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会自己侄子,而是明显不耐,只朝张行来话。“我的子侄、生,没有几个能耐住寂寞的,三五年便忍不住去做官……使者跟我有同姓之谊,待会还要麻烦你引他一程路…这样好了,你有没有什么修行、问上想问的,我尽量来答,做官的事情就不必来问我了,我自己都不懂的。” 张行从白横秋故交身上收起目光,看向张伯凤,欲言又止,再欲再止……很显然,他当然有无数的问题想问,但有些问题过于敏感,不如不问,而另外一些问题与其问这位大宗师不如去问其他人。 所以,最后这位张钦差最后问了一个很另类的问题: “敢问夫子,我知道想要成为至尊,需要顺承天意,要有功德之类的东西,所谓没有失德的至尊,那大宗师呢? 想成为大宗师,是不是也要有功勋于天地人?塔到底是什么?” “这么吧。”张伯凤想了一想,平静以对。“想成为大宗师,可以没有功勋。但想要从大宗师往上再走,无论是证位成神还是证位成龙,都要有一定德行功勋。至于塔,想要成为大宗师,更多的是要脱颖而出,成为天意之表,引世间风潮但是这种事情很难验证,便需要立塔,以塔来做衡量.明白了吗?” 张行恍然大悟原来个人修为之外,宗师和大宗师最主要的是要成为时代标杆,继而推动历史进步,而立塔是成为时代标杆的具象化表现。 怪不得皇帝这么容易成为大宗师,而一个出众的政治领袖那么容易成龙,因为他们天然就是标杆和时代的代表人物。 当然了,这种强行用上辈子思维来解释和思考的方式肯定是不对的,与其如此,不如回归本身,立塔就是立塔, 统治之塔也好、术之塔也好、宗教之塔也罢,抽象的塔成了,实际的塔自然而然就会成了。 至于塔背后的这些概念,也应该不是无源之物,前面成丹不就是要观想外物吗? 这是一个人借用天地真气,寻求自己“道”的一个过程先成丹于内、然后建塔于世、后合道于天。 一念至此,张行点点头,不再多问此事,而是忍不住问了另外一个问题:“那敢问夫子,天地元气到底是什么?” 张伯凤明显一怔:“你懂了?塔的事情?” 张行点点头:“应该懂了。” 张伯凤沉默了一下,然后缓缓摇头:“那我没什么可教你的了…天地元气的本质,我要是知道,就不至于还在这里教书了。” 这倒是个大实话。 “不过,天地元气是天底下最不讲道理的东西。”张伯凤想了一想,还是努力给了一法。“连因果都不讲道理…等你修为上来了,就明白了。” 张行再度点点头,丝毫没有什么失望之态,也没有再问,能得到一个问题的答案,他就已经很满足。 而这,复又引得张伯凤认真打量了一下对方。 但也仅仅是打量了一下,随即,这位昔日持戈而舞的大宗师便点点头,然后抬起衣袖…很显然,他已经倦了。 一旁俯首的张世静赶紧爬起身来,对着张行做了手势,邀请对方离开。 张行也毫不留恋,直接转身。 来到外面,也没有出书院,而是汇合外面等候的其他人,来到书院的一处侧院,就势安顿…接下来,张世静并没有失礼,也没有过度热情。 这是当然的,人家是白老爷子的故交,张家的出身,大宗师算命算出来过几年要发达的人物,谨小慎微是在大宗师面前,可不是在一个区区黑绶面前。 不过,即便如此,对方也诚恳交代了张伯凤要他转告的事情。 “一位宗师…偷了东西…还跑了?”张行目瞪口呆。“难道黑榜上要出宗师了?” “此人唤做刘文周。”张世静叹气道。“虽然聪明绝顶、天赋极高,但出身太低,从一开始便急不可耐,而且愤世嫉俗,所以养成了心术不正的根基” 张行面无表情,心中无语,对方这种世家子不对,世家老男人的姿态未免可憎。 “凝丹之后,也不愿意去做官,只是留在书院里一面教书一面钻研些邪门歪道,早早仗着伯父的宠爱,央着伯父给他祭炼了一些东西,那时候就喜欢到处往外跑…后来去了太原,谁也不知道他什么时候晋升的宗师,也不晓得他到底干了什么。”张世静自然不晓得对方小子的腹诽心谤,只是继续讲述。“结果…数月前他过来书院,询问伯父一些事情,不知为何直接争执了起来,最后忽然将伯父的一些东西卷走了。伯父念及师生之情,没有下狠手,任他逃了,再后来才知道,他回太原收拾了一下,不知道去什么地方了,这才真正警觉。” “什么东西?”张行认真来问。“伏龙印之类的事物?” “不是。”张世静耸耸肩,有些百无聊赖。“只是一些黑帝爷时候的传闻卷宗,譬如赤帝娘娘与离蛇染红山,黑帝爷成至尊后施展无上修为使离蛇复生,借神龟合玄武,还有吞风君与黑帝爷约法三章之类之类的…你是北荒…北地人,应该晓得这些。” 