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
人供饭,也觉得祝大这话,是有些道理的。确实,养子就有这么个缺点。哪怕是同姓同宗的,过继之后完全不理亲生父母的也少,养父母的日子,看儿子的良心。 —————————————— 祝大闹完这一场时,正在下午,祝缨叫来了项乐,让他去找人订一块匾。 项乐问道:“不知要挂在哪里?尺寸要多大?” 祝缨道:“挂城门上。祝家庄。” 项乐马上就懂了,笑道:“这是正理!是该有个名儿,我这就去办!” 他飞快地跑走,找到了城里居住的黄里正,黄里正恰是个有手艺的木匠。项乐的规划里,这个木匾也是个临时的,黄里正只要能给订得横平竖直就行,先暂时挂上。祝缨下山之后,他那寻个石匠,好好地刻个碑。 对了,还有界碑。别业的范围虽然还没特别的准确划定,现在开出来的荒地得拿界碑给它标一标。立了石碑,才算有了个准星。 黄里正也愿意接这个活儿,项乐一说,他就要动手。别业正在建设的时候,砖石木料还堆得不少,黄里正家什也趁手,本来手上就有几块解好的板子,现在又动手锯出一些木条。先将板子截出尺寸来,长度很容易达到,宽度稍次,就用两块木板拼接一下,再将四边镶上木条。 一块木匾的雏形就有了。 接着,他开始上细工,打磨、雕出一点花纹,上漆,勾画出“祝家庄”三个大字。很快,一大块木匾就做好了,放在一边晾着,又将一个小火盆放在旁边,等漆干。 又说:“以后要用石头的,这个就先应付一下,也不怕漆裂了。明天一早我就给府里送过去。” 项乐看了,赞不绝口:“这手艺,绝了!” 黄里正笑道:“大人过奖了。” “我可不是什么大人。” “我瞧着,咱们大人有那个意思,您的前程是准了的。” 项乐只管摇头,他是商人子弟,难。 黄里正又说:“要是用了新的,这块旧的换下来,能给我不?” 项乐问道:“你要这个干什么?烧火吗?” “我留着自己看看,这也是我的手艺哩。” 项乐道:“我回去问问大人。” 项乐回去向祝缨汇报。 祝缨道:“还是你周到。行,告诉他,我答应他了。我这次回去,要到明年才会带大队人过来。你要在这里多守一阵儿。” “是。” “同黄里正说,他既有木匠的手艺也就不要闲着,打些犁耙之类,料算我的,工给他折抵。我在阿苏县也见过,山上种田农具比山下稍有不同,他看着改。要是用到铁器,你也都记下来,传讯下来咱们再筹划。” “是。” “你看看,要是有人还闲着,建个小学校吧,就在这儿。”祝缨将一幅图摊开,指着地图上的一块地方说。 祝家庄也有自己的地图,特点是特别的空,祝缨指着其中一块地,告诉项乐:“一个庄子里的人语言都不通,这怎么行呢?要学说话,学写字,能有记账的人更好。还有,我这儿不鄙视商人工匠,愿意学手艺的,也给他们地方。你算一下一年里的徭役数,征还没有服满的人干这个活。要是已经满了的,就不要征,实在缺人手,就雇人算工钱。” 祝家庄的街道名称也很简单,横路叫“纬”,纵路叫“经”然后从北往南、从东往西,依次一二三四五地数,其中从南门往北正中的一条、从东门往西正中的一条不在此计数,前者叫“大街”,后者叫“长街”。 问地方只要数格子就行。 项乐道:“是。” 祝缨又数了几个格子告诉项乐:“别庄的工坊也要留够地方,就在这里吧。离市集近一点,也方便。”