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空位置,并咳嗽一声时,视作第一轮的游戏结束。 按照这么计算,第二轮游戏的开启,就是位于D点的小平走上前,拍向位于A点的小短的肩膀了。 如果没有所谓的“鬼”出现,按照常理,每一轮都会出现一个空位置,所有人会听到一声咳嗽。 从段易的视角看,当游戏进行到第3轮、第7轮、第11轮……的时候,每当遇到这些轮次,他都会走到一个空位上,发出一声咳嗽。 至于其他人遇到空位并发出咳嗽声的轮次,也很好总结。 B点的小双:2、6、10…… C点的小平:1、5、9…… D点的小短:4、8、12…… 也就是说,游戏开始后,第一声咳嗽是小平发出的,其后是小双、段易、小短,之后无非是循环往复。 当然,这是在没有鬼参与的情况下。 多了一个鬼加入游戏,情形就并不相同了。 在段易的视角,游戏进行到第3轮的时候,他确实走到了一个空位置上,于是他咳嗽了一声继续往前,才摸到一个双马尾,继而手掌往下拍到了小双的肩膀。 而在第7轮游戏的时候,他居然没有走到空位,而是又碰到了双马尾。 那么这个扮鬼的真凶,就是在第3轮游戏到第7轮游戏之间插进来的。 想到这里,段易仔细回忆了一下,在第7轮游戏之前,其他位置传来的咳嗽声都是正常的。 那么可以进一步作出推论,段易在第7轮游戏时,从C点走到了D点,那会儿他触碰到的那个人已经不是小双了。 因此,有很大一种可能是,在段易走向D点的时候,真凶提前来到了D点,假装自己触碰了小双,让小双继续往前走。 而真凶自己则扮演成小双,等着段易去拍他。 最开始段易觉得这件事不可能发生。 因为硬纸壳搭建的游戏空间实在太小,段易走向D点,仅仅需要几个大步子,这期间凭空有一个人挤进来、且会在后期杀人,整个过程想要不被段易察觉,这几乎不可能。 但那是意识空间,是真实事件的投射。 如果放大到一间大教室去看,这件事就完全有可能在真实世界发生。 之前段易推理到这个地方,并将想法告诉其他所有人时,没有人觉得这有问题。 可这回复盘到这里的时候,他脑中紧绷着的弦如同被某个灵感突兀地碰了一下、发出了铮然一声响,然后段易忽然就知道自己忽略了什么了。 不过段易暂时没把新的想法说出来,而是继续复盘了下去。 从第7轮游戏开始,咳嗽声消失了。 而从第21轮游戏开始,咳嗽声重新出现。并且这是段易发出的第一声咳嗽。 按照他们之前对于凶手动线的分析,凶手这个时候杀了小双,将她拖到了场地的中央,再装作什么都没发生,重新进入四角游戏。 少了一个人,所以咳嗽声才会重新出现。 ——凶手一直站在段易的前方位置,他杀完人回来,再离开自己的位置,走到下一个位置去拍小平的肩膀。所以段易往前走,会发现前方位置空了。 那么这种情况下,凶手杀小双这件事,就发生在游戏的第21轮。 复盘到这里,段易忍不住想,就算是在真实的大教室,杀人、拖尸体,难道也完全没有响动吗?小花难道真的什么都听不见吗? 双眼眯了一下,段易继续复盘。 顺着之前的推理思路,第21轮游戏中,真凶杀完人之后,没有走,而是陪着大家继续玩。所以游戏中不会出现两个空位的异常情况。 大家继续玩了几轮,发现游戏的情形恢复到了刚开始的时候——每一轮都有一声不同的咳嗽,且那咳嗽的声音,完全就是段易、小双、小平和小短这四人发出的。 因此大家觉得游戏该结束了,鬼已经被送走了。 小短是那个宣布游戏结束的人。她跑去开了灯,但随后她表示灯被破坏了,没办法打开,问有没有人有电筒。 关于这个过程,段易之前记录了两个疑点。 第一,小短的手电筒去哪儿了。 因为事关意识空间,这个问题已经得到了解释。 那么现在就剩下一个疑点——四角游戏已经进行几十轮了,如果不是小短刻意记录了自己走到了哪个角落、知道自己在哪个方位,她怎么能轻松自如地找到电灯开关呢? 关于这第二个疑点,段易现在想了一会儿,倒是也想通了。 意识空间里没有一点光,但真实的游戏场所不一定做得到这一点。 段易看不见光,是因为小花看不到光。 段易之前推测,游戏过程中,玩家们的眼睛可能被眼罩蒙住了。 而玩家之所以这么做,很可能那个场所本身不够黑,多少有点光亮。 “外面有光,但这个游戏要求完全黑暗,恐怕鬼不想让我们看到它。再说了,如果真的看到了鬼,那多可怕?所以咱们蒙着眼睛进行游戏吧!就算真的招出了鬼,我们看不到它,就不会那么害怕了!” 很可能在游戏开始前,有人提过类似这样的建议。 这样一来,小短能准确找到电灯开关的事情就很好解释了。 ——她认为把鬼送走了、游戏结束了,那么当然可以摘掉眼罩。 