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6章
官在太学之时,便是太学最优秀的学子。 而且本官还未入仕之时,便以观察使的身份亲临前线。 之后,更是随着岳元帅南征北战。 本官好不容易才得了岳元帅的赏识,主持火炮研究 为了干好这个差事,本官当年在研究火炮的时候,甚至差点儿丢了性命。 本官付出了这么多,才得以主持军器监。 这一次,只要能再进一步,工部尚书的位置,本官也未必不能碰一碰。 到了那个时候,本官就是大宋朝历史上,最年轻的工部尚书。 有了这份成就,将来入阁拜相简直是手到擒来。 你想因为你的那点儿清高,就毁了本官谋划的这一切? 你休想!” 说到了这里,陆游又一脸阴险的看向了沈行知。 “沈行知啊沈行知,你现在最好是乖乖的跟着本官一起去谢恩领赏。 看在你有些才华的份上,本官以后会不吝提携于你。 但你要是不识相的话,那可就别怪本官对你不客气了。” 陆游阴恻恻的说完了这番话之后,沈行知整个人都呆住了。 当年他搞出来四轮马车之时,也曾意气风发的觉得自己是年轻一辈的第一人。 虽然那时候连个官身都没有,但看到同龄人之时,也不自觉的有了一种一览众山小的骄傲。 但有一个人,他一直都不敢忽视。 这个人,就是以学子身份就出任观察使,并且随着岳飞出使多国,还频繁立下大功的陆游。 再到陆游搞出来火炮以后,他对陆游就只能仰视了。 尤其是这一次俩人一起搞蒸气器的过程之中,他对陆游的学识以及胆魄更是佩服的五体投地。 在他心里,陆游已经不知不觉得成了他的偶像。 可是,他怎么也没想到,陆游会对他说出来这样一番话。 看着陆游那副为了往上爬而不择手段的嘴脸,他感觉天都塌了。 他的偶像,竟然是一个如此市侩且不知廉耻的人? 感觉天塌下来的沈行知,绝望的看了一眼正在洋洋得意的陆游之后,缓缓的对他行了一礼。 然后,才坚定的说道: “大人,今天不论你说什么,哪怕你弄死我,这个蒸气器的缺陷今天我也一定会禀报给官家。 我不会看着朝廷的公帑,被你这样肆无忌惮的浪费。” 听到沈行知这么说,陆游顿时气急败坏的说道: “竖子尔敢!” “你看我敢不敢!” 说完了之后,他便不再理会陆游,而是三两步就跑到了刘禅的面前。 “官家,娘娘、赵相,这个蒸气器目前还不能大量的生产。” 正是喜滋滋的看着那一套大设备的刘禅几人,听到他这么说之后,顿时有点儿懵逼。 “啊? 为什么不能大规模的生产? 朕看这东西挺好的啊!” 等沈行知把原因解释完了之后,刘禅不可置信的看向了陆游。 “务观啊,这个东西真的还能继续改进?” 已经走到几人面前的陆游听到问完之后,便从容回道: “官家,行知说的没错,这个蒸气器确实还有巨大的改进空间。 据臣的推测,解决了风箱往复运动的问题之后,效率至少还能再提升三到五倍。” 一听还能再提升三到五倍,刘禅顿时惊喜道: “真的能提高这么多? 那还说什么呢? 快搞啊! 是不是钱不够? 放心,马上给你们拿钱。” 见刘禅给钱给的这么爽快,陆游马上拱手回道: “谢官家! 不过,臣有个有情之请!” “是什么? 你说吧,只要不是太过份,朕都能答应你。” “官家,臣想把蒸气器的改进事宜,全权交给沈行知来负责。 还请官家恩准!” 第739章 防止技艺流失的办法! 由沈行知来独立负责蒸汽器的改进? 听到陆游这么说,所有人都是一脸的懵逼。 高软软和赵鼎俩人更是第一时间觉得不妥。 车不车的先不说,他俩可是急着把这蒸汽器放在矿山上抽水呢。 早用上一天,就能早一天提高效率,这可都是钱啊。 