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小说

咖啡小说> 穿书后主角与我双宿双飞 > 第342章

第342章

七八个他在淮右盟里收拢的心腹……都是那种没有资格成为一方势力,却有出众表现的年轻俊才,统一喊他义父。 据说是去年生意还行的时候,跟靖安台的某位中丞学的。 折返回来,当然不用再走西面绕路,所以第一站便是下邑,而杜破阵作为江淮第一大江湖势力的扛把子,自然不能忽略任何沿途的中间小势力,尤其是下邑的控制者委实有些说法。 这是数千武装内侍,自称乞活军,外面都呼为公公军,一说起来就神色怪异。 但是,怪异归怪异,却不耽误这支势力展现出了足够的实力。 在之前两个月间,他们非但顶住了来自于北面孟氏的侵袭,一次小战,光明正大的据桥而守,算是击败了孟山公的弟弟孟啖鬼,而且还把势力扩展到了隔壁的砀山县。 更重要的是,这个势力展现出了极强的民政能力……那些来自于紫微宫的内侍们,意外的无缝的接手了原本的县衙组织,居然一面在外面摩擦和扩张,一面组织完成了春耕。 据说,做的比背靠黜龙帮的孟山公还好。 这也使得杜破阵对那位北衙王公公抱有了强烈的好奇心,因为现在外面都说,王公公这种北衙里的干才,根本就是南衙的相公一般,就是因为这位在,才得以将一群内侍调理的那么妥当。 但是很可惜,杜破阵打起名号进了下邑城,看到了传说中的内侍军,看到了许多满街走的年轻宫女,看到了恢复如常的秩序,甚至看到了商贾和乡民入城加入市场,还看到城墙在加固,壕沟在清理,却没有见到传说中的王公公。 内侍军的人很客气,他们告诉杜盟主,王公公取道砀山县,去了济阴,准备在黜龙帮的调解下跟孟山公当面划清分界,而其余几位稍有知名的公公,也多半带人去了北面以防官军和孟山公,剩下几位都分散着整修城防,不好擅自招待。 杜破阵表达了理解,王公公不在,续北上。 下一站是孟氏兄弟的地盘。 不用说都知道,孟山公去了济阴,而他弟弟孟啖鬼既要防备周围几家势力,又要防备宋城的官军主力,老早去了刚刚取下的考城坐镇,也是根本没见到。 于是乎,杜破阵在稍微停顿了半日后,却是在三月初一这日重新动身,准备率众重新进入济阴。 当然,这一次就没有了之前的紧张与小心翼翼,更没有刻意躲避集市城池,乃是直接从据说是会谈点的周桥大市进入的。 而有意思的是,周桥大市,即将举办三月三大会市,杜破阵等人恰逢其会,沿途便看到许多梁郡百姓蜂拥而往,往往只是几个鸡蛋、两把新扎的扫帚、几斤小米,便兴高采烈,扶老携幼而去。 杜盟主到底是穷苦人出身,当然晓得这些老百姓一时之快的艰难,于是在抵达周桥后,面对着迅速重会的张行,还是忍不住感慨一时: “兄弟,你说到了明年三月三,此间人还有几个人能这般欢快?” 张行便欲开口。 但就在这时,旁边一名衣着华丽的壮汉忽然便扶刀冷笑起来,然后抢先做答:“杜盟主,说的好像我们不造反,老百姓便能活下去一般?乱世之中,谁不是强颜欢笑,一时便是一时呢?” 这话当然没问题,但态度却有问题,杜破阵没有吭声,身后几个太保早早发怒。 不过,那人明显只是借杜破阵表个姿态,一言既出,效果达到,便又朝杜破阵拱手:“杜老大,初次见面,在下孟山公,言语有些扑打,还请见谅……但这话是我真心话。” 杜破阵也是见惯了这种人物的,如何不晓得人家只是表态?况且孟氏兄弟的地盘就在那里,根本不可能倒向其他人。于是,这位杜大盟主倒也懒得计较,只是一点头,又扫过另一位面白无须的中年人,便随张行把臂往大市场北面的一栋建筑而去。 其余豪杰,浩浩荡荡,也都蜂拥而入。 落座倒没什么可说的,张行和杜破阵居首坐了,孟山公和王公公左右坐了,其余黜龙帮头领、本地分舵成员,也都各自落座。 唯独马氏父女,早早被指着坐了靠前的位置,明显引起了那些只能站着的淮右盟太保们微微骚动。 杜破阵是个稳当的,没有吭声,张行早早看见,也没有吭声。 一直到所有人都妥当了,都看着这位大龙头等着他开口了,方才从容开了口,却是指着那几位淮右盟太保朝杜破阵开了口: “老杜,咱们是正经兄弟,这几位贤侄自然也是我的正经子侄,如何不让我见过?” 堂上人听了这话,一时都觉得挺有道理,但看了看那些子太保的年纪,又看了看这位的年纪,还是忍不住心中有些怪异。 但怎么说呢? 人家辈分就是大一点嘛,又没扯谎。 ps:成都这天气,绝了。 第五十四章 擐甲行 (7) 王五的惨败属于那种真败了也并不足以让人吃惊的状况。 因为就算是王叔勇平日里表现的再诚恳、再服帖、再讲道理,也不可能在小半年间改变他根底上还是一个大豪强的秉性。 