既然摘掉了眼罩,在有一些微光的情况下,她当然能轻易地找到开关的位置。 真正的游戏场所有光,能供大家辨认方位,但这光亮不足以照明。 所以小短想要找手电筒,就问出了谁有手电筒的话。 最后,灯被修好了,大家发现小双倒在了血泊里。 复盘结束后,段易看向其他玩家,忽然道:“东方羽提的那个疑问,其实我认为非常重要。那就是受害者到底是谁?” 彭程眨了一下眼,问:“现在就是不确定,受害人是小花,还是四个学生都遇害了,对吧?” 让人意外的,段易却是摇了头:“这个意识空间一定是小花的。因为所有事情,都是从她的角度观察的。我们能通过这个游戏精准捕捉她的视角,甚至通过亲生的游戏感受,揣测到她玩这游戏时的感觉。但这对于其他人不适用。比如我完全没有办法知道小短的手电筒去哪儿了,它就像凭空消失一样。” 话锋一转,段易却是提出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 ——“意识空间是小花的,就代表她一定是受害者吗?她一定是在为自己找真凶吗?” 彭程这回连续眨了好几下眼睛。“卧槽,你把我问懵逼了!” 段易朝白斯年看去:“我问你,那张照片有没有你没讲出来的细节?比如他们四个人的站位?” 白斯年想了想,忽然想到什么,立刻坐直了:“有!小花和小双靠得很近!她们两个手挽手,脸贴着脸,非常亲密!但另外两个人跟她俩的距离就比较远。还有—— “小双是D班的。小花、小短、小平是A班的。他们不在同一个班!” 段易忽然道:“那就对了。” 彭程立马问:“怎么就对了?” 至于其他玩家,有的很快反应过来了,有的则也一知半解地望着段易。 段易看向白斯年和云浩,问:“我们三个都进过3-2。你们有没有觉得,那里的物品很陈旧?像是80年代,或者90年代初期的用具?” “有。手电筒,床铺,行李箱,样式都很老。”白斯年道,“还有那张夏令营海报,亮蓝色亮黄色,审美非常丑。” “我们推测这辆车搭载的都是灵魂,所以小花肯定是死了,这点错不了。此外,3-2的空间,也确实是她的意识空间。可大家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这意识空间里的事情,一定是她死前发生的吗? “另外,如果小花的诉求不是为自己找到杀人凶手,有没有可能……是为她的好朋友,小双呢?” 讲到这里,段易再解释道:“咱们之前一路推理下来,我总觉得哪里有种违和感。现在我发现了这个违和点。那就是我看见过小双的尸体。我站在小双身后、拍过她的肩膀,到最后目睹她的死亡……这整个过程的感觉都非常真实。这意味着意识空间的主人小花对此的感觉是真实的。 “如果死的人是小花,那么看见小双尸体的那个人是谁?这就是一个最主要的违和点。 “我看见了小双的背后插了一把匕首,倒在血泊里。多半是因为小花看见过这一幕。因此,恐怕真正的受害人是小双,而不是小花。 “小花经历过一个可怕的夜晚,她最好的朋友小双死在了那晚,可她不知道谁是凶手。所以在这个意识空间里,她要求我们以她的视角经历一遍整个故事,让我们找到凶手。 “只有这样,我们玩家参与进去这个游戏之后见到的一切,我们的视角、任务,才更顺理成章、没有违和。” 停顿片刻,段易道:“不妨大胆设想,也许小花是很久之后才死亡的。在那夏令营之后,她又活了很多很多年。她那一辈子没有别的遗憾,唯一的遗憾,就是没有找到杀死自己好朋友的真凶。 “那么,为什么在小花的意识里,排除了小平、小短的嫌疑呢?四个人玩游戏,小双死了,另外三个活着,当然嫌疑最大。这么多年来,警方一定已经将他们三个人进行了反复调查,最终排除了他们的嫌疑。因此,至少在小花眼里,另外两人的嫌疑已经被排除了。所以她才会认为,凶手就是另外熟睡着的四个人中的一个。 “目前线索虽少,但所有的推理一定要有所支撑。如果从这个角度,为什么小花会排除那三个人,就完全可以解释了。” 东方羽听到这番分析,半晌后评价道:“挺有道理的。但不够硬。我的意思是,这一切好像还是不够石锤。有没有更决定性的因素呢?” 抬眸看向她,段易很肯定地回答:“有。” 听到段易的回答,彭程忽然感了兴趣,追问道:“哪里?什么石锤?” “我玩游戏的时候,面前是小双,我从头到尾都摸到了她的马尾辫,并且感觉她的身高没有变化。这是小花的意识,代表小花当时玩游戏的时候,也跟我有同样的判断和感觉,对不对?” 段易道,“大家玩这个游戏的时候,应该是蒙着眼,然后双手扶着墙角边行动的。在黑暗中玩招鬼游戏,怀着恐惧害怕的心理,大家对于双手触碰到的一切东西,一定感受非常深刻。