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1章
。这是不得已。” “是。” —————————— 祝缨不得不担负起了一些责任。 她又把祝青君派了出去,这一次,她给了祝青君三百人,除了一队女兵,又配了些男兵。祝青君这次算是立功了,然而未得进封。 因为“军功”不够,她原本就不是兵士,也谈不上论功行赏。即便她是个男兵,有这份功劳,也是先给她多一些的人带着,攒够了功劳,再表奏朝廷请功。 论军功是有明确的规定的,先登、斩将、夺旗、首虏数……等等,祝青君这个探听消息,只是知道胡相与“太子”在不远处准备进攻。 但是郑侯也留意到了这个小姑娘,赏赐了祝青君一些钱帛。郑侯虽然也认为祝青君算是有本事的,思之再三,还是没有向祝缨提及要任用祝青君。 国家还有人,不至于让个小姑娘冲到前线去探路。祝缨爱用女子,可以说是染了些獠人习气。郑侯却是个老派人,不想这么支使女人。 祝青君身上没有个官职,但祝缨却给了她一身男装的锦袍让她先穿着。郑侯听了,一笑置之。 他还有更重要的事要办,不值当耗费心力在一个黄毛丫头身上——胡兵也在聚集了! 累利阿吐离边境不算远了,在寻到“王子”之后,他们又往南前行了一段距离。因为“太子”也想顺路再看一看南蛮子的城池。 累利阿吐也不阻拦,派人沿着商路往南走先行哨探。探子给他带回来了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国相,南蛮子在调集大军!” “太子”“王子”年轻人,都很兴奋,累利阿吐却很惊讶:“他们要北上了?他们的兵马都整顿好了?他们的春耕不是还没结束吗?” “太子”问道:“跟春耕有什么关系?” 累利阿吐道:“咱们耕种的人少,太子才不觉得。南朝不一样,他们就靠耕种养活。北地的春耕还要几天才能结束,春耕的时候一般南朝人不会轻动。春耕与秋收一样,是需要大量的青壮、也需要大量的牲口。战争也是需要征发民伕的。一般而言,南朝会优先选春耕、秋收。” “太子”道:“是这样吗?那他们现在是为什么?” 累利阿吐皱眉道:“也许是他们觉得咱们会以为春耕时他们不会动手,防卫松懈,想打我们个措的不及吧。” “太子”道:“那咱们也要准备起来了!” “王子”则不以为意,道:“这群南蛮子,也不过如此。他们也就打一打奚达部。” 说着,两个年轻人对着挤眉弄眼起来,都笑了。奚达部本来就不得他们的喜欢,与南朝互相消耗正好!只可恨南面那个老狐狸居然在暗中支持奚达部,没有能够一直打下去。 累利阿吐道:“奚达部不足为患,只要大汗、太子强盛,他们也不过是撒个娇罢了。如果能够从南下中得到好处,他们是绝不会拒绝劫掠的。” “太子”道:“他们面目可憎,还撒娇?看着就烦。” 累利阿吐道:“不过是烦人,论危险还是南朝,那位郑侯有些本事。” “王子”也说:“可惜没能先并吞了奚达部等几部,还没有准备好。如果能在秋高马肥的时候再南下,岂不顺畅极了?” 累利阿吐道:“世上的事情就是这样的,永远不会让你准备好一切。请求大汗征兵吧。” 于是,一个“王子”一时兴起南下,一个小姑娘一时眼尖追踪,一个胡相寻人的时候多派了些人,误会像雪球一般越滚越大。 祝青君以为胡人人多势众是要南侵,她报了上去,郑侯派斥侯核实,确有一股人马驻扎在不远处。