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隔着雾,远处近处的宫阙楼阁也近乎要模糊起来,只有自天末而起的长风,凉飕飕地吹进他心里,带着三分冷意,将他的心跳变成响彻人间的擂鼓之音。 唯一的声音。 他太想走过去,到她面前去,分清楚这一切是真是假了。 可是他不能,他已是这一朝的帝王。 于是他只好一直看着她,直到看到她垂眸,抿唇,缓缓地笑了一下,撩袍随着周围的群臣一起向他拜下。 看到她腰间的玉扣上刻了“晋安”二字。 她或许不知道,她的玉其实比别人的更清透一些,那也是他母后留给他的,是他专程请工匠为她制成的。 这一刻其实很短。 朱南羡很快便收回目光,只是在他抬目平视前方前,扬起嘴角也微微地笑了一下,眼眸一下子亮得像淬了星,华光灼灼,像最初那个十三殿下。 进得奉天殿内,柳朝明率文臣,朱旻尔率宗亲,中军都督府同知陈谨升率武将,一同再次向朱南羡朝贺。 随后为昭告新帝仁德,当由朱南羡当着众臣面拟旨,大赦天下。 但大赦天下旨意却不是在奉天殿宣读,要由朱南羡乘帝辇,从承天门出,在亲军卫的护送下,一路穿过应天城,到得正阳门楼上亲自宣读,接受万民朝贺。 奉天殿内一番礼毕,离宫的帝辇已在正午门外等候。 朱南羡先一个出了奉天殿,随后跟着的是上十二卫指挥使。 柳朝明迈出殿门,朝身后看了一眼,只见苏晋的脸色已惨白不堪,明明是霜寒九月,她额角却细细密密渗出许多汗来,显见得是体力不支了。 柳朝明将步子顿住,没有说话,一旁的沈奚抬手便将苏晋一拦,问:“你可还撑得住?” 离宫后虽可乘马车,但到了正阳门免不了又要站一两个时辰班子。 苏晋想了想,实话实说:“恐怕不行,我头晕得厉害。”又道,“可是我若半途走了,也不知合不合规矩。” “这有什么?”沈奚道,“大随朝的祖制里又没有这一条,其余的规矩除了陛下定,就是左都御史定,总不该是柳昀拿规矩撵着你去正阳门。” 柳朝明看沈奚一眼,没接他的话,只对苏晋道了句:“你去歇着。”然后对身后跟来的御史言脩道:“去禀报陛下,说苏侍郎身体不支,要先行告退。” 那头朱南羡已在登辇,觉察到这里的动静,稍稍等了片刻就见言脩急匆匆跑来告知苏晋的情形,朱南羡听了皱眉道:“自是让她去歇着,再传医正方徐,让他不必跟去正阳门了,去未央宫为苏侍郎诊治。” 至正午时,号角声再一次鸣响。 从承天门到正阳门一段长路已被五城兵马司清过道。两侧百姓被兵卫拦着,见帝辇行过,俯首贴地,万岁之声山呼海啸。 朱南羡登上正阳门楼,垂首看着城墙下,挤挤攘攘一望无际的臣民。 他们在看到他的那一瞬间齐齐跪下,犹如信奉神祗一般,开始对他朝拜。他们中,有的人穿着华贵,有的人衣衫褴褛,有年过古稀行将就木的老叟,有不谙世事目露稚气的孩童,更有善男与信女,君子与小人,行人与归客。 这一刻,当整个天下都跪在他眼前,以一种信徒之姿,从来大而化之的朱南羡忽然不由地思考,他们在朝拜着的究竟是什么呢? 是真地相信眼前的新帝就是肉身神佛,能开辟新的乾坤与造化? 还是仅将自己一丝执念寄托在这一起一伏的虔诚之姿里,以求心安? 朱南羡自己最清楚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了,他是个凡人,不是神佛,他与对他拜下的所有人都素昧平生,他还有自己的心愿想去成全,都尚未成全。 