倒也不是他们信不过沈行知,而是他除了造出来四轮马车之外,并没有单独管理大型项目的经验。 如果没了陆游的话,他们沈行知会耽误事儿。 想到这里,俩人对视了一眼之后,便由赵鼎说道; “务观啊,行知的能耐我们都是知道的。 我们也都相信,行知一定能攻克你们刚才说的那个问题。 但这套设备这么复杂,可不仅仅是攻克了这一个难题之后,一切就迎刃而解,中间肯定还会遇到无数的难题。 如果没有你参与的话,恐怕......” 赵鼎说到这里,便没再说下去。 可他的话听在沈行知的耳朵里,却相当的不是滋味儿。 刚才陆游说让他独立负责,他第一时间便以为陆游这是要撂挑子。 而且,他断定陆游之所以这么干,就是为了方便将来找他的茬儿。 可就算是明白了这一切,他也决定了要把这个项目给担起来。 而且,一定要干成,干好。 做为沈括的重孙,这点儿傲骨他还是有的。 可是,让他没想到的是,赵相似乎对他并不是太相信。 就在他想着要怎么争取之时,却听到陆游笑着说道: “赵相,您多虑了。 沈行知做为沈括大人的重孙子,有着家学的加持,再加上他自己这些年刻苦攻读,他的学识没有任何问题。 之前一起研究这个蒸气器的过程中,下官也注意观察了,他的决断能力也没有问题。 而且,刚才下官亲自试探过了,他的人品也没有任何问题。 如此一个学识、能力、人品俱佳的人,完全有能力独立主持这项研究。” 陆游的话说完了之后,赵鼎便一脸疑惑的问道: “你说你刚才试探过了? 你怎么试的?” 等陆游把刚才发生的事儿都讲了一遍之后,沈行知再次整个人都懵了。 不可思议的看了陆游半天,他才结结巴巴的问道: “大人,你刚才是在试......试探我?” 看着结结巴巴的沈行知,陆游噗嗤一下儿笑了。 “那不然呢? 虽然我对你早有观察,对你也早就已经认可了。 但不亲自试一下,我怎么放心把这么大的项目单独交给你?” 说完了之后,他又好笑的看了沈行知一眼。 “你这人啊,哪里都好,就是太过于单纯了。 你也不想想,如果我真是刚才那种人,早就被元帅一巴掌拍死了,哪儿还有机会站在这里啊。” 陆游的话说完了之后,众人早就忍不住噗嗤一下儿笑出声了。 但沈行知还处在懵逼之中。 “大.....大人,我有一件事想不明白!” “什么事?” “您为什么要这么做? 我们两个人共同研究的话,岂不是能更快的把这个蒸气器给改进好,早日投入使用吗?” 沈行知问完了之后,其他人马上用同样的疑惑眼神儿看向了他,想知道他为什么要这么做。 看到众人的疑惑眼神儿之后,陆游马上正色说道: “官家、娘娘、几位大人,我华夏自古以来便讲究士农工商。 不论是我们日常的器用,还是战争之中的军械,都要依赖工匠来进行制造。 但长期以来,工匠的地位也仅仅比商人高那么一丁点而已。 而我们大宋一改以往重农抑商的传统,使得商人的地位跟着有所上升。 如此一来,工匠的地位,便直接掉到了社会的最低层。 除了那些世世代代的匠人之家以外,稍微有点儿志向的人,都不愿意从事这样的贱业。 而那些匠人之家,因为地位低下,他们的孩子大都没有机会上学。 这也就造成了,我们的工匠大部分都不识字。 除了家传的那门儿手艺之外,他们什么都不会。 而且,因为不识字的原因,他们只能牢牢的死守着祖传的那门儿手艺混口饭吃。 却没有任何能力,对传下来的手艺进行任何的改进。 哪怕偶尔在机缘巧合之中对已的手艺作出了改进,也只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这样造成的后果,便是一旦这个工匠出了任何的意外,这门手艺就很可能会直接失传。” 陆游说到这里,众人都是不停的频频点头。 