郑侯这里添兵,累利阿吐那儿发现了郑侯在添兵,以为郑侯要出其不意反攻,他也征兵、添兵。 双方都没有万全的准备,却都有一股不得不为之的豪情。 ———————— 双方不断添兵,也没有丝毫的信任。 到得五月时,郑侯这里已聚集了整肃后的八万兵马,号称二十万。对面累利阿吐召了五万人,号称十五万。 这样大的集结、离得又这么的近,彼此都觉察出对方的存在,都磨刀霍霍地在等一个爆发的机会。 祝缨虽然将行辕北移,终究不能上战场,只能听取战报。 五月末,小冷将军率军突出,划了个弧形,把累利阿吐的中军闪了出来,只管攻他的右翼。累利阿吐遣人还击。 雪球越滚越大,到得六月,双方仍然胶着。从战报上来看,是郑侯这边稍略优势,但是消耗也是惊人的。祝缨这里,安排伤兵、收敛尸骨、发放抚恤金,也忙得不可开交。 士兵的抚恤有朝廷管,征发的民伕的死伤就是祝缨在管了。 这一日,她刚批了一笔一百三十七人的抚恤款子,郑侯大营那里派了人来:“大人!君侯有请!” 祝缨看他的神色不对,问道:“出什么事了?” “您去了就知道了!” 祝缨心下心疑,叫来金良:“咱们一同去看看。”又下令给荆纲,让他与项乐一同看守行辕,自己带上胡师姐、卓珏等人携二十名随从往大营去。 来人看她佩刀带弓,苦笑道:“大人不必如此。” 祝缨突然问道:“君侯怎么了?” 来人脸色一变! 金良脸也煞白了,哆嗦着嘴唇问道:“难道?” 那人忙说:“不不不,只是病了!” 祝缨与金良对望一眼,火速赶往大营! 大营一片肃杀之气,祝缨直奔大帐。信使与守帐校尉交换眼色,旋即被放行。 郑侯住在内帐,里面白天也点着灯,照清了挂着的地图。郑侯斜倚在榻上,脸色蜡黄。 金良压抑着叫了一声:“君侯!” 郑侯睁开眼睛,祝缨上前问候:“君侯可上报京城,求一御医?” 郑侯道:“先不要管那个了!” “怎能……” 郑侯道:“一把老骨头,怎么会没有病痛?军中的事务你要留心。” 祝缨道:“粮草补给,我自当尽力。” 郑侯摇了摇头,道:“不止是粮草补给。还要让胡主看到铜墙铁壁,看到北地安宁,看到国力强盛,才能熄灭他的狼子野心!这事,就不在我而在你了!” 祝缨忙说:“您何出此言呢?没有您,北地再安宁,不过是肥羊而已。” 郑侯道:“年轻人,在我面前只管说实话。” 祝缨诚恳地道:“兵事,我是真的不懂,不明白您为什么这么说。” 郑侯道:“如今官军是好了一些,我看他们比我年轻的时候还差得远了。则要退胡兵,就不能只靠打了。你看看这里……” 他指着舆图对祝缨说:“出了这道山,就算能够突出胡境,去了,也得再回来,不能长久占据,只有羁縻册封而已。” 祝缨看这个地图,好像也是这么个道理,就,广阔草原,谁都来去如风。牧民的生活很苦,也养不了太多的兵马,就算想以战养战,也是一番横扫之后再后撤的。不能持久。 论起来,南方虽然是烟瘴之地,好歹能多长些东西,这一片……这么说吧,如果能够像中原一样经营,累利阿吐早就干了! 郑侯语重心长地说:“所以要威慑。让人知道你的刀锋利、能杀人,你也有力气挥动这刀,别人就会对你客气。要是带着破铜烂铁,人也病歪歪的,嘿!” 祝缨垂下眼睛,看到他的手指向自己腰间佩刀。 “是。” 郑侯又说:“我看这些带兵的人,一时也还没有长成,坐镇中军的人不能鲁莽也不能胆怯,你虽不是行伍出身,反而比他们更合适些。” 祝缨连连摆手:“怎么说到这个上头了?” 郑侯笑笑:“这么大的营盘,几处的驻兵,补给都能安排得井井有条,是对大军了如指掌的。