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小说

咖啡小说> [亨利八世] 国王要离婚 > 第314章

第314章

苏红萱非但是喊出了声音,更是一个上前一步,一个直接落下,然后果断双膝下跪向那看似是小不点的貂儿叩稽首! “苏孤烟/苏红萱,拜见灰仙长!” 灰勉微微愣了一下,这么有诚意啊,一见面就行这种大礼,说实话它如今地位越来越高但也不多见呢,就算有也一般是冲着先生的。 这就让灰勉顿时心情大好。 见灰勉不说话,苏孤烟小心抬头看看它,然后解释道。 “仙长,我与妹妹并非有意失礼,实在是仙长道行胜过我们姐妹太多,气数分毫不显,气息与天地相融,我们姐妹落下之刻竟然无法察觉分毫,这才闯下此祸,还请仙长宽恕!” “还请仙长宽恕!” 苏红萱也赶忙复述姐姐的话,甚至身体都有些微微发抖,她是真的恐惧了。 想当年染上丹灼火毒之痛,可谓是刻骨铭心,那还是无意间自找的,可若是招惹到了这一位,怕是它动动爪子,自己和姐姐就得灰飞烟灭!灰勉觉得自己现在应该对大多事都已经风轻云淡了,不过很显然此刻的它觉得很受用,当然继续让她们跪着也不合适。 “咳,起来吧,我也不是那么不讲理,不可能动不动就治罪什么的!” 苏孤烟和苏红萱都微微松了一口气,对视一眼之后才缓缓直起身子,犹豫一下才继续起身。 “对了,这条大蛇” “我们不认识它!”“只是碰巧遇上的!” 姐妹两几乎同时开口,好家伙,一时好心难道要把自己搭进去,这蛇不会也偷了仙丹吧?难怪就凭它的道行走水能跟这么久了.完了完了,当年只是初犯,这次会被当成共谋了吧? 看到两个女子又是一脸紧张,灰勉不由挠了挠头。 “那个.你们可能误会了,总之多谢你们照顾舍小子了!” 两姐妹略微一愣,随后心中不由涌现一股狂喜,那惊喜的神色都已经表现在了脸上。 灰勉这会也是露出笑容,轻轻一跃到了大蛇头顶。 “这条蛇吧,它也是有来头的,首先呢,算是我朋友,然后呢,它也是陈寒的弟弟,哦,陈寒你们不知道,她是伏魔大帝首庙的庙祝,不过她守着真君庙不离开,所以把请帖给了这小子,让它自己来参加化龙大典.” 灰勉简单一说,苏孤烟和苏红萱低头看看还在昏睡的大蛇,这才意识到这家伙竟然这么有来头。 “哎呦.哎呦” 这时候大蛇竟然发出了声音,舍长来终于是醒了过来,他微微睁开眼,灰勉已经落到下面看着其中一只大眼睛。 “灰前辈?” “嗯,是我,你这家伙睡过了头,化龙宴没赶上你知道不,还好有我在,要不然你什么都落不着吃了!” 舍长来微微晃动了一下脑袋,蛇头上沾着的砂石纷纷落下,弄得灰勉赶忙避开。 “哎呦,灰前辈,我感觉脑袋被人用大钟狠狠砸了三下,好疼啊您有没有见着谁砸的啊” 灰勉咧了咧嘴,还没说话呢,舍长来又补了一句。 “这个混账东西趁我睡觉打我.” 结果灰勉瞬间掏出法宝,跳到大蛇头上又是一下。 “咚~” 大蛇只觉得好似被大山砸中,刚刚抬起来的蛇头狠狠砸向地面。 “轰隆——” 大蛇上半身落地,下半身则被扯得向上扬起,整个山谷水涧震大浪,下面砂石射向四方。 整个山谷都好似在“隆隆隆”的摇晃,林木摇曳之间,更是惊起无数才平静下来的飞鸟“是这么砸的吧?” 灰勉的声音在此刻传来。 一边的苏孤烟和苏红萱身体僵硬,望着生死不知的大蛇,不由咽了口口水。 