张行心中微动,却小心来问:“这些有什么要紧关系吗?真要用这些给一个宗师安罪名?还要通知靖安台?” “我也觉得没什么关系。”张世静有些不耐。“但是伯父,怕只怕刘文周这人才思极高,又隐忍多年,图谋极大,直接去打神仙真龙的主意……要我,他要是真去打神仙真龙的主意,就让他去打,死了正好清静…总之,你既然来了,便顺道给朝廷报个备。” 张行点点头,面色如常:“我知道了,我会写文书给我家中丞、少丞,让他们来分辨此事。” “就是这个意思。”对方即可领首,便欲转身。 而张行也准备就此歇下,但刚一回头正瞥见一旁好奇的小周,却又忽然醒悟,便转身追问:“对了,张公…为何夫子不在神树那里建书院,反而来此地?” 张世静回头来看,微微皱眉,却还是直言不讳:“因为算卦…伯父当年曾为此事求卦,也不知道求的谁,得到的结果是要远张立塔’,如此方有证位的一线生机,所以来到南坡。” 张行点点头,不再言语,张世静也终于走了。 但是,人走之后,一行钦差歇到客房里,小周忽然又嘴贱起来:“张三哥,你张夫子还有没有这一线生机?” 张行目瞪口呆,恨不能抽对方两个巴掌―一你在人家书院里扯什么淡呢? 这可是大宗师的书院! 如果人家真成龙成神了,这玩意就是人家的身体躯壳! 不过,很快张行便意识到了什么,然后他其实也特别好奇,那位张老夫子,到底是真的老到不能为了,还是猛虎暂时打盹? 而且,经过对方解惑后,他心里其实也有了一些猜想。 所以,张三郎想了一想后,反过来一笑:“不如你去问一问…看看书院里多少张氏子弟,多少别姓子弟,多少名门之后,多少庶民之后,就能知道张老夫子还有没有可能证位了。” 小周微微一怔,即刻领首应答。 而到了晚上,这位公子爷便给出了答案:“我去问了一下,六百多个生,两百多姓张的,还有三百多是名门世族,一百多是寒门、庶民出身” 张行心中也不知道是该冷笑还是该怜悯,面色上却依旧如常:“如此,果然是有些‘远张了……张夫子的运道不得还有一番计较。” 小周反而犹疑一时:“是这样嘛?” 张行重重颔首,言语恳切:“有教无类,一时之师表,如何没有运道?” 南坡书院后方,正在写什么东西的大宗师张伯凤忽然若有所感,细细去想,却又一无所得,好像又错过了什么天机一般,最后只能一声轻叹,望天失神。 ps:大家晚安。 第一百四十三章 苦海行(10) 张行很难清楚自己是怎么一个情绪,到底是在嘲讽还是怜悯,又或者是单纯的可惜……甚至进一步想,他一个靠制冰维生的北荒张老三也没啥资格对一个名门族长兼大宗师指指点点的,人家一辈子够精彩了。 但是,他对这位同姓的大宗师抱有足以在心中发出慨叹的情绪,也是毋庸置疑的。 至于原因嘛,再明显不过这位张姓大宗师走的路太正了,甭管是误打误撞还是对所谓虚无缥缈的天意有所感应,这位早年执戈而战、中年弃武从文、晚年开创基业的大宗师都选择了一条所有大宗师中最宽阔,最有前景的道路。 比较两个世界就知道,这个世界的的确确缺一个有教无类的万世师表嘛。 你甭管青帝爷懵懵懂懂分走了多少此类功德,就算是退一万步讲,你生在这个世族门阀往庶族寒门过度的时代, 只要摆脱了张氏的藩篱,走出去,捏住了一??有教无类,将修行与文化的普及推到一个程度,无论如何都有一个青帝爷或者白帝爷旁边的神位等着吧? 更遑论,这个世界真的缺一个总揽百家、合并文武的万世师表。 你总结一下、整理一下,然后三千大成子弟广布天下,至尊也不是不敢想好不好? 但事实上就是,这位大宗师终究还是被宗族,被出身,被乡梓,被地域给束缚住了,没有踏出去那一步,以至于明明金光大道就在脚下,可还是迷迷瞪瞪错过去了。 六百人里,首先两百多张姓子弟太多了点; 其次,一百多寒门庶族里,肯定也是所谓有头有脸的寒门居多; 最后,无论世庶,肯定河东或者因大晋起家地而得名的晋地子弟多些,不可能越过这年头狭隘的地域观念。 只能,“远张”、“远张”连闻喜一县都不能出,又何谈远呢? 当然,事情总能反过来,如果不能先知先觉,想要踏出那一步,又何其难呢? 使我有洛阳二顷田,何以佩六国相印? 怪不得需要乱世,乃至于大争之世,才会出现打破藩
相关推荐:
爸与(H)
学姊,你真的很闹事(gl)
缠欢!被清冷佛子撩的脸红心跳
召唤之绝世帝王
南安太妃传
玄门美人星际养崽指南
花样宠妻:猎户撞上小作精
三岁半修仙,洗白系统早来五百年
岁岁忘忧(完结)
南城(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