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小说

咖啡小说> 重生空间九零辣妻 > 第220章

第220章

然是干不到她这样的。私坊灵活不扯皮,本钱少,不经事。 纵是官糖坊,也难免有私扣夹带之事。南府各衙的风气经过整顿已算不错,其中的损耗也不能说就没有。 即便是这样,他们的利润仍然可观,因为唐师傅改进的工艺确有独到之处。 祝缨面前摆着几份抄写好的工艺,下面坐着各县的县令以及他们遴选出来的适合生产的匠人、商家。各县的县令想得都很简单:依葫芦画瓢,还照大人的样子来。 祝缨道:“项乐,你大哥不在,你代他坐一下。” 她要统一定价。 郭县令等人只要先将秘方拿到手,什么条件都是肯答应的。但是县中有经验的老者却别有一种观点:新开的,同样的价上利润干不过老手。 这老者小心翼翼地站了起来,道:“大人,谷贱伤农,价低了,买卖也容易做不下去。砂糖价太低,大家就不做这个啦……” 祝缨一挑眉:“你尽管卖高价。” 老者脸上微喜,又有些困惑,郭县令忙说:“胡闹!怎么敢与大人讨价还价了起来?” 祝缨叹了口气:“能不能告诉我,你能做出高价卖的糖,还来我这里干什么?自家卖去就是了。” 老者懵了,他看了一眼郭县令,不是说有极贵的糖塔吗? 郭县令的脸绿油油的,祝缨又说:“跟着我干嫌利少就换人。请出去吧。”一个手势,上来两个衙役将老者给“请”了出去。 祝缨看了郭县令一眼,将他看得两股战战,祝缨道:“谁还有意见?” 莫县丞赶紧道:“没有!都听大人的!下官听大人的吩咐从来没有吃过亏,是不是?关兄?” 关县令也赶紧说:“是!” 祝缨道:“那就开始吧。”她心中十分清楚的,即便以各县的效率,以她现在的定价,这糖的利润也是非常可观的。再要提价,就属于拆她的台了。 她点一个名字就发一张纸出去,一共发了七张,郭县令看着第八张,暗恼那个老者不会说话。全然记忘记了是他让老者出头问的,因为感觉祝缨对老弱妇孺一向比较宽容。现在看来,也确实宽容,没打没骂的,就是不给他这个份额了而已。 郭县令心里悔得跟什么似的。 祝缨等他们接了字纸,才慢慢地说:“这利已不算少啦,想想全天下有多少人,又有多少制糖的人。平价卖出去,你们手上的钱才能转起来,才能再扩建糖坊。钱如水,水要流起来才不会腐臭。” 她又下令,无论官糖坊还是私人的糖坊,在收甘蔗的时候也要商定一个价格。既不要哄抬,也不要联手过份压低甘蔗价格:“无利可图就无人会再种甘蔗了。哄抬了甘蔗价格,成本就要增加,利就少了。” 关县令道:“还如福禄的橘子一样?大家伙儿也有个公议?” 祝缨含笑道:“那当然。眼下就这几个人?咱们先定一下价。” 她又与这几人约定好了甘蔗的价格,再定下砂糖的价格,两种价格都定一个浮动的范围。皆以当年的粮价为基准,一斤赤砂糖是几斤粮的价格,一石甘蔗又是多少粮。 河东县随行的那个中年人首先表示赞同:“大人英明。这二十年来,粮价总有波动,丰年、灾年能差着几倍,要都照一个死价来,可就旱得旱死、涝得涝死啦!” 郭县令觉得之前那个老者白冒头了,祝缨想得比他们想得还仔细呢。 祝缨又说:“还有,你们先干几年,这是给你们让利。五年之后,我就要将方子拿出去啦。”几人都紧张了起来。 祝缨失笑:“让你们先跑,还怕被别人抢了先吗?先干!项大已经为你们将招牌都打出去了,再干不出个样子来,趁早换能干的来。