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着这一片天地中的风,易书元来到了山峦之中最高的一座山峰之处。 以水代阴,以火代阳,肾水与心火,交融出阴阳太极,从而化生丹炉! 这种念头一起,整个天地之间仿佛出现了一种隆隆声。 “隆隆隆隆……” 易书元从山巅往下看去,下方不知何时已经漫起大水,并且水势还在不断升高,也越来越狂躁。 同时刻,天光大亮,易书元再抬头看去,发现天空一颗巨大的火球正在膨胀。 这一切都应着易书元心中所想,都应着其之前所悟,即便他自己也略有心惊,但变化却并没有改变。 “哗啦啦……”“轰隆隆……” 水势不断上升,火势不断下降。 一片巨浪翻卷向上,又有天火下坠…… 易书元就站在这最高的山巅,看着近在咫尺的水火碰撞在一起,翻卷出无穷雾气,让这天地都笼罩在迷雾之中。 但在水火交融的中心,气化的不再只是雾气,而是呈现出真正的阴阳二气。 气化阴阳? 易书元凝聚精神,让自己保持专注,对着那一片阴阳之气大吼。 “转——” 透明的水和红色的火逐渐化为黑白二气,而黑白二气在这一刻缓缓旋转,好似太极阴阳。 稳住稳住! 易书元现在的状态很怪,明明应该很紧张,但表现出来的样子却十分平静,好似心知必成。 阴阳旋转越来越快,就好似有一种强大的吸力,所有阴阳水火都在往那边坍缩,就连弥漫天地间的雾气也被吸了个干净。 易书元在身中显化的样子更是狼狈不堪,衣衫头发也在这阴阳狂风之中乱舞。 阴阳二气在不断缩小,直至小到了一个点。 一切的外在动静都没了,甚至好似一切声音都被吸入这一个点,一切归于寂静。 易书元心神一动,就是现在! “炉现!” 当易书元在心神之中说出这一句的时候。 “轰隆~~” 原本的内天地一切都好似无声,这一刻的易书元却好似清晰得听到一种爆炸的声响,天地都好似在震动。 这是一种没有光焰的爆炸,易书元自己都被掀翻在山巅。 而在他头顶不远处的天空,那原本的阴阳太极中心,此刻出现一道道带着奥妙气息的波纹。 一座巨大的丹炉就像是从模糊到清晰,一点点出现在空中! 随后丹炉缓缓下降,直至落到山巅,落在易书元的身边。 “咣……” 丹炉三足落地,爆发出一阵轰鸣。 好一会之后,易书元站起身来,走到了丹炉边,心情略显激动。 成了! “呜呼……呜呼……” 这内景天地之中起了一阵风,易书元的视线从丹炉中收回,看向周围,那被他修炼时吸纳炼化的灵气,此刻正在不断汇聚。 这些灵气形成一阵阵灵风,从丹炉的几个口子进入丹炉。 仅仅片刻,丹炉之上开始蒸腾出大量白气。 易书元就像是一个旁观者,在山巅看着丹炉炼化灵气,又看着一缕缕丹气飞向各处,纷纷没入内景大地之中。 随着这些丹气在大地之中秉承天地之力再次孕化,一缕缕带着奥妙的无形气息在不断升起。 易书元只是动一个念头,手中就多了那一缕气息。 这一缕气息极为灵活却也极为听话,易书元的每一个思绪都能被瞬间领会,在指尖游走或者直接隐入经脉…… 文库之中,易书元缓缓睁开了眼睛,他能感受到内景和燃烧着丹火的丹炉,也能感受到那丹气最终孕育的东西。 “这便是仙道法力吧!” 召之即来,念动万千! 之前易书元使用自身灵气施法,本已经十分熟练。 但感受过真正的仙道法力之后,易书元才明白,此前的自己,手段是多么粗糙。 法力法力,御法之力。 所谓仙法,必然需要对自身所施之法有绝对控制力,所以能称之为“御”。 而单纯以灵气带动,能生法施法,却不能称之为真正的“御”。 就连易书元引以为傲的御风飞行,都只能叫“爬风”,更像是抓着一股天风搭便车,还是不系安全带的那种。 稍微来个厉害点的,能用出真正御风之术的那种仙修,就能把易书元“从车上甩出去”,说不定能直接摔死…… 当然,易书元自身的灵气十分特殊,也让他的法术可控性更强。 