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
,书生就染了重病,弥留之际再次梦到大猫。 大猫不知经历了什么,再也变不回人形,躺在书生怀里眯了一会儿,趁书生不注意,咬了书生一口。 疼痛感很真,书生痛醒了,醒来之后她自己就变成老虎,冲坏天牢的墙逃出去,咬死自己的政敌。之后她又变回人形...... 看到这里打止,后面全是白纸,杨思焕这才发觉,自己就是那个书生,周世景就是老虎。 这写得分明是她们二人的往事,笔者不是周世景还会是谁?故事写了一半,被周世景藏在书架的最下面,他大概没想到会被杨思焕翻出来。 杨思焕就假装从未看过,悄悄把它放回去。故事才写了一半,前面的实在虐心,不过杨思焕想,后面的大概会很温馨。 她忍不住想替他写,后来两只老虎有了两只虎崽子...... 书中有一句,她牢牢记住了,“你非我所爱之人,我咬你一口,你便会死”,最后书生还是变成妖了,果然是只不诚实的妖。 杨思焕勾着嘴角出了书房,正好刘氏准备找她,看见她出来,马上就上前说道:“儿啊,方才有人捎来口信,说有位姓杨的大人邀你上门叙旧。” “杨大人?”杨思焕兀自念道。 第71章 下官愿意一试 刘氏又道:“对方说是太师府, 设的是申时的晚宴。” 杨思焕想了一下,若有所思地点头走开了。 原来是内阁次辅杨永清,内阁与翰林院颇有渊源, 至今还常有往来。 内阁作为翰林院的一部分存在, 甚至很多时候起草文书, 用的是翰林院的名义, 俗称“翰林院内署”。 那时候杨思焕供职翰林院, 偶尔能远远见到杨永清,但也只是远远的看到而已。 两个人身份云泥之别,杨永清哪一回进翰林院不是前呼后拥, 那种人物,是杨思焕掂着脚也够不着的。 不过, 杨思焕也没想过去“够”她,她说一句话,先帝都要好好揣度几番才开口, 如今她辅佐的东宫即了位, 在朝中的地位更是举足轻重,这样的人居然叫杨思焕去府上叙旧。 杨思焕很清楚, 当中肯定有什么事, 而且多半不是什么好事, 她知道如今内阁看起来一团和气, 实则暗地里分成三派。 一派以首辅刘文昌为主, 一派以宝文阁大学士陆太傅为首,还有一支则是清流派, 以次辅杨永清为中心。 首辅刘文昌是新皇的亲姑姑, 代表着门阀士族的利益;陆老太傅则是开国勋臣,身后的背景更是复杂;而杨永清虽说是清流, 也不见得单纯到哪里去,她母亲曾是废太女的太师,到她这里,却做了朱承启的太师。 那三位就好像三颗雪球,越滚越大,不停吸纳旁人,以此壮大自己。 虽然现在看起来没有明显的利益冲突,但新皇登基,这个平衡自然会有波动,她们早晚有一天会撞在一起。 杨思焕并不想搅进那场碰撞,但她明白,官场如战场,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风平浪静是不可能的。 老狐狸已经找上门了,这时候缩着脑袋也不是个办法,先去会会她再说。 快到约定的时间,杨思焕换了身体面的常服就要出门,已经是下午,下人抱着晒好的被子往屋里走,这时候周世景还没回来。 出门前招呼都没打一声,不像他的做派。不过当下杨思焕也没功夫去管这事,只等他晚上回来再细细掰扯。 “大人,该走了。”春春催促道。 轿子已经在前庭侯了多时,杨思焕收回目光,提步去了前庭。 杨永清之所以被公认为清流,原因有很多,在先帝面前敢直言进谏,这是其一,此外,她为人清俭也是众人皆知的。 先前她唯一的嫡女去柳州办公差,却意外翻舟溺水身亡。这事被报到永宣帝那里,永宣帝当即下旨厚葬她,杨永清自己却站出来反对。 杨永清死了女儿,不仅不接受御批的厚葬,反倒写了检讨书。 头一桩便是检讨自己教女无方,说自己女儿借公差为由,与同窗泛舟同游,这才导致这场悲剧,此为不忠。 又检讨自己女儿身为前科状元,辜负了圣上的眷爱,罔顾圣上的栽培,没有效忠陛下就撒手去了,此为不孝。 太师府诗书传家,杨永清端得是文采飞扬,所书表面上看起来,主旨为批判亡女,更是自我批判,言语之外却给人另一种感觉。 文字原本是没有感情的,但在某些人笔
相关推荐:
[快穿]那些女配们
突然暧昧到太后
误打误撞(校园1v1H)
蔡姬传
【快穿】嫖文执行者_御书屋
致重峦(高干)
醉情计(第二、三卷)
穿进书里和病娇大佬HE
[综漫] 受肉成功后成为了禅院家主
学霸和学霸的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