谁还有意见,我就让项大一个人先干十年再给别人。” 众人赶紧答应了。 祝缨道:“好,那就散了吧。” 她本来是想商议的,老者一开口她就发现问题了——商人逐利,现在市面上的糖还是稀少的,他们只要比别人低一两成的价就能卖得很好,为什么要将价格腰斩?他们付出了辛苦,还要应付官府,有暴利凭什么不多赚? 这与她的想法是相抵触的。 她干脆就不商议了!国计民生,不该与人商议。 定下价格之后,祝缨道:“散了吧。” 郭县令特意留到最后,看别人都走了,顾同、项乐等人却不离开,他也顾不得面子了,怯怯地:“大人……” 祝缨没好气地道:“这就是你找的老实人?” 郭县令作出一个苦笑来,祝缨道:“南平县没人了吗?弄个没眼色的过来?换。” 郭县令马上答应了:“是!下官这就去选个人来。” 祝缨道:“不用带来见我了。” “是。” “忙去吧。” 顾同躬身伸手:“郭大人,这边请。” —————————— 郭县令与顾同往外走,一面央顾同给美言几句。 顾同道:“您还不知道老师的脾气吗?只要事儿办完了,什么事儿在他老人家的心里都不过夜的。可要一直拖着,他老人家的记性又好极了。老师心里想的是百姓,街上小孩儿吃糖的时候高兴不高兴?把价翻一番,还有几个能吃得上的?” 郭县令被个比自己小二十岁的家伙给说了一顿,不能说顾同无礼,但也觉得自己好倒霉,含糊地应道:“是。” 顾同也看出来他的不高兴,索性说:“唉,大人想,老师要是不管你们,他老人家是不是独享其利?为什么分给大伙儿呢?” 郭县令微惊,心道:这是在敲打我么?是知府大人的意思,还是这小子自作主张? 猜疑着回了县衙。 顾同兴味索然,他有一点土财产家小少爷的脾气却不是个傻子,郭县令连装都不肯装个被他说服的样子,可……可真是…… 他轻轻哼了两声,跑回书房,祝缨正在看商人的清单,跟项乐安排事儿。项大郎还在州城赚暴利,项乐是他亲弟弟,这次组织商人进山就要项乐做这个中间人。 听到他的脚步放重了,祝缨先不理会,等跟项乐议完了其中一项,才说:“又是谁得罪咱们小郎君啦?” 顾同道:“老师!老师,这些人怎么说不通呢?” 祝缨一挑眉:“你以为他们不懂?他们懂得很。” “就不积点德。” “要积功德,他们为什么不自己捐香油钱记到自己名下,非得这么无声无息地没人记他们的好?你以为五贯一个的糖塔是赚的谁的钱?穷人攒一辈子也未必能捐一个。出手阔绰的,一定是这些财主。” 顾同气得大喘气,祝缨对项乐道:“记得提醒项安,官糖坊一定要办好了。” 项乐道:“她一直上心的。” 祝缨点了点头。 她愈发确定了一件事:自己手里的官糖坊得干好了!产量也得高,这样才能更方便地平抑物价。府衙春天种的甘蔗现在能收了,官糖坊可用。除开一些工钱之类的成本,这赚的钱照例是她的。她完全可以据此来评估各糖坊的利润情况,同时感觉到价格的波动。而不是被动地等着市面上价格飞涨了,才想起来去“平准”。 祝缨道:“叫小吴来吧。” 小吴就等着这一声,祝缨这回没带他去州城,他就一直猜还有什么差使在等着自己。他是住在府里的,趿着鞋就跑了过来,一边跑,一边单脚着地蹦着把鞋后跟提上来。 进了书房便问:“大人,大人有事叫我办?” 祝缨道:“你带着范生和张生去州城,他们要与刺史大人一道上京的。就后天吧,三、六、九往外走,将府里拨给他们的盘费准备好。别的不用管。” “是。” “到了州城,听到什么、看到什么,都不要随便开口。