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0章
宋之后,却发现科举比举孝廉要好的多。 这两件事情说明了什么? 说明了没有任何事情,是永远正确的! 即使一开始是正确的,也可能随着时间的变迁,而慢慢变成错的。 既然天下有德者居之和举孝廉,都有可能随着时间的变迁而变成错的,那亲亲相隐又为什么不可能是错的? 既然他有可能是错的,朕为什么不能改? 想到这里,他瞅了瞅岳飞和赵鼎,又往后宫的方向瞅了一眼。 相父当年仅有巴蜀方寸之地,都敢大胆的革除时弊。 朕现在武力有岳飞,文治有赵鼎,搞钱有爱妃。 除了这些之外,朕还有已经远超大汉的土地和百姓,朕怕个屁呀! 这么富裕的仗,朕要是再不敢打,估计相父知道了,肯定要揍我。 改,必须改! 不过,到底该怎么改呢? 毫无头绪啊! 不行,朕得再听听这李睿肚子里到底有多少东西。 要是他肚子里真有东西,那就按他说的来。 要是他只有想法而没有办法的话,朕再找岳爱卿和赵鼎好好商量。 等商量好了之后,再行动。 嗯,对,就这么办。 相父可是教过的,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心里打定了主意之后,他便看向了李睿,语气淡定的问道: “爱卿既然说要取消亲亲相隐之政,那可有想过取消了之后怎么办啊?” 听见刘禅这么淡定的问话,李睿一时间有点儿呆住了。 作为提出这个建议的人,他当然清楚这四个字的份量有多重。 做为一个标准的士大夫,他对于大宋自立国以来的积弊,以及绍兴十一年以来,大宋高速发展阶段所产生的新问题,其实都有过深入的思考。 所以,他很清楚,要解决大宋的问题,其实只有一个办法。 把刀往自己头上砍。 或者说,把刀往以他为代表士大夫阶层的身上砍。 他刚才所提的两个建议,其实都是在这么做。 但无论是将士大夫的言行规范写入律法,还是大兴官学,都是治标之法。 因为法律再规范,执行起来肯定有漏洞。 官学再兴盛,士大夫阶层的先发优势是抹除不掉的。 至少几十年内,大宋的高官,绝大部分仍然会来自于世家大族。 一个普通家庭的孩子,就算他闯过了科举那一关,进入了官场。 但面对着完全陌生的环境,没有人给他指导的情况下,仅仅熟悉情况可能就要三五年。 要是悟性再稍微差点儿,等他们彻底了解了官场的规则,可能大半生都已经过去了。 这其中当然会有一些天赋异禀之人,但大部分人终其一生,可能也就是个八品七品,甚至是九品官。 但一个世家大族出来的孩子呢? 人家的长辈哪怕同样是个九品八品的官员,但人家在官场上浸淫了一辈子,对于一切规则早就谙熟于心。 人家的孩子在入仕了以后,每一步该干什么,人家早就规划的明明白白,只需要按步就班的去做就行。 这样的情况下,人家的进步怎么可能会慢呢? 正是因为知道这个,李睿才把前面的两个办法,称为治标之法。 而他最后提出的建议,才是他心中的治本之法。 因为亲亲相隐发展到现在,早已经不再局限于君权、父权、夫权。 而是渗透到了社会的方方面面。 最简单的一个例子,民告官! 相比于之前的朝代,大宋朝对于民告官的事儿,其实宽松到了令人震惊的程度。 因为,大宋专门设立了登闻鼓院和登闻检院,用来处理百姓的诉状。 而且,这些诉状能直接递到皇帝的手里。 相比于前朝,尤其是相比于几百年后的某鞭子朝,这项制度简直先进到不像是在同一个世界。 毕竟,某鞭子朝的民想要告官,无论能不能告赢,可是都要先打五十大板的。 试问,有几个人的身板儿,能顶得住五十大板? 碰上有经验的狱卒,一板子,就能要你的命。 但就算是这样,大宋的民告官依然有非常多的限制。 