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小说

咖啡小说> 大佬她总爱睡觉 > 第316章

第316章

能从俄军前线实施的无线电沉寂的帘幕里取得任何情报,它认为这些迹象“显然是欺骗”,因而不予注意。格伦和蔡茨勒仍然认为红军的主攻方向是南面,在主攻之前对中部集团军群和其他地方采取的行动只不过是佯攻。一九四四年六月二十二日,相当于四个集团军群兵力的一支红军猛攻中部集团军群,正好是格伦说不会出事的地方。德军前线崩溃,丧失了好几百英里的领土之后,战斗秩序方才有所恢复。 象这样的预测失误是由两个原因造成的。一是难于窥探使所有人感到苦恼的黑暗未来。更根本的原因是德国骄横不可一世,一直过高估计自己的能力。这从两个相反的方面损害了格伦的预测。有时候,它完全蒙住了格伦的眼睛,使他看不到苏联的实力,导致他低估了俄国人。在另外一些时候,他预料敌人会按照他认为应当采取的做法行动,促使他过高地估计了俄军的实力,其实他们只是按照他们自己的军事原则行动的。在所发生的事情的影响下,这些倾向在德国人的脑子里交替占优势。它们有时产生盲目的乐观,因而没有预见到俄军的大规模进攻;有时产生了过分的悲观,导致预料俄军会在老远的范围发动进攻,其实这些进攻始终没有发生。 格伦坚信德军占优势,使他看不到东线战争的一条基本事实:德国可能输掉这场战争。他一再坚持结局将刚好相反的看法。一九四二年六月,他写道: “如果我们要想坚持东线的作战直至最后胜利,我们必须作出最大的努力。”八月,他说军事形势的“发展极为有利”。直至一九四四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他还认为东线可以拯救。 最初,甚至中立国家也能看出这种信念的荒诞无稽。一九四二年八月,正当格伦认为形势有好转的时候,瑞士一个半官方情报机构的头头汉斯・豪萨曼认清了真正的形势,以雄辩的词句写下了战争中最著名的情报预言:从军事―政治意义上说,德国并没有赢得决定性的东西,它所能赢得的只不过是空间、空间和更多的空间。空间吞灭军队,德军在空间消失,空间没有带来任何好处。而在另一方面,盎格鲁撒克逊人不断对德国城市进行更大规模的空袭, 空袭的势头未见减少; 在西线,开辟了“第二战场”; 在非洲, 没有可能向隆美尔提供他把英国人赶出东地中海地区所需要的空军力量和陆军力量;在南线,那个轴心国伙伴正在摇摆不定; 欧洲所有国家的人民愤愤不满, 他们的反抗可使强大的军队陷于灭顶之灾。 对于第三帝国的领导者来说, 形势毫无希望!他们别无他途,只有作殊死战。如果今后几个星期内在西线开辟了“第二战场”,德军将完蛋得更快;如果“第二战场”不能开辟,德军迟早还是要完蛋的。所有这些丝毫不是由于俄国人神经坚强,能够严格执行战略计划,不怕丢失土地,能够把他们的战略预备队留到一九四三年,或者甚至留到一九四四年――就象俄国人镇定自若地所说的那样:留到俄国发动战略反攻的时候。 格伦的眼光却不象这样地明澈。深信德国不可能失败的,不仅仅是他一人。希特勒和整个高级德国军官团的信念和格伦的一模一样。他们的前程和他们的自身系之于这一信念。我们不能责备格伦落得个本世纪的可笑人物。但是他却自命不凡,一个没有幻想的人,一个正视现实的人,一个预见一切的人――一个十全十美的情报官。其实他并不是这样的人。 注:1 、 希腊神话中的特洛伊公主,得阿波罗帮助,能预卜吉凶,但因拒绝阿波罗的求爱,受到诅咒,从此无人再信她的预言。――译者。 24.最大的错误 当希特勒决心进攻俄国的时候,英国仍然在同他进行斗争。他当然总是打算进攻俄国的。从地缘政治学来说,他想为德国赢得为了统治整个世界而必须予以夺取的这块腹地,赢得为使德国在世界上繁荣昌盛而必须具有的生存空间。但是,为什么要在英国仍然同他一决雌雄的时候去进攻俄国呢?为什么要开辟两条战线呢?开辟两条战线,不是德

相关推荐: 笔下丹青   带着警花闯三国   快穿之落叶无生   不许笑之重生大明   亲爱的   山村养鸡大亨   14号街灯   哑巴狼夫   步步逼婚:洛总强宠复仇妻   首辅掌中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