很显然,陆游的话切到了重点。 但赵鼎随即就问道: “务观啊,你说的这些我们都知道。 而且,现在朝廷不是已经大办官学了嘛,那些工匠的孩子们也都入了学。 你说的这种情况,相信在不远的将来,就能彻底的扭转了。” 认同的点了点头之后,陆游才接着说道: “赵相您说的没错,朝廷大办官学,使这些工匠家的孩子们都能入学之后,这样的情况总有一天会彻底的转变。 但是,仅仅依靠官学还不够。” “啊? 那还要依靠什么?” “还要依靠下官和行知这样的人。” 陆游这一句话,把众人说的是又迷糊又无语。 迷糊,自然是因为听不懂他在说什么。 无语则是因为,哪儿有人这么往自己脸上贴金的啊? 但赵鼎也不好伤他的面子,便只当没听懂,疑惑的问道: “务观,你.......你这话什么意思啊?” 虽然赵鼎问的隐晦,但陆游还是听懂了他的意思。 “大人,下官这么说,并不是往自己脸上贴金。 而是因为,我们俩人识字。” “识字?” “对! 就是因为识字。 下官主持军器监以来,便一直在整理军器监里各个工匠掌握的技艺。 下官将他们掌握的这些技艺原理、操作步骤、最终效果等等内容全部整理成册,记录在案。 有了这些档案之后,哪怕这个工匠出了什么意外,这项技艺也不会有失传的风险。” 陆游说完了之后,刘禅激动的上前拍了拍他的肩膀。 “好,你做的好啊! 仅仅是这一件事,你便是大功一件。 赏,朕要重重的赏。” 但刘禅说完了之后,陆游非但没有任何激动之色,反而是忧心忡忡的说道: “官家,我大宋的工匠何其之多? 这件事情仅靠臣一个人是做不完的。” “那不怕! 朕马上再给你派人,让别人帮着你一起来做!” 刘禅说完了之后,陆游却是摇了摇头。 “官家,那些工匠因为不识字,对于自己的手艺只是会用。 但为什么要这么用,大部分都说不出来。 所以,想要做好这件事,负责整理的人,必须要对这些技艺有一定的了解才行。 要不然,就算记下来了,也不过是照猫画虎,参考的意义不大。 这也是臣为什么要把蒸气器这个项目交给行知来独立完成的原因。 这样一个大型的项目,要接触到的技艺有无数种。 只要他主持着把这个项目完成,便会对这所有的技艺都有所了解。 到了那个时候,他再来整理这些技艺相关的资料,才能得心应手。 还请官家恩准!” 第740章 试车! 陆游讲完了自己的想法之后,刘禅便笑眯眯的看着他。 “务观啊,如果这个蒸气器由行知单独负责的话,那将来论功行赏的时候,可就没你的份儿了哟?” 看着笑眯眯的刘禅,陆游的心里那是相当的无语。 我刚用这一招来考验过沈行知,您现在就把这一招又用我身上了? 我能怕这个? “官家,军器监里面可不止这一项研究。 就算不参与蒸气器的研制,臣也有自信,以其他的项目赢得奖赏。” 陆游这么一说,刘禅便转头看向了沈行知。 “你有自信单独完成蒸气器的改进吗?” “官家放心,臣就算豁出去性命,也一定尽快完成蒸气器的改进。” 见沈行知直接指天为誓,刘禅赶紧说道: “朕不要你的命,朕只要你按上就班的研究就行。 至于到底是一年搞出来,还是两年搞出来,哪怕十年,朕都等的起。 包括钱的问题你也不用担心,哪怕朝廷没钱了,朕也会继续支持你。 总之,绝对不能为了抢时间或者为了省钱而冒险。 听懂了吗?” 刘禅的话说完了之后,沈行知的眼眶一下子就红了。 我沈行知何德何能,能遇到这样除了哐哐给钱之外,啥都不管的官家。 家祖沈括要是生在这个时代,估计做梦都得笑醒了吧? 等沈行知红着眼谢恩之后,刘禅直接一手一个拉起了他和陆游俩人。 “务观,朕答应你,把蒸气器交给行知独立改进。 