第732章 时光飞逝 舍长来觉得很头痛,但受到的损伤其实并不算很大,又晃晃悠悠起来,脑袋晕乎乎的有些意识不清,可也不敢再乱说话了。 灰勉看向一旁的两狐妖,苏孤烟和苏红萱略显不安地站在那。 刚刚或许没有注意,但此刻灰勉看来,在两狐妖情绪较波动较为激烈的时刻,身上的气息会隐约泛起一股浮躁的热力。 这种感觉灰勉略微有些熟悉,就像是先生炼丹的时候丹炉附近的热力。 “没想到天斗丹的丹灼火毒这么厉害,这么多年过去了依然不能平息,你们倒也是命大.” 苏红萱想说什么却不知道怎么开口,苏孤烟看了一眼身旁的妹妹,攥紧拳头鼓起勇气道。 “仙长此言差矣,也不是我们姐妹命大,只是我们姐妹无依无靠,身受火毒之苦,只能拼尽全力刻苦修行,若有不慎,就是被灼烧致死,亦或是走火入魔!” 换而言之,这命是自己拼出来的。 灰勉点了点头,无依无靠的感觉它如何能不明白呢,这两狐妖的坚强也确实让它另眼相看。 不过灰勉又想起先生曾经所言,不由疑惑一句。 “当初我以为你也是有师承的,如今看来你和妹妹只是相互依靠,这是何解呢?” 苏红萱有些不明所以,不过苏孤烟倒是大概明白过来,想了下道。 “我曾得过云台菩萨两句指点,也曾见过一位老仙翁,讨得一句指教,更是在在山上看过一个人间剑派学过几十年剑法” 苏孤烟说了许多,也让灰勉大概明白过来当初先生的感觉从何而来。 可以说苏孤烟的机缘其实并不少,但显然都没有成。 而一边的苏红萱听到姐姐说起这些,后面她也说了一句。 “我学的都是姐姐教我的.” 灰勉看向苏红萱,良久之后视线回转到苏孤烟身上,微微点了点头。 “这次也算你们的造化,先跟我们回真君庙吧!” 说话间,灰勉已经吐出一口气息化作一阵雾气,笼罩住依然有些晕乎乎的大蛇和狐妖姐妹,三者自然也不会有什么抗拒的动作。 之后雾气随风而起,雾一过,山间处只剩下了一个之前埋蛇的长坑。 一场化龙大典,有人得偿所愿,有人多有遗憾。 原景思和凌元琦算是最后一批离开北海龙宫的人之一,虽然也有过再见见易书元的想法,但却也并非像其他有求于易书元的人那样趋之若鹜。 破开海面迎着海风向上,天空云朵被晨光染成金色。 “师父,化龙宴散的时候我们就该去找仙尊的,我就知道肯定是一转眼就不见了!” “你我想见仙尊,其实也更多是想要一窥《山河社稷图》之全貌,这次走水不是已经看到真容了么?” 正如原景思所言,他和弟子确实存了再与易书元一叙的想法,但更多的原因不是像外人那样求丹,而是想见见传说中的《山河社稷图》。 而这次走水不但见到了《山河社稷图》,更是见识到了洞天世界,已经是令人喜出望外了。 “对哦,还是师父说得有道理!” 御风到高空,原景思和弟子立于云头看向下方,除了茫茫大海,远方还有陆地的轮廓。 “山河界” 各方道友此番多沉浸于化龙盛典,也需静修巩固走水的感悟与所得!但世外洞天的意义,或许还要胜过化龙之事!原景思看了看身边的弟子,凌元琦或许没想那么远,但总有人会想,只是这些事就不需要自己这等庸人自扰了,那是仙尊的事。 但原景思不知道的是,其实在北海龙宫主殿的宴席上,早已经有不少人提出希望易书元能让他们一观《山河社稷图》。 尤其是四海龙君中的另外三位,之前没有看到,对于真正的世外洞天还是极为好奇的。 只不过那会是不可能满足众人所愿的,也不是易书元小气,只是因为敖珀处于龙身蜕变之中也需要借助《山河社稷图》,此后需要多少年也是个未知数。 