换成一般的仙修若没有法力,单用灵气就和想借外部天地的灵气直接施法一样,不到一定境界的话难度不小。 现在想想,易书元觉得之前的自己,颇有一种小孩子自以为了不起的可爱。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易书元想到这里,忍不住一个人笑了起来,还好之前没人看到! 第74章 可不只画饼 笑着笑着,易书元忽然察觉出一些古怪来,随后皱起眉头思索片刻,瞬间心中就明白了过来。 一个“卧槽”不由低声脱口而出。 易书元以为自己修炼的时间并不长,毕竟这天才刚刚亮呢。 结果此刻心念所至便已经明晰,他在这文库中一坐就过去了好久,现在已经是自那日起好几天后的夜里了。 “难怪说山中无岁月呢……” 不过转念一想,果然回文库是对的,这么多天时间都完全没人打扰。 此刻易书元心境自在,也不执着于月州城中的胜负,甚至也不急着看那一部竹简。 反倒是从一边的书柜角落翻出了那块山景软玉和那把刻刀,到现在他终于可以刻字了。 但易书元也没有直接在文库里面刻字,而是取了竹简和一些东西,将之用布包收在一起,随后开门走了出去。 …… 同心楼外,店伙计坐在门口的板凳上休息。 这会天色还早,加上近期外来客商也不多,更有很多本地人也去月州城凑热闹,所以这段时间同心楼的生意没有往日好。 不过当店伙计看到易书元从街上走来,立刻就来了精神,起身来走出去几步招呼起来。 “易先生您没有去月州城啊?可是要吃点什么?” “去过了,不过见不着画,城里也太挤了,便回来了。” 正在核算账目的掌柜听到了外面的对话,在易书元进门的时候已经带着笑脸相迎。 “易先生来得真早啊,吃点什么?” 易书元扫了一眼柜台上方挂着的菜牌后带着笑意说道。 “八珍菜各来一道,再买两壶同心楼自酿,做完之后帮我装盒,我要带走。” 掌柜的点点头,吩咐店伙计立刻去后厨准备,随后再看向易书元。 “易先生且先坐下喝点茶,现在楼里没什么人,您先坐一会,或者回县衙,一会我派人给您送去?” “我就在这坐一会吧。” 易书元看看大堂,直接在一张无人的空桌前坐下,随后从布包里翻出了山景软玉和刻刀,对着玉石端详起来。 这块软玉在头部都已经削出一块平整的区域,尾端的美感也是浑然天成,不用再雕琢也十分好看。 之前是没想好刻什么,毕竟易书元从没打算刻真名上去,现在倒是想明白了。 无所谓狂妄,也无所谓卑微,想到便刻出来就是了。 易书元没有任何犹豫,也不需要首先在玉面上先写字画什么模子,刻刀落下就开始篆刻。 一簇簇碎末随着易书元的刻刀划动而落下,刻痕也由浅到深。 “呼……” 易书元轻轻一吹,指尖和玉面的粉末就随着这一口风飘出了室外,印章正面的文字雏形也逐渐显现。 一名店小二提着热茶过来,到易书元身边翻开杯盏,为他倒上新泡的茶水。 “易先生,您喝茶。” “嗯,多谢。” 易书元回应一句,依然专注于眼前的事情,那小二好奇地望了望。 这会字的痕迹还不明显,加上篆刻的字是反的,所以店小二根本看不出刻得什么字。 “易先生刻印呢?” “是啊。” “您这手可真稳!” 易书元看了店小二一眼又继续刻下去,口中说道。 “玉好,不舍损坏,自然要稳一些。” 店小二点点头,将茶壶放下后就自己去忙了,那边的掌柜的看易书元在那刻印章也不再打扰,自顾自拨动算盘算账。 其实酒楼里的人也没正经见过人刻印,易书元也没见过其他人刻,双方都没意识到直接这么刻对印章的稳定和刻刀的刀刃都是一种考验。 实际上,易书元的手可不只是稳,而且劲也大,刻刀在软玉上每一次划过的痕迹都很深。 加上对角度和位置的把握了然于胸,所以易书元刻印章的速度非常快,更有一缕缕法力沿着刻刀融入印章。 所谓印章,一定程度上就代表了自己,所以这印章虽然不是炼制法器,却也同易书元之间有非同一般的联系。 