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8章
之后,老妪从床上醒了过来,她起来之后觉得身体比之前要舒坦很多,只是很快反应了过来,自己怎么躺到了床上。 老妪还没有留意到屋中的桌上,而是快步走出屋子看看院中,却又见到那边的衣服都已经晾晒好了。 难道是我洗完衣服疲乏了自己到床上休息的?可怎么没印象啊? 老妪皱眉看着院中,一时间陷入了某种自我怀疑。 “哞~~~” 院中的牛喊了一声,在牛栏里面来回走动着,似乎是只恨自己不会说话。 第793章 有如神助 八月二十二,秋闱贡生准备开始入场。易书元就在贡院外的街上摆开了一个书摊,上头既卖那些圣贤书大道理,也卖一些所谓的“杂书”。 而他也没有用什么新的变化,仅仅是苍色灰发复青丝,嘴唇下巴留清须,也如当地书生那样发髻抱着缁撮,就仿佛容颜大变。 这两天在易书元的书摊上逛的儒生可是不少,更是卖出去好些个书籍。 不过这会书摊上没什么人,附近的百姓也少有人在街上逛,因为很多人都去贡院附近看热闹了。 没错,就是看热闹,每逢科举考生入场前,搜身查看物品的时候都有热闹看,有些想要作弊又没背景的,被揪出来就有的受了。 书摊边,易书元自己翻阅着一本书籍,一边看,一边还时不时自己提起茶壶给小桌上的茶盏续茶。 灰勉这会变化为一只黑白相间的奶牛色猫咪,趴在桌上时不时舔舔爪子。 “先生,卖书好像也挺赚钱的,这书摊开了一段时间,买书的人可真多!” “那是因为先生我书摊上有很多他们见不着的书,况且最近乡试,来平州城的读书人也多,过阵子你看看?” 这么说着,易书元倒是侧头看看灰勉。 “不过倒是你,居然不去看热闹?” 灰勉张开猫嘴打了个哈欠,猫尾巴在身后甩动了几下。 “还没开始呢,等您喝完这盏茶我就过去。” 易书元笑着摇了摇头,一边翻书一边喝茶,等手中茶盏水浅的时候再看向旁边,桌上的猫咪已经消失不见。 圭国,在大庸史料和古旧地图上记载为“玉圭之地”,一般被认为是礼教程度相当高且偏于古朴的地方,也可以说比较故步自封。 大庸如今的科举历经数次改制,其中也不乏明宗的大刀阔斧,是地方与中央朝廷结合的基础上,本地与外州官员随机联合督查,并且有科举考生单独的直谏邮驿体系,兼名义上天子督办,科举之年也有可能随机外派巡察使。 其中关系错综复杂,各方监察体系互不统属,只要皇帝不是太过昏庸,想要舞弊是真的需要手眼通天才有可能。 而如今的圭国科举制度,实际上和大庸立国以前的前代王朝是差不多的,名义上是天子钦定主考官主持,地方官员配合,至于具体情况如何,就看运气看人品了。 这会平州贡院之外,除了一些老神在在的官员,更是有不少维持秩序的官差,而各处来的考生则纷纷在两侧排起长队。 “快点快点,全都排好队,一个個来!”“外头的人站远点,否则棍棒打得你们后退——” “好了好了,考生准备上前!” 有官差大声喊着,周围街道上围得水泄不通,人群中议论纷纷,烘托出一片喧闹。 外围的一处屋顶上,于欣梅随着一阵风落到此处,一眼就发现了在贡生队伍中段的郑怡明。 “喵呜~” 一声轻微的猫叫从身边响起,于欣梅下意识寻声看去,却见不远处屋顶的挑檐处端坐着一只黑白相间的猫咪,那猫咪姿态优雅,似乎察觉到有人看它,还转头望了一眼。 于欣梅对着猫儿笑了笑。 “咱们一起看吧?” “喵~~” 下边的贡院前,考生们一个接一个上前,一次两人,主要由四名官差搜身,前后各一人,搜完一遍转身后两名官差再搜一次。 随身携带的行囊等物也要摊开来,检查文房四宝和纸张,甚至携带的糕点等食物也有被人用筷子戳开划开,看看里面有没有塞东西,看起来十分严格。 又一个考生被发现在砚台下面做了空腔,被发现了折好的书文,顿时就被拖了出去一阵棍棒伺候,并拖回县衙,这时候周围看热闹的人也是一阵兴奋。 