,她还说以后要去县城读书呢。” 周二郎有些头疼,以前三丫挺乖的,胆子也有点儿小,结果每次二丫回来都悄悄的撺掇她,然后她就越来越喜欢读书,人也变得机灵强硬了不少。 这本是好事,但太强硬了就是坏事了。 满宝道:“是真的,所以我要带她在身边,打算教她医术。” 周二郎一愣,问道:“学医术吗?她能学?” “怎么不能,她比三头还聪明呢,读书也比三头厉害,肯定可以学会的。” 周二郎便想也不想的点头道:“行,你带她去吧。” 周二郎都答应了,更别说冯氏了。 她是最想让女儿学会一门手艺的人,学厨艺和做账都很好,但如果可以和小姑学医术,那就更好了。 冯氏高兴的往三丫的红包里多塞了几个铜板。 然后满宝去找周三郎。 周三郎一听说三头和三丫都跟着去京城,便想也不想的点头同意四头跟着去了。 老周头和钱氏是最后知道的。 满宝直接一句话通知他们,“大哥,二哥和三哥他们都答应了。” 老周头:…… 他最先反应过来,问道:“他们花销的钱谁出?” 满宝笑眯眯道:“爹,我出去花销的钱也都是公中出的,那当然还是公中出了。” 别看满宝钱多,似乎不用家里出什么钱,但他们在路上的花销,到京城租住的房子,都是周五郎和白家商量着三家分担,用的都是老周头给的钱。 他们到京城后每个月交给容易做饭做菜的钱也都是周五郎交的,更别说满宝穿的衣服,鞋子之类的,这些都是二丫找人给做的。 钱当然也是周五郎付的了。 他们这一家子在京城的花销也都是从公中出,二丫记账的时候都会记上的。 老周头:…… 钱氏心里暗暗算了一笔账,对老周头道:“没事,京城的铺子应该能负担得起。” 所以,相当于京城铺子赚的钱,分到公中的基本要花光,不可能再给到家里了。 ※※※※※※※※※※※※※※※※※※※※ 作家的话 下午六点见 求月票票 ☆.第1349章 吃喝 老周头心疼不已,“不能让他们各房自己出吗?” 钱氏忍不住瞥了他一眼,“行了,我和他们说,孩子们的束脩和吃住都是公中的,但其他的,得他们自己买。” 她并不怎么把这事放在心上,“反正这些钱挣了也是要分给孩子们的,从公中出也没什么。将来六头他们长大了也这样,等我们死了他们兄弟再想着分家的事吧。” 这么多的钱留在公中,每年还都要分,不然一直积存在公中,年月久了,怎么分也是问题。 还不如现在边挣边花,各房的钱各房自己拿着,怎么花看各人,他们这边只要存着钱给老六和满宝成亲,他们俩这一辈子的大事就算都完成了。 这么想着,钱氏对老周头道:“我和刘老夫人说过了,满宝年纪还小,要多留几年,所以她的嫁妆可以慢慢攒,但这次老六的聘礼得备好送去了。” 满宝其实还有点儿想法的,“爹,娘,要不你们也去京城吧,和人邱家说亲,你们总得去吧?” “有你四哥他们呢,”钱氏道:“既然你和老四老五都说邱家好,那就是好,等下一年过年的时候带回来给我们看看就行。” 她道:“我们年纪大了,就不去了。” 老周头连连点头。 出一趟门得走个十天左右,岂是那么好走的? 别说老周头和钱氏了,就是周大郎都不太乐意出去呢,在他看来,去县城、绵州或益州城是玩儿,但去超过三天路程的地方,那就是遭罪了。 孩子们出去是因为他们年纪小,遭遭罪没什么,他们年纪大了,跟着折腾什么呢? 也就周四郎坐不住,喜欢往外跑。 起床后,吃完了早食,眼看着太阳高升了,直接无视初一不宜出门的习俗,直接跑出去找朋友聚餐去了。 村里和他玩得好的青年们也很乐意招待他。 以前一起混日子的混子们也都成家立业了,算起来,周四郎还是他们当中最晚成亲的呢,毕竟他曾受名声拖累晚了两年成亲。 可现在他似乎是最能干的。 众人心中感慨,然后就给他灌酒。 周四郎找他们可不是单纯的喝酒,而是为了收茶的事。 外面的茶叶太贵,所以他想趁着年节下,大家都在家里,先在这十里八村收一拨。 虽然大家家里都是散茶,但积少成多不是? 这么多村子,这么多户人家他当然不可能自己去跑了,那得多累得慌呀。 所以他找上他这些朋友,直接给他们定了价钱,他这次还带了三样茶叶来,都是他们这儿惯常喝的。 他指了给他们道:“炒成这样的,我六十文一斤收了,这样的,五十五文一斤,这样的五十文,至于往外你们收多少钱一斤,看你们各自的本事。” 周四郎搭着他兄弟们的肩膀道:“不过丑话说前头,这些茶都得炒好了,可不能受潮。” 他的兄弟们拍着胸脯保证,“周四你就放心吧,这点子事儿我们还是心里有数的,都知道你这茶是拉到京城卖给贵人的,谁敢糊弄?” 周四郎连连点头,“就是这个理儿。” “那这钱……” 周四郎:“等你们收回来,我家里验过货后当场结算。” 众人迟疑,“那这钱岂不是要我们自己垫上?” “垫什么呀,都是乡里乡亲的,你们去收的时候说好,等拿了钱再给他们呗,一回生二回熟,你们守信,下次再赊有什么难的?”周四郎也怕有人拿了钱不给乡亲们,于是道:“我跟你们说,这外头和我们这山里不一样。” “我们山里也就夏秋喝茶,外头的人却是一年四季都喝的,所以这茶的生意一年都做得,你们可别坏了规矩,回头你们再不能做这生意可不关我的事。” “瞧你这话说的,我们是那种人吗?” 这事就算说定了,大家又劝起酒来。 但其实并没有多少酒,七里村这两年宽裕了许多,但也没到家里藏有许多酒的地步。 所以酒水并不多,更舍不得一顿全拿出来喝,所以大家喝了一碗,就全剩下吃菜了。 周四郎清醒的来,又清醒的回去,身上只有淡淡的酒香气。 没错,当酒只有那么一点儿时,那就是酒香,喝得多了就变成了酒臭。 就是老周家也没豪富到可以酒臭的地步,所以闻到他身上散发出来的酒气,上至老周头,下至周三郎,都对周四郎有些羡慕。 周五郎不爱喝酒,因此没感觉。 但周四郎还不满足,他想下午去一趟舅舅家继续喝,因为买茶这样的事最好带着表兄弟们一起干。 他和钱氏道:“娘,虽然收散茶赚的钱少,但也是钱不是?正好让表哥他们赚一些。” 正有意见的钱氏便皱了皱眉,然后挥手让他去了。 周四郎笑嘻嘻起来,伸手和他娘要去拜年的礼物。 