所以在篆刻的过程中,易书元的心神上就与印章之间产生了一种特殊的纽带。 大约小半个时辰之后,后厨的一阵阵菜香也越来越浓郁。 当店小二提着一个食盒从后厨的幕帘后面出来的时候,易书元的刻刀也收了起来。 “易先生,菜已经准备好了!” 掌柜的在柜台那边喊了一句,易书元轻轻扫去衣衫和桌面的颗粒粉末后站起身来。 旁人以为易书元不过是暂时中断篆刻,但其实仅仅这么片刻工夫,一方印章已经篆刻完成。 见易书元走过来,掌柜笑呵呵地打开食盒将两瓷壶酒放进去。 “易先生,带走的时候尽量勿要颠着了,当心汁水撒出来。” “嗯,多少钱?” 掌柜的笑容更灿烂一些。 “一共四百二十文钱。” 有点贵,但易书元觉得值得,已经发过两轮薪俸的他也消费得起,遂痛快地取下钱袋拿了一小锭银子放在柜台上。 掌柜的一声“稍等”后将银子过秤,又找给易书元十几枚当五通宝。 “易先生慢走啊!” 易书元接过钱提起食盒,道了一声“多谢”,便十分轻松地迈出门口沿着出城方向走去。 城门口附近,之前贾云通案件相关的通缉已经换成了其他告示,让元江县人不要硬往月州城凑了。 不过这种事情其实和普通老百姓关系不大,毕竟现在是农忙时节,除了有门路可以去赚钱的,普通人家都忙着田里的事。 易书元扫了一眼直接出城去了,食盒中则已经在这一路上多了一串糖葫芦。 回西河村的路上,所见的林地早已是郁郁葱葱一片。 因为之前的案子和之后的武林大会,易书元已经好久没有回去,如今已经是芒种时节。 只不过去年冬天到年初的时候天气一直较为寒冷,受天气影响,今年的春耕和播种都晚了一些。 沿途的田地早已经耕好沤肥,甚至一些水田处已经长出了许多郁郁葱葱紧紧挨在一起的秧苗。 秧苗已经差不多长成,很快各处田地中就该是一片忙碌的插秧种稻的景象了。 如今易书元不但步入了修行,武功更是不差,就算是提着沉甸甸的食盒也举重若轻。 有时不急不缓慢慢前行,有时运转身法踏青疾走,又有时直接身融清风吹向远方。 心在逍遥法自然,人在红尘入仙流。 虽然不是急着赶路,但没有刻意收着的话,易书元的速度依然快得惊人,不过一刻多钟时间,竟然就从县城到了西河村。 甚至村中许多人都没有发现易书元到来,直至他在易家院落外一段距离缓下身形。 在接近易家院落的时候,在外面玩的小侄孙就先一步发现了易书元,远远喊了一声“伯爷爷”,然后就往家里跑。 “伯爷爷回来啦,伯爷爷回来了!” 第一个到院门口迎接的居然是弟媳赵氏,她脸上笑容灿烂,牵着自己孙子的手走出院来。 “哎呀,大伯你可回来了,这阵子听说县衙可忙了,没累着吧?” 上次阿飞给的银子,可是让赵氏开心了好久,此刻再见到易书元,就愈发热情。 而如今易书元心态又有不同,不管赵氏是真情还是做作,在他这也都称不上反感了,或者确切的说起不了什么内心的波澜。 “兄长!”“大伯!” 易保康和侄媳妇李氏先后出来问候,一个激动一个腼腆。 易书元提着食盒进入院子,堂屋那边的桌子还是上次塌了之后绑着木棍的那张在将就着用,但显然也算结实,易书元便将食盒放了上去。 如今天气不冷了,在堂屋这总是比厨房宽敞一些的,不过易书元看了一圈没发现易勇安。 “勇安呢?” “爹在河边跟人下网的人聊天呢。” 易书元看向侄孙,笑着将手伸入食盒内,然后迅速抽出,在孩子眼中就像变戏法一样变出了一串红红的东西。 “糖葫芦!” “哎呀,怎么多了一串这个呢,大人都不爱吃啊,给谁呢?” “伯爷爷,伯爷爷,给我,给我——” 孩子在扒着易书元的衣服跳着想抓住糖葫芦。 易书元不闹了,直接将糖葫芦给了孩子。 “去,把你爹叫回来,就说同心楼的硬菜来了,告诉他晚了就没了!” “嗯!” 孩子拿着糖葫芦兴高采烈跑出门,但马上又停下了。 “晚了就没了?那我不去叫我爹了!” 