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厂做这个决断。 群策群力的会议讨论到凌晨一两点。 散会后。 温东鸣则带队,继续开红旗厂的小会。 针对技术可行性,一直又讨论到下半夜。 最终,在“大集体大利益”和“小集体小荣辱”中。 红旗厂选择了前者! 林巧枝也在民主表决中,选择了赞同票。 温东鸣有些疲惫,可表情却很坚定:“组织信任我们,即使任务再艰巨,我们也要尽全力打好这一仗!” 第二天。 他们还得知,有两个厂也向组织申请,如果红旗厂不敢做,那他们愿意挑这个大梁,担这个责任! 听到这个消息。 林巧枝摸摸嘭嘭跳动的心口,好像有激颤感蹿过。 在这条伟大工业复兴的路上,永远不缺骨气和血性。 *** 关于洽谈和签订合同的具体工作,并不由红旗厂完成。 地方单位,显然缺乏这种跨国合同的经验,也缺乏外汇相关知识。 大部分事宜由商务部和外交部的人完成。 只在最后,签订合同时。 林巧枝得知,这笔订单会预付4万元人民币的定金,如期完工,交货同时付清结尾款8万元。 也就是多谈出了2万元的差价! 林巧枝赞叹:“难怪不让我们去谈。” 胡清也是一脸咂舌:“开口就涨价两万啊。” 她这个一个月领38.29元薪水的人,想都不敢想。 或许是这个订单增长了信心。 林巧枝在工业展区转悠起来,热情的跟一堆“熟人”打招呼。 顺便在旁边蹭着听听看外商的采购意向,美其名曰:“多一个人多一份主意。” 众人:“……” 别以为他们没看出来,这是惦记着他们门口的外商呢。 可惜的是。 成交单依旧很少。 轻工业日用品都比他们好很多。 林巧枝只能自己安慰自己,别看她们客户少,但一单顶轻工业一批货,顶农产品一年的产量。 她有点微微失落 地往回走。 忽然听到有人叫她:“小林同志!” 这声音有点耳熟。 但她不喜欢。 她皱皱鼻子,回头一看。 是那个来展会卖土特产的中年人,正满脸堆笑地热情朝她挥手,旁边也跟着一群国际友人。 其实人家做过自我介绍,但是林巧枝不太喜欢,就没怎么记。 她摸摸鼻子。 完蛋,这人姓赵、姓李、还是姓黄来着? 无法。 她只能朝对方露出一个国际通用的灿烂笑容。 那国际友人是一位女士,有双碧绿的眼睛,像翡翠一样漂亮。 她约莫三十,看着优雅从容,眼睛里透着笑,冲林巧枝说了一句话。 她旁边,站着一名翻译也笑意嫣然地对她说:“我们老板夸你,笑得很有生命力。” 旁边商务部的人提醒:“是瑞士来的国际友商。” “你好!”林巧枝反应很快,用新学的瑞士语打招呼。 那女士听到这声,瞳中泛起笑纹。 她们一行人朝着红旗厂展位的方向走去。 林巧枝才找到机会了解情况。 原来这位国际友人,经营着一家大型食品公司,家里还有广袤的农场。 她们一行人来中国的目标是农产品和土特产。 在沟通土特产订单时,巧合得知她还是一名农场主。 商务部的人当然抓住机会,给她们介绍红旗厂的拖拉机,还有中国的各种农机。 得到了拒绝,对方委婉的表示,中国的工业还是太落后了。 她们老板名下的大片农场需要的是稳定、耐用、高质量的产品。 虽然对方言辞委婉,但无意中还是流露出一些轻视和傲慢,这或许不是态度问题,而是现实差距带来的。 但听了,中年人脾气就忍不住了。 没错,他又没忍住。 他说自己脾气直,好像真一点没掺假。 他又硬邦邦地说:“我们中国的拖拉机也不差!” 他提起自己前两天遇到林巧枝,说我们中国也有信心满满的年轻人,以后会做出全世界最好的拖拉机。 他那硬邦邦的样子,陪同接待的翻译和商务部的人恨不得去给他嘴巴捂上。 单位怎么想的,怎么会选这种脾气的人来广交会。 但也不知道是哪一句,让人来了兴趣,居然主动提出要过来工业品展区看看。 明明之前商务部的同志也赞扬过他们国家农机质量,人家一点反应都没有,还坚定婉拒了。 “小同志,这次再不生我气了吧?”