比如,只有‘官典犯赃、袄讹劫杀、灼然抑屈’这一类严重的事情,才能直接到鼓院或者检院告状。 至于其他事情,则必须一级一级的上告。 如果越级上告,就会有专门的‘越诉法’等着你。 为什么在民告官如此宽松的大宋,依然对民告官有这么多的限制? 因为,官大于民乃是社会的共识。 这些限制,就是在维护这个共识。 而他的建议,则是要摧毁这个共识。 他当然明白这个事情有多么严重,他还真怕官家不敢答应。 所以,他把这个建议提出来的时候,其实也有赌的成分。 甚至,他已经做好了被否决的心理准备。 可是,让他没想的是,官家只是犹豫了短短一瞬间,就开始淡定的询问他有没有具体的措施。 这说明了什么? 第699章 一箭双雕! 这说明了什么? 往好了想,说明自己赌对了。 往坏了想,说明官家早想这么干了。 但他为啥一直没干呢? 太得罪人了,自己不想干。 自己不想干咋办呢? 下个网,慢慢儿等呗! 等着看有没有哪条笨鱼,能撞到网上去。 很不幸,自己就是那条大笨鱼。 甚至,这一张网啊,就是专门儿为自己下的。 官家你说说你,你那点儿心眼儿,是不是全用我身上了? 心里这么想着,李睿心情毫无波澜的便继续往下说: “官家,取消律法之中,关于亲亲相隐的相关规定,只是第一步。” “那第二步呢?” “第二步,则是要将禁止高额嫁妆写入律法。 臣以为,嫁妆当以不超过该户家庭一年的总收入为宜。” 李睿说完这话之后,赵鼎马上出声问道: “存志啊,这样是不是太激进了一点儿? 毕竟,嫁妆要是女子成婚之后的保障啊。 要是没有嫁妆,女子到了夫家,连说话都没有底气的啊。” 赵鼎问完了之后,刘禅和岳飞俩人不由的点了点头。 毕竟,他们也有女儿,他们也怕自己姑娘将来嫁出去之后,因为嫁妆太少而被人看不起。 看到三人的表情,李睿想也没想便说道: “官家,元帅,赵相,你们也都知道,我们大宋现在面临着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人口不足。 要想使人口快速增加,只有一个办法,就是提高适龄男女的成婚率。 可是,因为我大宋流行厚嫁之风,每个县里,每年都至少有几百个适龄女子,因为拿不出足够的嫁妆而嫁不出去。 如果在全国范围内统计的话,您们敢想像这个数量有多少吗? 以下官的粗略估计,咱们大宋每年因为拿不出嫁妆而嫁不出去的适龄女子,至少在五到八万人之间。 咱们就按五万人计算,每年要少出生多少个孩子?” 李睿这么一算,三人不禁倒吸一口凉气。 有些事儿,还真是不上称没有四两重,上了称,一千斤也打不住。 就在为一个嫁妆的问题,大宋一年就少出生至少五万的新生儿? 这他娘的! 改,必须要改。 但是,刚决定要改,刘禅 又想起一个重要问题。 “爱卿啊,嫁妆这个事儿,你说的很对。 但是,还是那个老问题。 要是没有了丰厚的嫁妆,女子到了夫家之后,受欺负了怎么办?” 听到刘禅这么问,李睿马上就接着说道: “官家,这就是臣要向您建议的第三步。 限制了高额嫁妆之后,还要在律法之中严格规定,男方不能因为女方没有高额嫁妆而歧视、刁难,甚至是殴打女方。 否则的话,一经查实,则男方家产全部充公。” “啊? 有必要这么严格吗?” “官家,非常有必要。 因为高额嫁妆之风的盛行,不仅使得大量适龄女子无法出嫁,还有一个更严重的影响。” “什么影响?” “溺毙女婴!” 李睿说到这里,气氛一下子冻住了。 过了好大一会儿,刘禅才说道: “看来,高额嫁妆的事儿,不限是不行了。” 