卧槽!真孝顺,易书元绷不住咧开了嘴,边上的易保康和赵氏也乐开了,就连李氏都捂着嘴笑容不止。 “哈哈哈哈哈,快去叫他,你伯爷爷和你说笑呢!” “去吧,等你们回来了再吃!” “别骗我啊!” 这么说了一句,小孩子才快速跑了出去。 也不知道易勇安是怎么回来的,反正速度非常快。 易书元觉得院子里还没笑完呢,就见到易勇安一手抱着自己的孩子,一手提着一条鱼冲了回来。 “大伯!” 这一声惊喜的叫声算是真心实意,易书元“嘿嘿”一笑,眨了眨眼睛,做了个“你懂的”的眼神,然后终于掀开食盒的盖子。 顿时内部白气上飘香味扩散,从县城到西河村,菜都还热乎着呢。 “同心楼八珍,来来来,快把碗筷拿来,我们开动了!” 我这当大伯的可不是只会画饼的! “哎哎,我去拿,这鱼先养着,晚上做菜!” 有人去拿碗筷有人帮忙把盘子小心地端出来,有人摆凳子,也有人只是在边上起哄着叫。 这一刻易书元是觉得很温馨的,这才有一点家的样子。 而在这一片其乐融融中,易书元身中灵机跳动内景透亮,引得周围灵气活跃,不是修行又胜似修行。 第75章 意外来客 一桌子从同心楼带回来的美味佳肴被吃得干干净净,那真的是一点不剩,就连盘底的汤汤水水都用窝窝头擦干净之后吃了。 这倒也不完全是因为同心楼的菜在易家比较稀罕,也是因为一桌人抢着吃更有味道。 饭后,赵氏和李氏一起在收拾桌子,阿宝坐在门口的板凳上小心的舔着糖葫芦,糖衣舔薄了一些才啃山楂,不愿意浪费一点点。 易书元、易保康、易勇安三人拿了一张椅子一条长凳,坐在门口晒着太阳。 “这孩子,吃了这么多还吃得下……阿宝,让爹吃一个怎么样?” 易勇安看着阿宝吃着糖葫芦,忍不住这么说了一句。 阿宝回头看了看易勇安,犹豫了一下再看看自己手中的串子,伸手数了数。 “一、二、三、四、五,那,那你吃一个吧……” 亲爹到底还是有一些威严的,阿宝犹犹豫豫将糖葫芦递了过去,看易勇安真的接了过去,双手趴在易勇安的腿上,眼巴巴看着。 好家伙,易书元本来以为易勇安就是逗一逗孩子,没想到这家伙真上嘴,一下就是一整颗。 “咯啦啦”的脆响中,糖碎都掉了下来。 “爹,爹,快还给我,糖被你咬掉了!” 阿宝在边上叫得焦急,显得非常心疼。 易保康忍不住拍了一下易勇安的头。 “多大个人了,还抢孩子的吃食。” “嘿嘿,这玩意酸酸甜甜的,确实好吃!” 易勇安揉了揉头,把糖葫芦还给阿宝,后者抓过糖葫芦,屁颠屁颠地就跑开了。 易书元看着阿宝跑出了院子,心想若是遇上了其他孩子,阿宝是分还是不分呢? 随后念头一转,看向易保康道。 “保康,家里的田还没种吧?” 保康正在用一根柴枝剔牙,听到这话笑呵呵说着。 “还没呢,不过秧苗已经收了,丢田边水渠里泡着呢,这两天就去插秧了,兄长,你要一起插秧吗?” 易书元眼睛一亮。 “好啊!” 上辈子的易书元小时候在农村长大,但那会父母都进厂打工了,田大多都荒了,后面连田也被收走建厂了。 而这辈子倒是有儿时种田的记忆,只是显得有些模糊了。 易勇安看看易书元的衣衫,挠了挠头说道。 “大伯会么?” 易保康瞪了易勇安一眼。 “用得着你操心?你大伯小时候就帮会了!” 易书元此刻站起身来,看向院门外的远方,那边也是水汪汪的田野,甚至能远远看到一些正弯腰劳作的村人。 “之前寒冬大雪,今年开春虽然冷了一些,但是风调雨顺,一定会是个丰收年的!” 这是一种感觉,属于仙修的感觉。 不过这时候,村中却有马蹄声响起,引得村中一片狗吠。 很快,狗吠声居然越来越近了,还有一个女子的声音有些气急败坏地喊了起来。 “再叫?再敢叫我就宰了你们——” 没想到这一声吼之后,村里的狗叫得更欢实了。 “看镖!” 女子叫了一声,随后是土狗“呜……呜呜……”的鸣叫声,一群狗显然都散去了。 “哼,知道姑奶奶我的厉害了吧?” 