她还打算明年继续将祝家庄周围再探一探,城里水源只是够日常吃用之类,如果要用水力的,比如磨坊、糖坊、纸坊之类,恐怕还得到城外圈块地来建坊。 至于祝家庄接下来有可能遇到的突发事件,她也是不担心的。事情交给项乐她很放心,就像做匾,她说找黄里正,项乐就能想到接下来接石匾。项家如果不是因为阿浑这个意外,使三兄妹失了父亲耽误了,他们三人的能力加上有项父居中协调,也当是一个正在发家的大大的商人家族。 第二天,项乐还弄了老大一串鞭炮来放,鞭炮声中,几个人将围着红布的匾挂到了城门上! 商人里识字的略多一些,居民们多半不识字,也有互相问的,都说:“祝家庄。” 在山民们耳中,很难说“祝家庄”和“石头城”哪一个名字更土气一点,但都挺好记的。既然主人说是祝家庄,那就是祝家庄了,还兼记了这里的主人是谁。城里的人倒是有一个念头:以后往外可以报自己是祝家庄的人了,也是有人庇护的了。 ———————————— 祝缨放心地走了。 祝大解决了一件心头大事,兼之女儿听取了自己的意见,也满意地不再闹了。 一行人走得比较顺利,路过喜金家,她又多停了两天,将喜金家大寨附近看了一看,顺便看了铜矿之类。 到山下的时候,已是十一月中旬了。 刺史府众人盼星星盼月亮,终于将她给盼了回来。刺史府里没了刺史,总觉得心里没有底。 祝缨让随从等各自回家,家人回到后衙,自己先见府内众人。就听到祝大说:“别跳!车高,再崴了脚。” 祝缨从马上一看,却是祝石从车上跳到了地上,笑着对车内说:“没事儿,我跟师父练武呢!” 祝缨道:“娘、大姐,小妹就交给你们啦。” 自己踏进了刺史府的大堂。 刺史府里的事情不少,除了积压的一些日常事务,各人又各有汇报。 先是王司功,汇报了招录刺史府史员的事情,也都是各有保人,三代良民之类。他留了两倍的人,预备着给祝缨回来决定最后的名单。 祝缨看了,问道:“女吏没招?没人愿意吗?不能呀……” 王司功挠了挠头,小声说:“不是没人愿意,是太多了!” 刺史府待遇不错,祝缨还不许人骚扰女吏,许多人都愿意过来。又有些托了本地富户的门路的,王司功一看富户推荐女吏,头皮先麻。 祝缨道:“这有什么好怕的?都拉到学校里,考试!” 王司功道:“是。” 小吴等人又报:“今天的邸报刚到,新南知府定下来了,照说已经上路了。” 祝缨道:“哦……那准备好,万一他要有什么交割的,咱们也不能失礼。” “是。” 祝缨又问州学博士:“我记得原府学里有河东县的学生?” “是。” “你列名单,我给他们写荐书。聊胜于无吧。” 当时新南府没有知府,府衙也没个牵头的,更不要提什么府学了。所以祝缨将原河东籍的府学生都暂留梧州州学读书,等新南知府到任、开了府学再让他们回去。如今新南有了新知府,这些学生就得回去等新知府了。 梧州这里,空出的学生名额也得筹备新一轮的入学考试。正好,十一月了,考完了、定下名次,明年正月开学。 博士道:“下官已列好了名单了。” 祝缨就顺手给他们写荐书。也不知道新南知府是个什么样的人,会不会对河东县的人有意见,她就只写一些标准的官样文章。写某人,年龄籍贯之类,是经考试选上的府学生,因为区划的改变,不能在梧州读书了,所以只好忍痛割爱,将此大才送还府君。 几封写得都差不多,夸学生的话就因各人的情况不同而略有差异。 四十名府学生,河东县有十人,包括保送的两个。在一排名单中,祝缨看到了甄琦。他快三十岁了,也不知道到新南之后还有没有机会出仕了。 