中年人满脸笑容说,又说,“我看你肯定就没记住我,再重新给你介绍一下,我叫黄军磊,大家都叫我黄石头。” 林巧枝抓了下脸:“这外号没取错。” 黄军磊哈哈笑了两声。 到了红旗厂展位。 首先看到的就是王柏强做的正十二面体。 那位女外商叫莎柏琳娜。 旁边有位戴着眼镜的技术人员,她指着那个正十二面体,朝着她的老板点头说着什么。 又看过红旗厂参展的拖拉机,那名技术员还特意拿了工具进去测了些数据,又通过翻译问了耕地、播种、施肥、灌溉、收割等功能,还有牵引力等几项具体数据问题。 红旗厂当然是大方的展示和讲解。 了解完,她们点头表示:“质量还是不错的。” 这明显是有采购意向了,至少是有这个需求的,否则怎么会这样仔细的查看? 商务部的人忙上前洽谈。 但莎柏琳娜并不聊采购的事,而是笑着转头看林巧枝,通过翻译问她:“你是销售人员,还是技术人员?” 林巧枝扬起一个自信的笑容:“我既可以是销售人员,也可以是技术人员!” 莎柏琳娜噙着笑:“我刚刚可是听说了,有个中国的年轻姑娘说,她以后要做出全世界最好的拖拉机。” 林巧枝不犹豫,眼眸发亮:“是的,这是我的理想。” 她生在红旗厂,长在红旗厂,怎么会不生出这样的野望? “我能看看你的技术吗?” 林巧枝捧起王工做的那个正十二面体,热情介绍:“这是我们厂师傅的技术,比我更好,您看看,精度逼近1丝,这在世界范围都是优秀的!” 莎柏琳娜摇摇头:“我想看看你的。” 林巧枝微怔。 不明白这是为什么,她的技术目前可完全比不了几十年经验的王工,也代表不了红旗厂的水平。 总不能真因为她穿得精神亮堂,笑起来好看吧? 那名陪同做翻译的女士传达完莎柏琳娜的话,继续替老板表意,她显然还担任着更高的职务。 她笑着安抚:“别紧张。我们老板选择合作伙伴,除了实力之外,还非常看重人文。在我们的合作理念里,有好的氛围,良性的环境,这样的合作通常会长久且舒适,也能带来良好效益。” 又说:“愿意培养年轻人,且有能力培养出优秀年轻技术人员的环境,显然不错,你说是吧?” 林巧枝能感觉到那种温和且欣赏的目光。 她目光轻移,视野里莎柏琳娜的团队,除了安保之外的七名核心队员里,有5女2男。 围绕着莎柏琳娜的,翻译是女性,技术员也是女性。 她好像意识到了什么。 林巧枝忽的灿烂一笑,眼中那抹自信神采极为动人:“您想看当然可以。” 她对自己的技术很有信心! 第35章 我可以做到! 中国年轻技术工人的风采…… 林巧枝神采奕奕地问:“您想看我什么技术?” 对上莎柏琳娜那双温柔含笑的眼睛。 林巧枝思绪飞转。 这位三十岁的女士拥有一家自己的食品公司, 名下还有广袤的农场。 对方夸她:“你笑起来很有生命力。” 对方喜欢她:“我听说有个中国姑娘,她说要做出全世界最好的拖拉机。” 听她用初学的外语积极打招呼, 听她热情的推销王工制作的正十二面体,或许有初学的不地道,或许会错了意,或许有单纯年轻的笨拙。 但莎柏琳娜都不在意,反而表现得大气且包容。 她喜欢女孩有生命力,有梦想,有优秀的能力。 林巧枝想, 那她肯定也喜欢女孩勇敢! 她鼓起勇气,争取道:“如果我的技术能让您满意,让您感受到红旗厂的良好的氛围和人文关怀, 您能将这笔原本不考虑在中国采购的订单交给我们吗?” 商务部的干事心里“哎呦”一下,怎么能把话说得这么直, 哪有这么谈生意的,忙笑着帮忙翻译! 莎柏琳娜听了却觉得不像, 她微微侧头, 与自己的翻译低声两句。 那位翻译笑着同她说了几句。 莎柏琳娜胸腔轻轻震动, 那双眼眸笑得格外爽利。 她朝翻译点点头,轻言两句。 林巧枝只听得懂两个音节, “你,她。” 是什么呢? 她很快猜到了答案,或许是——“你告诉她吧。” 翻译对他们说, 她们公司确实有一批农机、新食品加工流水线的需求,但在出发来到中国之前,就已经考察了几家,已经有了初步的意向。 相比较之下。 