也就是这句话过后,一个女子牵着一匹马出现在院门口,而院子中的易家人也看向了他。 “那个,敢问此处是否是易家?” 易书元看着这眼熟的女子,自然认得出她是阿飞的妹妹,每次阿飞胜了就数她叫得最欢。 这倒也真是巧了,易书元都才回来没多久,麦阿珂就找了过来,或许她之前都先去过县衙了。 只是这种时刻,麦阿珂自己出来乱跑似乎是有些不合适吧? 麦阿珂不盘头也不叉簪,额上箍着发带,鬓发两侧和后方都有丝带缠绕向下,又有丝带和发丝一同垂落,显得干净利索又不失秀美。 加上麦阿珂本就生得靓丽,西河村哪见过这样的姑娘啊,以至于易保康和易勇安都看得呆了一下。 “这里确实是易家,这位姑娘有何贵干?” 说话的是易书元,麦阿珂或许认识龙飞扬,但却认不出眼前之人,听到易书元的话顿时松了口气。 “那易书元易先生在这咯?” 虽然是在问话,但麦阿珂直直看着易书元,毕竟易保康和易勇安父子一看就不像。 易书元笑了,也不避讳什么,大方承认了。 “正是在下,不知姑娘是谁,来此寻易某作甚?” 麦阿珂顿时露出笑容,直接牵着马就走进院子,这时候易书元才发现她牵着两匹马。 等进了院子,麦阿珂才暂时将马放在一边,也不拴着,而是向着易书元行了一个抱拳礼。 “易先生,小女子麦阿珂,是麦凌飞的亲妹妹,我们兄妹向来心有灵犀,他这段时间私底下常常念到您呢,应该是很想您去看看的!” 听到是麦凌飞的妹妹,易书元等人还没说话,刚收拾完碗筷的赵氏倒是笑容灿烂地立刻迎了出来。 “哎呦,我道是谁呢,原来是麦大侠的妹妹啊,这就难怪了,咱这小地方哪有这么出挑的女子啊,快快请进!” “快,给麦姑娘泡茶!” 李氏赶紧应了一声,就要去厨房,麦阿珂赶忙过去拦住。 “姐姐不用的,我待不了多久!我来找易先生的!” 说着,麦阿珂就笑嘻嘻看向易书元,兄长说的没错,这易先生确实有几分气度,哪怕他不会武功也挺顺眼的。 “易先生您不知道,兄长现在可厉害了,人人都说他武功突飞猛进愈战愈强,现在已经是天下前四了!” 麦阿珂根本不提年轻一辈这几个字,但她笑容还是很真诚的,提到兄长满是骄傲。 “易先生,后面几天就要角逐出天下第一,兄长自己不说,但他说过您是他除爹娘外最敬重的人,对他有再造之恩,还说过要是您能看到他胜出就好了……” 这种话阿飞可没有说过,虽然确实私下表露过类似的意思,但绝对没麦阿珂添油加醋般说得这么煽情。 只不过阿飞本以为易书元肯定会来看比武,但这么多天根本就没见到过易书元的身影,多少也确实会有那么一点点失落。 麦阿珂说着也是越走越近。 易保康和易勇安都不敢搭话,易书元看看那边的两匹马道。 “那姑娘究竟是何来意?” “那当然是请先生一起去月州城咯,这等盛会,一辈子都难见几次的!” 这姑娘也是艺高人胆大,换成寻常女子肯定不敢一个人出远门,不过很显然她并不是一个人来的,或者说她没有意识到自己被人跟着。 易书元凝神感受之下,能察觉出一些特殊之处,武者藏得再好,那种气血热力和煞气还是比较明显的。 想来这些人应该是保护麦阿珂的可能性更多一些。 如她所言,阿飞现在是前四,朝廷和各方都会紧盯着他,就算是他的妹妹也不至于真的落单出来。 再退一步说,麦阿珂身上并无凶险气息。 即便如此,易书元还是觉得麦阿珂不该独自跑出来。 这些思绪不过是易书元短时间的心理活动,面对麦阿珂的邀请,他却并没有马上接受。 “听说了武林大会这件事,麦大侠武功高强,定是能够获胜的,但这种江湖人的事情,距离我等升斗小民太远了……” “姑娘还是快回去吧,麦大侠和令尊若是发现你久出未归,乱了方寸的话就因小失大了。” 麦阿珂笑嘻嘻的,一个女孩子到陌生男子面前,这距离凑得也有些近了。 只是易书元忽然发现了什么,麦阿珂用手梳理鬓发的时候,忽然用口型快速说了一句无声之语。 