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5章
“我们自己的措施取决于它们(敌人的作战目标)。”但实际上这些只不过是就事论事,并不表明他从根本上承认错误。任何事实也绝不能扭转他的纳粹观点。当英国人正在轰炸德国的城市,德国人也在轰炸英国的城市时,他还在想象着战后纳粹德国和英国之间的“持久友好”。他认为俄国虚弱不堪,当苏联坦克正逼近德国首都时,他还不觉得这一看法有什么错,只觉得他在选择进攻的时间上有了错误。 任何事实也不能改变他的顽固态度。因此,即使希特勒得到完善的情报,对他也不会产生根本影响。他会挑选那些他喜欢的情报,而把其余的都否定掉。在战术方面,完善的情报可能起了帮助作用;在战略上,就一点作用也不起了。 关于希特勒和情报的一个更带根本性的问题,并不是有了更好的情报是否就能帮助他的问题,而是c为什么在二十年代和三十年代如此有效地驾驭现实、因而成为德国和欧洲的主宰的这样一个人,到后来竟变成了把他不喜欢的文件从桌上拂掉那样一个暴跳如雷的人物? 答案不在于希特勒本身,而在于外因。外界情况促使了这种变化。这些情况使他逐渐地不谨慎了,他的神经质越来越暴露。其后果不仅在情报方面看得出来,在他的一切行动中都看得出来。 在最初时期,希特勒大体上是为所欲为,相对来说不受外界力量的左右。他的才干――特别是他的果断的决心和坚强的意志――得到了自由的发挥。他的才干使他能够成为纳粹党领袖和他的国家的元首。他把他的才干施展到国际舞台,他操纵着别的国家,使德国,从而也使他自己成为欧洲的统治力量。希特勒采取行动,左右局势,担任领导;别的人和别的国家只能反应,屈从,追随。用心理学的语言来说,他以改变现实的办法来适应现实。他改变世界以满足他的需要。在所有这些方面,除了在战术上受到少许挫折外,他是所向无敌的。 后来,在一九三九年,英国不再默认他的计划了。英国对德宣战,第一次严重限制了他的行动自由。英国狂傲地拒绝他的和平建议以后,希特勒发泄这一愤怒的最直接、最简单、最可靠的办法就是进攻并征服这个岛国。但是希特勒没有这样做。他选择了另外一个解决办法,这个办法与其说是要改变现实,不如说是要满足他的需要。那就是进攻俄国。 不去攻打一个他并不真正想攻打的国家,他就能摧毁一个他所憎恨的国家。不在海上作战,
相关推荐:
灵异绝缘体
缭乱君心
古代小女子的平淡生活
都督请留步
快穿之落叶无生
过期明恋
成人之媒
亲爱的
恶女有约
徐曼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