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小说

咖啡小说> 重生之毒女倾天下 > 第359章

第359章

修身齐家的要求已经很明确了呀,有必要再专门写入律法吗?” 听见岳飞开口了,李睿赶紧回道: “元帅,以前下官也认为没有必要。 哪一个官员不是饱读圣贤书,自然知道该怎么约束自己的行为。 而且,就算有些官员忘了夫子的教诲,也会有御史负责监察。 但是,出了这个事情之后,下官就一直在想。 只靠着官员自已的自律,以及御史的监察,终究是不够全面的。 毕竟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做到每日三省已身,御史也不可能每时每刻的看着每一个人。 这样的情况下,就算一个人犯了错,只要不被御史发现,那便等于是什么事都没有。 其他的人,就算发现了也没什么用。 但要是这些要求被写入了律法呢? 比如下官治家不严的事儿,如果律法之中对这个有明确的要求。 就算言官发现不了,街坊邻居万一发现了,他们便可以去官府上告啊。 那下官为了防止被街坊告发,便肯定要严格的管束妻子。 甚至,有了律法的约束之后,柳氏自己也会心存畏惧,从而收敛自己的行为呀。” 解释到这里,李睿马上就转身拱手面向了刘禅。 “官家,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臣建议将官员齐家修身的要求写入律法。 比如,官员的家眷、子女、亲属或者家中奴仆一旦有不检点甚至是违法的行为,便可以认定该官员治家不严。 只要发现,便可以依律治罪。” 刘禅这会儿已经完全反应了过来,他也明白了,李睿现在说的这些话,才是赵鼎的真正目的。 于是,他没急着应下来,而是一脸迟疑的问道: “这样的话,会不会对官员的要求太高了? 毕竟,官员也是人,他们也不可能每时每刻都盯着自己的家人啊。” 听到刘禅这么问,自认早已看透一切的李睿,心里不停的撇嘴,脸上却是义正言辞的回道: “官家,这个要求一点儿都不高!” 第696章 宗族的本质! 听见李睿说这个要求不高,刘禅又追问了一句。 “这个要求真的不高吗?” 见官家又追问一句,李睿是真的快哭了。 您今天是真要把我这条鱼给炖的透透的呀! 不就是想通过我的嘴,把那些得罪人的话全说出来吗? 行,我说! 打定了这个主意之后,李睿干脆也豁出去了。 “官家,这个要求真的不高。 因为这些官员,就是自己所在家族的核心。 这个家族就是围绕着他们来转的。 毕竟是自己的家族,大家之间都有感情,除了极少数之外,大部分人对内是不可能严格约束的。 这也是为什么,历朝历代都有官员家属甚至是奴仆作奸犯科的记录。 但要是我们把官员的修身以及齐家方面的规范直接写入刑律的话,那些官员就算再不愿意,也会对自己的家属强加约束。 毕竟,他们一旦丢官去职,不仅是自己的前途没了,家族的前途也基本上完蛋了。 所以,臣以为把这一条写入刑律,不仅是对官员的约束,更是对大家的一种保护。 还请官家明鉴啊!” 李睿说到这里,便直接拜了下去。 而他拜下去之后,刘禅、赵鼎、岳飞仨人迅速对视了一眼。 然后,刘禅就说道: “李爱卿所言有理。 既然如此,那你把随后把这些写成札子,朕来批准。” “谢官家!” “你刚才说有三谏给朕,那你的第二个建议是什么? 哦对了,平身吧,赐座,起来慢慢说。” 眼见自己刚把官宦之有的老底刚刚揭开了一点儿,就不会跪着了。 甚至,还有了座位,李睿更是肯定了自己最初的猜测。 这一会儿,他算是彻底没有了顾忌了。 虽然自己不是自愿上的船,但既然上来了,那也就没必要再想跳船的事儿了。 毕竟,这一条船,可是大宋最大最稳的船。 心里想着这些,他坐下之后,便拱手说道: “官家,臣的第二谏,是请您废除私学。” “什么?