祝缨给他写了个“用功”的评语。 将这些荐书都写完,祝缨道:“这些年发赠他们的东西都许他们带走,每人再给一贯的盘缠。明天我去送行。” 祝缨随手着这类事务处理完,想着有糖坊、纸坊之类巡视一下,再要找个雕版师傅。然后与梅校尉联络联络感情,年前的事儿也就差不多了。 比起山上别业的从零开始,公约的难产,秩序还是个空白,当个刺史可真是太容易了! 祝缨非常感慨。:,,. 笔趣阁789提供下载(biquzw789.org) 245. 搬家 都是现编的。 第二天是个大晴天,南方的十一月不如北方寒冷,天气一好,湿冷的感觉也没有了。 离开梧州城的学子的心却没有被冬天的太阳所温暖。 他们进官学的时候还是“府学”等变成“州学”之后,就没他们什么事儿了。他们也没有别的地方的官学可以比较,但是以自身的经验来看,有祝缨的地方,待遇都会比较好。而且这是一个会为“自己人”争取优厚待遇的主官。 祝缨亲自到了府学,将要离开的学生召集了起来,说:“新南知府已在路上了,你们回家之后好好温习功课。新府草创,必是需要人的,早些回去做准备。” 学生们的心情十分沉重,也都长揖为礼,有人哭出声来。祝缨的声音也很沉重,道:“你们都还年轻,大好前程在等着你们。毋要自弃。来,拿上来。” 衙役们抬上钱来,祝缨一份一份地发给他们:“相识一场,你们回去之后也要努力。你们是同学,回去以后也要互相照才好。”又安排了马车,十个人安排了两辆,也是给了书生体面。又告诉他们,可以相识的同学道别,马车等他们一阵儿再走。 她最后目送这批学生在州学门外上了车,便转回学校之内,顺便看一看学生。她先是进京后是进山,有一阵子没到学校来了,看看学生们的功课,又与学生们聊了一会儿。看看日头到了正午,才说:“都去吃饭吧。” 她自己也慢慢地踱出了州学。 出了大门也没有骑马,而是慢慢地走着。回到府衙,看前衙无事,又踱回后衙,换了衣服,全家一起吃午饭。 此时府衙内的人口不少,分在两处吃饭。前院是小吴、祁泰、丁贵等人,祝缨有时候也到这里来吃。后院是祝家四口连苏喆、祝炼祝石几人一起吃。也不是摆个大圆桌,而是分食。上面祝缨和花姐一条长案,左边是祝大、张仙姑,右边是苏喆,祝炼、祝石就在祝大、张仙姑的下手。 苏喆因口味与祝宅稍有不同,她的侍女厨艺又不错,也时常做些给她加菜。苏喆这边的侍女们在苏喆下手陪着吃。祝大以往是喜欢祝石,也会把自己桌上的饭菜拿一些给小孩子吃。 今天,他们还是与往常差不多。两边的小孩儿还是互相不搭理,祝大吃到一半,还是想给祝石添肉菜、添饭。祝缨道:“爹,你等他吃完碗里的,石头,吃完了自己添。自己下了筷子的吃食,给别人不好。” 祝大将手缩了回来,看看祝石碗里盘里还有剩。又缩了回去,花姐看了祝缨一眼,张仙姑忙问:“今天早上忙什么呢?” “把河东县的学生送走了。” 花姐道:“还是走了啊……” “嗯。” 张仙姑也顺势放下了筷子,叹气道:“哎哟,这事儿弄得。” 祝大问道:“就不能留?” “河东县的人,我留着算什么?这里是梧州的州学,新南知府还未必乐意我扣着好苗子不给他呢。”说完,她又认真地吃起了饭。 张仙姑道:“都是已经在这儿读了几年的书,你都快教出来了。” “没事儿,还会有学生的。” 几句话说罢,苏喆、祝炼都猜是这事让祝缨心情不太好,他们互相也不再乱瞪眼了。吃过了饭,小憩片刻就是下午上课的时候了。