他们的拖拉机用料质量更扎实, 功能也更丰富,一台就能满足几乎农业机械化所有需求。 这或许是因为中国多样的地形和种植需求导致的,中国的国情也不可能让一个村购买好几台拖拉机,各司其职。 对方的拖拉机技术却更先进,技术更为便利实用,比如收割效率更高,动力等各方面数据表现更好,但价格也会更高就是了。 两相权衡,各有优劣。 女翻译转述说:“阿西娜说,我们考察的这家供应商提供的数据里,他们的技术手册指示,为保证机械质量,指标能控制在0.03毫米以内。” “你还小,如果你的技术指标能控制0.07毫米以内,这个订单就给你们厂做。” 她顿了顿,又对林巧枝笑了下,“当然了,这个要求非常高,即使你没能成功,只要将技术指标控制在0.1毫米内,我们也会采购你们两台拖拉机。” 林巧枝轻轻吸了吸气。 要求真的很高。 除了她自己以外,她从没有见过任何同龄人,无论男女,可以准确控制进入7丝的精度。 尤其是这种现场发挥,不是几个月时间慢慢磨,对技术要求会更高。 莎柏琳娜很好, 但她同样是一位有能力的商人,强大自信藏在眼眸的温柔之下。 她欣赏的生命力和梦想,必须建立在能力之上。 这位拥有自己商业王国的女士,好像正对她说——你可是要做出全世界最好拖拉机的人,你的能力,要配得上你的理想。 林巧枝只觉得自己心脏猛跳,撞击胸膛。 她不觉得压力,反而有种牙齿战栗的兴奋。 她们是同样的灵魂! 只是她还弱小,仍在成长。 而莎柏琳娜却已经是一棵树干粗壮、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 仿若窥见未来的兴奋,让她脊背激颤。 她笑容灿烂:“我可以做到!莎柏琳娜女士很高兴有机会能让你见到中国年轻技术工人的风采。” 被叫作阿西娜的那位技术员,拿起展台上正十二面体询问王柏强:“看起来,您应该是她的老师,那她应该也练习过这项基本功,您介意借用一下这件练习作品吗?” 王柏强不卑不亢,神色沉稳:“当然可以。” 心里却暗暗一紧。 林巧枝没练习过这个。 这本是二年级结束,升到三年级时的暑假功课。 他能猜到对方想法。 学生时期非常常见的练习——在多面体的一角,切削出一个新的平面。 而正十二面体,由十二个正五边形组成,每个顶点连接三个正五边形,削平顶点后会形成正三角形截面。 不出他所料,对方果然提出这个要求。 王柏强把锉刀等工具递给林巧枝的时候,宛若正常交流,实则低声给她传授经验,提醒注意事项: “一定要注意切削的深度相同,否则会导致正三角形的边长不一样。” “还有,每个截断的边需要在同一平面上。” “沿着棱线的方向切削,要不然刀具偏斜容易崩刃。” …… 几句话的提示很快过去。 一切还是得看林巧枝自己的实力。 在场的人有眼睛的都看明白了,人家压根不是为了采购拖拉机来的,就是因为林巧枝。 她欣赏这个后辈,即使跨越国界,她也欣赏年轻女孩的勇气和梦想,并且愿意给她提供助力和机会。 钳工是个慢工细活。 想要精进技术也不容易。 对在场很多人来说,在20岁以内跨越进10丝的精度,就已经隐含着优秀的意味了。 那可是只比一根头发丝直径多一点的精度。 要求一撮刀下去,只偏差一根头发丝。 而且现场这个情况,明显还没有机会修改,要一次成功不出错。 这有多不容易? 阿西娜也不在意周围人的围观,和对她出题的低声议论,只一双眼睛目不转睛地看着林巧枝,等待看她的技术。 有时候年轻人的技术习惯、是否注意小细节,确实
相关推荐:
一世独宠:庶女为妃
学长,我们牵手吧 (BL)《不校园攻宠受系列》
玩笑(H)
五个校花女神堵门叫我爸!
南城(H)
我有亿万天赋
那年夏天(破镜重圆1v1)
妄想人妻
小寡妇的第二春
珊璐短篇CP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