废除私学? 为什么?” 看着刘禅震惊的样子,李睿已经一点儿不震惊了。 甚至还感叹了一句,官家的演技,真是越来越逼真了。 要不是我早已发现了真相,我就真信你啥也不知道了。 心里想着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但他说话的思路却是一点儿不乱。 “官家,臣刚才说了,每一个官员,都是家族的核心。 但您知道,官员为什么会成为家族的核心吗?” “为什么?” “官家您可能不知道,自古以来,每一个家族都会倾尽全力培养自已族中的孩子。 等这些孩子之中的一部分成功入仕,有了权力之后,便有了庇佑,甚至是反哺自己家族的能力。 官员之所以会成为一个家族的核心,就是这个原因。 而那些没能入仕的孩子,他们的作用其实同样重要。” “哦? 他们都没能入仕,还能发挥什么重要作用?” “官家,他们虽然没能入仕,但他们在求学的过程中,同样学到了大量的知识。 而这些知识同样不会浪费,他们会把这些知识教授给下一代的孩子。 这样,下一代之中就又有人能入仕,继续为家族提供庇护。 而那些没能入仕的孩子,则会继续再培养下一代。 一人孩子,从他生下来,就是家族之人在照顾他。 从他开蒙之时,就是家族的长辈在教授他们知识。 直到他们学有学成,开始外出游历之前,他们没有接受过任何人的帮助 。 甚至,一些强大的家族,他们的子弟直至入仕之前,都不需要与家族之外的任何人接触。 官家您可以设想一下,这样一个孩子,他在入仕了之后,他首先想到的会是什么?” 听到李睿这个问题,刘禅马上接道: “报效于朕?” 刘禅这个反问,让李睿一时间有点儿不想说话了。 官家您这不是揣着明白装糊涂吗? 虽然心里很无奈,但他也不敢跟着装糊涂。 于是,他只好非常直接的说道: “官家,那些孩子在入仕之后,嘴上一定会说着报效于您的话。 但是,他的心里想的第一件事,一定是如何回报自己的家族。 甚至,这是他终其一生都在作的事。 出于个人的角度,我们不能说这是错的。 但是,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却不是这样的。 当朝廷所有的官员,做事的第一准则不是报效君王,而是如何回报自己的家族之时,那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局面,官家您敢想吗? 自秦以来,为什么每一个王朝的末期,都绕不开土地兼并这个问题? 说白了,不就是因为那些官员忘了报效君王,而只想着回报自己的家族吗?” 李睿这一番话,完全把刘禅给惊呆了。 “这......这......你说的都是真的?” “官家,臣敢以项上人头担保,臣说的全是真的。 私学之害,实乃历朝历代亡国之祸源。 臣垦请官家废除私学,大兴官学。 并且,将适龄孩童必须入官学一事写入律法。 如此,方能保我大宋万世基业。” 李睿说完了之后,刘禅犹豫了一会儿才问道: “可是,就算孩子们全入了官学,如果他有私心的话,不是还是会想着反哺自己的家族?” 听到刘禅这么问,李睿直接冷笑一声。 “官家,您多虑了。 在您的励精图治和岳元帅的运筹帷幄之下,我们大宋连年开疆拓土。 按我们大宋现在拥有的土地以及大宋的人口计算,历代大贤们畅想的耕者有其田,对于我大宋百姓来说,早已不再是梦想。 百姓们有了足以养活自己的地,如果再有了官学为孩子们提供教育,他们还有什么事情,是非宗族不可的? 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的孩子,他们接触最多的便是自己那个小家庭。 对于宗族里的其他人,他们的关系慢慢就会疏远。 等到他们长大成人,入仕的时候,宗族里的那些人,很可能连他们的朋友都不如。 