钱氏就拍了一下他的手道:“你提着些糕点就过去,顺便和你舅舅们说一声,明天大丫回门,我们这边就先不过去了,等初三你大哥他们再去拜年。” 周四郎就惋惜的应下了。 方氏给他包了点心,避着人的时候就忍不住掐着他的腰转了一圈,咬牙切齿道:“别以为我不知道你是不想带孩子,晚上你要是不早些回来……” 周四郎咧着嘴,捂着腰跑了,手上只拎着三包点心。 钱氏看了一眼,还轻轻地哼了一声,并没有去替儿子出头。 满宝正好和三丫一起从菜园里摘菜回来,看到她四哥一溜烟的跑出来,便抬手和他打招呼,“四哥,你又要出去吃酒?” 周四郎腰还疼呢,提着点心就跑了,回身吼道:“没有,我是办正事!” 然后不一会儿就跑没影了。 钱氏在院子里道:“满宝,别管他,他去你舅舅家了。” 满宝抱了菜回去,和她大嫂一起蹲着择菜,方氏也蹲在满宝的对面,问道:“满宝,在京城的时候,你四哥也经常这么出去吃吃喝喝?” 满宝就觉得她四哥的头顶悬上了一把大刀,她迟疑了一下后,还是实话实说,“倒是没有经常吃吃喝喝,就是需要经常出去找活儿,有时候应酬就多了点儿。” 方氏就若有所思起来。 ※※※※※※※※※※※※※※※※※※※※ 作家的话 晚上九点见 ☆.第1350章 下定一 年初二是大丫回门的日子,本来按照日子,她应该初一回的,只是初一不宜出门,加上才过年,她肯定要跟着关咏见本家的亲戚。 所以便顺延到了初二,正好与回娘家一起。 这一天周喜也带着丈夫和孩子回来。 大梨村关氏可比七里村周氏大多了,族人也比周氏多,可单论一家子的人数,关家还真是远远比不上老周家。 所以关咏一进门看到这么多家人,一时都有些懵。 尤其是孩子,要不是他记性还不错,肯定会把人给认糊涂的。 关咏面皮薄,今天他又是主角之一,便是有周四郎和周五郎两个年纪差不多大的叔叔带着,他还是脸色薄红。 大丫早被满宝几个拉到屋里说话了,小钱氏有悄悄话要问她,所以把满宝几个都赶了出去。 三丫一头雾水的扭头问满宝,“小姑,大伯母为什么要避着我们说话?” 满宝就轻咳一声,一本正经的道:“因为她们说的话是大人才能说的话,她们觉得我们还小,所以不告诉我们。但其实我还有本子要送给大丫呢。” “什么本子?” 满宝低头对上三丫的目光,想了想后还是咽下话道:“等你学到的时候就懂了。” 关咏和大丫在定亲前是见过的,双方对彼此都很满意,定亲之后也来往过,所以他们这几日过得还算和睦。 知道大丫过得好,小钱氏就放下了。 等过了初七,县城的铺子也要开张了,到时候他们母女要一起去铺子里干活儿的,到时候又能每天在一起了。 老周家的兄弟拉着两个姑爷吃了一顿酒就熟了,知道关家在县城里给他们小两口买了宅子,关辛便笑道:“我们也住在县城里,正巧离得不远,以后可以互相串门。” 关咏自然表示没问题。 大丫在关家的日子过得比她预计的还要好些,当然不止是因为陪送的那个铺子,其实一直到昨天她才知道,白善和白二郎送给她的那几本书有多重要。 白善上过府学,现在又正在上国子学,他的注解和笔记自然很珍贵,昨天大丫整理嫁妆时把书拿出来给关咏。 关咏一下就惊住了,这个时代,书实在是太贵重了。 大户人家都很少会把书作为陪嫁,更别说他们这样的小户人家了。 在他看来,这几本书比那铺子还要贵重些。 关里长当然也知道这一点儿,所以拿出态度来,对大丫很和善,关家的其他人见状,自然也会对大丫更尊重。 娘家看重,关咏也识趣,他们便留下吃了晚食,天快黑了才告辞离开。 周喜和关辛也跟着告辞,她对母亲道:“等满宝他们启程,您让大嫂告诉我一声,我回来送她。” 钱氏点了点头,应下了。 初二招呼了回娘家的两位姑奶奶,初三则轮到老周家的媳妇们回娘家了。 各房自然都带着自家的孩子走,今年满宝没有和小钱氏回钱家,而是和白善他们去县城给先生拜年。 这一次,刘老夫人也跟着去了。 下午庄先生送他们出门时,他便看着白善和满宝笑。 俩人已经猜到是什么事了,脸上虽一本正经的,但还是忍不住脸上发热。 白二郎坐在马车上看看这个,又看看那个,一脸的莫名其妙。 主要是他不理解俩人为什么好好的突然就扭捏了起来,明明之前还挺好的。 直到第二天,他久等不到白善过来找他玩儿,他要跑过去找他时,白老太太才拦住他道:“别去了,今天白家去周家提亲,可没人在家。” 白二郎瞪圆了眼睛,“这么大的事他们怎么能瞒着我呢?” 白老太太笑,“怎么是瞒着你呢,这事你早几天不是都知道了吗?” “我只知道他们在说亲,我可不知道他们今日要定亲的。”白二郎转身就往外跑。 白老太太焦急,“你这是干什么去呀。” “我去看热闹,”白二郎已经跑远了,大声回了一句,“我是他们的哥哥,我怎么能不在场呢?” 白老太太便停下了脚步,一脸无言的回头和白太太道:“可吓坏我了,我看他这么着急,还以为他也看中了满宝呢。” 白太太:…… 白老太太叹息,问道:“二郎比他们两个还大些呢,他们都定亲了,二郎的大事也不能耽误了呀,还有大郎……” 白老太太想起来就着急,哎呦一声道:“你们夫妻两个整日间在忙什么,怎么也不操心着孩子的终身大事?” 白太太道:“娘别急,今天老爷不就带着大郎出去了吗,听说是绵州成长史家的二小姐就不错,前日我们从我娘家那里回来在绵州留了一晚上,成长史叫上老爷一起喝酒,就有了那点儿意思。” 白老太太眼睛一亮,忍不住坐直来,“这样说来,大郎真能娶官宦家的小姐?” 白太太笑道:“应该是不差的。” 她也觉得很惊喜,所以觉得等待还是很值得的,要是两年前,大郎只是绵州府学的学生,顶天了能说个县令家的女孩儿。 要是碰上庶女,那还不如说乡绅家的嫡女呢。 白老太太这才高兴起来,然后道:“二郎的婚事也得抓紧了。” 白太太低头应是。 白二郎一溜烟的跑到老周家,让他意外的是,先生竟然也在。 正各自站在家长身后的白善和满宝扭头看到白二郎来了,便一起冲他眨眼示意。 白二郎便放慢了脚步,看了看白善,又看看满宝,最后考虑着他们都姓白,还是站在了白善身边。 