朱南羡从来坚定清晰的目光里露出一抹茫然色,然后越过这千千万朝拜的臣民,看向远方无限江山。 这是京师,是帝王之家,所以目之所及都繁华如锦。 然而就在他看不见的地方,在应天府以北,有两匹快马自西北与北疆的方向同时赶往京师。 从西北来的那匹快马因日夜不休疾奔不止,长嘶一声竟口吐白沫,死在了半道上。 马上的兵卫翻身而下,拍了拍骏马,目中的焦急之色几欲焚燃,他想了想,从背囊里取出一封急信,轻装简行,凭着自己的双足,朝二十里外,最近的驿站疾赶而去。 倘若有军中人见了这兵卫手里的急信一定会大吃一惊。 与军情有关的急信,通常分几个等级,只有在最严重,威胁到国祚疆土的情况下,才会用大随的国色暗朱色浇成。 而大随开朝至今,暗朱色的军情急报只用过一次,那一次是十年前,北疆将领战死,北凉屠掠了邛州卫,杀了邛州卫上万士兵百姓,随后,十九岁的朱昱深被委以重任,第一次作为统帅三军的大将,征伐北疆。 而这一次,这一名来自西北的兵卫手里,握着的急报上的火漆,正是暗朱色。 第175章 一七五章 登基大典是新帝一生中最重要的日子之一,告昭天下后, 当回宫与高堂, 妻妾, 与子女, 即太皇太后,皇后嫔妃,以及皇子公主一起同享宫宴。 但朱南羡父母仙逝,又未立后, 膝下更无所出, 可谓真正的孤家寡人。 摆在明华宫的宫宴只有寥寥一席,两旁的宫婢与内侍倒是立了一百零八人,每人都手捧一道佳肴。 朱南羡一见这场景,愣了一下道:“朕一人哪里吃得了这许多。” 跟在一旁的尤公公道:“陛下, 这是先帝开朝时立下的规矩, 一百零八道菜肴图的是个吉利, 您若用不下,每一道尝一口也好。” 朱南羡“嗯”了一声, 举箸坐下。 一旁的宫婢随即奉上第一道菜, 随着金盘落在龙台上的清音, 早立于殿侧的乐师将琵琶一拨,数名衣着妍丽的舞女踩着宛转的曲调飘飘然入殿。 其实没有歌舞还好, 歌舞一起, 满殿笙歌只得一人来赏, 反而寥落。 朱南羡衔了两箸菜入口:“传十七与青樾来明华宫吧。” 尤公公道:“陛下, 您是皇帝,是九五之尊,十七殿下与沈大人与您再亲近,如今也只是您的臣子,这是您自家的宫宴,他们是不能来的。” 朱南羡默了默,又“嗯”了一声,然后就不再说话了。 尤公公自一旁看着朱南羡,忍不住在心里叹了一声。 他是开朝就在东宫伺候的,这些年东宫每逢团圆,故太子妃总提前一月就开始操持,家宴是热热闹闹的,十三殿下,沈大人,十七殿下,还有沈家三妹都会来,一家人无拘无束,在深宫里过得如百姓人家。沈三妹嫁去北平没几年,小殿下就出生了,故太子与故太子妃是父母不提,十三殿下与沈大人简直要将朱麟捧在手心里宠,每回家宴上,都要为麟儿日后从文亦或从武吵上一架。 尤公公记得年关节前,沈婧还特地叮嘱说今年东宫的家宴,要多添一个人,是十三殿下要带苏御史来。他当时还想,十三殿下怎么要带个臣子来,他这样不上心,何时才能添王妃呢。 其实仔细算算,这些旧事不过才过去大半年,却像被谁一下子推到了前尘故梦里,捞起来都满手尘埃。 朱南羡从前在军中养成了习惯,用膳的速度很快,到了后来,反倒是他要停箸等着宫婢上菜。 眼前的确是绝好的珍馐,但他出生荣权,什么好吃的没吃过,心中记挂着苏晋,又不便当着这百名宫婢内侍的面问出口,竟是食不知味。 