五个孩子上午是温习功课、背诵课文,胡师姐盯着练点拳脚,下午是祝缨给讲点课。祝缨上午有衙门的事得忙,而到了下午,小孩子的注意力就不太集中。 今天的功课是选的一段《触龙说赵太后》,小孩子于人情世故理解本就有点吃力。小侍女还好一点,不敢有太多小动作,祝石就是一贯的坐不住,在位子上扭了一阵儿,他又趴桌上睡着了。苏喆和祝炼两个却听得很认真。祝缨看在眼里,没说什么,弹了几个弹子出去。 拢共讲了一个半时辰,分两次,中间让休息了一会儿。她也发现了,让大部分小孩子长时间认真听课几乎是不可能的。 祝缨暗自叹气。 布置了功课,宣布完下课之后,孩子们都对她施礼,然后退出了课堂。 祝缨转了个弯,往一旁一处院子走去。丁贵道:“自顾小郎君走后这里就锁了,小人去取钥匙。” 丁贵跑去取钥匙,回来发现门锁已经开了,祝缨正站在顾同之前住的小院儿里。丁贵惊讶道:“原来大人有钥匙!” 祝缨道:“得闲将这里打扫一下吧。” “是。”丁贵又问了一句,“是顾小郎君要回来了么?他的东西都带走了,小人去补一点?” 祝缨道:“他才赴任,正忙着,:回不来。正房和厢房的家具都补齐,都要有床、有柜、有桌有椅。” “是。还是竹具么?不知新来入住的是谁?要怎么准备?” 祝缨道:“几个学生。” “是。” —————————— 祝缨离开顾同之前居住的小院,复又回到了后院。苏喆已经回房自己写功课去了,祝缨在外面看了一眼,也没进去打扰。她又往张仙姑的院子里去,却在院子外面遇到了花姐。花姐道:“聊聊?” 祝缨跟她进了房里,花姐给她倒了杯热茶,道:“还在为河东县的学生担心?” 祝缨道:“各人有各人的路要走,他们是回家,又不是充军流放。” “诶?那——” 祝缨伸手往后面张仙姑院子的方向指了指。 花姐道:“你、打算怎么办?就当我多嘴,拖得越晚,对大家越不好。孩子是好孩子,拖太久了,会想不通的。” 祝缨道:“因为一个念头,就一忽儿翻脸不认人地扔出去,不好。我得再看看孩子,是得有个合适的安排。当初是我欠思量。” 花姐道:“怎么能怪着你?将他们留在思城县那里?天天被旁的孩子打?带到家里又……” “石头心地不坏,就是憨直,讲的正经道理他且有记不住的时候,得把话点透。锤子聪明,越聪明的人越会多想。他不抛弃石头,是他的心性不坏,但还是没有想明白。” “咦?” “你想想他们的来历。” “不都是黄家的奴婢么?” 祝缨摇了摇头:“锤子的父母早死,石头的父母抚养了他两年,后来石头的父母死了,两个也能当个小杂役了,也就这么混下来了。他在石头家就是寄人篱下,这石头啊……父母护的时间长一点,就容易安心,可能天生也不太利落。这又落到爹的手里,看着孩子有趣就护着一起玩儿,再护下去,这孩子就要废了。这里头爹也做得不对,得把他和孩子分开。人呐,爱之置诸膝,恨之摒诸渊。” 花姐仔细想了一下,确乎如此,道:“还是你心细。”本来想说“隔辈亲”,一想祝石也不是祝缨的孩子,就没说这个话。 “我要是真的心细,就该早些发现端倪了,是我的疏忽。这是一件大事。”她小时候过得也不好,所以拣到两个孩子之后不免稍稍宽容一点,不曾将两个小孩子的将来往最坏处想。祝大偏疼石头,她也没加干涉。如今细思,如果是她,对面敌人家里是这个样子,搅家的办法起码有八种。 花姐自责地说:“我也是……看着小妹身边有帮手,几个人又那么样地与他们吵架,我也心疼他们没爹没娘的来着。” 