也是第一次做媒的庄先生看了一眼白二郎,继续笑着和老周头替白善求娶满宝。 本来老周头还想矫情两三次的,但见做媒的是庄先生,他便收起了这个想法,连连点头赞同庄先生的话。 然后一口同意了庄先生的提亲。 庄先生笑了笑,便道:“今日便是个好日子,既然周公也没意见,那不如今日就定下?” 老周头看了一眼老妻,点头同意了。 刘老夫人早有意料,定礼都准备好了。 她伸手从刘嬷嬷的手上接过一个盒子,打开给他们看,笑道:“这是一柄玉如意,是当年我家老爷给我下定时给的,是我婆婆从娘家带来的东西,后来传给了善宝的娘亲,如今善宝要小定,我便又取了来。” 老周家人一起看向盒子里的玉如意,张口结舌,他们哪里见过这种东西,那莹润的玉质,看着就很贵。 ※※※※※※※※※※※※※※※※※※※※ 作家的话 明天见 ☆.第1351章 下定二 依照规矩,老周家是要留客吃饭的,两家和媒人一起吃一顿饭,算是下定礼。 但刘老夫人他们来得太早了,老周头碰上庄先生,头脑一热也答应得太快,这会儿话说完了,但饭菜还没开始准备呢。 大家总不能干坐着等吧? 好在两家离得不远,刘老夫人说起吃喝来,表示他们家里新进了一些新鲜的食材,可以拿过来和老周家共享。 又提到小定虽不是大礼,但也是两个孩子的大事,而村里的老人素来对满宝好,这样的事也该请村里的老人一同来见证才是。 她这么一说,老周头又想起给满宝上族谱的事来了。 他转了转眼珠子,表示赞同,于是让周三郎去村里请村长和村里的老人们来吃饭。 刘老夫人也回去请白老太太,顺便再取些她说的新鲜食材过来。 庄先生则想旧地重游,去看一看学堂。 作为庄先生的弟子,白善和白二郎自然要跟着。 满宝也要跟着,却被老周头拉住了。 白善只能依依不舍的被白二郎拉出门去了。 等送走刘老夫人,老周头立即转身回屋,和老妻打开盒子一起看那柄玉如意。 满宝也蹲在一旁看。 父女两个发出一样的感叹声,“可真好看呀。” 钱氏将盒子盖起来,“娘给你收着,等你出嫁的时候随着嫁妆一块儿送到白家去。” 满宝没什么意见,她还得去京城呢,虽然她有科科,总不会弄丢,但爹娘肯定不敢把这么贵重的东西让她随身带着。 老周头看这钱氏把东西藏到箱子底部,这才拉住满宝道:“今天可不许去白家了。” 满宝道:“我还想去找先生请教功课呢。” “哎呀,没羞没臊的,今天你们定亲,第一天就跑去他们家算怎么回事?”老周头道:“你是姑娘家,要矜持一点儿知道吗?” 话音才落,三丫在屋外喊道:“小姑,白善少爷来了,说找你说话,还说庄先生在学堂等你们呢。” 老周头便立即改口道:“行了,可以去了。” 他小声叮嘱道:“矜持一些知道吗,以后都让白善来找你。” 满宝点头应下,转身就跑出去找白善。 老周头觉得有些不太对,半响才想起来,“既是请教功课,她怎么不带书?” 钱氏瞥了他一眼,这才想起来,是不是太晚了些? 白善正在门外等着满宝,见她跑出来便对着她咧嘴一笑,俩人忍不住笑眯了眼,对视着笑了一会儿后收敛了一些,白善站的地方离她一丈远,笑道:“先生在学堂里呢。” “那我们走吧。” 俩人转身便往学堂跑去,初四依旧是走亲戚的好日子,所以村中路上并没有什么人,白善跑着跑着就离满宝近了,拉住她的手先跑在了前面…… 俩人一溜烟的跑到学堂,白善停下脚步,微喘的拉着她的手,颇有些惋惜的松开了。 原来学堂和满宝家这么近吗? 俩人走进学堂。 现在学堂的小院是新先生住着的,人现在回家过年,门是锁着的,他们当然不能进去。 但学堂的大门却是开着的,庄先生就是来这儿坐坐,看到白善和满宝从外面进来,便笑问:“你不是说回去拿书吗,怎么把满宝带来了?” 白善耳朵微红,脸上却一本正经,“先生,学堂里太冷了,还是回家去吧,我让人在书房里生了火盆,我们可以边烤火边说话。” 白二郎也觉得学堂太冷了,窗户还漏着风呢,他们现在站着没觉得有什么,可要是坐在这里说话就不好受了。 庄先生看着白善和满宝笑了笑,点头应下了。 师徒四个转到白善的书房,围着火盆而坐,下人端了两盘点心和茶水上来。 白善坐在满宝身边,特别乖巧的拿出这段时间积累下来的问题请教先生。 他的问题回答完了,满宝便啪啪的去掉了许多问题,将自己剩下的问题提出来。 白二郎排在最后,不过庄先生并没有照着给白善和满宝讲解那样一一回答,而是他提出问题后就点着白善和满宝,让他们回答,他在一旁做最后补充。 白二郎早习惯了,甭管回答的是谁,他都拿了小笔记下些关键句子。 他看了一眼坐在一旁吃点心的俩人,心中有些愤愤不平,为什么他的问题都需要记在本子上才记得住,白善和周满俩人却是空着手也能把所有问题记下? 最可恶的是,他们竟然不记答案。 白二郎一边记一边在心里想,希望他们过后记不全答案。 庄先生看着坐在自己下首的三个孩子,无限感慨,“你们都长大了呀。” 白善和满宝不好意思,白二郎则道:“先生,我们还小呢。” 庄先生便伸手拍了拍他的脑袋,微微一笑,“好了,定了亲以后就是大人了,二郎,你虽是师弟,年纪却比他们还长些,所以也该稳重一些了。” “我们过了初七就启程,你们也要准备行李了,这一次上京我们恐怕要再过年时才能回来。” 所以,你们想带什么东西就都带上吧,免得回头还让人帮忙送,太麻烦了。 因为去的人多,还都是平日里亲近的人,三人目前还没有想家的感觉,哪怕知道这一次离家怕是长大以来最久的一次。 白二郎突然想到一件事,有些幸灾乐祸,“那我大哥也要在京城留一年吧?完蛋了,他都这把岁数了还没定亲呢,那得到什么时候才定亲?” 庄先生:…… 白善和满宝:“……这有什么值得你高兴的?” 庄先生也拍了一下他脑袋,笑骂道:“调皮,小心回头你爹揍你。” 白老爷暂时不在家,所以今天到老周家吃饭的人只有白老太太和白太太。 白老太太很少到村里人家去吃饭,不过这次是刘老夫人亲自请的,又是因为白善定亲,所以才去的。 不过她也很快就回去了,不过村里的老人和村长们却留下从午食吃到了晚食。 