当然,大部分时候没有被发现什么人作弊,不过官差可以要求一些考生的衣服扯开,看谁不顺眼甚至可以要求其人解开裤腰带。 这种时候,也不乏怒斥官差有辱斯文的贡生,然后多半是被打一顿,这就已经足够让一些好事之徒大笑了。 搜查完毕之后,考生向前,需要抓阄决定自己的隔间在哪。 而于欣梅早早就做法,让她动过手脚的隔间纸条不被常人碰到,直到遇上郑怡明。 在漫长等待之后,终于轮到了战战兢兢的郑怡明上前,双手递上文书。 主持现场的官员坐在桌后,接过差吏递来的文书打开看了看,点点头。 “搜查一番!” 郑怡明面前的官差面色严肃,看到郑怡明有些唯唯诺诺的样子,顿时面露不屑,这些所谓的读书人,没几个算个男人,眼前这个他更是莫名得有些看着不爽。 “抬手!解开衣带!”“转身!” 郑怡明什么要求都照做,那官差用木棍在在他身上拍打,然后又将他行囊中抱着的饼子全都捣碎,打开水壶看看,摇晃一下茶水都溅出来。 “行了行了。” 一边官员催促一声,这个明显有些久了,官差冷哼一声。 “走,上前抓阄!” “是,多谢差爷!” 郑怡明将衣服系好,看看一边已经整理好的行囊,上前从一个好似大一号的竹编围棋盒中探手抓纸条。 那边屋顶上,于欣梅微微咬着牙,好几次都气得差点出手,不过终究是忍住了,此刻才终于伸手一指,正好是郑怡明抓住纸条的时刻。 “喵呜~~”猫咪回头叫了一声,就好像看出了身边这个女子在动手脚一样,而于欣梅则是对着猫儿笑了笑,把手往唇前一摆。 “嘘~~” 那边的郑怡明拿出来纸条当场打开,官差看了报了一句。 “丙字一十二号!” 喊完,旁边还有文吏在纸条上写下郑怡明的名字,以防被换。 “进!” 郑怡明拿过纸条向着两边拱了拱手,提着行囊走进去,同时也用袖子擦擦额头上的汗,就算这么来过一次了,第二次还是很紧张。 贡院里面也有官差,但根本不管进来的考生,郑怡明自己找到准确位置,然后将纸条摊开在座位一角,真正坐进去了才松一口气。 没等多久,也就是两刻钟之后,所有考生都已经到了。 郑怡明在位置中坐着,忐忑地等待考题揭晓,那个刚刚刁难过他的官差从外头走过,一个个检查座位上的纸条,郑怡明则微微低头不敢看他。 “哼!” 官差冷哼一声,看过纸条就离去了。 终于,最难熬的时刻过去,考题终究是揭晓了,算是预料之外情理之中的题目,有书文经典的基本功底,但也要结合主题,引经据典写政论。 郑怡明一开始都有些静不下来,只是摊开卷纸苦思冥想,随后一股若有若无的香味飘来,不知不觉间让他平静下来,渐渐细思活泛,心中有了主题,落笔也稳当起来,就连字迹也比往日漂亮许多。 时间不断过去,郑怡明吃着被捣碎的饼末子,喝着早已凉透的茶水,手中的笔几乎是一刻不停,往日所学尽数化为今日所用,等写出了感觉写出了自信,嘴角也不由微微扬起。 待到写完全文再查阅几遍,郑怡明才发现时间似乎还早,考官都还没有中场催促过,也就是说仅仅过去不到一个半时辰。 当然,郑怡明可不敢提前交卷退场,装也要装一下,直至下午日头西斜,贡院铜锣声响起,他才和其他考生一样交卷离开。 贡院考试考了多久,于欣梅就自外头等了多久,看到出来的贡生中郑怡明一脸轻松的样子,她才放下心来,也下意识看看周围,不过那只猫儿早已经离开了。 郑怡明确实很放松也很开心,他觉得自己这次一定不会差,说不定真有机会排名靠前,同其他考生寒暄的时候也是从容自信。 真应了那句话,实力才是底气的根本。 不过郑怡明囊中羞涩,拒绝了一些儒生一同去饮酒作乐的邀请,独自走在回客栈的路上,经过街角的时候却被一处吸引了视线。 贡院街道的街角,一个衣衫褴褛的小乞丐缩在角落瑟瑟发抖。 如今虽然是秋季但还算不上冷,今天更是有些热的,这样子或许是生了病。 