他们那些人,心里没这个数。” 他起初也是把祝缨当个后方的,但是人与人是比出来的。 祝缨只好硬着头皮听了他的夸奖,郑侯道:“这一仗早就该打了,全因胡人内讧才拖到了现在。” 祝缨道:“我也以为我最迟今秋就能回去了。” 郑侯意味深长地看着她,道:“若将北地多交给你几年就好了。” 祝缨道:“那怕是不可能的。” 她本来就是个使职,硬顶着拖到了秋天庄稼一收也就顶天了。无他,皇帝给她的权有点多。官员,说问罪就问罪了,赋税、徭役,说是她来决定就她来决定了。还兼管了大军的粮草转运分拨。 能给她一年的时间绝对是皇帝大度、从权,并非长久之策。 郑侯道:“我会上表,让你多留一阵子。安抚嘛,大战之后我能走,你要多留些时日。好好把握。” 祝缨郑重地道:“是。”:,m..,. 笔趣阁789提供下载(biquzw789.org) 369. 两路 也是为了保全他。权柄太重,易生…… 郑侯说了许多话,显得疲惫不堪。 眼见该说的也说了,唐善便开始使眼色,金良含泪点头,准备打一个圆场,劝祝缨离开大帐好让郑侯休息。 祝缨却没有马上离开,而是问郑侯:“就算要瞒着营中上下,也该让郑相公知道。有他在京里,万一有个意外,他也能从中转圜。” 郑侯微笑道:“会的。” 他的声音已经很低了,祝缨想了想,道:“您安心养病,临阵换将,便是我这样的外行也知道是不行的。” 郑侯含笑点了点头:“知道了,我说的事,你也要留意。” “是。” 郑侯缓缓闭上眼睛,胸口轻微地起伏,祝缨一揖,与金良退了出去。 因做了支度使,祝缨在这大营里也有自己的一小片营地,当晚她就住在大营这里。稍稍安顿下来,她提笔给郑熹写了一封言辞含糊的信,暗示了郑侯的身体问题,并且写了自己的意见——似不宜轻动,不若寻一名医。 然后将这封信派人送回了京城。 ———————— 京城,郑府,郑熹很快收到了祝缨的信件。 他的眉间有道浅浅的竖痕,将祝缨的信件拆开扫了一眼,又从抽屉中取出了另一份信件,将两件并排放到了书桌上。 心中最后的一丝侥幸也消散了。 郑熹痛苦地抬起手,盖住了自己的眼睛:郑侯这次的病,看来是很严重了。 许久,他放下了手,又将两封信仔细研究了一回,便命人去找郑奕过来。 郑奕脚步轻盈,脸上有一点点的高兴,进了书房张口就是一句:“七郎!可是要我做什么事?诶?你怎么不高兴?王云鹤不是病假了么?” 郑熹道:“先别动他。” 郑奕道:“这又是为什么?他这一辈子风光得也够了,权倾天下二十余年,上一个有这等威势的还是龚劼。既然老病了,何不休致?还能留下最后一点体面。” 郑熹道:“他休致了,他的徒子徒孙会发疯的!”说着,将右手边的信件往前一推。 郑奕上前两步,伸手按在信纸上往自己的方向一抹,信纸错出桌沿一寸,被他捏在了手里。匆匆扫过,郑奕问道:“消息确切么?” 郑熹又指了指着另一封信:“子璋送来的。” 郑奕又提起了这一封信,比着一看,道:“那就是真的了,要快些派郎中去!不对,请旨派御医……” 郑熹道:“那样阿爹的心血就白费了。” 郑奕一怔,旋即道:“是啊!万一那群人借机生事,要叔父回来就坏了!才将将有了起色就要放手,临阵换将,后来者败了,也显不出叔父之能,胜了,叔父为了作嫁。我看,多半是冷侯吧?” 郑熹道:“不好说。” 郑奕道:“王相公的徒子徒孙们恐怕是不会放过这个机会的。