办完了差就回来,你是司仓,种宿麦离不开你。你回来就与他们盯好宿麦。再有,各县如果为了种甘蔗误了种麦,你都记下来,先告章司马。若还有再犯,再来告诉我。” “是。” “冷大人要是问起,就说我很挂念他,请他路上保重。” “是。” 吩咐完了小吴,祝缨又命项乐陆续联络商人,进山商人的资质基本确定了,现在她要做的还是定价。 虽然进山一趟不容易,但那是单打独斗,现在有她带着大队进去,第一是安全,无论是路上的野兽、山匪,还是抵达之后与各族各家产生了矛盾,商人存活的机会大大地增加了。第二是信誉,毫无疑问的,跟着官员出去,约等于有了官府背书,做生意也会顺利不少。第三是成本,少了自己探路的花费。 于祝缨,她固然可以一纸政令就让商人赔本压价换她的好处,不过她不打算这么做,大家都赚一点才是真的赚。 她自己计算了成本,又询问了项乐、仇文,再根据自己在集市里蹲点、街上跟人闲逛打探,对物价颇为了解。她也不跟这些人废话了,叫了人来就定个价。如果觉得不可行,那就退出,她只带认可的人进山。 她做了一件此时官员几乎不太会做的事情——与商人开会。 定完了价,她又命人取了一整套的量器来。朝廷确立统治的标志有许多,颁布度量衡也是其一。每个州县的集市里,都有一套标准的度量衡,即尺、秤、斗之类。买卖的时候觉得对方秤不准,可以拿去复称。 祝缨想将这件事办好,顶好就是定个标准,以绝悠悠众口。就像选拔考试的糊名,邹进贤再活跃、名气再大,考个第三,保送就没他的份儿。可以怀疑考官水平不行,不能怀疑舞弊。 然后是拟定路线,这一趟来回还是二十天,从南平县出发经过思城县的一个角,进入到塔郎县。塔郎县有榷场,在这里不必多做停留,只在“县城”即塔郎家大寨停一晚。接下来是过那位山雀岳父的领地,在那里的大寨里停一天一夜,接下来是喜金家,最后不走那道山谷,而是从喜金家穿过去,直达艺甘家附近的营地。 号称是去“秋游”,商人是自发跟着她的,所以路上并不作很久的停留。商人们在短暂的休息时间里如果想要做一点交易,她也不拦着,但是必须得跟她到营地,还得留足货物。在营地没卖完的,回程再接着卖。 她自己也携带了不少的东西,其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就是糖。她自己也预备做一些买卖,营建一座城池是要许多钱的!开荒招人都是花钱的勾当,将南府掏空了堆自己的庄园有点缺德,借南府的鸡生新城的蛋是最好的办法。 反正一应公廨的收入都是她的,这一笔作为本金,对她来说也差不多了。她现在最缺的是时间,南府知府的第一个任期快到了,接下来还能不能再留下来还不一定,她是从福禄县令直升的这个知府,这样的例子本来就不多,时间很紧了。 祝缨先亲自将范生、张生与小吴送走,她亲自将三人送到府外。衙役们各捧着一只大托盘,上面是极厚的大氅,与一堆银锭。 祝缨道:“京城气候与南府不同,务必再三小心,你们生病了,家里人也担心的。”又嘱咐到了京城要好好读书,不可被繁华迷了眼睛。虽然他们是保送生,但是国子监也是有考试的,如果太差了,也是会被赶出来的。国子监每年都有不合格的学生被黜退。 当然,祝缨没告诉他们,一般情况下,有祖荫人的不会被退学,但是范、张二人没有祖荫。 一切都留给他们自己去体会。 二生拜别祝缨,挥泪告别的家人,乘上了南府给准备的车,小吴骑马跟着,连同他们的行李一同送往州府。 