说完这句话之后,他话锋一转,又接着说道: “可是,如果只是这样的话,最终会不会背离我们的初衷?” “官家您指的是?” “你刚才说的这些东西全是对男子的限制,这样确实有很大的可能改变目前的女子嫁人难的现状。 但是,长此以往,会不会助长女子嚣张气焰? 朕可不愿意看到,哪一天我大宋的女子全变成了河东狮!” 明白了刘禅的顾虑之后,李睿马上就接着说道: “官家,这就是臣要向您建议的第四步了。” “第四步?” “对! 臣向官家您建议的第四步,就是要对七出之条进行修订。 包括但不限于奢侈、懒惰、虐待子女等等的条款,都要列入七出之列。 总之,女之出嫁之后,不但要侍奉公婆、传宗接代、谨守女道,还要会勤俭持家、教育子女,如果作不到,则男子可以休妻。 而且,嫁妆不予退还。” 李睿说完了之后,刘禅第一时间看向了岳飞。 “岳爱卿,你以为如何?” 听到刘禅问话,岳飞点了点头。 “官家,臣以为可行。 存志的谏言之中,既有对男子的限制,也有对女子的约束。 此为善法也!” 听到岳飞这么说,刘禅顿时放下了心。 “李卿,你现在就回去写札子,然后下下旨施行。” 刘禅这么一说,李睿还没说话,赵鼎马上说道: “官家,臣以为存志的札了写完了之后,还是最好拿到朝会上讨论一番。” “啊?” 见刘禅疑惑,赵鼎笑着回道: “官家,存志治家不严之事,既然太后娘娘已经知道了,我们总要给她老人家一个交待。” “啊?” 见刘禅仍然未明白自己的意思,赵鼎扭头看向了李睿。 “存志,兵部之事你已经驾轻就熟。 但你始终没有过一线处事的经验,你有没有想过到一线去历练一番?” 见事情的发展跟自己想的一模一样,李睿强压着内心的欣喜拱手回道: “回赵相,下官正有此意。” 听到李睿这么说,岳飞马上面向刘禅说道: “官家,燕京之地虽然是我们从金国租借而来,而且按照两国的协议我们也不能驻军。 但是,燕京之地将来必为我们攻略金国的桥头堡,正需要一位有大局观又熟知兵事之人前往坐镇。 臣以为,李睿可担当此重任,还请官家定夺。” 岳飞这么一说,刘禅顿时懂了。 赵鼎刚才所说的拿到朝堂上讨论,其实就是让李睿去跟那些大臣们对喷。 凭李睿今天奏对之中,这份处处直指要害的见识,大臣们必然是辩论不过他。 倒不是说他们能力不行,而是李睿的这些话,等于是把所有的潜规则搬上了桌面。 潜规则这东西,只要见光,那就必死。 所以,他们必然失败。 但他们失败之后,肯定会撕咬李睿。 到时候,自己便顺势把李睿给弄到燕京去。 既平息了大臣们的怒火,也把李睿送到了想送的地方。 一箭双雕。 现在朕终于明白了,赵鼎这老家伙为什么会说,李睿能替岳爱卿减轻不少负担了。 嘿嘿嘿,朕觉得很行啊。 第700章 早干嘛去了? 打发李睿回去写札子了之后,赵鼎便笑眯眯的看向了刘禅。 “官家,臣恭喜你啊,一次做成了三件大事儿。” 看着赵鼎笑眯眯的样子,刘禅悠悠的看了他一眼。 “爱卿啊,朕觉得好像上了你的当了。” 听见这话,赵鼎顿时叫起了撞天屈。 “官家,您说话要讲道理啊,我赵鼎啥时候骗过您了?” “没有吗?” “绝对没有!” “真的没有吗? 朕明明只是在配合你而已。 可是,朕刚才看李睿的眼神儿,为啥觉得他看朕的时候,像在看一只老狐狸。 就好像......今天的事儿都是朕安排的一样。 朕这么忠厚老实的人,像是老狐狸吗?” 刘禅这么一说,赵鼎差点儿没笑出声来。 “官家,您绝对是想多了,他怎么可能把您看成老狐狸呢? 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哼,朕才不信呢,朕肯定是被你给坑了。” “官家,臣冤死了呀!” “哼,别叫冤了。 既然李睿这个事儿定下来了,那就说说吧,手上这些札子怎么办?” 