好不容易挨到了戌时,等到宫婢们将碗碟撤了,尤公公道:“陛下早些歇着吧,趁着明日辍朝,好好养一日。” 朱南羡静坐片刻,起身道:“好。”就要往内宫走去。 正这时,在殿外守着的内侍来报:“禀陛下,十七殿下求见。” 朱旻尔其实酉时就到了,在明华台等了一个时辰,直到瞧见宫婢捧着金盘从宫内退出来,才上前来请求觐见。 行完礼,朱旻尔道:“臣弟有些话,想单独与陛下说,不知可愿与臣弟去明华宫外走走。” 朱南羡点了一下头:“秦桑,你一人跟着朕便是。” 得到明华宫外,他问:“你怎么这时候过来了?”又问:“什么话要与我说?” 朱十七这才道:“也没什么,回宫后沈大人来找了臣弟,让臣弟寻个借口将皇兄您引出明华宫,让您好去见自己想见的人。” 沈青樾的原话是:“今日是十三的登基大典,势必要恪守规矩,以免日后惹人非议,用完宫宴后,若没人请没人邀,他只有先回寝宫,睁眼躺上一夜。” 朱南羡听了这话,笑了一声:“长机灵了。”随即将步子一折,转身往未央宫的方向走去。 宫人余葵刚自隔间内取了苏晋的换洗衣袍,迎面撞上一身着黑金龙袍的人负手迈入堂中,忙不迭拜下行礼,说道:“奴婢不知陛下今夜前来,已服侍苏大人睡下了,陛下恕罪。” 朱南羡道:“无妨。”又问,“苏侍郎怎么样了?” 余葵道:“回陛下,苏大人正午时回来体力不支,发了一身汗,奴婢等伺候她沐过浴,睡了两个时辰,大人傍晚起来用了些清粥,胃口还好,一个时辰前说觉得乏累,又歇下了。” 除了余葵外,医正方徐也跪在堂内。朱南羡看向他,问道:“可为苏侍郎诊过脉了?” 方徐道:“回陛下,已诊过了。脉象上倒是还好,只是有些细迟,因为睡了许久,身子骨的确孱弱,好生休养十天半个月,想必可以复原。” 朱南羡道:“这便好,那朕进去瞧瞧她。” 方徐抬眼皮看了朱南羡一眼,想到陛下毕竟七尺男儿,又正值血气方刚之龄,深夜来此探望,难保会发生什么,忍不住又叮嘱:“陛下,苏大人刚转醒不过一日,除身子骨孱弱外,脑中淤血也不知散干净没有,要切记不可疲累,不可操劳,以免遗留下病症。陛下您……凡事万莫急在一时,最好忍上一月,让臣确定苏大人身子无碍,才是长久之道。” 朱南羡愣了一下,顷刻反应过来方徐所谓的“急在一时”和“长久之道”是何意。 他握拳掩鼻,有些窘迫地咳了一声:“朕知道了。” 进得隔间,朱南羡往卧榻上一看,见苏晋正睁开眼望来,怔道:“我吵醒你了?” 苏晋撑着坐起身:“午后就睡过了,方才歇下后,心里总觉得陛下会来,一直没能真正睡着。” 朱南羡将门掩上,步去榻前,取了两方引枕垫去她身后,一边说道:“早知你在等,我该早些来。” 他为她垫引枕时,整个人其实是俯在她身前的。 玄黑袍服散发着淡淡的龙涎香气息,她仰头就能看到他的下颌与脖颈。 “陛下。”苏晋扶上他的臂弯,“已九月了。” “嗯?”朱南羡愣了一下,俯下脸去看她。 她清透的眸光里有些无措,对上他的,又垂下眼帘:“我把……说好的七月十三睡过去了。” 朱南羡听了这话,忍
相关推荐:
礼尚往来
无赖圣尊
次世危机
祂不是魔神
碎玉
C级混血种被迫屠龙
来自天狼座
专宠心雨
成仙流浪记
戏拐落难老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