所以尽管这么多年过去,对于自己双手碰到的一切,小花还是记得清楚。 “我在第7轮时,应该去到一个空位,但那会儿空位上有人,且有马尾辫、身高跟小双一样。如果那个时候小双被凶手取代了。这代表凶手身高跟小双差不多,或者她至少比小双高,能蹲下来模仿小双的身高,另外,她可能还戴了个发套,对不对?” 彭程非常用力地点头:“必须对啊!她还要能模仿小双的咳嗽声!因为你们后期听到咳嗽声的频次和声音都是对的吧?那表示凶手杀完人后,模仿小双陪你们玩了一段时间。所以你们直到开灯后才发现异常。” “对。按道理是这样不错。可在我之后呢?云浩、白斯年进入这个游戏后,虽说大体跟我的经历差不多,但细节上有很大差别的。云浩站在小平的后面,对么?他从头到尾摸到的都是平头。难道凶手本人也是个平头,他先戴一个双马尾发套扮演完小双,又摘下发套扮演小平?” 段易问,“就算他能做到这一点,声音又如何模仿?总不至于他恰好是个模仿大师,既能模仿小平的声音,又能模仿小双的声音? “而其实这最关键的问题在于,他没有分身术,在这个游戏里,杀完一个人,为了保证游戏顺利进行,就得顶替被害者进行一段时间的游戏。他没办法同时扮演两个人。” 段易很肯定道:“所以受害者只有一个。” “在受害者只有一个的情况下——”停顿片刻,段易又道,“我们就得思考了,小花为什么要设计这样重复的意识空间?为什么她每次让不同的人死去?此外,小花为什么不挑选能玩游戏的人,为什么好像我们谁都可以参与游戏呢? “此外,她完全没对于我们参与游戏的人的站位做出任何要求。我选A是随便选的,我如果站在D点了,我前面的人就不再是小双了。我就没法感觉到小双这个被害人中途的马尾辫有没有变过。同理,云浩也是随机站在小平身后的。这是为什么?” “等、等一下……” 打断段易的是彭程,他问:“你先别提这么多问题。咱们先回到到底有几个受害人那个地方。在小花的视角里,游戏开始到结束,就跟招来了鬼,鬼又离开了一样。那么,一个凶手连续杀了那么多人,还要配合大家玩游戏,让游戏看上去还是四个人在玩,这不可能。这个我理解了。我没有问题。 “但有没有可能,来了两个凶手,分别扮演两个人呢?这样就依然是四个人在玩游戏啊。 “还有啊,有没有可能,四角游戏不止进行了一轮,存在凶手多次参与、杀了多个人的可能呢?” “不。”段易果断回答他,“不可能。 ” 第174章 四角游戏6 四个学生玩游戏, 真正的受害者不是小花,而是小双。 因为小花从她的视角看到过小双的死亡。 段易他们这种玩家走进3-2后,完全就是以小花的视角在感知一切。 小花一定是幸存者, 她见证了游戏从开始到最后出现死者的全过程。并且她从头到尾都感觉到游戏在顺利进行,没有任何异常,中途唯一的小插曲,只是他们招来了鬼、又把鬼送走了而已。 那么至少有四个人在参与,才能保证四角游戏顺利进行。 这是往下推理的前提。 在这种情况下, 如果有一个凶手利用游戏“招鬼”的特性,混入其中杀人后, 想要让四角游戏顺利进行, 他只能杀一个人。 就算他能变声、能换各种发套、能蹲身垫脚改变身高, 他没办法同时出现在两个位置上。 如果杀了两个人,那么只剩一个凶手两个学生一共三个人玩游戏,凶手不断变发套、变身高,还要在不同位置上来回跑,装出有四个人的样子, 这难度太高了。 如果这是真实世界发生的事,小花不太可能毫无察觉。 因此段易推论, 凶手只杀了一个人。 现在彭程提出,如果凶手有2-3个呢? 或者说, 四角游戏进行过不止一轮呢? 段易看向彭程, 道:“我要先提醒你一点。在现实世界,小花的视角里, 她从头到尾感觉到游戏在正常进行。这是分析的前提。 “那么我们首先来分析凶手有多个的情况。直接往极端点来看,小花是唯一的幸存者。那么会有三个死者、三个凶手。对吧?你觉得…… “在现实世界,一间教室里有四个学生玩四角游戏, 三个凶手带着各种各样的头混进去,他们分别有着跟三个死者差不多的身高、且他们分别能模仿三个死者的声音……这可能吗?” 彭程挠了挠头:“好像……确实有点扯啊?” 段易再道:“三个人分别想杀三个学生,还恰好能模仿这三个学生的特性,理论上,我们确实不能完全排除这种可能
相关推荐:
漂亮大美人被腹黑校草叼走了
失身酒
我有亿万天赋
交易情爱(H)
游戏王之冉冉
身娇肉贵惹人爱[快穿]
认输(ABO)
我以神明为食
[网王同人] 立海小哭包
带着儿子嫁豪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