但是,你也别想置身事外,也要随时盯着项目的进度。 朕早已经准备好了两个爵位,等着你们来拿。” ....... 一年半以后! 绍兴十九年三月十七,晨! 太阳刚刚爬上枝头,一支浩浩荡荡的队伍便离开了汴京城。 走在最前面的,便是刘禅那辆四轮马车。 马车上面,坐着刘禅和岳飞俩人,还有在一边服侍的刘童博。 在他的车子后面,是太后、皇后以及后宫嫔妃的车驾。 再之后,则是大臣们的车辆。 车队离了汴京城之后,便来到了城郊刚刚建好的一座超级巨大的车站。 原来,早在半年之前,沈行知就已经找到了改进蒸气器的办法。 华夏历史上,玩风箱的时间实在是太久了。 从最初的人力,再到畜力,一直到后来的水力,各种类型的风箱早就被华夏先民们玩出了花儿。 以前只不过是没有想到过蒸气而已,但刘禅提供的图纸捅破了这层窗户纸之后,最大的难点其实已经没了。 有朝廷和高软软的无限钱财支持,一年的时间里,沈行知带着工匠们搞了几十台原型机。 不断拆解的过程中,他们很快就找到了蒸气器在推动一次活塞之后,必须等待冷却之后,才能再次运行的办法。 而这个办法同样简单,无非是多加几个水箱,让热水和凉水循环起来。 而让水循环起来的办法,他们同样无比熟悉,甚至日常都在使用,比如压水井。 当然了,加上去的这一套水箱,还有一个大家更熟悉的名字,冷凝器。 解决了活塞的往复运动之后,整个蒸气器的效率,直接提高了五倍不止。 因为这个成就,沈行知成了大宋最年轻的侯爷,机武侯! 而陆游则因为火炮和蒸汽器的两项成就,成了大宋最年轻的公爵。 刘禅取襄助武备之意,封他为武襄公! 对于俩人的封赏,朝中的大臣们牙都快酸掉了。 但压根儿没人搭理他们,试车成功的当天,高软软和赵鼎俩人就各下了五百台的订单,用在他们的矿山上抽水。 但他俩还不是最大的客户。 最大的客户,是陆游。 或者说,是军器监。 为了早日完成高软软和赵鼎的订单,刘禅大手一挥,军器监马上扩建。 但陆游压根儿没打算像以前一样,把军器监建在有水流的地方利用水力。 他的想法,是趁着这次机会,直接把军器监扩建到各个军事重镇。 至于钻床之类的机械所需要的动力,则全部换成蒸汽器。 也正是因此,他们本身反而成了蒸气器的最大客户。 对于陆游的这个想法,刘禅和岳飞俩人当然举双手赞成。 高软软和赵鼎俩人虽然不乐意自己的订单被延后,但也知道孰轻孰重,自然没什么异议。 但是,沈行知撂挑子了。 用他的话说,蒸汽器我已经搞成了,现在我要认真想一想,怎么把这玩意儿变成一辆车。 至于军品监的扩建,以及蒸汽器的生产,就麻烦武襄公大人多操心呗? 对于沈行知的这个提议,陆游一边大骂他不当人子,一边给他拨了五百个工匠,又给了个单独的院子。 就是在这个院子里,沈行知用三个月的时间,试过无数方案之后,最终还是决定把这个车子放在轨道上跑。 他这边确定了方案,并且搞出来第一台样车之后,赵鼎直接征调了三十万民夫。 不是劳役,而是发工资。 一天三百文,工钱日结,还管饭。 正是冬日农闲之时,而且给现钱,还管饭,征调来的民夫爆发出了前所未有的动力。 而且,郑州与汴京之间几乎全是平原,施工难度并不大。 至于所需的铁轨,更在有全国的钢铁厂紧急供应。 各方配合之下,仅仅三个月时间,一条从汴京到郑州的长
相关推荐:
[综漫] 彩云国纨绔直播中
我家又不是神奇生物养殖场
春情浓处薄
外室薄情
误删大佬微信后
从群岛开始的领主生涯
我是如何大意失娇妻
琴晚天下
农门贵女有点冷
从美漫开始的诸天模拟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