祝缨这里,也带着准备好的人出发了。 ———————— 祝缨这次的队伍尤其的长,她携带了答应给郎锟铻的麦种等物,又有自己的护卫、从梅校尉那里借了一百兵士。她还要准备这些人的粮草。商队自不必说,商人也有自己的货物。他们初次携带的货物都不太多,大多数用驮马而不是车。 这个祝缨非常的理解,她上次用车,行在山间颇吃了不少苦头,这里的山路远不如用马或者有些地方用牛。路上好走,载物也不算很少。还有些商人还用一种独轮车,使伙计推着,携一些山中紧俏的东西,再背一些山货出来,利润不少,赚的辛苦钱。 祝缨也是如此,用一些驮马、驴骡之类,另有几辆轻便的小车,不用载重大车。她又让人弄了几条狗带上,沿途做警戒用。 彭司士私下与张司兵也嘀咕过,以为知府大人的用意是秃子头上的虱子——他就是要有个羁縻獠人的功绩。 既然是上司所求,这个上司也还够意思,彭司士也就给祝缨也准备工匠,安排了一阵推独轮小车的役夫担着干粮跟着她进山。 祝缨也笑纳了。 梅校尉以前骂小白脸,这会儿又很支持祝缨了。祝缨要一百人,他就给了一百人,还给祝缨送行,说:“大人一向高深,此行必有缘故,我就等着大人平安归来啦!” 祝缨笑道:“好说。” 梅校尉又对心腹亲卫使了个眼色,那人会意地点头。梅校尉给了他一个任务:看看这与山里的交易是个什么章程,赚是不赚、容不容易。以前他是不敢插手这个事儿的,他驻扎在此就是防着这些“獠人”的。现在不同了,人家也是朝廷认了的羁縻县令了,怎么就不能做交易了呢? 有知府顶在前面,天塌下来有个儿高的顶着,出了事儿往知府头上一推,齐活。 如果买卖可做,梅校尉也不嫌钱多。 祝缨手里有了这一百人,底气也更足了,她先不急着行进。而是叫来项乐、仇文:“传令下去,商人五人一小队,各自成团。” 她将商人也编什伍,行进的时候前后呼应,这次拢共有三十一个商人,所携货物也有一样的、也有不同的,按照多寡、亲疏给他们编个队。多出来那一个凑进最后一队里。拢共六组,每组由一伍的士卒牵一条狗跟着,保证安全。 余下七十名士卒也分前后队,前队警戒、后队断后。 就拖着这一队人出发了。 在南府里花了三天时间。由于准备充足,进到塔郎县却比她上次走这条路快了不少。郎锟铻在大寨接待了他们一行人,这一行二百来人,郎锟铻算一算他们的消耗,有点叹气。 项乐上前说:“我们自携了些干粮,只怕不够,要问大人买一些,再有,不知哪里有水?” 郎锟铻松了口气也有些微惭愧:“都有。” 祝缨不住进郎家大屋,而是先安排扎营。她将营盘也分为几部分,一伍商人一部,各携货物,各有警戒,秩序井然。 然后将所携之麦种交给郎锟铻:“那几个都是种麦的好手,我什么样给你,你还得什么样还给我。” 郎锟铻道:“当然!大人说话算数,我说话也算数。” 郎娘子与郎老封君催着宰猪、杀鸡、烤羊招待祝缨,祝缨将从州城带来的珍珠也分赠她们,又赠给她们一些糖。郎老封君要留祝缨多住两天:“接下来的路更难走,不如再歇歇脚,大人带来的东西我们也很喜欢,想多买一些。” 祝缨道:“那可不是我的东西,我要进山秋游玩耍,他们要跟着来的,顺便卖些东西。” 郎娘子还记得自己的父亲与祝缨也还有事未定,也不知道那边朝廷怎么回的话,这中间还得祝缨斡旋,她就说:“大人要进山玩?我的兄弟们打猎的本事都不错,请带上他们,让他们可以展示自己的本事。秋天山里的鸟兽也都肥了。” 