老周头拉着他们的手说了好多话,着重提了一下将来满宝的孩子有个姓夏的事儿,所以满宝上族谱的事儿能不能通融一下,别想着记夏了,就记周吧。 周氏毕竟是小族,族里没那么多规矩的,既然老周头诚心认过,保证了满宝有个后人姓夏,那周银就不算失信,那周氏家族也就不算失信于人,于是老人们便睁只眼闭只眼的答应了。 满宝不改姓,依旧以周满的名字记在周银的名下。 ※※※※※※※※※※※※※※※※※※※※ 作家的话 下午六点见 ☆.第1352章 醉酒 族小开祠堂就很方便,今天晚上老周头才和人说好,第二天就溜达着去找村长和老人们一起开了祠堂。 当然,需要的鸡鸭鱼是他们老周家准备的。 村长把族谱拿来,打开到周银的那一页,看了眼老周头,又看了眼老老实实站在底下的满宝,得到老人们的认可后便招来孙子,口述让他在周银的名字后面记上了满宝的名字。 并简略的说了一下缘由。 老周头接过族谱看了一眼,他字认的少,一眼望去就不认得几个字,于是转给满宝看。 满宝一目十行的扫过,他们这一房,她爹的名字当头,底下一串的名字,全是她哥哥们的,然后才另出一行是她亲爹的名字,同行下方接的是她亲生母亲的姓氏,俩人的名后添了她的名字。 满宝点了点头,和她爹表示没问题了。 老周头大松一口气,立即高兴起来,抬手就招呼着大家去他家吃饭。 白善和白二郎闲得没事做,满村乱转的时候也混了一顿饭吃。 村长和老人们便举着碗和白善敬酒,都拍了一下他肩膀道:“好小子啊,好小子,讲仁义!” 白二郎:…… 他左看看右看看,问白善,“为什么都说你仁义?” 白善苦着脸喝下碗里的酒,勉强不皱着脸道:“因为我肯让我儿子姓夏。” 白二郎呆呆的问,“你儿子是谁?” 白善摇头道:“我还没想好名字。” 满宝也偷偷的往碗里倒了一点儿酒,舔了一下也苦起脸来,果然和第一次舔的那样难喝。 不过她也拿着碗去和白善碰了一下,凑热闹道:“我也敬你一碗。” 白善静静地看她,瞥一眼她碗底那点儿酒,又看了一眼自己碗里的半碗酒。 满宝觉得死道友不死贫道,于是当看不见他的目光,直接一样脖子,苦着脸咽下酒后道:“我先干为敬了。” 不知内情的村长和老人们见了,齐齐喝了一声,道:“好!就该如此,以后你们小两口就应该这样……” 白善默默地把半碗酒给喝了,然后第一次体会到了那种晕陶陶的感觉,不是很好受,因为心脏跳得有些快,但也不是很难受,因为他觉着自己还挺清醒的。 但满宝却看呆了,此时的白善脸红得跟红苹果一样,从眼尾一直红到了脖子。 白二郎也看呆了,伸手在他眼前摇了摇,见他目光呆滞的转过来看他,白二郎便不由扭头看向满宝,“这是醉了?” 满宝立即回过神来,立即放下碗和众人道:“叔公,几位伯伯,村长大哥,我和白诚先把白善送回去了。” 几人也看出来了,立即挥手道:“快送回去,快送回去,蒙头睡一觉就好了。” 自然是不可能蒙头睡的,满宝虽然没喝醉过,但到底是大夫,对处理醉酒还是很有方法的。 她和白二郎一人一边扶着白善出去。 白善也乖乖的给他们扶着。 周四郎还不放心的跟着一起走,正想是不是背着人走的时候,白善抽掉了白二郎扶着的手,清醒的道:“没醉。” 三人一起怀疑的看着白善的脸,依旧很红,但目光却没先前的呆滞了。 他抽掉了白二郎扶着的手,却没抽掉满宝扶着的,依然在她的搀扶下稳稳的朝前走。 周四郎一脸的怀疑,对满宝道:“满宝,你松手让他走一段看看。” 满宝道:“摔了怎么办,先送回去吧,醉不醉都得喝醒酒汤,你没见他脸都红了吗?” 周四郎:“你见识少知道什么?有些人就是喝酒上头,看着醉得不行,其实一点儿没醉。” 他觉得白善再趁机占他妹妹的便宜。 果然,此时再看去,白善脸上的呆滞又深了两分,目光又恢复了呆呆的模样。 周四郎:…… 满宝和白二郎一起认真的看了看,下定论,“的确是醉了,哎呀,先送回家吧。” 说罢扶着他的手往前走,白二郎也去扶,这一次白善不再抽掉自己的手了。 周四郎气得跺脚,哼了一声后转身便回家去,懒得去护送他们。 满宝把白善送回去,摸了摸他的脉,去厨房里叫厨娘熬了醒酒汤,给他灌下去后便起身道:“睡一觉就好了,不过可不要蒙头睡。” 见白善闭着眼睛,她就伸手戳了戳他还肉肉的脸颊,道:“别装了,知道你没睡,我可是大夫。” 白善就睁开了眼睛,目光在屋里一扫,问道:“白二呢?” “熬醒酒汤的时候他跑回家去了,白老爷和白大哥他们回来了,好像买回来好多东西呢。” 白善就伸手拉住她的手道:“那你陪我说说话?” 满宝往外看了一眼,小声道:“大吉在外面呢。” 白善拉着她的手没放,“他不会进来的。” 满宝便任由他拉着,问道:“你想说什么?” 白善一时顿住,他并不是非得要说什么,他就是想和满宝待在一起,哪怕什么都不说,就静静的坐在一处也可以。 满宝见他望着她愣住,一句话也不说,脸稍热,便摇了摇相握的手,问道:“说呀?” 白善就把她的手放在自己的脸上,没话找话,“你看我是不是发烧了?” 满宝顿了一下后道:“没有,你这是热的,酒是热的。” 白善胡搅蛮缠,“可我觉着我就是发烧了,你再仔细的摸摸?” 满宝就摸了摸他的脸,然后去摸他的额头,迟疑道:“那用冷水洗一下脸?” “不要,太冰了。” 满宝觉着他太矫情了,而且他还一直拉着她的手不放,显然并不是真的想要降温,干脆就坐在床边看他胡搅蛮缠。 也不知道是不是酒的后劲儿太大,这会儿白善看着满宝的笑脸,倒觉得自己晕了,脸上好似着了火一样的烫,他只能闭上眼睛,紧紧地握着她的手喃喃:“我是真的醉了……” 满宝轻笑道:“那你快睡吧,睡着就好了。” 白善又睁开眼睛看她,“那你要走了吗?” 满宝摇头,“我等你睡觉。” 白善便放心了,紧紧地拽着她的手不放松,时不时的还要睁开眼睛看一下,以示自己没睡着,表示你可不能走。 满宝就撑着下巴坐在一旁看他,他要是太闹腾了,她就给他一爪子,白善便安静片刻。 ※※※※※※※※※※※※※※※※※※※※ 作家的话 晚上九点见 ☆.