这样的人入了仕之有,就算他有私心,大概论也只会反哺自己的那个小家庭。 可是,一个小家庭,就算我们放开了任他吃任他拿,他又能吃多少,拿多少呢?” 第697章 吃了熊心豹子胆吗? 李睿的话说到这里,刘禅三人忍不住对视了一眼。 这家伙,有点儿东西啊。 但李睿的话匣子既然打开了,他便决定一次把想说的话全都说完。 “官家,宗族之害还远不止于此。” “哦? 还有什么?” “官家可知人心不足蛇吞象? 人之生命有限,但人的欲望却是无限的。 那些依靠着宗族成长起来的官员,他们可不会仅仅满足于庇护或者反哺自己的宗族。 他们还会想方设法的让自己的家庭壮大,甚至,想要成为千年的世家。 但一个宗族再怎么人才济济,他的力量也是有限的。 为了壮大自己的力量,他们自然而然的就会想到联姻。 通过不断的联姻,他们之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使得他们的力量被无限放大。 他们的力量是无限放大了,可朝中的位置,始终是有限的。 真到了那个时候,其他人哪儿还有出头的机会? 比如,汉未之时四世五公的袁家,无数的读书人都认为这是莫大的荣耀。 可是,他们在享受这份荣耀之时,其他人呢? 哪怕有人学富五车,但恐怕他想谋个县令的职位,都千难万难。 为什么? 因为朝中的位置,已经被这些所谓的名门望族占满了啊。” 李睿说到这里,刘禅下意识的大力一拍桌子。 “说的好!” 想当年,他父皇不就是这种情况吗? 父皇可是真正的汉室宗亲,中山靖王之后,而且还师从大儒卢植。 可就算是这样,也直到二十三岁那样,才凭借着围剿黄巾的军功,谋了个县尉的官职。 但就算是这个小小的县尉,也没能好好的当下去。 为什么? 不愿意贿赂前来索贿的督邮。 就因为这个,此后二十多的的时间,父皇一直都游走在各个诸侯之间。 直到建安十三年,已经四十七岁的父亲,联合江东孙权在赤壁大败曹贼之后,才终于有了自己的基业。 是自己的父皇无才吗? 相父肯定不会同意。 是自己的父皇无德吗? 恐怕整个大汉的人都不会同意。 但德才兼备的父皇,为什么蹉跎大半生才创下了属于自己的基业? 不就是因为朝中的各个位置,都被世家把持。 父皇欲报国而无门嘛。 但前世的刘禅,其实并未觉得这有什么不对。 他只是仅仅觉得自己的父皇不容易而已。 可是,到了大宋之后,他才突然意识到了问题所在。 因为,大宋有科举。 无论你是什么出身,只要你能通过科举,那就一朝登堂入室。 如果能力足够强的话,一介草民的儿子,也不是不能封侯拜相。 这在大汉,是压根儿不敢想象的事情。 当时他就觉得,研究出来科举的这个人,真是个天才。 如果有一天他真能回到大汉的话,一定也要在大汉搞一个科举出来。 但是后来,随着对科举的了解越来越多,他才意识到,想在大汉推行科举,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儿。 因为,大汉没那么多的读书人。 或者说,大汉的读书人,全是世家子弟。 自己就算强行推动科举,参加科举的人,还是全部来自于世家。 想到这个,他便慢慢息了这个心思。 不过,他也不算完全绝望。 毕竟,他要真能回到大汉的话,大汉有相父啊。 这么好的制度,相父一定会很感兴趣的。 到时候,相父一定会有办法的。 可让他没想到的是,还没等他回到大汉呢,就找到了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 这个李睿说的实在是太好了,想要瓦解世家大族,只需要大兴官学就好了呀。 世家大族的人就算再多,还能有百姓们人多? 只要让百姓们人人上的起学,人人都能参加科举,光凭人数优势,也能把世家大族给淹死。 