两个女人习惯性地对了一眼,郎锟铻只觉得颈上一痛。 祝缨笑笑,拿了支竹签糖逗他们家孩子:“可得看着了,别叫签子扎进嘴里。麦秆也好,就是不禁拨弄。” 此时竹签糖又比之前更好了一些,不是用红糖的糖块简单地压制,而是化了砂糖又掺了点颜色,用花模子做的。 郎娘子赶紧看孩子去了,郎老封君道:“我得看家,大人见到了喜金,帮我看看他好不好。” 祝缨道:“好。” 商人们在这里也做了一点交易,塔郎县有榷场,所以这次交易量不大。 接下来的山雀岳父那里,他就想要交换更多的东西了。山雀岳父的女儿是个爽朗的性子,他自己说话也很直接:“宝刀那里与大人近,他那儿能开集市。我与大人隔着山,要不从大人这里这样买,不知还要费多少力气。” 祝缨道:“咱们不是说好了吗?你可以派人到府城采购,你这里也设个集……” “哎哎,那样不痛快。我知道大人也想拉艺甘家的入伙,我总是先来的。宝刀先来,我们有的,大人也要分给宝刀,我知道大人给艺甘的也会给我,并不会亏待我。朝廷也还没个准话,大人,我不当大人是外人,大人也要与我好才行!” 祝缨听他说了这一堆,笑道:“我又不是只来这一回。只要朝廷不明令禁止,我还过来。你得给我留点儿见别的客人的东西。” 山雀岳父闻言,痛快地道:“好!” 祝缨道:“我这一路过去,随从要是有不遵守我的号令开罪你的地方,你只管同我讲,我一定罚他们。这一路经过你的地方,还请你也要保证路是通的,不能有打劫。” 山雀岳父道:“这是当然的啦!” 祝缨道:“这样就再好不过了。” 她在山雀岳父这里也是停留一天,在寨子里的时间远不如在路上的长。又路过了喜金家,喜金也是与山雀岳父一样的心思,想着先能交易到的落袋为安。 祝缨抢先说:“你姐姐让我问候你。” 先与喜金话家常,将话题一拐,也与他约定了道上的安全问题。喜金答应完了,想起来:“不对,大人,咱们还没说交易的事情呢。” 祝缨道:“我的别业就在前面不远了,你不如一同去?路果家我还没过去呢。” 喜金才觉得有点占便宜了,郎锟铻又想叹气了:“舅舅,我与你们一同去。” 一行人到了上回的营地,离营地还有二里,已经看到艺甘家的人出来张望。没到营地,艺甘洞主又亲自迎了出来。 他先不与郎锟铻等人说话而是对祝缨低一低头,说:“大人真的来了。” 祝缨与各族各家的人打交道,听他们说的最多的就是“真的”如何如何,很难不怀疑之前他们被什么人骗了多少次,又或者是听了多少祖传的“当心山外人骗人”之类的话。非如此,不能他们凡事都是这么个反应。 她说:“是啊。咦?” 艺甘洞主也笑笑:“大人的地方还留着。” 祝缨上次扎营的篱笆都还在,也没有被人拆了去烧火。艺甘洞主留着这些篱笆也不是很相信祝缨会回来,而是把这里当成羊圈了。幸亏山上有人发现了这一大队人过来提前通知了他,现在是白天,羊放出去了,他催着人着急忙慌地把杂乱的东西粗粗拢了一下,不然可真是…… 艺甘洞主要招待祝缨去他的寨子里住,祝缨道:“我还是住在营里就很妥当,还没请你吃烤肉呢。”说着,控马走近了营地。 一股羊粪味儿扑面而来。 艺甘洞主的表情有点小尴尬。 郎锟铻道:“你可真是聪明啊!” 祝缨却一点没有生气,说:“看来是住不得啦!我那别业……洞主不会也收回了吧?” “不会不会!那是没有的!”艺甘洞主急忙说,“今天你们就住在寨子里吧!” 祝缨道:“我这些人,恐怕住不下。我再另换个地方,怎么样?”她指着附近另一片空地。