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1章
其是大大改进了无线电通讯训练。说实在的,他们在无线电通讯方面以假乱真的手法,在欧洲是最高明的。这一点大体上抵销了外国截收密码的机构所拥有的一个优势:俄国幅员广大,相当贫穷,使它不能象西方那样打那么多的电话、电报,尤其是不能开辟象西方那么多的线路,这就迫使苏联红军比其他多数国家的军队更多地使用无线电通讯。 德国人逐步增加了对东方开展活动的无线电情报机构,到一九三九年九月建立了三个截收连。但是定向截收只是在东普鲁士试行,而这块狭窄的盆地使得无线电定位形成了如此小的锐角,以致德国人不能准确地找到俄国发射机的位置。此外,一般来说他们还不能破译红军的密码系统。他们顶多只能在苏军举行演习期间收集到点滴的情报。 入侵波兰之后,情况有所改善,主要是因为战争所弓1 起的激动情绪,使得俄国通常是严格的无线电操作程序遭到破坏。进入波兰南部的德国无线电截收连,截获了从东面开进波兰的俄国军队的无线电通讯。德国人证实了许多单独部队的存在及其配属情况,证实了空军乃至秘密警察的存在。 但是,或许由于他们没有进行密码分析,或许由于俄国无线电保密极好,或许由于这两方面的原因,他们不能发现入侵波兰的苏军的整个编制情况。当俄国人占领波罗的海三国的时候,由于某种反常现象,在波兰南部的同一地区可以极其清楚地收到他们的短波发报。这使得德国人可以很准确地知道入侵波罗的海三国的俄国作战部队的编制。在苏芬冬季战争中,德国人和芬兰人相当好地注意到苏联主力部队的动向。后来,在为执行“巴巴罗沙”作战计划而进行军事集结期间,德国人把以东方作为截收目标的无线电截收单位增加到八个。原有的截收单位,尤其是中部集团军群的截收单位,迅速地把新建的单位带了起来。但是,部分由于它们面临着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它们的二百五十台收报机面对着大约一万台俄国的发报机;部分由于俄国无线电系统对于它们来说仍然十分奥秘,虽然它们获得了有关边界附近的军队的局部情报,但没有收集到红军的规模究竟有多大的确切情报。 希特勒上台之后,武装部队最高统帅部谍报局把多少有些死气沉沉的对苏情报工作重新活跃起来。活动中心设在东普鲁土首府、波罗的海港口城市柯尼斯堡。自从一九二七年以来,谍报局柯尼斯堡站一直在邻国立陶宛的情报机构里设了一个联络官。德国同俄国没有共同边界,德国希望利用立陶宛同俄国的边界――大约三百英里长的森林和沼泽地――把它的间谍渗透到苏联。但是效果不大。谍报局指责立陶宛情报机构,说它既没有伸出一个指头来帮助德国人,自己又不对俄国进行间谍工作。在这次无力的尝试失败后,谍报局实际上放弃了从立陶宛向苏联派遣特务的做法。一九四O年六月,苏联并吞了立陶宛,排除了德国在这方面的任何进一步的努力。 皮肯布罗克在一九三六年担任谍报局间谍头子之后不久,曾经同奥地利和匈牙利的谍报机关进行联系,试图从它们那儿向俄国派遣间谍。他还试图从罗马尼亚、保加利亚,中国和日本派遣这样的特务。但收效甚微。谍报局柯尼斯堡站让它在波兰的联络人进行活动。它找到了一位军官,这位军官虽然不愿背叛他的祖国,却憎恨俄国人。可是他的努力,以及其他这样的特务的努力,却碰到了不易通过严密监视的边界这样一个困难。只有在芬兰和土耳其操纵的谍报局的间谍,才提供了一些稍微值得一看的情报。 谍报局采用了其他花招。访问苏联港口的舰只可以派遣特务。访问苏联的德国商人,受到爱国主义感情的激发,可以就近观察事物,回国后向谍报局报告。在德国的苏联外交官和贸易代表团的成员可以加以策反。这些办法中没有一种办法产生了重大效果。舰只上的特务被抓获。多数商人要么拒绝伤财害命的合作,要么证明他们当间谍不中用。虽然少数被讹诈而就范的俄国人提供了点
相关推荐:
母亲节的礼物
识魅(民俗怪谈)
龙组兵王
亮剑:我有杀敌积分兑换系统
我见师弟有美色
饲主
我有两丁丁(H)
二次沦陷 (1V1,H)
前妻的诱惑
[末世]菟丝花生存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