在易书元这几乎一目了然——兄长不妙,求先生想办法! 易书元顿时眉头微微一皱,心神感念阿飞此刻的状态,上下浮动如雾里观花。 或者说易书元到底也算不上能掐会算,很多时候往往凭借望气天赋,亦或者近身交感才能看出一些事情。 但麦阿珂肯定不会拿自己兄长的事情开玩笑,能说出这句话,就不是小女儿家的任性了。 麦阿珂直接找过来,很可能是阿飞的意思,也就是说阿飞确实遇上事了,而且麦阿珂显然在提防着别人。 易书元没有立刻说话,而是看向易保康和易勇安,以轻松的语气说道。 “对了,歇得差不多了就去插秧吧?武林大会的事情对我们这种农人还是远了些,若是误了插秧的时日,今年的收成可就受影响咯……” 麦阿珂冰雪聪明,瞬间心领神会。 “啊?那这样吧,我帮先生一起插秧!” “哎哎哎,不可不可,麦姑娘你这水灵灵的,哪能下田啊!” “对对,这哪使得啊!” 赵氏在一边劝说,易保康也赶忙附和,不过麦阿珂似乎铁了心了。 “这位婶婶可莫要小瞧了我,我学什么都快,更有武功底子,插秧肯定不慢,是吧易先生?” “嘿,你这姑娘,你若硬要帮忙便试试吧,弄脏了你这衣裳我们可不赔!” 比起村中屋舍密集,和村外道路边的高低土丘以及树木林立,沤肥后灌了水的稻田是一块连着一块,开阔得很,有什么人都是一目了然。 第76章 春日生苗 易家吃的那一顿可以说是早午饭。 所以中午都没到呢,易家人就一起来到了田间。 这是一片连在一起的开阔水田,田埂交错阡陌纵横,更有一些个村人正在弯腰插秧。 而易家的水田就在一大片田野的簇拥之中,自家田地加上租用的水田,总数有二十九亩地,这数字易书元初听的时候都觉得夸张。 但仔细一想却又觉得并不是太过分,因为稻谷的产量摆在这里,根本不可能和易书元记忆中的二十一世纪相比。 以元江县这种地方为例,也算是比较少灾害了,在人勤快的情况下,一年一熟,亩产两百多斤算是不错了。 刨除田租和各种赋税,再加上卖米购置家用,只能说农人的抗风险能力确实不高。 当然,元江县百姓不说多富庶,但勤劳一些的话日子也不算多苦。 就这二十九亩地,倒退个十几二十年的基本都属于易家自己所有,只是这些年下来,便成了一半自己家的,一半需要租了。 个中酸楚易书元虽不尽知,却也对弟媳赵氏的诉苦多了一些理解。 此刻易家人就站在田埂边,易书元、易保康、易勇安早已脱了鞋子并且把衣摆扎在腰间,也卷起了裤子。 侄媳妇李氏同样要下地,不过她这会正帮着麦阿珂整理衣衫。 这位江湖侠女的衣服好看也利落,但是有些不适宜种田的时候穿。 麦阿珂脱鞋子卷裤子,露出光洁白皙的小腿,一边的易勇安看得眼睛都直了。 “咳,咳……” 易保康咳嗽两声,易勇安赶紧挠着后脑别过头去,也怕恶了人家客人。 这反应倒也不怪易勇安,毕竟乡下农人哪见过这样白皙细腻的姑娘,这会他自己都替自己有些不害臊了。 要是易勇安有一台能连上二十一世纪网络的电脑,看到上面的那些图片影视,高低得对着电脑磕一个。 那边的李氏则在不断劝说麦阿珂,这衣裳弄脏了可惜,这身板干活肯定也不行。 “麦女侠,你真的要下田啊?田里脏得很的。” “姐姐放心,我可没你想得那么娇贵!” 麦阿珂一边说着,一边又看了易书元那边几眼,她现在还有些不真实,这易先生看起来这么年轻,居然是这家的“大伯”? 麦阿珂一时间有些胡思乱想,又不断找各种理由安慰自己别多想,指定不是亲的。 “行了行了,干活了。” 易保康把田埂上的腰篓子捡起来,分给准备下田的每一个人,这
相关推荐:
清冷仙尊时刻准备跑路
挚爱
火影之最强白眼
实习小护士
认输(ABO)
私定男伴设计师 (NPH)
我有亿万天赋
[网王同人] 立海小哭包
双凤求凰
光影沉浮(1V1h 强取豪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