这种人,骤然获得一郡之地,上万之众,便是心里大约明了自己不是对方对手,也大概知道身后两位龙头提醒的对,也还是会舍不得瓶瓶罐罐,以至于被人一战如山崩的。 当然了,张行也得从中吸取教训,那就是就算要坚持,也要存人为上,存地为下,所谓不到万不得已,不到实力对比到了有足够胜机的时候,决不能轻易指望军事决战。 但是,不惊讶归不惊讶,因为这一败,黜龙帮的军事格局变的格外艰难也是理所当然。 实际上,之前三月间横扫三郡,势不可挡的东向大军在勉强接应下了济北郡的败军之后,根本就是狼狈不堪,几乎是逃亡一般放弃了鲁郡与济北郡夹缝中的平陆、须昌、宿城等肥沃之地,直接选择西撤。 不撤不行,再不走要被人整个包住的。 而撤退过程中,部队情况越来越糟糕,士气不振,丢盔卸甲、新兵逃散都是常见,头领之间的争吵、部队之间的抢道也屡见不鲜,而且还发生了一件更加恶劣的事端――东平郡新降的两个头领,一个县令一个本地豪强,直接裹挟着小部分部队投降了官军。 临走前,甚至还攻击了友军。 这种情况下,人心自然惶惶。 于是很快,就有济阴、东郡的老头领,具体来说就是翟氏兄弟和尚怀志了,这两个次一级的豪强兼实力派,因为见到王、单二人的惨状和损失,心理明显畏怯,于是纠合了一帮人,提议折回老家。 几位惨败的大头领,也都有些意动。 胜的时候迫不及待划拉地盘,败的时候又忍不住想保存实力……是以豪强为主力构建的封建军队最麻烦问题。 因为这种行为甚至不是故意的,而是一种本能,甚至有一种相互认可的规则的感觉。 这伙子张行和李枢能找到的最有实力也是能力最出众的反贼骨干,没有谁觉得这种行为有什么问题……这恰恰才是最大的问题。 不过,也就是这个时候,左翼大龙头李枢站了出来,以他之前在平陆防守成功获得的威望,再加上雄伯南以及部分文士型头领的强力支持,强行压制了所有杂音,然后带领残兵败将,退到了东平郡首府郓城,开始固守,准备迎敌。 郓城算是东境名城、大城,更是一座要害之城。 这是因为济水来到这附近漫延成了方圆百里的巨野泽,而郓城非但背靠巨野泽,水陆通畅,便于防守,更重要的一点是,因为巨野泽的存在,使得济水水域与大河之间的地域到了此处变的狭窄,直线距离不过五六十里……这意味着,此城可以轻易监视大河与巨野泽,以及两者之间的陆上通道。 修行者力气大些,凝丹会飞,但也不能一个人抵得上一万头骡子,将后勤独立转运过去……或者说,只要还需要大部队的运转,那在这个时代,就不可能有人愚蠢到将自己的后勤线暴露在这座大城面前。 从这个角度来说,李枢的退守和选择,毫无疑问是一个正确的选择。 依仗着这座坚城、大城、要害之城,一面固守,一面做休整,再加上双方高等级战力的对等性,官军短时间内绝对没有办法破城,也不敢仗着胜势轻易越过去。 果然,乱战得胜后的官军从东面匆匆汇集起来后,尝试乘胜追击,却在面对着郓城时,陷入到了尴尬的围城中去。 并且很快撤围,因为他们发现巨野泽的水路是畅通的,但对他们来说,此城不破,谈何西进扫荡? 所以,只能占据寿张、平陆一线,并进屯巨野泽北面便于监视郓城的梁山,形成军事对峙。 而得益于此,张大龙头在后方,一时间倒是状若无事。 “李公已经安排程大郎从巨鹿泽出去了?”济阴郡府大堂上,面对着信使,张行诧异一时,但旋即醒悟。“是要他去联络登州那几位,让那些人去挠齐郡?” 信使,也就是李枢的心腹、某种意义上算是被张行排挤走的杜才干了,明显是被张行反应之迅速给弄得怔了一下,但还是立即点头,做了验证:“是这个意思。” 张行想了想,重重颔首:“李公的安排没毛病,加上固守郓城的行为,甚至堪称神武……他可有什么其他交代?” “他还是想问下淮右盟的动向,和徐州的动向。”杜才干带来的问题并没有什么让人吃惊的地方。“尤其是徐州,因为若徐州精锐直接北上,渡过济水,然后从巨野泽西面过去,郓城也就丧失守城的意义……” “淮右盟杜盟主是我专门请回去的,因为我当时临时知道了一个讯息,且正跟徐州有关……”张行沉默了一会,选择在部分头领面前做了部分袒露。“据我所知,徐州方向有可能选择司马正作为主将

相关推荐: 珊璐短篇CP文   碧荷衍生文   五个校花女神堵门叫我爸!   身娇肉贵惹人爱[快穿]   仙道空间   玩笑(H)   流萤   萌物(高干)   学长,我们牵手吧 (BL)《不校园攻宠受系列》   认输(AB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