至少易书元是这么说的。 而在原景思念叨着易书元和《山河社稷图》的时候,白龙正在沉睡,身上的残鳞也泛着淡淡的光辉。 山河界的水元之气与外部海洋相连,仿佛与天地之间亘古不变的节奏相呼应。 一呼一吸则是日升日落,天明现四时阴晴,夜幕见明月圆缺。 白雪不知盖了多少次屋瓦,春风不知拂绿了几次枝头。 世间诸事变迁与万物生息之道在时光荏苒之中形成一个又一個轮回。 易阿宝一年当中待在月州书院的日子短了很多。 外人自然觉得是易夫子年事已高,已经精力不济,但月州书院的一些学子,乃至是不少同在书院的夫子却觉得,易夫子纵然年事已高,其课业之能却更胜当初。 古之典籍,今之佳作,在易老夫子课上往往有更深入的理解,偶尔令人有心神往之仿佛与古之圣贤同在的感觉。 有时候授课讲到精妙之处,不光学子来听,书院的夫子也来学习。 易老夫子授课的时间确实少了,但听课的学子却多了,有些冗杂之文,老夫子不愿多讲。所以易老夫子在书院的时间似乎一年比一年短,但传道受业解惑之责却并不懈怠。 就像今天,易阿宝的学堂上就坐满了学子,本来不过是一堂之人,但几乎大半个书院的学子都来了,甚至年龄尚小的那部分也有不少懂事的也来。 堂中桌前坐人自不必说,除了原本的学生,一张桌案挤着两三人是常态,其他地方但凡有空处,人人自备蒲团草席而坐。 易阿宝走到堂前的时候,看着学堂中盛况,也是笑着抚须摇头。 走入堂中,所有学生纷纷起身,向着老夫子作揖行礼。 “拜见夫子!” “坐!” 等众人直起身子又坐下,看着人群中那些个小童,阿宝不由笑着问一句。 “今日说文虽不算高深,然汝等稚童亦来听课,不觉为时尚早么?” 一些孩童就这么坐着,不觉得夫子在和自己说,有的则是有些发懵,但也有小童自己起身鼓足勇气回答。 “回夫子,人生不足百载,不敢光阴虚度,闻道有先后,那我就要争个先!” “哈哈哈哈哈哈.好好好!坐!” 易阿宝笑了起来,不全是因为家中长辈的要求而来的啊,便也不再多言,开始为学生们讲课。 课到一半,却有书院的门房匆匆走到门前,易阿宝有所察觉,一抬手,正在齐声朗诵的学生们都停了下来。 “什么事?” 易阿宝看向门房,后者便赶忙道。 “易夫子,有远方来客前来拜访” 说着,门房看看堂中,下意识踮起脚用手遮着一边的嘴压低声音说了一句。 “是耘州知州陆大人.” 易阿宝笑着点了点头,把书暂时放到了桌案上,学生们就知道夫子要离开一会了。 不过等易阿宝和门房一起走了,学堂里的议论声也很快起来了,门房虽然压低了声音,刚刚这么静,听到的人可不少。 另一边的易阿宝走到了夫子们的书房中,却见自己那张桌案处,已经满头白发的陆海贤就坐在那,随从都没有,更别提什么排场了。 人虽老,耳朵却好,听到脚步声的陆海贤抬起头,脸上便露出喜悦。 “易老夫子,咱们终于又见面了!” 易阿宝也是面露几分感慨。 “没想到陆大人亲自来了月州啊!” 两人相互行礼,阿宝更是知道陆大人为何会来,他走近桌案,果然看到上头摆着一部书。 “这些年陆某调任多地,官职在身不便远游,只能与老夫子书信来往,如今耘州任期已满,要升往京师了,便借此机会来看看你!” “哦?那易某可要恭喜陆大人了!” 易阿宝再行一礼,口中恭维起来,陆海贤哈哈笑着,用手扶着前者。 “莫要说笑了,老夫已经一大把年纪,官场雄心壮志早已消磨殆尽,升不升官又如何呢,至多是光耀门楣,族谱上多写一段罢了,此去京城我早就想好了,待一阵子完成此书,就向皇上辞官告老!” 易阿宝抚须点头,也不开什么玩笑了,看着桌上的书,一部书足足有六本。 “陆大人的《四海山川志》快完成了吧?” “哈哈哈哈哈,还差一点,还差一点,这不是特意来找你再聊聊,再叙一叙,我会在月州待三天,易夫子你可不要推脱啊!” “一定一定!” 说完,两人又是相视大笑起来。 但两人也并非立刻说书的事情,而是聊着曾经茗州的事,回想当初,对于易阿宝而言往事历历在目,对于陆海贤来说也是感慨不已。 虽然说老纠缠别人肯定惹人不喜,但为了这部《四海山川志》,陆海贤终究是没少做这种事,在易阿宝还在茗州的时候就拜访过三次。 后来更是有书信往来。 到后面墨家老爷子毕竟年岁太高,忘性也大,一些记忆极为深刻的地方还能说得出,但忘记的东西也越来越多。 而易阿宝记忆极佳,所以陆海贤和他的书信往来也愈发频繁。 转眼之间已经过去十一年,陆海贤调任过多地,公事倒是算不上太操劳,但为了这部书可谓是呕心沥血,对自己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甚至很多地方多有推翻重写的。 每当写成一些,陆海贤就觉得自己好像亲身去了那里,梦中都带着笑容,遨游书中领略那山川秀丽大海广阔,以及天地变化的玄奇! 第733章 传天下献天子 和墨老爷子不同,易阿宝对于当年的事情,回想起来依然记忆犹新。实话说对于百岁高龄的墨老爷子而言,现如今已然算得上耳聪目明,记忆力也不能说差了,虽然难免忘了很多事,但已经是十分了得了。 可对于陆海贤来说却还不够,因为墨老爷子很多事情虽然还记得,但有些时候自己也说不清算不算记得准确。 所以易阿宝那几乎刻在脑海中的记忆对于陆海贤来说就尤为重要了,十几年的讨论,十几年的书信,可能三年五载才有机会面对面一聚,却也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关键是易阿宝自己看那《四海山川志》,每当讨论其中的一些细节,对他自己也有很深的感触。 如今陆海贤一来,二者自然免不了一番长谈,不过阿宝还是先让陆大人多等一会,自己回去把课上完。 今天的课已经到了一半,半途而废不可取,但上完今天的课,之后三天的课就都推掉了。 或者说,接下来的三天,月州书院的学子们几乎等于迎来一个短暂的假期,因为不只是易老夫子,就连其他夫子也多有推课的。 如今的《四海山川志》已经不仅仅是当初的模样了。 那是以一条化龙走水之路为基础,不断向两边延伸的地理风貌人文景观,同时也带着玄奇色彩的书册。 除了需要易阿宝和陆海贤私下讨论的梦境记忆,更是需要翻找各种文献资料,力求多几分东方和外域的内容。 月州书院肯定是一个不错的议书平台,所以很多夫子也参与进来,他们或许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但对于这部书的完善显然也很有热情。 当然,真正有用的文献资料其实不多,毕竟有些地方太远了,真的很难有什么资料留下来。 只是每当真的发现什么资料的时候,几乎都能与《四海山川志》中一些描述对上,就能令众人兴奋非常。 