第1353章 为悦己者容 酒的后劲一上来,白善便真确感受到了醉意,一股睡意袭来,他眼睛闭上,呼吸慢慢绵长起来,握着满宝的手也微微放松了些。 满宝另一手撑着下巴仔细的观察他,然后用手指轻轻地戳了戳他的脸,确认他是真的睡着以后便微微一笑,小心的正要把左手从他的手心里抽出来,却被他反射性的一把握住。 满宝:…… 她坐了好一会儿,确定他还没睡熟便无聊的坐着。 这屋里只有他们两个,一个躺着睡觉,满宝实在无聊,便只能找科科聊天,“说起来人类也是生物吧,百科馆会不会连人都收录?” 科科被她吓了一跳,不明白她为什么会有这么危险的想法。 它道:“不能,不仅人类,所有的智慧生物都不能被列为收录对象,这是违法的。” 满宝就点了点头,继续盯着白善看,又冒出一个问题,“你看白善好不好看?” 科科:“……宿主,审美是主观判定,我没有主观意识。” “那客观来说呢?” “以现有的数据来说,普遍的人都会认为他好看。”科科顿了顿后道:“宿主在数据中也被认为好看。” 满宝就喜滋滋起来,撑着下巴继续盯着白善看。 看着,看着,她往外悄悄的看了一眼,发现大吉已经不在院子里了,她便从系统里取出一支笔和一台砚来,磨了墨后给他画了画眉毛。 画完了她问科科,“你看,这是不是剑眉?” 科科看着那两管黑乎乎的眉毛,直接沉默以对。 满宝却撑着脸看得很认真,“似乎画得粗了点儿……” 科科:……那是一点儿吗? 满宝一直等到白善睡熟,彻底放松了他的手她才抽出手来离开。 白善这一觉睡得很熟,一直到傍晚才醒过来,他揉了揉眼,低头看到自己手指上的淡墨,隐隐觉得不对,立即下床去照镜子。 看着镜子里的人,白善半响说不出话来。 他深吸一口气,开门出去,无视外面下人惊诧的目光,直接道:“去打盆温水来。” 下人回神,立即转身跑去厨房打水。 大吉正好路过,也惊呆了。 算起来,自从少爷九岁以后,他就不会再被画花脸了,这是…… 白善也有些郁闷,他小时候和满宝同桌,偶尔午食过后在学堂里趴在桌子上睡午觉,便会忍不住在彼此的脸上画东西。 为此他们还打过架,惹得先生罚过他们还几次。 可自他们长大一些后他们就不再这样了,谁知道他这么大岁数了竟然还被满宝画脸。 白善闷闷不乐的坐在镜子前,看着看着觉着不对,他凑近了看,正巧下人端水进来,他便问他,“你看我脸上的墨画的是什么?” 下人忍着笑的看了一下,“少爷画的是眉毛?” 白善若有所思,“眉毛吗?” 下人点头,可不是眉毛吗,本来少爷的眉毛就挺好看的了,满小姐画了两道那么粗的眉毛,那墨水还不小心连在了一起,看上去就好似一条绷直了的黑色毛毛横在眉毛上。 白善叫住要退出去的下人,绷着脸道:“等我洗好了再走。” 白善将脸上的墨水洗干净,水直接黑了,他擦了擦脸,又去照了照镜子,扭头问下人,“我这眉毛不好看吗?” 下人直接点头,“好看,这十里八村再没有比少爷还好看的人了,除了满小姐。” 白善:……谁要跟这十里八村比呀,这村之外还有县,县之外还有州,州之外还有道,他们现在都走到京城去了! 杨大人多好看呀,他不跟杨大人比也就算了,也不至于就和这十里八村的人比吧? 白善又照着镜子看了一下自己的眉毛,若有所思的问道:“剑眉要怎么画?” 下人:……男人也要画眉吗? 见下人回答不上来,白善也不勉强他,挥挥手让他走了。 白善换了身衣服,伸了伸懒腰出门,大吉在外面等着他,见他出来便跟上。 白善回头与他道:“你回家去吧,我今晚不出门了,就去隔壁找一下二郎和大堂哥。” 大吉便点了点头,和这院子里伺候的下人说了一声便往后面的一座偏院去了。 那里住着二吉,他也住在那里,住处要比家中的其他下人要好很多,因为那以前是做客院的,并不是下人房。 白善让下人去告诉祖母和母亲一声,直接去隔壁找白二郎。 白二郎他们都吃过晚食了,听到他说一觉睡到现在,便让厨房给他下了一碗面,然后盯着他的脸看,“你的眼睛怎么红红的?因为喝醉酒被骂哭了?” “没有。”白善想和他们探讨画眉的事儿,于是示意他们看他的眉毛,“你们觉得我的眉毛丑吗?” 白大郎和白二郎就认真的盯着他的眉毛看,“有点儿红。” “有点儿散,”白大郎问,“你剪了?” 白善:“……没有。” 他也盯着白大郎的眉毛看,至于白二郎,他根本不稀得看,他看了看后嫌弃道:“大堂哥,你怎么不画眉?” 白大郎一度以为自己听错了,掏了掏耳朵问,“你说什么?” 白善道:“大堂哥,你年纪也不小了,怎么也不拾掇拾掇自己?” 白大郎这下确定了,他没听错。 他看了看白善,又扭过头去看了看他弟弟确定自己不是在做梦,然后就伸手去摸白善的额头,“这是头回吃酒把脑袋给吃坏了吧?这画眉是女子的事儿,我为什么要画眉?” 白二郎连连点头,也觉得白善是吃坏脑袋了。 不过他很快反应过来,窃笑问,“是不是满宝嫌弃你长得不好看?” 白大郎问他,“师妹嫌弃堂弟长得不好看你高兴什么?你长得还不如他呢。” 白二郎却对自己很有信心,“胡说,大家都说我长得好看的。” 白大郎不理他,直接对白善道:“我没见过男子画眉的,堂弟,你可别乱来。” “什么画眉?”白老爷端了一碗面进来,随手递给白善,笑眯眯的道:“善宝来得正好,我正要找你商量一下你大堂哥的婚事呢。” 白大郎:“……爹,说亲的是我吧?” 白老爷就瞥了他一眼道:“别以为我不知道,是善宝提醒你,你才想起来要说官宦家的淑女的。” 白大郎:…… ※※※※※※※※※※※※※※※※※※※※ 作家的话 明天见 ☆.第1354章 心塞 早在年前,和白大郎谈过以后,白老爷就试探性的往外往出了消息,当然,这种消息不可能是他亲自去说。 白善提醒了他,他觉得不能把目光局限在一地,于是他找了罗江县最好的官媒,暗示对方往周边州县也走一走,对方瞬间就明白了。 各地官媒本就互有联络,说亲这种事虽然多为一地内互相流通,但如果本地找不到合适的,尤其一些大户人家,外嫁和外娶也是常有的事儿。 这些都需要媒人跑动的。 