得亏是艺甘家是处在山中的平地上,地方不小。 艺甘洞主也不好意思拒绝,随她又选了块地方,重新设篱笆、扎营。祝缨还是照着路上扎营的法子安排商人,又将货物也妥善安放。 正忙碌着,苏鸣鸾和路果也接到她的通知在约定的时间赶到了。 艺甘洞主还想请她进寨,祝缨道:“该我请你的。” 她这片营地可比之前划定的那一块地方又大了不少,在规划的时候,她将这片营地分成前后两片,后面是他们居住的地方,前面划出一块区域做简单的交易场所。等到了时候,各人出摊。 苏鸣鸾大方地带着舅舅蹭住了祝缨的营地里。她也携带了一些粗茶等物,她的茶往山下卖销路不算特别的好,在各族间却颇受欢迎,也算是个小贵的体面货品。 艺甘洞主见她带了茶来,道:“咱们说好了的,你这回可不能再涨价了。” 苏鸣鸾微笑道:“见到义父了我心里高兴,这回就先不涨价了。” 祝缨道:“是我害你少赚了?那可不行啊。” 艺甘洞主忙道:“大人,我这里也有好布,也有好物!” 祝缨与苏鸣鸾相视一笑,郎锟铻心道:你们是不是合伙的?怎么与这只鸟合伙,不与我合伙呢?噫!等等,这只鸟可真狡猾!大人走到哪里,她只要跟着就能一起吃肉。她家原本不卖茶的!一定是与麦子一样,是大人教的! 他岳父在面前,他就不将“那只鸟”“这只鸟”的挂在嘴边了,而是说:“我虽不产茶,可也有好东西!” 苏鸣鸾暗骂一声:拾人牙慧的蠢东西! 祝缨也不点破,她看他们也如看苏喆和祝炼一样,只要不打到头破血流,互看不顺眼也很正常,吵就吵吧。 天黑了,点起火把来,也不做买卖,祝缨就在这一片空地上招待艺甘洞主。 路果、喜金本就好斗个气,又各自为自己的外甥说话,面上其乐融融,暗中却较上了劲。 祝缨则与艺甘洞主聊了一会儿天,问:“索宁洞主竟不在么?” 艺甘洞主道:“他家不在这儿。” 苏鸣鸾道:“他?嘿!怕是不敢来了吧?” 他们都笑了,索宁洞主必是敢来的,只是不知道过来之后会不会大吃一惊? —————————— 第二天,祝缨这里开市,她先命人敲锣。 山上秋收也完了,空闲也多了起来,交易是正事,艺甘洞主也不禁止,寨子里的人也都过来看热闹。 祝缨等人到了一些,命搭起一座高台,将携带来的尺、斗、秤都放在上面,让仇文去宣布交易的规则。度量衡都在这里了,公平交易。 艺甘洞主看着新鲜也站住了,同喜金、路果一面说话,一面看各人如何施为。 苏鸣鸾最有计划,她带来了茶,摆了个极大的摊位,分派出几个手下来一人看着一份,很有目的地收取别人带来的东西来进行交换。路果受外甥女的提点,携带了很多朱砂,这些也是比较紧俏的东西。也摆一个摊子,也跟苏鸣鸾的样子学着,他主要想交换的是艺甘洞主这里出产的银子。艺甘洞主这里的银匠能够做出各种有特色的银饰,其中一些手艺也算精美,在附近颇为畅销。 苏鸣鸾与郎锟铻的妻、母都有不少美丽的银饰,但是苏鸣鸾渐渐地更喜欢金饰,她换银饰就少。更多是换一些山货,她自家也产山货,但是经阿苏县再往南府贩卖,不用自己太辛苦,又能多赚一笔,她也是愿意的。 这些人并不很鄙视商人,与重农抑商的朝廷态度并不相同。

相关推荐: 他来过我的世界   人在斗破,但全员NPC   重生之公主要造反   全能攻略游戏[快穿]   试婚   先婚后爱   永乐町69号(H)   皇嫂   恶女嫁三夫   女儿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