街边人来人往,但显然没有谁在意一个小乞丐,包括他旁边的两个大乞丐。 郑怡明不由停下了脚步,他走近那小乞丐,摆着的破碗里面空空如也,想了下从身上摸出两个铜板放了进去,其中一个还是当五的铜钱,对郑怡明来说不是小数目了。 “叮铃~”铜板入了碗中,还不等小乞丐有什么反应,旁边立刻有大乞丐窜了出来,一把抓走了铜钱。 “唉!你这人怎么这样,这是在下给他的!” “哎呦这位爷,给他不浪费了嘛,他害了重病,吃不下喝不下没活头了,嘿嘿嘿.” “那你把钱还我!” 听到这书生这么说,那乞丐站起来就走,完全没有还钱的打算,另一个乞丐也站起来就走,仿佛怕被人赖上。 郑怡明皱起眉头,犹豫一下从行囊中将干荷叶拿出来,里面是他吃剩下的饼碎,他就将干荷叶内的饼子倒入那破碗中。 “我也囊中羞涩,这点饼子你拿去吃吧.” 小乞丐这会似乎是有了一些反应,他头很乱也很长,盖住了小半个身子,抬头的时刻,郑怡明才发现他是真的衣不遮体瘦骨嶙峋。 “谢,谢谢.” 小乞丐这么说了一句,蜷缩着身体去拿碎饼子,一点点往嘴里塞,后面则是抓起一把狠狠往嘴里塞。 “慢点,慢点这还有水” 郑怡明拿出水壶给破碗倒水,小乞丐抓起碗就喝,咕噜咕噜喝完了就看着郑怡明,他只好再倒水。 水都倒完了,小乞丐就抱着身子缩在那发抖,能取暖的好似也只有他的头发。 郑怡明看看左右,这平州人怎么如此冷漠,若是在下河县.好像也不会有什么人对一个乞丐伸出援手.但郑怡明往日里也是受人帮助的那种人,此刻实在是于心不忍,便又解开行囊,从一本书中翻开取出一个铜板,依旧是当五的铜钱,将之塞到小乞丐手中。 “别给别人看见!拿去吃完热乎的面条!” 小乞丐接过铜钱的时候,也愣愣盯着那翻开的书,上面还夹着一张纸条,写着“丙字一十二郑怡明”。 郑怡明看着小乞丐的眼神,疑惑地低头看看书,难道这小乞丐还认识字? “谢,谢谢恩,恩公.” “恩公什么啊,唉!” 郑怡明把心中荒唐的想法抛之脑后,叹了口气,最终还是离去了。 第794章 明心起念 郑怡明回客栈的路上是怎么都有些不得劲,今天考试超常发挥的喜悦也明显淡了。或许是往日里没怎么注意,今天遇上小乞丐了才有了不一样的关注点,郑怡明忽然发现街上乞丐好像不少,经过一条大街就看到了很多个,好像比以前多了。 三年前来参加上一次科举乡试的时候,郑怡明好像还不觉得平州城乞丐有那么多,或者上一次也只是忽略了?到了另一边的街口,郑怡明看到那边有个摊位上似乎有好几个书生围在那,他这会脑海中虽然想着乞丐的事情,但也下意识放缓了脚步。 等近一些了才发现是一个书摊,那些书生都在翻动着摊位上的书籍,一個看着似乎也像是有学问的先生坐在摊位后只是自顾看书,也不管书生们翻阅。 郑怡明便也走了过去,看看那些书生一个个似乎都很兴奋。 “卖书的,这本《四海山川志》,真的是如书上描述,乃是大庸礼部天官所著?” 大庸?郑怡明心头都是一跳,下意识凑近了一些,而那书摊的摊主只是抚须看着手中的书,似乎并没有要回答的意思。 易书元还没张口回答,几个书生个顶个的急。 “你聋了啊?”“卖书的,在问你话呢!” 几人对着摊位后的易书元喊着。 易书元摇了摇头,只是抬头看了他们一眼便不再理会。 “哼,多半是晃点人的!”“故弄玄虚!”“生意不想做了啊?” 几人这么说着,但手中的书却始终放不下,刚刚偷偷看了个开头,有些爱不释手,这明显不是随随便便写出来的。 “卖书的,你说个数,这本书多少钱?” “喵呜~~~” 一声猫叫引得众人看去,一只黑白相间的猫儿到了书摊后面,正在蹭着那人的小腿,而那人抬起了一只手。 “五十文?” 有人问了一句,易书元摇了摇头,终于开口说了一句话。 “五十两。” “什么?”“五十两?!”“想钱想疯了了你!” “我们走!” 