刘禅一指桌子上的札子,赵鼎马上便明白过来,还是郁金香的事儿。 一说到这个事儿,赵鼎笑的更开心了。 “官家,这是好事儿啊。” “朕知道是好事儿,但这个好事儿,你准备怎么办?” “那当然是把那些郁金香全部销毁啊。” 见赵鼎说的这么坚决,刘禅顿时有点儿懵。 “啊? 真的全销毁啊? 不多少赐出去一点儿吗? 这时候赐给他们,岂不是能让他们感激朕?” “官家,让他们感激,哪儿有让他们挣钱来的实在啊。” 一听到钱,刘禅顿时激动了。 “啥意思?” “官家,臣刚才只是说了把花销毁,又没说把根茎销毁。 你把花销毁了之后,把剩下的根茎赐给他们。” “把根茎赐给他们? 咱们特意选的不适合咱们大宋生长的品种,就算赐给了他们,他们也养不活啊。” 刘禅这么一说,赵鼎顿时笑的跟个狐狸一样儿。 一见他这个笑,刘禅赶紧说道: “你别笑了,朕现在不想看见狐狸。” 见到赵鼎几乎是光速捂住了嘴,岳飞在旁边差点儿没笑喷出来。 但那不断耸动的肩膀,还是暴露了他的内心。 幽怨的看了一眼岳飞之后,赵鼎才继续说道: “官家,要的就是他们养不活啊。” “唉? 你刚才不是还说让他们挣钱的吗? 养都养不活,还挣什么钱呢?” “官家,就是要他们养不活,才能熄了咱们大宋百姓,以后种植这个东西的心思啊。” 点了点头,对赵鼎的话表示认可之后,刘禅才继续问道: “这么说倒也没错。 可要是都养不活......” 说到这里,刘禅顿了一下之后,才突然说道: “朕明白了,你的意思,是要朕从这些人中间选几个幸运儿,把赐给他们的根茎再要回来。 然后,咱们给他送到西夏去养?” 刘禅说完了之后,赵鼎嘿嘿嘿的刚笑到一半儿,突然就捂住了嘴,不敢再笑了。 捂住嘴把狐狸一样的笑收回去之后,他才说道: “官家,不用那么麻烦,刘大中不是就在西夏嘛。 到时候给他也赐几个,然后大张旗鼓的给他送到西夏。 等他在那边种出来之后,你再高价给他收购回来,让刘大中好好挣一笔。” “啊? 就让他一个人挣吗? 那其他人岂不是会有怨言?” “不,官家您想错了。 有了这个对比之后,他们才会更加深刻的意识到,这玩意儿在咱大宋是种不出来的。 想要像刘大中一样发财,得去西夏。” “你的意思是,让他们都跑到西夏去? 那不合适吧?” “合适,非常合适。 等到明年,您找机会再赐他们一批根茎,然后让他们去西夏那边种。 只要他们能种出来,您就高价回收。 得让他们知道,这郁金香啊,不仅好看,还很挣钱呢。” “那咱啥时候才能把这东西引种到金国?” “至少要等到第三年,甚至是第四年、第五年。” 赵鼎说完了之后,刘禅点了点头。 他也明白,这事儿急不来,必须得有足够的前戏才行。 前戏越足,他们才会越爽。 只有让他们先爽了,才能让他们疯狂。 等他们彻底疯狂的时候,才是自己挥动镰刀的时候。 想着这些,刘禅也慢慢冷静了下来,又商量了一些细节之后,便结束了这个话题。 第二天,朝会之上,一切如赵鼎所料。 李睿的折子刚一呈上去,大殿里便直接炸了。 但是,平时不显山不露水的李睿,一张嘴就像是开了挂一样,直接把大臣们当场气晕了八个。 剩下的人,则一个个跟个鹌鹑一样,再也不敢多嘴了。 不是说不过,实在是李睿那嘴太损了,明明是大家心照不宣的潜规则,他却像是不要钱一样的往桌面上扔。 无奈之下,他们便开始拿着他
相关推荐:
如果我和土豪做朋友(H)
火影中的库洛牌魔法使
【快新】《無題》
至浪漫的事
我不可能是NPC
女鬼你好,再见!
开局签到一个首富姐姐
修真弃少叶辰
反派极致诱哄,宿主又被扛走了
古妖血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