这种大户之家的婚事多是私人做媒,但最后纳采问名时也多要请一官媒帮忙打点,一来二去,业务能力最好的官媒便有了些人脉,也会认识各地的媒人,扩展业务。 白老爷要给儿子说亲,当然不可能两眼一抹黑的随便挑个姑娘不是? 所以他直接找了官媒。 官媒和白老爷了解了一下白家的家底和白大郎自身的条件,都不在罗江县里停留,直接往绵州城找去了。 当然,她也不可能自己在绵州城开展业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地盘,而地盘是不容侵犯的,所以她到了地方直接找了绵州认识的官媒。 当时正值年前,过年一直是走亲说媒最好的时候,白老爷的家底不薄,白大郎的条件也好,肯定也要往高处找的。 这样的媒,做一桩抵一百桩,所以不论是罗江县的官媒,还是绵州城的官媒都很看重。 趁着过年的时候,官媒们走街串户,很快就找了三家合适的人家。 两个媒人商量了一下,决定从最高的往下说,先和绵州刺史夫人提了一下,因为他们家也有适龄待嫁的姑娘。 刺史夫人听了一下白大郎的家世后便婉拒了。 官媒也不失望,转身就去了隔壁的成长史家,他们家的二姑娘也适龄。 本来她们也没抱多大的希望,结果成长史家竟然没把话说死,只道还没见过人,不知人如何。 于是罗江县这边的官媒就和白老爷说了。 当然,女方挑,男方也要挑的,两位官媒都将双方的底子和要求了解了一下。 罗江县这边的官媒可以拍着胸脯道:“我们县这位白老爷虽住在乡下,家底却是一点儿不薄,您别看他们家不显山不露水的,却还是从陇州白氏出来的,也算是名门之后。” 作为官媒,消息最为灵通,白大郎早是罗江县各大媒人的眼中肥肉,所以对白家本来就还算了解,白老爷再在媒人跟前炫耀一下根底,媒人们就更了解了。 当然,她们也不是只听事主一言便相信的,她们还跟人旁敲侧击的调查过的。 只不过三分好被她们渲染成了五分,七分优秀,那就是十分的圆满了。 罗江县这边的官媒敢拍着胸脯说白大郎学识丰富,人品贵重,绵州城那边的官媒就敢打保证成二小姐温柔贤淑,貌美如花。 白老爷不好关注成二小姐怎么样,他知道以后,首先打听的是成长史为人如何,为官如何,然后才是成家两位公子为人如何。 发现没什么大问题后才带着白大郎去绵州城里和成长史见了一面。 借的是拜年的借口,白大郎和成二小姐也远远的见了一面。 当然,成二小姐比他便利多了,白大郎敢打赌,他在大堂里应对成长史的时候,屏风后面一定站着成二小姐。 他就比较倒霉了,只远远的看了她一眼,勉强能看到人长什么样而已。 所以白老爷问他什么想法时,他表示什么想法也没有。 白老爷见他拿不定主意,便直接略过他来找白善了。 他觉得,不论是智商、格局,还是相关经验,白善都比他儿子强,看他早早和周满定下亲事就知道了。 他将成家的情况细细地说了一遍,尤其是他打听来的消息,然后目光炯炯的看着白善,“你觉得这门亲事怎么样?” 还只是个少年的白善沉吟片刻后问道:“成家这是对大堂哥很满意了?” 白老爷就兴奋的一拍大腿道:“可不是吗,当时见过后成大人虽未明说,却是很满意大郎的,官媒也说了,成大人有意。” 可是…… 白老爷瞥了一眼白大郎,有些恨铁不成钢,他自己也是有些满意的,但就卡在了白大郎身上。 白大郎倒也没说不满意,但就是这种不确定的态度最为要命,毕竟是他娶媳妇,以后要过日子的是他呀。 白善也觉得大堂哥的这个态度不好,扭头问他,“大堂哥,你觉得呢?” 白大郎挠了挠脑袋,诚实的道:“我不知道啊。” 白善便道:“堂伯,大堂哥这是还不了解成二小姐呢,要不您再和成家谈一谈,让大堂哥和成二小姐坐下来谈一谈,再说说话?” 白老爷:“……你做梦呢,人养那么大的姑娘怎么可能让一个外男与她独处?又不是像你和满宝从小便认识。” 白善自得起来,然后道:“可我祖母说了,娶妻娶贤,您只了解她的父兄,万一她不肖她父兄,性子就长歪了呢?” 白老爷:…… “况且您也说了,是大堂哥娶妻,将来这日子还是大堂哥去过,他当然得见一见人,了解一下对方才好。” 白大郎连连点头,就是这个道理。 白老爷见了便没好气的道:“你现在倒是点头了,早前问你的时候你怎么不说?” 白大郎:……不是您说的婚姻大事,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吗? 白善和白二郎一起鼓动白大郎去见一见人,白善道:“说不定成二小姐也想见一见大堂哥呢?” 女子嫁人和男子娶妻同等重要,他不信成二小姐不想和大堂哥谈一谈。 白老爷就忧愁道:“我让媒人去说,不过这样一来,初八大郎肯定不能与你们一起上京了。” 白大郎立即道:“那不行,爹,国子监开学也是有时间限制的,我若是晚到太久会被记过的。” “可娶亲也是大事……” 白大郎略一思索便道:“若是不合适就先放着,儿子并不急着要成亲。” 他道:“年过及冠才定亲的人也比比皆是,并不只有儿子一人。” 晚婚的人虽少,但又不是没有,白大郎并不觉得有什么。 但白老爷看看白善,再扭头去看两个儿子,心塞不已。 ※※※※※※※※※※※※※※※※※※※※ 作家的话 下一次更新在下午六点左右 ☆.第1355章 白老爷的用武之地 白二郎跃跃欲试道:“爹,不然我们陪大哥去看看?” 白善也道:“反正这种事只要大堂哥点头答应了,剩下的事都是交由长辈和媒人来做的,他在不在都无所谓。” 白大郎连连点头,生怕他爹把他扣下,连忙保证,“爹,只要您让我见一见成二小姐,我就能给您主意了,到时候什么时候定亲,成亲,全听你们的。” 白老爷头疼:“你不是见过了吗?” 白大郎:“那叫见呀,这才一天我都快忘记她长什么样了。” 白善忍不住扑哧一声笑出来。 白老爷嘟囔道:“谁娶媳妇不是这样的?” 白大郎指着白善道:“他就不这样。” 他道:“我也不指望和堂弟师妹一样相处数年再定亲了,但至少也得真正的见一面吧?” 没见白善之前你可没提这些条件。 