陆海贤说是只待三天,实际上却不止,在月州书院待了三天,之后也和易阿宝一起回了一趟元江县老家,又在他家中待了两天。 等到觉得真的不合适再待下去,必须立刻去京城的时候,这才在易阿宝的亲自相送之下,于西河镇的河口小码头准备登船。 船是包了一艘普通的帆船,也不是那种大官船。 已经是再三行礼相送之后,陆海贤在船上,易阿宝和易轩等人在船下。 “易老夫子,等他日陆某告老还乡,一定再来拜访,那时候全书定然已经完成!” 易阿宝再次拱手,带着期许的笑容。 “那届时老夫一定会认真拜读!” 陆海贤笑了笑不多说什么,这书除了他自己,易老夫子是最清楚的,谈什么拜读呢。 两人只是船上船下再相互行了一礼,就在船只缓缓的移动中渐渐分别。 一边的易轩也已经年纪不小,头上已现少许白发,沧桑已经显露,不再是当初易书元初见时那么年轻的模样。 “爹,这天地真有如此广阔啊?” 很显然,易轩这两天肯定也翻过一些《四海山川志》上的内容了,心中多少还是受到了一些震撼的。 “或许有,或许没有,走吧!” 易阿宝不多说什么,率先转身离去,易轩看着娥江的江面,望着远去的船只,笑了笑转身跟上父亲的步伐,对于寻常百姓而言,看这等书也就是图一乐了。 回到家中的时候,易阿宝在书房一坐就是小半天,既不读书也不写文,就是这么静静坐着。 恍惚间,仿佛能在心中遥遥看到陆海贤坐在船舱中钻研着如何描绘出文字中的画卷.陆海贤对此书如此热衷,而易阿宝自己在某种程度上又何尝不是呢,甚至他心中所想还要高于陆海贤。 不知不觉已经天近黄昏,前院炊烟之中飘来一缕缕淡淡的饭香。 易阿宝身上微微有些发汗,便站起身来去打开书房的门,一股清凉的风吹来,吹走了夏末傍晚室内的些许燥热。 外头是蝉鸣鸟叫天籁相合,却更凸出几分傍晚前的幽静。 书房门外摆着一张竹制躺椅,易阿宝便躺了上去享受院中的凉风,心中想着陆海贤也对比着自己的一些念想。 很显然,伯爷爷就是一位神仙中人,只可惜仙缘并非庸俗之人能有.易阿宝微微叹息,脸上也带着一丝释然的笑容,那一梦也只是一梦了。 他当然想到了当初灰勉给的山楂,其中很可能封着一枚丹丸,而且说实话,易阿宝也产生过服下丹丸的冲动。 只不过易阿宝很庆幸自己没那么做。 到如今他也心中略有明悟,若自己真有仙缘,伯爷爷乃是至亲之人,如何会不度呢? 那丹药或有延年祛病之效,但大概是无白日飞升之神妙,为一时冲动而尝试,不如留之传家,存一份念想。 易阿宝似乎是看淡了,他望向西方,日光已经泛着一缕缕红辉,乃是夕阳之美。 陆大人呕心沥血作《四海山川志》是执念,也是抱负,存于后世名传天下的理想,人生末年能成此事,确实足以自傲。 如此方为儒生之志,而我多少有些不切实际! 如今易氏子孙开枝散叶,有人追求青云之志,有人安逸本分,有人开拓进取,已经不需要自己这个老人家多操心,或许也是因此自己才多一些遐想的心思吧。 说到底不过是凡世之幻梦!或许或许我走的时候,伯爷爷能来看看我吧?易阿宝这么想着也是笑了,心中似乎也看淡了不少。 但想到了伯爷爷,阿宝便也顺带着想起很多往事,随后走回书房,再出来的时候手中已经多了一份画卷,然后才重新坐回了那纳凉的椅子上,只不过这次没有躺下。 手中的其实也不是画卷,而是悉心保存的伯爷爷手书之物。 