他们要再弄个什么见了鬼的忠文忠武的出来……” 郑熹垂下眼睑,道:“阿爹倒有个想法。” 郑奕道:“叔父有安排,你该早说呀!哎,要不要把温岳他们叫过来一起议一议?” 郑熹道:“温岳?我自有安排。” “别再安排了,眼下这是多么好的一个机会啊!军功最重!我都想去了。” 郑熹道:“京城才是你熟悉的地方。” 一直以来,郑奕干的就是勾连勋贵、打探勋贵圈的消息、盯一盯这些的梢的勾当。鲁王谋逆之前,郑奕就干的这些事,实是一个隐形的功臣。 郑奕道:“好吧。诶,叔父想怎么安排?” 郑熹道:“阿爹会让子璋参与一些军务,若阿爹一病不起,就由他来接手。” “他?这不是他的长项吧?” 郑熹点了点头:“但他身兼四使职,勉强能守住。对敌之计已然定下了,只余执行。与其给别人,不如给他。至少他不会胡闹。” 郑奕道:“那冷侯呢?怎么说也该轮到他了,就算叔父回来养病,朝中又不是没有大将!祝子璋,民政是一把好手,军事么也没显出有什么能耐。且我不是说他不好,就是心太软了。今日助他一臂之力,翌日他固然是会回报,但未必不会也回护王云鹤一二。诶,果然人无完人。” 冷侯确实也是一个不错的人选,郑熹道:“冷侯当然好,我们也要再多做些准备……”他没有再说下去。 郑奕想了一下,道:“也是,冷侯的年纪可也不小了。” “愿苍天保佑,能够让阿爹没有遗憾。”郑熹打定主意,先不向皇帝上报这件事,暗中派良医到前线去,争取拖到郑侯完胜。 郑侯的遗憾,亲生儿子太明白,那样的一个英雄人物,蹉跎了几十年,怎么会不想在生命的后半程再绽放一次呢? 郑奕道:“王云鹤又病了,他要好好的,或许还有些公忠体国之心。” 现在再提王云鹤的病,他也高兴不起来了。如果是王云鹤,应该不会借机生事要撤换掉郑侯的,别人可就说不好了。 堂兄弟俩一番计议,只管拖延。 岂料没过多久,冷侯便找上了门来。郑熹礼貌地接待了他,冷侯一身便服,状似随意地问:“郑侯有消息吗?” 郑熹道:“正在备战,前线讯息没有那么便捷。忙得狠。” 冷侯面色突变:“莫要瞒骗我!他已经病了!” 郑熹脸色不变:“您从哪儿听到了这谣言?怕不是敌国奸细来动摇人心的吧?” 冷侯对着这位丞相可一点儿也不客气,他抬手指着郑熹道:“就你聪明是吧?中军大营有多少人?个个都眼瞎耳聋吗?我听到消息的时候已经晚了!他们已经有嘴快的在京城里说开了,只有你还在做梦呢。” 郑熹心中一惊,面上还维持着冷静:“怎么会?您从哪儿听来的消息?” 冷侯冷笑道:“怎么不会?难道谁是六亲死绝、不会写家书吗?” 两人对了一番讯息,才知道是一些将校写信的时候偶然透露给家人的。 小冷将军一门心思要准备好突袭胡人,既是自己立功,也可借着功劳为自己的族兄冷平辉说几句好话,再为冷平辉求一个机会。他领命之后先是整军,又与祝缨打官司要补给。因祝缨在补给方面一向也不克扣,他也挑不出什么错来要求补偿,就只好磨。 一番讨价还价,小冷将军又想找郑侯讨个情,再多要一点马匹——这个祝缨是死活也不肯多批的。这个时候用马都很紧张,小冷将军多了,别的人要用的就会少。 小冷将军没能见到一个健康的郑侯,一见郑侯这样,他也不敢再闹了。回头写了信回来给冷侯讨主意。 他因正事耽误了,所以消息晚了几天。 其他没那么忙的人,比他更早发现了郑侯的健康状况。 军中将校,有不少是勋贵家出身,往家里写封信、顺便送个信都不用自己派家仆,甚至可以借着公文驿路的便利回京。