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帮助己方集中足够兵力来打败敌人。 这并不是说,那时候的部落和国家不要情报。它们经常搜集和使用情报。厄瓜多尔不开化的蛮人,偷偷溜进敌人的村庄去数房子,以估计敌人的兵力。古代埃及人审问战俘。 朱利叶斯・凯撒派遣侦察兵侦察敌人的兵力。中世纪的统治者雇用间谍。蒙古人派遣骑兵四出侦察地形。文艺复兴时期,威尼斯的破译人员破译了外国外交官的秘密信件。有时候,情报导致了胜利。当凯撒从俘虏那里得知,一支蛮敌的首领已经集结六千步兵、一千骑兵,准备进行伏击时,他将计就计地打败了敌人。当间谍向英王查理一世报告,有一辎重队正在向撒拉逊人运送供应晶时,查理一世集中骑兵袭击了这支辎重队。 但是,在多数情况下,情报并没有左右战争的进程。埃及法老拉美西斯二世虽然错过了一个战俘提供情报所带来的有利时机,他还是赢得了哈图什战役的胜利。威尼斯从截获的情报中得知,神圣罗马帝国的军事指挥官要求偿给二万金币,不然就请皇帝亲自到前线打仗。威尼斯虽然知道这个情况,可还是没有赢得胜利。坎尼战役是军事大捷的典范,在那次战役中,汉尼拔包围并打败了人数较多的罗马军队,但那次胜利丝毫没有依靠情报。在中世纪的许多围攻战中,无论哪一方,都不是依赖情报取胜的。克里西著的《世界史上十五次决战:从马拉松到滑铁卢》一书中谈到的另外十四次决战,例如雅典士兵打败薛西斯的亚细亚军队的马拉松战役,依靠的也不是情报。基督教徒阻挡摩尔人的伊斯兰教潮流的图尔战役,诺曼底的威廉征服英国的黑斯廷斯战役,破坏路易十四统治欧洲计划的布伦赫姆战役,几乎决定美国革命命运的萨拉托加战役等等,在所有这些战役以及悠久的战争史中其他大多数战役中,决定胜负的都不是情报,而是战术,决心和实力。 只是到了产业革命和法国大革命期间,情报才开始找到了它需要的时机和力量,成为战争中的重要因素。这些革命创造了铁路、电报、精确的地图、庞大的军队和参谋部。这样,就有必要、也有可能对动员军队,对付敌人来犯等问题制订详尽计划。同时,工业化使得情报作为社会的重要因素而面目一新。古希腊人用不着考虑一个国家的矿山能出产多少煤和铁矿石,但是,对于一个现代国家――以及它的敌人――来说,这却是极为重要的问题。情报终于在战争中起到重要作用了。 也是这些革命,为情报活动提供了手段,使它能够更多地了解另一个国家的情况。日报问世了,武官在外交活动的演变过程中出现了。军队的规模扩大了,需要审问的俘虏和缴获的文件也多起来了。从电报和无线电广播中截获的敌人情报,远比偶尔伏击信使所得到的情报要多得多。气球、飞艇和飞机比那怕突破敌人纵深的骑兵所能看到的还要多、还要快。照相机把瞬息即逝的情景拍摄下来,照片上的景物比肉眼看到的要详尽得多,而且照片可以复制,供给其他人看。所有这些方法,大大加强了情报活动的能力。 与此同时,分析研究情报的能力也在加强,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参谋部的形成和发展。 虽然古时候军队的指挥官和封建君主,也把他们的助手召集在一起,组成顾问班子,商议军机大事,但是这些机构都是临时凑成的,一旦任务完成就解散了。只是当资本主义的兴起,使君主们可以不再依赖打劫粮秣,可以自己供养他们的正规军,从而给他们提供了更多的灵活性的时候,才开始形成常设的参谋部。在十七世纪,德国勃兰登堡选帝侯,指派他的军需总监和一些助手预先制订出第二天的行军和扎营计划,进行侦察并起草命令,在这样的计划活动中,孕育着参谋部的萌芽。 在后来的一个世纪中,随着战争越来越复杂,指挥官们把各有专长的助手们召集在身边为战争服务。助手们提供所需的情报,以便指挥官作出决定,然后这些助手按照指挥官的总的决定,发布行军、供应军需品等等一系列具体命令。例如,指挥官下
相关推荐:
兽世最美雌性:多子多福生崽崽!
妈妈我的爱
冒牌把正主娶回家了[女尊]
hidden love(现言女尊 重生1V1 HE)
平阳公主_御书屋
警察故事
危险的费洛蒙(肉)
荒岛上的兄妹
残废弃子穿书后在娃综摆烂了
[银魂同人]从快穿任务退休后去了江户养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