白老爷意识到自己似乎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忍不住扭头看向白善。 白善也意识到了,正打算的偷偷溜走,只是他才起身就被盯住,他迟疑道:“不然,我们来讨论一下画眉的事儿?” 白老爷没好气的问道:“画什么眉?” 白二郎便趁机取笑白善,“爹,白善想给自己画眉呢,男子汉大丈夫竟然学女孩子家画眉。” 白老爷闻言瞥了白二郎一眼,又扭头去端详了一下白善,然后回头看着他的两个儿子道:“难怪你们娶不着媳妇,长得没人家好看也就算了,还不想着打扮自己。” 白大郎和白二郎遭受重击,不可置信的看着他们爹。 白老爷就拉着白善道:“不就是画眉吗,我会!” 白善也瞪圆了眼睛,不可置信的看着堂伯。 白老爷被三个孩子的目光一看,立即精神抖擞起来,笑道:“怎么,以为男子不画眉?你们这就不懂了吧……” 也没谁教过他们呀。 白善是因为没爹,白大郎和白二郎嘛,他们爹是没想起来。 不过现在白老爷想起来了,他拉了拉袖子,高声叫了个丫头进来,让她回正房去取他的东西来。 东西不多,也就一把小刀,一把剪刀和一支眉笔罢了。 白老爷道:“在乡下待久了,这东西我也不常用,你们呢,将就将就听着就行,等你们成亲,身边肯定要有大丫头伺候的,自有她们伺候,现在嘛,且先忍着,知道有这么回事就行……” 在乡下,自然没人画眉的,别说男子了,就是女子都很少倒腾自己的眉毛,白老爷也就出门的时候才会想起来注意一下自己的仪容。 这个世界,长得好看还是很重要的。 接受过社会打磨的白老爷深知这一点儿,以前他没什么教孩子们的,现在嘛。 看他们这么好奇,白老爷就举例告诉他们仪容得体有多重要。 别的不说,长得好看,他们在学里也会更受先生和同窗的欢迎。 真以为他和白启读书的时候先生和同窗们那么喜欢白启单纯是因为他读书好? 当然不是! 白老爷认为,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白启长得比他好看。 不然他们第一次进学的时候,还没考试呢,大家为什么更喜欢白启? 还不是因为他的脸比他白,比他好看? 白老爷有点儿手残,他在给三人示范的时候刮坏了白二郎的眉毛,要是以前,白二郎肯定不会在意这种小事的。 但他现在知道男子也该注意仪容了,于是他没忍住,眼里憋了泪,剩下的一边说什么也不肯给白老爷试手了。 白大郎忍不住道:“爹,不如让丫头来吧。” 白善早后退两步了,闻言连连点头,还是让懂行的人来吧。 白老爷还有些失望,不过他还是挥手让会画眉的丫头来接手。 白二郎的眉毛已经被刮坏了,丫头看了看,觉得肯定是补救不过来了,于是在征得白老爷的同意后她就全剃了,然后才给他画上眉毛。 白二郎的眼泪本来都快要下来了,画上以后他才忍住了,他对着镜子照了照,迟疑问:“那岂不是以后每天都要画眉?” 丫头道:“二少爷放心,过不了几天眉毛就长出来了。” 白二郎这才松了一口气,勉强接受了这一点儿。 白大郎仔细回忆了一下,总算是回忆出点儿什么了,“我的同窗中似乎也有描眉的……” 白老爷不以为然,“这有什么,女子要打扮,我们男子自然也要注意仪容的,本朝以武创世,所以还算是好的,两晋时候,多少风流名士涂脂抹粉,只为得赞一句?” 目前还只会埋头苦读的三人:…… 白老爷道:“等你们学会了,以后不仅可以倒腾倒腾自己,也可以与妻子作闺房乐趣嘛。” 白大郎和白二郎便一起扭头看向白善。 白善脸微红,只能再次转开话题,“堂伯,大堂哥的婚事你要不要和堂伯母再商量商量?” 白老爷一想还真是,他又烦心起来,看着白大郎叹息道:“你呀,你呀,可真够麻烦的……” 要是像白善一样多好呀,年龄一到,自己找了个媳妇,家里只需要说说亲就好,简单得很。 虽然白老爷觉着麻烦,但还是找白太太谈了谈,第二天他便带着白太太和白大郎再次往绵州城去了。 白二郎则留下来收拾准备启程的行李,到时候他们到绵州城接上白大郎就走,他没必要来回奔波了。 白老爷和白太太本来还不放心把这么大的事交给白二郎,但白二郎觉得自己已经长大了,毕竟比他小上好几个月的白善都定亲了,他难道还不能管收行李这种小事吗? 所以他大包大揽的应下,高高兴兴的把他爹娘大哥都送走,转身就钻到他们家库房里,看见这个也想拿,看见那个也想拿。 刘老夫人见了,干脆把家里准备启程的行李的事也交给了白善,权当是给他的历练。 满宝家里则没多少需要她愁心的,她只需要收拾好自己带的东西,但她的东西很少,带回来的多,需要带到京城的却只有随身带的几本册子和医书罢了,衣服也只有那么几套而已。 其余的东西,便都是老周家各房给准备的,很有条不紊。 ※※※※※※※※※※※※※※※※※※※※ 作家的话 晚上九点见 ☆.第1356章 结束和开始一 比如,他们路上吃的东西,全是小钱氏准备的,而周二郎和冯氏则给京城的二丫,要上京的三丫准备东西,顺便准备他们需要的油布,以免路上下雨淋湿东西。 三房也在给四头准备东西,周三郎素来老实,但四头却很机灵,别看他比三头小三岁,吵架却很少输的,所以常被三头打。 没办法,吵不过就只能动手了。 所以早两天周三郎就开始和四头唠叨,“到了京城要听你叔叔小姑和哥哥姐姐们的话,有事记得找大人商量,不许跟人吵架,也不准与人打架知道吗?” 周三郎道:“你打不过人,没事不要惹你三哥他们,有事找你小姑给你们评理。” 四头很有些不服气,“那我要是能打赢呢?” 周三郎看了一下他儿子的身板,再想一下三头的身板,道:“算了吧,你且还有的吃呢。” 他道:“你平时多吃点儿饭,吃多了就壮了。不过壮了也别想着和你哥哥们打架,你们出门在外得拧成一股知道吗,要是你们先打起来了,外头的人欺负起你们来更狠。” 四头道:“我从不打架的,都是三哥,他说不过我就揍我。” 一旁给他叠衣服的何氏听了,就点了一下他的额头道:“也是你嘴巴不好,别以为我不知道,你常仗着你三哥没你会说欺负他。” 