这样送信的勾当,当年祝缨在福禄县的时候就与京中的郑熹使用过。 冷侯嘴严,但这么多的人,总有嘴不严的。便是想嘴严,一听郑侯“可能”病了,也要担心自家人,要打听打听消息,与相熟的人商议对策。 消息捂不住了。民间一丝风声也没听到,对于冷侯等人却不是秘密。 冷侯对郑熹道:“你虽做了丞相,也不要卖弄聪明!你爹好好的,自然能够镇得住军中,让闭嘴就闭嘴。他一旦病了,你猜那些人会不会再老实听话、令行禁止?” 郑熹离席起身,向冷侯长揖:“还请叔父教我。” 冷侯略拿了一下乔,也扶起了他,道:“说不得,顶好是郑侯能够痊愈,否则就要做好准备。得想好怎么对陛下说。王云鹤又病了,诶,明日咱们一同面圣。” 两人商议了一回,次日,冷侯也正常地上殿了。 他们二人计划好了早朝之后要面圣说一说郑侯的事,岂料没等到散朝,便有御史出列,称听闻京中有流言,道是郑侯疾病。 殿上所有人的目光先看了这个御史,这是一个很年轻的人,三十上下,挺拔站立。再齐齐看向郑熹,王云鹤病假,他是朝上唯一的丞相。 郑熹把这个御史给记在了心里。 然后不慌不忙地出列,对皇帝道:“前线胶着,军情瞬息万变,想是讯息不通,臣至今没有收到这样的消息。” 皇帝道:“遣使去问。” “是。” 有这一件事,旁的事都显得不那么重要了。很多人心里都闪过了一个念头:郑侯多大年纪了?此番出征还能活着回来了吗? 太子也有这样的担忧,散朝后他留了下来想与皇帝聊一聊,不想郑熹、冷侯也留了下来。皇帝正想问战事,便将三人唤到近前,问道:“据你们看,此次战事如何?” 太子尚未开口,郑熹当地一跪:“陛下,臣父实染风寒。” 皇帝“诶”了一声:“你不是说……” 郑熹眼睛微红,抬头看着皇帝,诚恳地道:“陛下,那是在朝上。一旦谣言传播开来,人心军心还能稳么?到时候不败也要败了。这样紧急的时刻,岂有自己泄气的道理?纵然要处置,也要悄悄的办呀。臣恨不得亲自过去侍奉父亲!可也只能强忍不安。” 冷侯也跟着说:“是这个道理。胡骑来去如风,一旦松懈,必为所乘。” 皇帝问太子道:“你看呢?” 太子想了一下,道:“郑相公所言有理。不如暗中派一御医。” 皇帝道:“可,你们去办吧。” 郑熹忙代郑侯谢恩,匆匆去安排。 冷侯本以为皇帝会留他咨询,不想皇帝丝毫没有这样的意思,只得与郑熹一同出来,殿中于是只剩下天子父子二人。 太子等人走远了才对皇帝道:“他们隐瞒这消息,只怕半是为公、半是为私。” 皇帝被这些大臣搓磨了几年,也磨出了些眼光,道:“当然啦。不过呢,只要能一败而胜,使胡人不敢南下,也就容他了。” 太子道:“是否……下令北地官员……探病?” 皇帝道:“让祝缨去看看吧,这人,就是太单纯,要做事就一门心事做事,也不在旁处用心。” 太子总觉得祝缨是个有城府的人,也不知道他爹是怎么得出一个“祝缨单纯”的结论的。不过祝缨办事确实让人放心,太子便也不反驳了。 太子却是有另个想法想对父亲说的:“阿爹,设若郑侯有个万一,郑相公就要丁忧了。如今王相公也病着,政事堂不能没有人,是不是补一个?” 皇帝道:“你看谁合适?” 太子道:“儿年轻,也看不准,还是要阿爹定下的。只要能做事就好。顶好不要乱哄哄的就知道吵架。” 皇帝深以为然:“唉,刘、施二位要是还在就好了。罢罢!就窦朋吧。” 太子想了一下窦尚书,好像也没什么不妥的,除了不是那么的夺目,守成倒也能做得。他道:“只要合阿爹的意就好。” 