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0章
线外军处、西线外军处和武官处直接归蔡茨勒领导。武官处处长霍斯特・冯・梅伦廷上校承担了一部分原来由马茨基承担的报告政治军事情况的任务。 情报机构能够通过第四副参谋总长这个职位很高的共同上级,向搜集情报和使用情报的机构施加压力,这一职位被取消大概减轻了这个压力。马茨基的比较全面的综合看法渐渐消失。但是这点无论如何够勉强的长处,同取消这一职位、同两个战线可以进行对比、同两个情报处服务的各个机构可以呈现出差别所带来的有利条件相比,也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在组织工作方面,损害德国军事情报的各种奇怪现象中,最奇怪的恐怕是在最上层长期缺乏一个估计敌人的能力和意图的机构。在战争的大半时期里,武装部队最高统帅部作战部没有建立自己的这种机构。然而当时的形势并不象乍看起来那样完全不负有责任。 武装部队最高统口巾部实际上有一个机构在分析一种形式的情报,同武装部队最高统帅部本身的作用一样,这种情报超出了个别情报机构的狭隘利益。这种主要是政治性质和军事性质的情报,来自武装部队最高统帅部外国情报局,该局反过来主要是从情报收集机构提供的材料中挑选这些情报的。战争爆发前,外国情报局局长比尔克纳海军上校、比尔克纳的上司卡纳里斯,武装部队最高统帅部长官凯特尔、最高统帅部作战部部长约德尔、约德尔的副手瓦尔特・瓦尔利蒙特上校以及最高统帅部其他各部门负责人每天举行会议,保证作战部能够得到它所需的全面的情报。战争期间收到的情报更多,于是外国情报局在最高统帅部作战部设立了一位联络官。联席会议继续举行,但不是每天都开。如果作战部想要比较具体的军事情报,外国情报局就设法获取关于敌人的情报,了解敌人搜集到了哪些关于德军的作战、编制和给养的情报:它是从每个个别情报机构的能干的情报人员那里获取这些情报的。个别的情报机构主要是指西线外军处,因为它的活动领域正好适合武装部队最高统帅部指挥的战区。作战部运用获取的情报制订计划,帮助约德尔在希特勒的形势会议上汇报情况。 这个安排在战争的头三年是适用的。曾经考虑在武装部队最高统帅部内部建立一个中心情报分析机构。比如,在一九四二年,西线外军处处长乌尔里希・利斯曾经反复提过这个建议。他认为将东,西线外军处隶属卡纳里斯领导是一个理想的解决方案。这将使收集和分析估价情报的机构统一在最高参谋部情报首脑一人领导之下。建议成立的这个机构也将为陆军总司令部服务。但是,虽然利斯得到了第四副参谋总长马茨基的支持,他却不能说服哈尔德,后者对他的势力范围是寸步不让的。与此同时,比尔克纳把估价情报机构的负责人召集在一起,讨论能否建立一个跨单位的情报委员会。 空军的反对使这个建议破产。但是,武装部队最高统帅部作战部内未能建立一个情报机构的主要原因是:现存的安排还是适用的。 同盟国在北非登陆以后,武装部队最高统帅部战区首次爆发了大规模军事行动。作战部意识到,现在它要密切得多地卷入作战,而这反过来要求更详细地了解敌人。如何才能提供关于敌人的情报呢? 盟军登陆之后两个星期,负责日常工作的作战部副部长、极其精明干练的瓦尔利蒙特向利斯提出了这个问题。他们一致认为,对外情报处既没有从事这项工作的机构和人员,也没有从事这项工作必须具备的知识。显而易见的办法是利斯早些时候提出的建议的折衷方案,那就是干脆把西线外军处――或许再增加一些空军军官和海军军官――并入武装部队最高统帅部作战部。取消了第四副参谋总长的职位,使这一改组更加可行。但是新任命的参谋总长蔡茨勒,就象哈尔德否决原来的建议那样否决了这个建议。利斯于是象比尔克纳一样,试探能否建立某种形式的情报负责人委员会。 他发现外国海军处向海军总司令部提供的情报,只是一些如他所说
相关推荐:
带着警花闯三国
软妹子重生记
灵异绝缘体
盛唐风华
她来听我的演唱会
说好的系统呢
缭乱君心
亲爱的
女配她天生好命
魅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