祝缨道:“咱们俩就甭在这儿对着磕头了。” “那你打算?” “我叫丁贵他们把顾同先前的住处收拾出来,先让他们住在那里……” 正说着,就听到后面院子里石头的哀嚎:“你饶了我吧!我就是不行嘛!” 花姐道:“这又是写字背书背不下去了,锤子叫他做功课,他就……” “他的功课是我教的,学得怎么样我清楚。是我没有管好他。”祝缨说。 之前她偶尔也听到过祝石这样的嚎叫,都不放在心上,耍赖不肯学的小孩儿,她在朱家村私塾窗户外头看过多了。石头学习的天赋极其一般,祝缨自己有无数的事情要忙,也差不多放弃了让他做个文人又或者读律法、算账之类的了。有些人,天生就不是读书的料。多识几个字,习武试试吧。 花姐又要说话,祝缨道:“看看去。” 两人轻轻地走到张仙姑的院子里,并不进屋,就在外面看着。这屋子里两张桌子,一人一张,其中一张已摊开了书本纸张,另一张上胡乱放着卷了边儿的书。 祝炼和祝石都站在那里,祝炼说:“石头,先别出去玩。上课就挨弹子,下课再不用功怎么能学会呢?” “挨就挨吧,我就是学不会!”祝石带着点哭腔地说。 祝炼道:“挨弹子还学不会,弹子不是白挨了吗?你快来,有不会的我再教你。” 祝石摇了摇头:“我一看那个头就疼,你让我玩会儿再写好不好?我找翁翁,翁翁要是给了钱,我都给你。” 祝炼道:“你别胡说!快来写功课了!”他心里发急,他确实在攒钱。在祝家,他会有一点零花钱,但是不及祝大给祝石慷慨。祝石的功课一向滞后,开始落后一点儿,加点儿劲还能追一追,现在已经到了快要追不上的地步了,祝炼比祝石还要着急。背个课文还罢了,算术的课,十个数的加减要是学不好,一百以内的加减就完蛋了,无论乘除。 不行!得赶紧押着他写功课!再不写,老封翁就要过来捣乱,护着说“那就先歇一阵儿再写”了。 祝缨和花姐看着这两个孩子,只见祝石往地下一坐,开始假哭。这一幕有点儿眼熟,就在前两天,在祝家庄里,祝大就给大家来了这么一手。再看石头,熟稔得颇似祝大。 祝炼拉着祝石的一只手,想将他拽起。祝石半个身子横在地上,一只手撑着地,一只手被祝炼拉着。坐在地上扭来扭去。 往日,差不多这个时候该有人过来干涉了,一般是祝大,偶尔也有张仙姑。今天没有,两人看到祝缨站在院子里,祝缨打了个手势,他们就焦虑地坐在正房里,也不敢出来。 里面已经进行到:“你快起来,衣服都滚脏了。” “嗯嗯~我不起,脏就脏,有人洗。” 花姐看到祝缨的脸沉了下来,表情非常的可怕。她抬了抬手,想碰碰祝缨的胳膊。一眨眼,祝缨的表情又恢复了平静。祝缨抬脚就往老两口房里走,花姐忙跟了上去。进了屋,张仙姑问道:“你这是……” 祝大也有点紧张地问:“你想怎么办?” 祝缨道:“你给他们钱了?给多少了?知道他们怎么花了?” 祝大张口结舌。 祝缨又问:“你在他们面前坐地放赖了?” 祝大道:“那不能够!” “那他跟谁学的?” 祝大一个老封翁,平常在外面也是很顾体面的,在家里就有点儿不着四六。被女儿识破,他不吭气了。 祝缨接着又问:“他满地打滚儿,你们就给他换了干净衣裳?衣裳谁洗的?起先是杜大姐?现在是谁?蒋娘子?谁告诉他衣裳随便糟蹋,反正有人洗的?” 祝大被问得脑袋发懵,张仙姑依稀记得,最早是石头跟锤子满院跑着玩儿,跌了跤,跌破了衣裳,孩子吓得要命。祝大说:“没事儿,破了就补。”