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章
魏兵锋势弱,再行起兵。” 王叔勇心凉了半截,而另一边主位上,张行点了下头,却又摇了下头。 那魏道士见状停了一下,严肃来问:“张三爷觉得我说的不对?” “我觉得阁下说的极对。”张行放下酒杯认真来看对方。“非只如此,依着我看,阁下对谋略的判研,足可称重剑无锋、大巧不工了,仅凭这个,就足可称道……而能在王五郎这里与阁下相见,是张三的福气。” 说着,张行当即主动举杯。 王五郎闻言,也随即举杯。 但魏道士面色却丝毫不变,并没有因为二人的客气而稍作缓和:“可若如此,张三爷为何摇头?” “魏兄喊我张三吧。”张行见状放下酒杯,认真解释。“愚弟之所以摇头,是因为依着我的经验来看,再怎么依大势而为,再怎么大巧不工,都躲不过两样东西……一个唤做天时异变,一个唤做人心难测。” 魏道士面色微变,俨然立即醒悟。 而张行也扭头与王五郎做解释:“照理说,我们自然该是先紧密联络各路英雄豪杰,躲过这一波风头,然后等东南那个圣人自家再度坏了局面、东都的皇叔压不住关陇内乱,再行大举起事……可是,要是忽然来了一场大灾,还要等吗?或者局势越来越糟糕,其他人都反了,我们还能等吗?这不是玩笑,秋收在即,可是溃兵这般多,我一路行来,看到各处田野荒废,那今年秋后能有多少粮食可安民心?一年能撑下去,往后却只会越来越难,迟早会有局势逼着我们反的时候。” 王五郎立即重重颔首。 “还有一点。”张行继续言道。“说来有些惭愧,但其实就是,大家既然要反,一来是要覆灭暴魏,重安天下,二来,何尝不是在求功业?若有人先起事了,固然要受朝廷兵马当面围捕,可多少是敢问天下先的英雄,人家真要是撑住了,而且磨砺出来了,咱们再去反,岂不是要居于人后?” 王五郎和魏道士齐齐点头不止。 “所以,我的策略是。”张行最后下了结语。“先按照联络豪杰的法子来,趁着如今局势把东境、河北的豪杰拢进来……然后各地能布置一处是一处……待到局势到了,甭管是大局已经可观,所以瓜熟蒂落,还是被迫如何,哪处仓促发动起来,便都不惧……主要大家都是一伙子人,这东境和河北的局势便是咱们兄弟的……魏兄、王五郎,你们觉得如何?” 王五郎立即拍案:“正该如此。” 王振想起张行给自己做得安排,也微微点头。 众人见到这个气氛,便多颔首,要一起喝酒定个说法。 倒是那个魏道士,委实讨厌,居然不动,而且继续来问: “张三爷倒是比我想的更妥当,心也大……可还有一事,先行联络豪杰好汉自然是对的,可人一多,地方一大,谁来坐这个主位呢?譬如清河房氏、崔氏,我估计也是要反的,但人家是读书修行的清贵人家,看得起河南边这几家吃地利的大豪家?这几家大豪家又看得起我这种河北破落户?便是外来的英雄,既有你北地张三爷好大的名头,可也有关陇的李枢李公好贵的出身;便是本地的大豪家,也有徐大郎和王五郎,以及登州的程六郎不相伯仲……想要大家结成一体,恕我直言,难上加难!” 张行点点头,认真以对:“魏兄说的是,这是个天大的麻烦……若是我有那个本事让半个天下的豪杰都拧成一股绳,那也是胡扯……但是,难道因为难,就不做了吗?就不反了吗?谁高谁低,难道不是自家大浪淘沙争出来的吗?我张行既然忝有三分薄名,便做个当仁不让的事情来……就借着王五郎的地方,起个头,喊一喊周围豪杰,看看能有几多人给面子?到时候凑一起,有三人便是三人,有五人便是五人,若有十人八人,只要都是真豪杰,便可以去筹谋大事,何必顾虑?!” 王五郎听到这里,早已经热血沸腾,直接举杯起身:“我请张三哥来,就是为了此事!” 那魏道士也缓缓起身举杯:“张三爷高明且睿断,更有决绝之心,那我魏玄定生逢其会,愿意做一个摇旗呐喊的来。” 张行赶紧也捧杯起身,王振、小周也都起身……剩余的人,也不敢怠慢,众人便一起饮了一杯酒。 喝完这杯酒,张行从容走下来,先牵了王五郎的手,然后拽着对方来到那魏道士跟前,又伸手拽住了另外一人,恳切出言: “两位,两位,我张三既下决心来安天下,今日得逢两位,真是如鱼得水!” 王五郎抿抿嘴,长呼一口气出来,只觉得平生终于抢先某人一步。 而那魏道士,微微一愣,手都被拉着呢,一张嘴却又再度讨人厌起来:“张三爷果然是北地农人出身?如何学的这般官场上招揽人心的做派?” 张行尴尬一时。 而就在这时,外面忽然有武士匆匆来报王叔勇,算是打断了张行的尴尬:“五爷!濮阳牛公子来了!只问张三爷是否有了踪迹?