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4章
《皇家炮兵杂志》、《皇家陆军后勤部队季刊》,《骑兵杂志》,西方组组长负责阅读《泰晤士报》。三处收集人口统计资料;根据战前的原则,每一百万平民要提供两个师的兵员和支持力量,这些资料将有助于对敌军规模作出估计。军官们将这些统计数字和其他细节,例如军事预算数字,一一填入各国统计簿,每年春天,三处公布一批小册子,归纳了所有这些统计数字,评述了一些大国在同德国发生战争时的军事力量和军事潜力。三处还注视着当前形势。在一九三五年萨尔举行公民投票期间,施蒂尔普纳格尔悲观地警告法军在边境地区进行活动的危险――尽管后来什么事情也没有发生。 第二年,施蒂尔普纳格尔晋升为师长,当了将军。接替他领导陆军参谋总部三处的是库特・冯・蒂佩尔斯基希上校(后来的第四副参谋总长)。蒂佩尔斯基希继续并加强了施蒂尔普纳格尔的工作。在他的领导下,外国军队处设有行政组、武官组、登记组和五个地区组,分东、西两个梯队。但是希特勒的侵略战争使一个又一个国家成为潜在敌人,他的重整军备使军队获得了额外的兵员。因此,在一九三八年十一月十日――恰好是世界其他各国惊闻砸玻璃窗之夜(殴打犹太人、破坏犹太人财产、反映了当时德国情绪的一场大规模暴行)的第二天――新任参谋总长弗朗茨・哈尔德把他的情报机构的人数扩大了一倍。他成立了西线外军处和东线外军处,西线外军处保留了参谋总部三处的名称,东线外军处则成为一个新处――十二处。它们是第三帝国的关键情报机构,是进行最重要的情报分析和估价的两个机构。哈尔德任命蒂佩尔斯基希为第四副参谋总长,领导这两个机构。 哈尔德还任命乌尔里希・利斯中校担任西线外军处处长。 利斯身材魁梧,面色红润,四十刚出头,未婚,上午有点爱发脾气,当过炮兵,是一个优秀骑手,获过四十六次赛马奖。他对德国以外的世界的了解,比典型的参谋官要全面得多。他喜欢英国人,几次访问过他们的国家,英语讲得很流利。他还懂法语和意大利语。他在一九三一年首次进入外国军队处,一直呆到一九四三年,中间破例没有到部队中服役。当他担任整个新处处长的时候,他已经升为西梯队负责人。他后来升为上校,这是处长通常享有的军衔。 希特勒入侵波兰之前几天,参谋总部的多数机构撤出柏林本德莱尔大街它同武装部队最高统帅部和陆军总司令部其他机构共同使用的那座橙色粉墙的建筑物,搬到柏林南面二十英里的措森镇附近的野战司令部。西线外军处仍然留在柏林,靠近几乎是它的唯一情报来源的武装部队最高统帅部谍报局。九月一日,希特勒要向国会讲话,宣布从当日上午五点四十五分起,德国开始还击波兰正规军头天晚上对德国领土的袭击,利斯前往他所喜爱的一家饭馆听希特勒发表讲话。他驱车经过威廉街,穿过勃兰登堡门。街上的情景同一九一四年时的情景迥然不同。当时,欢呼的人群涌往街头欢迎战争。现在,在利斯经过的整条路线上,只看见一队身穿黑制服的党卫队队员站在街上。在他们后面的动物园里只有一棵棵哑然无声的树木。一股恐惧的感觉涌上利斯的心头。 第二天,法国人封锁了边界。送过来的间谍报告的数量减少了,蒂佩尔斯基希允许西线外军处也搬到措森(东线外军处已经在那里)。利斯和他手下的工作人员,带着卷宗,下午离开,傍晚到达。他们的可防毒气的钢骨水泥掩体,有一个陡峭的A字形屋顶,这样的设计是为了炸弹扔在上面会滑下去;一米厚的钢筋水泥保护着的地下室,完全是按照第一层办公室的样子设计的,这样即使在空袭期间,工作可以照常进行。为参谋总部其他处修建的类似掩体,围成两个半圆形,这两个半圆形称作“迈巴赫一号”和“迈巴赫二号”;所有的掩体都由地道连接起来。整个营地,连同它的散布在这块长着松树的平原上的兵营、马厩和车库,有一个代号,叫做“策佩林”。
相关推荐:
笔下丹青
带着警花闯三国
快穿之落叶无生
不许笑之重生大明
亲爱的
山村养鸡大亨
14号街灯
哑巴狼夫
步步逼婚:洛总强宠复仇妻
首辅掌中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