皇帝道:“身为天子,怎么能够恣意而为?是要合适治理天下。你要记住啊!不可随意胡来。” 太子恭敬地领了训。 郑熹这里选派了御医往北送,这里又派了信使找祝缨。 ———————— 郑熹把御医送走,同时又写了封长信给祝缨,托她留意照顾一下郑侯。如果可能,对中军大营也再多上心,协助郑侯办一些事,尽量隐瞒消息。如果有“万一”,提前送一消息回京,他好准备。 御医上路,郑熹便召来了温岳。 温岳丁忧在家有些日子,眼见出孝,该安排上了。 郑熹更不废话,问温岳:“你的本事,还没落下吧?” “不敢懈怠。” “好,你去大营报到吧!” 温岳忙问:“那禁军?” “我安排别人。你到了军前,戒骄戒躁,要谦逊谨慎,敢于担当。如此一来,才好谈以后。” 温岳试探道:“君侯……” 郑熹道:“但愿只是微恙。你到了那里,与子璋会面,他是个念旧情的人,必会照应人的。他于军事不甚了解,你要与他好好相处。” 郑熹想得很周到,祝缨身份勉强够了,且是个管补给的,拿捏住了前线的将士,可以比较好的执行郑侯的安排。但是其他方面,想必是不如温岳一个祖上就混行伍的人。趁着郑侯还在,接下来还有祝缨照应,把温岳送上去,立功,受赏、升职。 慢慢通过温岳继续掌控军中的部分势力。 温岳忙答应了。 郑熹动作很快,温岳在御医后面也跳上了北上的大路。 郑熹寻思着,自己的安排应该很周到了,剩下的就看天意。环顾四周,只见政事堂里唯有他一人,竟生出一点点寂寞的味道来。 忽然有点想王云鹤了。 一声通报打断了他的思绪:“相公!王相公来了!” 郑熹的目光砸在了通报的书吏的身上,将这书吏看得一个哆嗦:“相、相公……” 郑熹收回了目光,正一正衣冠,疾步出迎。却见王云鹤被两个书吏搀着,正往政事堂走来。他快步走上前去,挥开一个书吏,亲自扶着王云鹤:“您还病着,怎么亲自过来了?” 王云鹤缓缓地道:“我听说,朝上不太平。” 郑熹面带忧色:“传闻家父微恙,已派人去看了,但愿不要误了战事才好。” 王云鹤看一眼他,郑熹的目光不避不让。 王云鹤道:“你是怎么想的?” “临阵换将是大忌。” 王云鹤点了点头:“我知道,倒也是这么个道理。然而要防万一。主帅缠绵病榻,恐怕军心不稳。” “是。” 王云鹤与郑熹进房交换了一下意见,王云鹤的意思,得派个副帅过去:“听郑侯之令,又可代郑侯出击。” 郑熹道:“您看,冷侯如何?” 王云鹤道:“现在能用的左右就那么些个人。承平日久,用进废退。只盼着这一场仗能让上下警醒些,能磨出几个可用之材。” “是。” 王云鹤倒是个君子,自己虽病着,面圣的时候仍是建议保留郑侯,同时派出冷侯,并不曾借机要召回郑侯来养病。 郑熹也不得不敬佩这个胖老头儿,换了他,未必就有这样的心胸。 郑熹日盼夜盼,只想盼着郑侯痊愈的消息。不意皇帝召了他与王云鹤过去,告知了要再任命一位丞相的消息。 王云鹤不反对窦朋,郑熹此时也不便反对。皇帝于是下旨,让窦朋进了政事堂,同时仍兼任户部尚书。 做了丞相之后,窦朋对前线的补给便大方了许多
相关推荐:
姜宝的佛系女配日常[快穿]_御书屋
男校中的女生
无限沉沦(高H双C)
疑心暗鬼(叔嫂 1v1)
破晓
娘娘要爬墙,重生暴君要凉凉
神医女配太娆妖
杨挽月 (校园1v1) h
靠近他
长生从炼丹宗师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