易阿宝一点点将之展开,露出了当年伯爷爷的书法,那明净字迹和被墨所泼过的地方。多年以来,易家人虽然不会轻易打开这份书法,但也是看过很多次的,易阿宝自己从儿时到迟暮自然见过许多回。 只是这一回,阿宝觉得有些不同了,却又说不上来,他渐渐看得入神。 卷轴上的文字,那被墨迹所浸染的一大片地方,墨污之处都淡了不少,隐藏在其中的文字也好似显现出来在易阿宝的感觉中,院中的风似乎渐渐平息下来,周围的虫鸣鸟叫也好像变得遥远。 院墙处,一个小老头踏着一缕灰尘上了易家的墙头,他觉得有些异常就来看看,正是此方土地。 只是当土地公往此处书房院中一瞧,当看清易阿宝手中之物的时候,心中猛然一跳,仿佛有万千华光绽放,更有天雷滚滚炸开心中轰隆~一声,土地公被骇得赶忙捂住了双眼。 那光彩与恐怖的天雷也刹那间都破灭,但土地公的双手都已经在微微发抖。 这书卷以前土地公也瞥见过几次,从没有今日这样的感觉。 看不得,看不得!——京师承天府,广袤繁华,汇大庸一朝之灵秀,陆海贤一個考评上来的官员也并不起眼。 而他这个礼部郎中也并无什么存在感,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将自己摘除在所有派系斗争之外。 并且因为不涉及核心权力斗争,也不是什么得宠之臣,加上工作也是那种相对安逸的,也就不用面对性情越来越难测的皇上。 一个七十岁的老臣了,向来都是老好人,且谁都知道陆海贤当不了多久的官了,仕途也已经到了头,在皇帝那更是毫无存在感,自然也无人刁难更无人巴结。 如此,陆海贤倒是真有种徘徊于纷争之外的感觉,将所有的空闲时间都放在了自己的书上。 邵元二十一年才入冬,京城内的寒风就已经迫不及待地频频过境,但陆海贤的心却是火热的。 《四海山川志》终于是写成了,陆海贤心中之喜难以言表,不但第一时间写信告知各方好友,更是迫不及待准备刊印。 这书不是陆海贤留着自娱自乐的,他当然希望广传天下,当然希望流芳后世。 大庸对书籍刊印是有一定规章制度的,虽然民间私印有时候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陆海贤肯定不需要偷偷摸摸。 本来刊印之事就是礼部下面的机构管的,陆海贤自己就是礼部郎中,只要愿意出钱,刊印个书籍也就是一句话的事。 当然,还有最重要的一件事。 这一天早朝过后,陆海贤没有和往日一样一直在官署待着,而是中途就抱上自己的手书精抄本就离开了。 过了一会,皇宫御书房中,一名老太监走到如今已经头发花白面露苍老的皇帝身边。 这会皇帝也没在批阅奏章,只是享受着宫女为按捏肩膀。 “陛下,礼部郎中陆海贤陆大人求见。” 皇帝睁开眼睛看看太监。 “陆海贤?” 说实话,皇帝对这个礼部郎中基本就没什么印象,想了好一会才终于记起来点什么,至少这名字似乎是听过。 “他有什么事?” “呃,好像是有一部自己写的书要献给陛下。” 听到这,皇帝不由笑了笑,也不是什么正事。 “让他进来吧。” 陆海贤这会多少有些紧张,仔细一想,今天居然是他这辈子第一次单独面圣,在太监带他进去的时候深呼吸了好几下。 “臣陆海贤,拜见陛下!” “陆爱卿不必多礼,听说你有书要献上?” 虽然朝臣们多有畏惧现在的皇帝,但见到陆海贤这么一个垂垂老矣的老臣,皇帝的声音也和蔼一些。 