她对周三郎道:“这嘴巴也不知道像谁,明明我们都没那么会说,偏他这嘴巴厉害得很。” 周三郎道:“像娘。” 何氏:…… 四头就得意起来,“爷爷也说我像奶奶。” 何氏往外看了一眼,拧了周三郎一把,小声道:“你闭嘴吧,这话让娘听到了,看娘不收拾你。” 刚才她说的话是什么好话? 周三郎摸了摸鼻子,不自在的想,的确是像娘嘛。 以前他娘多可泼辣了,四头这嘴巴还远不及呢。 陆氏也在给周五郎收拾东西,没错,这一次上京,周五郎也要去,周立威(二头)则要跟着周四郎继续留下收茶叶。 他要押着一车茶叶,带着满宝他们和白家组队上京去。 夫妻两个依依不舍,主要是周五郎依依不舍,他拉着陆氏的手小声道:“你等着,等我在京城安顿好了,我就让四哥带你一块儿上京去。” 陆氏就小声的道:“要是吃白饭,爹娘肯定不愿意我去,你最好能帮我提前找好活儿。” “在饭馆里干?” 陆氏微微摇头,小声道:“恐怕不行,我做饭也不好,饭馆收钱有二丫,跑堂有大头他们,后厨都得会些厨艺才能帮得上六叔的忙,爹娘要知道我上京是为了进饭馆,肯定不能答应。” 周五郎就苦恼起来,“那不做饭馆,还能做什么呢?在京城,适合女子做的活计不多,你也不会刺绣和裁衣呀。” 虽然他们身上穿的衣服是陆氏做的,但这手艺和成衣铺里的相差太多了,周五郎觉得让妻子去做这个有点儿难。 陆氏想了想道:“你到了京城后打听打听,到时候写信回来告诉我。除了做饭,刺绣,总还会有适合女子做的事吧?” 周五郎叹息着点头,看来二嫂说的对,女子就该学些手艺才行,不然还真难找工作。 男子就不一样了,他就是什么都不会,出去扛包也行。 老周头和钱氏则在准备给周六郎的东西和聘礼,还要把他的庚帖做好给周五郎带上。 于是,整个老周家都很忙碌,反倒是四房的方氏闲了下来,她便负责看着几个小孩子,不让他们打架乱跑。 周四郎在满宝定亲后的第二天就带着周立威出门收茶叶去了,一天的时间都不肯耽误。 满宝把自己的东西收好,重新放到她带回来的箱子里去,合上以后就把两本书带上去找白善。 她问道:“你抄的医册怎么样了?” 白善笑道:“差不多了,我再抄两日就好了,一定能赶在出门前抄好。” 满宝便摊开纸张,研墨道:“我和你一起抄吧,早日抄好,早日给道和送去。” 白善没意见,他把医册给满宝看,“我抄到这儿了,这前头的我来抄,你就从这里续上吧。” 说罢,回身坐下研墨。 满宝便从那里开始往后看,扫了一下后心中有数起来,她把医册还给白善,沾墨便从指定的那一页默写起来。 这一本医册就是她写的,且也是才写完,所以记忆还深刻。 只要知道后面写的是哪些内容,她便能自己再写一遍,就算有些字的出入也不要紧,知识不错就可以。 俩人正埋头苦写,刘嬷嬷大步从外面进来,看见俩人这样认真读书便不由一顿,然后就加重了脚步。 白善和满宝听见脚步声抬起头来,刘嬷嬷沉声道:“少爷,满小姐,二吉要不行了,老夫人让你们去看一看。” 满宝和白善齐齐一愣,对视一眼后放下笔起身和刘嬷嬷去了偏院。 满宝问道:“二吉一直在家里吗?” 刘嬷嬷低头应了一声“是”。 满宝就问,“那怎么不告诉我呢,我可以给他看看的。” 刘嬷嬷没敢说,其实一开始老夫人是想过请满小姐过来看看的,毕竟满小姐的医术已经名满京城,说不定能让二吉好受些呢? 是二吉不愿意。 他不敢见周满,大吉知道他的身体和心思,也不想勉强他,所以和刘老夫人婉拒了。 俩人和刘嬷嬷跨进偏院的正屋,屋里干燥且洁净,他们转进内室一看,刘老夫人正坐在桌子边,而床上躺着一个已经瘦得不成人形的人。 二吉比上次见得更瘦了,肌肉萎缩得更加厉害,盖着被子,白善看着总觉得被子比人还重。 大吉坐在床边握着二吉的手,看到白善和满宝进来便起身给他们微微让了让,露出二吉的面容来。 既能够让床上的二吉看到俩人,也让白善和满宝看到床上的二吉。 其实二吉没想见白善和周满,不过是刘老夫人和大吉觉得他或许应该见一见两个孩子。 ※※※※※※※※※※※※※※※※※※※※ 作家的话 明天见 ☆.第1357章 结束和开始二 自从十月那会儿知道少爷告了御状,而益州王反了,他便放下了一半的心事。 待后来知道益州王死在了战场上,十三年前的旧案被完全翻出来,他剩下的一半心事也了了。 之后他就没了求生的意志,一直撑着不过是想见一见老夫人和大哥,确定这事是真了了。 之后他就一直昏昏沉沉的,他都觉得自己活不到过年了,可又觉得死在年节下太不吉利了。 虽然他只是个下人,但死在府里也太晦气了,所以他这口气就一直在。 结果昨天大哥告诉他少爷和满小姐定亲了,他就觉得自己轻飘飘的,他知道,这是大限到了。 一直照顾他的下人也看出来了,连忙请来了刘老夫人。 满宝上前两步,伸手摸了摸他的脉,半响,她收回手,有些伤心的和众人摇了摇头。 大吉眼中一热,他强忍着泪水,上前抱起二吉的上半身,让他看到白善和周满,他低声道:“少爷和满小姐来看你了。” 二吉微微睁开眼睛看向白善和周满,目光在白善身上停顿了好一会儿,喃喃的叫了声“少爷”,然后就缓慢的转着眼珠子去看周满,半响,他低低地说了一句“对不起”。 满宝微微摇了摇头,小声道:“我不怪你的,我父母的死又不是你的错。” 二吉扯了扯嘴角,似乎有些高兴,精气神一下就下去了,他更软的依靠在大哥怀里,声音几不可闻,“我,我想回家……” 大吉含着泪点头道:“大哥送你回陇州,你放心……” 二吉放下心来,呼出了长长地一口气,眼睛慢慢闭了起来…… 满宝抖着手去摸了一下他的脉,片刻后含着泪的冲大吉摇头。 屋里便响起了低
相关推荐:
误打误撞(校园1v1H)
穿书后有人要杀我(np)
取向狙击
屌丝的四次艳遇
[快穿]那些女配们
修仙:从杂役到仙尊
如何逃脱乙女游戏
吃檸 (1v1)
致重峦(高干)
清冷美人手拿白月光剧本[快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