最终补没补也不记得了,但是孩子正在长个儿的时候,下一季就是新衣服了。 张仙姑一根指头戳在祝大的脑门儿上:“都是你惯的!” “你不也说他们可怜么?” 祝缨道:“行了,以前是我没用心管,这事儿赖我。以后你们别插手。要是我这儿管着孩子,谁在后头说,‘哎哟,你慢慢儿跟他说,孩子没爹没娘怪可怜的’,我就不管了。” 祝大马上说:“你管、你管,我不管。” 祝缨道:“他们是什么人?就能不用功了?别人家孩子有亲爹亲祖父的荫封,他有什么?他凭什么?不让他用功,你给他?拿什么给?” 祝大一连声地说:“让他用功,让他用功。” 几人在这里说话,那一边,一场儿童闹剧也进入了尾声。 今天进来的是蒋寡妇,她显然已习惯了这种闹法,进去拉祝石。边拉边说:“小祖宗,快些起来!你这衣裳怎么又脏了?快换下来吧!别叫大人瞧见了你这一身土的,不好。” 祝缨已从正房里出来了,身后站着祝大、张仙姑和花姐,花姐的心提到了嗓眼儿上,她已经猜着了一点儿。祝缨心情确实不佳,合着以前石头干干净净出现在她面前都是这么来的? 蒋寡妇从衣柜里翻出祝石的干净衣服,一面给他换一面说:“这一身的土。” 祝缨看着她一双手上下的翻动,很快给祝石换好了衣服,将脏衣服抱起,说:“你站着别动,我给你拿热水洗脸。” 抱着衣服出来顶头看到了祝缨,她慌忙说:“大人。” “洗衣服?” “是。” 祝石、祝炼都过来老实地行礼:“大人。” 祝缨问蒋寡妇:“你还在后头洗衣服?” “是……是……是。” “那走吧,一起去看看。” ———————— 蒋寡妇洗衣服的地方在后面,府衙后衙带个小花园,整个祝家有闲情逸致的人也不多,这花园如今算半废了。不过以前为了浇花有水源、有排水沟,蒋寡妇就在儿洗衣服。 原本花园有一所花匠的小屋子,现在成了她存放工具的地方。小花园里架了几个架子,就用来晾晒衣服。 蒋寡妇心中惴惴,手脚有点不利索地打水、把衣服泡进盆里,先洗去浮土,再换新水,涂上皂角,放在一块平石板上捶打,不时撩点儿水到衣服上,往手上呵口气,接着捶。 祝炼心里更有点慌了,他瞥了一眼祝石,只见祝石还很好奇地看着蒋寡妇洗衣服。 祝缨道:“行了,停一下。” 所有人都不知道她要干什么,半废的小花园里一片安静。祝缨忽然问两个孩子:“还记得黄家吗?” 祝炼的脸刷地白了,祝石也局促了起来,小声地说:“是……一点儿……” 祝石关于黄家的记忆已经模糊了,祝炼记得还清楚一点。祝缨问道:“他们好不好?” 两人同时用力摇头。 祝缨又问:“不好在哪儿?” 祝炼道:“横行霸道,不把人当人。”祝石也点头:“总叫人干活!还打人。不给吃好的,天不亮叫人起来干活。” 祝缨道:“蒋娘子,把手抬起来。” 此时已是冬天,这个冬天再暖和也是个能种宿麦的冬天,手在冷水里泡了半天已通红肿胀了。 祝缨口气很温和地对祝石道:“她洗的是你的衣服。” 祝石点点头。 祝缨道:“为什么脏的?” 祝石脸上一红,不好意思说自己坐在放赖了。 祝缨又问:“冬天冷不冷?” 祝石点了点头。 “冬天的水
相关推荐:
生化之我是丧尸
抽到万人迷但绑定四个大佬
流氓修仙之御女手记
恶女嫁三夫
爱情公寓之学霸女友诸葛大力
剑来
罪大恶极_御书屋
进击的后浪
妇产科男朋友
[综漫] 成为叛逆咒术师后攻略了哥哥同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