我不敢直接作答。” 张行这才稍作释然,复又大喜:“咱们刚刚说若有十人八人便可去做大事……如今已经有六位了!要我说,过两日人稍多起来,再发帖子给徐大郎,只看他来不来?!” “不错。”王叔勇涨红了脸。“看徐大郎来不来?” 第十三章 侠客行(13) 自春日以来,东都的政治气氛便一直很紧张。 这是废话……谁家皇帝带着大半个朝堂一去不复返了;百万大军几百万民夫光走路就走崩溃了;然后大半个天下都反了,还能不紧张的? 只不过,因为洛口仓的存在,民间居然能稍微稳住,使得东都这里主要的紧张气氛依然集中在政治层面,倒显得有些令人感慨。 又或者说,在一些核心问题面前,另一些平素看起来很严重的问题,也就不算是个问题了。 “老夫来数一数……” 仲秋时分,东都紫微宫内,南衙会议堂上,好像陡然老了七八岁的首相苏巍正在主位案后尝试做一个总结。“首先是最外一层,巫族西部几位小汗、小王纷纷来告,说东部都蓝可汗、中部突利可汗,一起在巫族圣山会盟……” “不要想了,西部也无救了,隔着大漠咱们根本够不着,从今往后,西北,乃至于晋北,甚至北荒西部,自此多事了。”东都八贵之一,兵部尚书段威面无表情地点评道。“而且,此事从西巡之后,便是定局了。” “然后北荒也有些乱了。”苏巍没有多嘴,只是继续坐在那里进行盘点。“但事情不是什么大事,也不是什么小事,而是多事……比如于叔文过来以后,荡魔七卫便和七镇就再度闹了起来;又因为于叔文以罪身而死,上次救驾的西部几家的赏赐也都没发,因此打着于叔文的旗号造了反;这还不算,观海镇的宁远伯发文过来,说是北海边上忽然去了一位宗师,据说是张老夫子的爱徒,却行事激烈诡谲,强行夺地建塔,还干涉政务,旁边的巍海镇深受其苦。” “我不知道此人。”被周围人注视的正牌东都留守,张老夫子的幼子张世本立即摊手以对。“委实不知道。” “我知道,刘文周嘛。”一直闭目养神的大宗师、皇叔曹林忽然在座中睁开眼睛,认真解释。“张老夫子老早给靖安台报备过……我也大概猜到这疯子是要干嘛,但一个宗师,跑到天涯海角之地,难道要一个大宗师专门去抓?只能等他自取灭亡……就是北荒估计要被他祸害的够呛。” “外面的事大概就是这两个,咱们接着说内里的……”苏巍状若未闻,继续翻开一页纸来说话。 “东夷和南岭呢?东南妖族二岛呢?”礼部尚书白横津忽然诧异开口询问。“不可能只有巫族和北荒有事吧?” “当然不可能。”刑部尚书骨仪正色提醒,这是一位妖族血统特别明显的人,头发和胡子都黄色,眼睛一只是蓝色,却自幼生长在关陇。“但彼处事端自然要直接呈交御驾……何必一定要东都这里有说法?” 白横津状若恍然,立即闭嘴。 “外面是两件大事,内里则有三件大事。”苏巍继续对着手中文书言道。“一来是陛下有旨意,着紫微宫宫人、?仁獭⒔鹞嵛阑の阑屎笥胫铄?嫔、公主,一并送往江都随驾……” 没有人吭声,大家去看曹皇叔,后者也只是继续闭目不语。 “二来,是江东、荆襄、巴蜀那边发函,说有圣旨到,要求秋后税赋顺江而下,交江都使用,不再转入关中与沿大河诸仓……” 还是没有人吭声,曹皇叔倒是终于二度睁开了眼睛。 “三来,是秋后,东境、河北、中原、江淮,连着之前说的北荒,还有晋北,一共三十七个郡、镇、州、卫,报了盗贼、灾荒,要求减免税赋、贡物,其中十五个州郡直言,如果不能剿灭盗匪,秋税是没法递交的……少数几个郡,甚至说,如果朝廷再不剿匪,他们只能一死报国报君了。” 苏巍念完,将一大摞表格、文书摊开,放在了自己身前案上,再来看众人:“这是具体各郡的情况……都已经整理好了,诸位想看自己来拿。” 然而,没有人动弹,也没有人吭声,而堂内诸位贵人的目光,反而愈发集中看向了座中一人。 那人,也就是皇叔曹林了,沉默片刻,倒也干脆: “我先说吧!攘外必先安内,巫族那里派个使者去突利可汗那里做个样子便可,东部中部虽然结盟,可如何去并西部,如何分润部落,两家不是那么好办的,我估计也要争个高低才行……更别说,西北各塞堡仍在了,也就是晋北稍微麻烦些。但也有白公在那里……真正巫族大统,大举南下,最少也要三五载……此事先放一放。” 众人纷
相关推荐:
花样宠妻:猎户撞上小作精
南安太妃传
假戏真做后他火葬场了
召唤之绝世帝王
薄情怀(1v1)
学姊,你真的很闹事(gl)
仙道空间
认输(ABO)
萌物(高干)
小寡妇的第二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