几个书生顿时怒气上涌,几本破书要五十两,真是抢钱啊,放下手中的书之后就怒气冲冲地走了。 易书元看看那几人,五十两即便是在大庸也未必能买得到官印版全册《四海山川志》呢。 摊位前也就剩下了郑怡明一个人,易书元视线转向他,看得郑怡明微微一愣,下意识说了一句。 “这位先生,我和他们不是一起的” 易书元笑了笑点头道。 “我知道!你可以随便看看。” 郑怡明也回了一个略显尴尬的笑容,低头看向摊位上的书。 这些书都放在大约膝盖高的竹架子上,郑怡明随便看了几本,发现很多都没见过,其中也包括刚刚几人丢下的《四海山川志》。 “这位先生,这部书来自大庸?” 易书元笑着点了点头。 这看得郑怡明皱了皱眉。 “为什么刚刚您不回答?” 易书元笑着摇了摇头又不说话了,继续翻看手中的书籍,郑怡明挠了挠头,在摊位上翻看起来。 这也引得郑怡明看向易书元,想看看这摊主在看什么,结果一瞧,书封上写着《奇疫论》。 若是有名的医者,绝无可能没听过这本书,但郑怡明显然是不知道的,不过这书在圭国确实也少,全须全尾的更不多见,就算是一些医者,有的也仅仅有抄录的一部分内容。 而医书这种东西,光看还不够,还得有足够理解的医者言传身教,这一点这里显然更不够了。 郑怡明虽然不懂医道,但也明白摊主在看的是医书,一下就想到了刚才的小乞丐了。 “先生,您懂医术?” 易书元没有抬头。 “略知一二。” “那边有个小乞丐一直哆嗦个不停,应该是病了,您能否给看看啊?” “喵呜~~~” 猫咪叫了一声,易书元低头看了看随后放下书看着郑怡明,在后者有些尴尬地意识到对方可能是要问诊费问题的时候,易书元又开口了。 “若是你把他找来了,倒也可以试试,不过鄙人并非大夫,若无能为力可莫要怪我。” “呃,先生要多少诊费?” 这种事还是先问问为好,一本书都要五十两,郑怡明可不敢托大,不过易书元倒是笑了。 “这里的读书人来来去去大多急躁,不过你却有这份善心,你放心,冲伱这份心,在下不收诊费。”“唉好!” 郑怡明心下大安,赶忙小跑回去刚刚离开贡院的那块,只是等他回去的时候却已经不见小乞丐的踪影。 没过一会,易书元就看到郑怡明略带失落地走了回来。 “没找到?” 听到摊主这么问一句,郑怡明点了点头。 “没找到” 易书元看看郑怡明,不管是不是前世因果今生故事,此人善念倒也难得,在平州读书人这个环境中更显难能可贵。 “能关切一个陌生乞儿,这位公子也是宅心仁厚了,借几本书去看吧!” “呃不不不不,不用了” 五十两的书,郑怡明可是借不起也不敢借,易书元也是乐了。 “心中正念起,读书孕浩然者,借书不收钱,放心拿去看吧,纵是有所损坏,也不会让你赔!” 还有这种好事?郑怡明都愣住了,低头看看书摊,一时没忍住就挑了一些书易书元看着喜不自胜的郑怡明,也就继续坐下看书,只是口中幽幽道。 “医者,救一人十人百人.救万千人者,士大夫也!” 郑怡明愣了一下,抬头看看,那先生坐在那看着书,似乎根本没说话,只有不知何时已经跳到桌上的猫儿看着他。 “喵呜~~~” 郑怡明清醒了过来,借了书和摊主打了声招呼就回客栈去了,只不过路上既兴奋又时不时陷入沉思。 有些大道理看得多了,听得也够多了,不知什么时候开始,早已没了会深入去想的初心,只是力求背诵记住,流畅融入文章离开书摊后郑怡明的脚步快了许多,加上心中想着事,不知不觉间已经回到了客栈,那客栈掌柜的一看他回来了,人还没进门就笑着问了。 “郑公子,考得如何啊?” 郑怡明回过神来看向客栈掌柜,笑了笑道。 “在下觉得下笔有如神助,多年所学了然于胸,不说拔得头筹名列前茅,但通过乡试应该问题不大。” 郑怡明是个什么性格,客栈掌柜是很熟悉的,很少会吹牛夸口,他这么说那必然是真的有把握了,也让掌柜的笑了起来。 “好好好,郑公子能考上就好,也不枉咱们客栈里的人对你期待,对了,今晚我请客,请郑公子吃红烧鲤鱼!” 一边的小二也凑了过来。 “昨晚我还开了一坛酒呢,没喝完,一会一起喝?” “哈哈哈哈,你是想一起吃鱼吧?” 掌柜的笑骂一句,但并无反对的意思。 郑怡明心中还是很感动的,自己受到客栈照顾也是恩情,不过随即他又皱起眉头,见到掌柜的在书写算账,忍不住问了句。 “掌柜的,您是宅心仁厚的善人了,今日我路过街头,见到一个小乞丐瘦弱发抖,困苦饥饿,而且还有许多乞丐,可这平州城里.” 掌柜的抬起头,他的眼神让郑怡明的话音也顿住,前者摇了摇头,他似乎明白郑怡明要说什么。 “唉,郑公子,你是个读书人,有学识懂礼数,功名有望,再不济也总有个盼头,你可知道有句话叫做救急不救穷?” 救急不救穷? 郑怡明默念一句,眉头依然紧锁,而掌柜的则又是摇了摇头。 “如今日子不好过,乞丐流民岂是我这等小生意人能管的?” “此前卓阳河上游起洪峰,多地遭灾,本就堪堪度日的地方一下子起了流民,城里讨饭的也多了,说句难听的,就算帮上一个两个,他们反而不知恩德,或许很快就聚集一群来我这了,我这生意做不做了?如何顾得?” 原来确实是这阵子乞丐多了的.郑怡明在柜台前愣了片刻,忽然有种第一次理解了圣贤书中的一些内容,也想到了书摊那位先生的话。 “小民之哀,小民之幸.” 郑怡明低声喃喃一句,柜台后面的掌柜的也听见了,他抬头看看面前的书生。 “郑公子?您怎么了?” 郑怡明再一次回神,对着掌柜拱了拱手。 “没什么,郑某只是明白了一些道理.一些这么多年来天天读天天看,却一直留于皮毛的道理多谢掌柜” 掌柜的目送郑怡明离去,皱着眉头若有所思,随后又笑了笑,这书生确实有些与众不同。 郑怡明回到了柴房角落,那稻草铺地上头有床单有被褥,其实也十分舒适,他放下行囊,小心取出里面的书籍,最先拿起来的是一部叫《万民志》的书。 翻开书籍,郑怡明看了看扉页,画着一幅画像,看起来是个气度斐然的大儒,等他再翻一页一双眼睛瞪大了一些。 “大庸承兴三十一年,奉天子敕,礼部国子监印制” 这本也是?不会真的是大庸传过来的吧?待到郑怡明真正开始看书的时候,不自觉就渐渐被书中内容所吸引,书籍开篇就是当年一场发生在遥远国度的大洪水 第795章 夜里撞破 在郑怡明看书入神的时候,之前他在贡院外碰上的小乞丐正在一处面摊外焦急等待着。小乞丐显然很听得进去郑怡明的话,让他找个地方吃个热乎的就真的去找,让找面就真的吃面,当然这也是因为郑怡明是过穷日子的,知道五文钱想要吃一顿有滋味的,多半就是素面了。 小乞丐之前吃了一些碎饼子喝了水,有了一些体力,虽然还哆嗦着,但也能够自己去找吃的了,他在城里找了好多地方,终于找到了一家面摊愿意做一碗面给他吃。 这会摊位上没有什么其他人,不过小乞丐也不敢上桌子坐,只是眼睛一直盯着那边的橱车上冒着热气的锅。 而摊主的想法倒也简单,也就剩下一碗面的佐料了,做完这一单收摊回家,便也不在乎是不是一个乞丐了。 “唉,面好咯!” 摊主将面捞出来,正准备放碗里的时候,小乞丐赶忙开口了。 “等等!” “嗯?” 摊主是个中年汉子,疑惑地看向小乞丐,给一個乞丐做面他是先收的钱,所以也不担心吃白食,不知道小乞丐喊什么?不过此刻小乞丐却撑着扶着街边墙壁站了起来,才起身就觉得眼前微微一黑,但他还是赶忙走了过来,将自己那只破碗递了过去。 “摊家头,盛这只碗里吧,别弄脏了你的碗.” 摊主微微一愣犹豫一下看看这只碗,碗不小,就是碗口破了好几处,但碗被擦得很亮。 “行!” 说罢,摊主就将面捞到小乞丐的破碗里面,然后放上该有的佐料再撒上一些葱花,最后淋上两大勺汤汁。 这过程中,小乞丐眼神充满渴望,从怀中取出了一双有些歪歪扭扭的筷子,反复用脏兮兮的衣服擦着。 “好了,可以吃了!” “哎哎哎!” 不等摊主再说什么,小乞丐已经端起了碗,赶忙又蹲到墙角,手微微颤抖着挑起面条,吹了几口气就迫不及待塞入口中。 即便生病状态下常人应该胃口大减,但作为长期吃不了一顿饱的小乞丐,对于这种精心制作的面食是难得的奢求,病痛根本无法影响此刻的渴望。 一口面下肚,小乞丐眼泪都流了出来,他都忘了有多久没有吃上这样一口热汤面了。 “嘶溜溜嘶.” 小乞丐蹲在那吃得叫一个香,即便面还很烫,他总能以最快的速度送入口中。 摊主在橱车后面擦着手,看着那边又说了一句。 “坐桌上吃吧” “呜,这,咳,这就行了.” 小乞丐含着面条说话,然后又开始吃了起来,一碗分量不少的面条,一会会就被吃了个干净,寻常成年汉子就是很饿也及不上他的速度。 看着小乞丐将最后一点面汤一点葱花都喝进肚子,还在那舔碗,摊主终于还是忍不住又说话了。 “这,面是没有了,还有点面汤要不要?” 小乞丐抬起头。 “我,我就五文钱” “唉不要钱,碗给我!” 摊主从小乞丐那直接拿过碗,放到橱车上,又加了一点佐料,放了一勺酱油和额外多的一点点猪油,撒上葱花淋上一碗面汤。 不过这次摊主将碗放到了一边的桌上,然后看向眼巴巴望着碗的小乞丐。 “来,坐下喝,不赶你!” “嗯” 小乞丐犹豫着坐下,一边吹着面汤热气,一边享用这份难得的滋味,同时也抬头看看摊位,那个招牌上的“李记”也记了下来。 待到吃完面摊主收摊,小乞丐又帮着推了一段路的车,只不过后面店家快到家了再招呼小乞丐的时候,他却拿着那只破碗跑了。——入夜了,小乞丐又回到了贡院那一块,主要是天黑之后,他有办法爬进贡院内部,找一个考生隔间睡觉。 贡院这地方不管考试的时候管理多严格,平日里也不会有人晚上进去转悠。 今天晚上小乞丐回来的时候,发现贡院一圈建筑有官差在守着,不过今天的身体状态比往日都好,也难不倒他。 那些衙役守得也不是多上心,小乞丐随便猫着腰闪躲一下,就如愿进入了贡院,找了一处靠内尾端的隔间就蜷缩到了里面的位置上睡了起来。 今天有一碗面又多加一碗汤下肚,小乞丐感觉好受多了,身体也不再那么冷了,睡得也比往日香甜得多。 而在小乞丐一墙之外不过一个小弄堂距离的地方,则是贡院区域内部官署,平时没什么人,科举的时候朝廷派下来的官员和本州官员都是在这里办公。 这会虽然已经入夜了,但是主持科举的官员们还远没有到睡觉的时候,要忙着阅卷呢。 和贡生考试一样,官吏们阅卷也分成多处,官署外厅一张桌子一位官员,分成了七八张桌子,只是没有墙壁隔开,而内厅则是只有一位朝廷的主官坐在里头,理论上他也阅卷,但多半有下面的官员会做事就行了。 圭国的科举,光是在阅卷这块,说难听点是制度相对较为落后,说好听点就是阅卷官员有很大的自主性。 要说领先的一点,那就是阅卷的速度了。 多半贡生的文章,阅卷官员随便看看也就放一边了,效率比很多考生想象中快得多。 一个官员正在看着贡生的文章,扫一眼面前的卷子,不太出挑的字迹就让他微微皱眉,再看一眼,就瞧了前面小半段,文章狗屁不通。换大庸的话,遇上这种卷子,阅卷官员还是得受一番折磨看完,并且还得传阅多人的,在这没这种事,官员直接将卷子扯开放一边了,懒得多看一眼。 再下一张卷子,只能说中规中矩,官员摇摇头看完也是拉到一边。 再下一张.看到卷子上的字迹,官吏眼前微微一亮,这字工整不失的同时也有几分灵动感,再看文章就不由多用几分心。 等到看完了,
相关推荐:
妄想人妻
深海gl (ABO)
我在末世养男宠
玩笑(H)
芊芊入怀
带着儿子嫁豪门
挚爱
仙道空间
流萤
那年夏天(破镜重圆1v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