陆海贤抬起头,苍老的脸上露出几分激动。 “回陛下,正是这一部《四海山川志》,乃是臣十几年的心血,如今书成,特来献给陛下,也恳请陛下准许臣辞官还乡!” 皇帝点了点头,对于陆海贤这么一个老臣,无功无过的,告老还乡也没必要刁难。 “把书呈上来朕看看。” “是!” 陆海贤上前一步,旁边的老太监便过来接过书,随后送到了皇帝面前。 “呵呵呵,不少啊!” 皇帝翻开封壳,里头一共摞着六本,这会当然不可能看完,但扫一眼还是可以的,遂翻开扉页,也就见到第一本前言。 邵元八年,余任茗州之长官。 曾闻州中一老叟寿宴醉酒长眠不起,外人皆以为丧,然其家人不许,顾之年许,竟于梦中醒来陆海贤将很多信息模糊化,甚至长梦之人也从两人成了“一老叟”,却也揭示了《四海山川志》的由来。 开篇就具有一定的玄奇色彩,也将皇帝的注意力吸引到书中。 第734章 帝王欲壑最难平 本来只是打算翻阅一下序言的皇帝,不知不觉就将序言看完,随后直接翻阅正文。而正文直接从十几年前茗州的某一场寿宴开始,因为有了序言的铺垫,皇帝直接就沉浸入故事之中。 开篇就是一场热闹的寿宴,各方来客为一个老翁庆贺九十大寿,如此喜庆日子就算是九旬老叟也不免贪杯,也就揭开了醉酒一梦的序幕。 家人为老翁一睡不起而焦急,殊不知老翁梦中已经见识到了另一片天地.“陛下.陛下!” “嗯?” 陆海贤的声音传来,皇帝的注意力也终于从书中移开,刚刚竟然直接翻阅了十几页,看到了老翁云端清醒,乃见仙人带起远游北海。 此刻看向陆海贤都依然在想着书中事,而陆海贤心中欣喜,脸上却带着诚恳道。 “陛下,您还没有批复老臣辞官归乡的请求,还望陛下恩准!” 皇帝这才想起来除了献书,陆海贤还是来辞官的,但他却不急着回复,而是问了问书的事。 “陆爱卿所作,是一本志怪小说?” 陆海贤摇了摇头。 “回陛下,志怪玄奇书中略有提及,却不过多是引人入胜的笔法,此书主要是一本描绘山川地理之作!” 皇帝点了点头,想了下道。 “陆爱卿乃国之栋梁,辞官之事暂且不提了.来与朕说说此书吧” 皇帝会这么说,倒也未必是真的多么在意,而是官员请辞,直接就同意了有些不合礼数,先拒后准才是常态,有些肱骨老臣还可能会三辞三拒。 虽然是第一次单独面圣,但陆海贤这会确实是在御书房和皇帝聊了很久,一直聊到时近中午才离去,也让他多少有些受宠若惊。 而皇帝那边,则真的被《四海山川志》的内容所吸引。 从吃完午膳之后,皇帝就又继续阅读起此书,晚膳只是匆匆吃了一点,随后一直持续阅读到了深夜。 诚如陆海贤所言,《四海山川志》是一本更接近山河地理方面的书,但可不仅仅是如此,其中涉及人文风貌,更是有诸多玄奇,因为书中视角本身就是老叟与仙同游的过程。 这一视角对于皇帝而言无疑是十分新奇的,也是这一视角很多时候能提供一些俯瞰的内容。 从文字之间,不难感受出时而高空俯视,时而伏低游走,同大水,携风云,领略四界四海之风光。 当然,

相关推荐: 深海gl (ABO)   实习小护士   成瘾[先婚后爱]   萌物(高干)   身娇肉贵惹人爱[快穿]   流萤   满堂春   认输(ABO)   缠欢!被清冷佛子撩的脸红心跳   薄情怀(1v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