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小说

咖啡小说> 大佬她总爱睡觉 > 第363章

第363章

防区里的其他部队中调一些师到这个桥头堡。希特勒答应给两个师。他头一次同意从加来海峡防区的第十五集团军抽出一个师。第二天他又放走两个师。其中一个也是从第十五集团军抽调出来的。但是他仍然很不安;他命令把已经疲劳的步兵师戎装甲师尽可能快地调去支援第十五集团军。尽管如此,诺曼底的现实开始推翻认为加来海峡也是进攻目标的看法。八月三日,美国兵通过阿弗朗什源源而来,克卢格把第八十一师从第十五集团军调到第七集团军。最后,在八月七日,由于他断定第二次大规模登陆是“不大可能的”,于是下令一切可从集团军群B防区调出的部队都调到战场上去。 从某种意义上说,同盟国的欺骗活动到此完结。德国刺探情报的机构失败了,德国的情报军官和他们的指挥掉进了克劳塞维茨在一个世纪以前所预见到的那种陷阱里。克劳塞维茨写道,如果收到的许多报告中出现的矛盾“互相抵销,留下剩余部分以供进行严格的分析”,“那么收到这样情报的军官”是幸运的。如果情况并非如此,而是恰恰相反;一个报告符合另一个报告,对后者加以证实、夸大、添油加醋,直到一个情报新手不得不匆忙作出决定――但很快发现所作的决定是错误的,如同发现报告都是谎话连篇、夸大其词,谬误百出一样,这种情况对于这个没有经验的情报人员来说,就要糟糕得多了。” 这就是德国人所碰到的情况。只有在他们对自己的错误缺乏认识这一点上,这些参谋官才同克劳塞维茨所预见到的不一样,这些参谋官同世界上其他多数参谋官比起来,在搞情报方面可以说是新手。由于德国人上当受骗很深,以致欺骗所产生的作用早就消失了,而欺骗的内容却在他们的脑子里阴魂不散。直到十月三十一日,西线外军处的形势图上还标着美国第一集团军群,这说明他们一直相信它确实存在。 即使后来他们把美国第一集团军群从地图上抹掉了,地图上仍然标着三个实际不存在的集团军司令部――英国第四集团军,美国第十四集团军和同盟国第一空降集团军。确实,欺骗的主要概念――第二次登陆――一直盘旋在德国人的脑海里,直至希特勒在准备最后一次反攻(后来的隆起地带战役)时,他们还有这种想法。十一月二十八日下午三时三十分,在柏林第三帝国总理府举行的一次形势会议上,邓尼茨还提出了盟军在荷兰登陆的可能性。他承认在那儿登陆的条件是很差的。但他脑子里想着根本就不存在的军队,说道:正在泰晤士河以南集结的盟军部队,一俟斯凯尔特河被盟军打通,就能迅速开赴前线。希特勒听信了历史上最大一次欺骗活动的最后这一声鼓声,这次欺骗活动,使希特勒输掉了西线的战争。 注: 1 、加来海峡是法国的一个省,该省与英国之间的海峡是多佛海峡,也叫加来海峡。 27.狂妄自大,光荣,感召力,元首 德国就这样在情报战中打了败仗。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每一个战略转折点,她的情报工作都失败了。它低估了俄国,事前对盟军进攻北非一无所知,袖手等待着盟军在巴尔干半岛的西西里登陆,误认为盟军在诺曼底登陆是佯攻。尽管在考虑作战和战术形势时,它常常预料到了敌人的进攻,但它有时候却犯了严重的估计错误,譬如,它没有预料到俄军在斯大林格勒和对中部集团军群发动的进攻。 看起来,德国情报工作成绩差得无比。但对它来说,这已经是难得的最好成绩了。每一个情报机构都在竭力实现使徒路加说过的话: “没有不暴露的事情,也没有不被人所知的事情。”谁也没有做到这一点。军队部三处第一任谍报头目弗里德里希・格姆普将军写道: “甚至最好的成果也满足不了当事人的愿望,这永远是每一个情报机构的必然悲剧。”这样说来,是不是对德国情报机构的要求太多了?它在调查别人脑海深处的秘密时,如果不是在理论上,而是在实践上是否达到了极限?或者别的情报机构做得更好? 别的情报机构确实做得比较

相关推荐: 福尔摩斯在霍格沃茨   失身酒   一世独宠:庶女为妃   妄想人妻   漂亮大美人被腹黑校草叼走了   流萤   游戏王之冉冉   假戏真做后他火葬场了   南城(H)   那年夏天(破镜重圆1v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