哈哈哈,朕等会儿就把关于科举的制度设计,还有这个大兴官学的办法烧给相父,让他也高兴高兴。 心里想着这些,他看向李睿的眼神也多了不少的欣赏。 “爱卿这一番话说的太好了,你赶紧写札子,朕马上就批准。” 说完了之后,他又看向了赵鼎。 “爱卿啊,你办官学的钱够不够,不够的话......” 说到这里,他突然就打住了。 卧槽,激动了激动了,差点儿自自投罗网。 他的钱啥时候够用过? 心里暗自庆幸自己反应快的同时,他就又看向了眼睛已经发光的赵鼎。 “不够的话,你再好好想想办法!” 听见这句话,赵鼎眼里的光瞬间灭了。 不过,他眼里的光灭了,李睿眼里的光却是一下子亮了。 “谢官家,等臣的第三个建议说完了之后,马上就回去写札子。” 一听他这么说,刘禅才想起来,他还有第三谏呢。 “你快说快说!” 他说完了之后,李睿正准备说话呢,他又突然说道: “等会儿!” 说完了之后,他就看向了刘童博。 “愣着干什么呢? 快倒茶啊,没看朕的爱卿嘴巴都干了吗?” 莫名中了一枪的刘童博,差点儿没哭出来。 你们刚开始的剧本儿不是这样的啊! 而李睿看着刘童博刚给他倒好的茶水,也快哭了。 官家这是非得让我,彻底把人得罪死啊。 哎,罢了罢了,得罪他们总比得罪官家要好。 心里为自己掬了一把泪之后,他便接着说道: “官家,臣的第三谏,是要对现行的礼法进行改革。” 李睿把这句话说出来之后,刘禅三人眼里不由的闪过一丝惊喜。 这李睿,还真是不让人失望啊。 就是不知道,他的胆子到底有多大了。 想着这些,刘禅就赶紧问道: “爱卿你准备怎么改?” “官家,臣以为首先要改的,就是取消亲亲相隐之制。” 听到李睿的话,刘禅三人差点儿没惊掉了下巴。 他说的亲亲相隐,可是从先秦时代便流传至今的一项制度。 简单来说,亲亲相隐指的是,如果臣告主、子告父母、妻告夫,无论被告之人有没有罪,告状之人自己首先要坐牢。 因为,自古以来的伦理观便认为,亲人之间要互相隐瞒,而不能互相诉讼状告。 而且,这一条明确的写在了历朝历代的法律之中。 想要改这个? 这李睿是吃了熊心豹子胆了吗? 第698章 我承认我有赌的成分! 刘禅是真有的点儿被李睿的话给吓住了。 亲亲相隐这个制度,可真配得上自古以来这四字儿。 能配上这四个字儿的东西,都不是说着玩玩的。 这一项制度之所以能贯穿不同的王朝、不同的制度流传这么久,当然是有他的原因的。 因为,亲亲相隐这简简单单的四个字儿,实质上是从法律和制度层面,对于君权、父权、夫权的维护。 而对这三权的维护,本质上又是对秩序这两个字儿的维护。 而秩序,是社会稳定的基石。 如果取消了亲亲相隐,任凭妻告夫、子告父、臣告君的话,等于大家遵从了几千年的规矩,瞬间没了。 到那个时候,社会会乱成什么样,谁也不敢想象。 反正,刘禅是想象不出来。 正是因为这个,他才觉得李睿实在是过于大胆。 正在他因为李睿的话而惊得不知道该怎么办之时,他的脑海中突然一道亮光闪过。 不对,朕被自己吓住了。 从自己开始识字起,父皇就一直教导自己。 天下,有德者居之。 不仅父皇是这么说的,历朝历代的典籍之中,也是这么说的。 当时自己对于这一点,并没有任何的怀疑。 因为,当年正是因为秦二世暴虐无道,项王无德,自家的高祖才得了天下。 可后来的事实却又证明了,这句话也并不一定总是对的。 因为,在他所处的那个时代,公认最有仁德的人,乃是他的父皇。 但实际得到天下的,却是曹贼。 还有就是大汉的举孝廉。 前一世自己并不觉得这有什么问题,但来了这大

相关推荐: 东方不败之暖阳   仙府   春情浓处薄   如果我和土豪做朋友(H)   道观   天降媳妇姐姐   孽诱   继续捡小可爱   我和我的食材都惊呆了   至浪漫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