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任何人可以制衡他。 大臣们争了几次,发现官家完全不和他们讲道理之后,便也不再争了。 但是,这并不代表他们就认可了这种状况。 虽然明里他们已经不再去争取,但暗地里他们一直没放弃过寻找制衡岳飞的办法。 之前他们的把希望寄托在秦桧身上,后来秦桧从秦相成了秦副相,而他赵鼎成了朝中的独相。 所以,他们便开始把主意打在了赵鼎的身上。 自他恢复了宰相之职以来,已经有无数人或明或暗的请他想办法制衡岳飞。 这些人里面,甚至包括了一小部分主战派的官员。 这些人明知道他赵鼎能够复相,乃是因为岳飞的推荐,那他们为什么还要这么做? 他们傻吗? 他们当然不傻! 他们这么做,只是因为觉得他赵鼎是个纯粹的文臣。 既然是个文臣,就不可能从心底里接受一个武将骑在自己的头上。 之所以一直没有动作,很可能是还没下定决心而已。 他们一次又一次或暗或明的示意,就是在逼着自己下决心。 而秦桧刚才的那句话,用心实在是太过于狠毒。 他那句话不仅仅是在挑拨离间,更重要的,是要逼着他赵鼎当着这些大臣的面表态。 你赵鼎到底还是不是一个文官? 你是不是真的要彻底跟在岳飞的身后摇尾乞怜? 你是不是真的要自绝于整个文官群体? 正是因为看透了秦桧陷藏在这句话后面的陷阱,所以赵鼎才炸了。 他恨啊! 恨自己这一段时间因为诸事顺利,而秦桧又一直被官家打压,就对他放松了警惕。 结果就被他抓着这么小的一件事借题发挥,狠狠的咬了自己一口。 这个问题要是回答不好的话,轻则会让官家觉得他和岳飞不是一条心。 在官家的心里,他和岳飞孰轻孰重,他赵鼎可是相当有数的。 一旦官家心里对他有了这个认知,他离再一次罢相估计就不远了。 重则的话,他赵鼎就很有可能会被逼到整个文官群体的对立面。 如果他只是个普通官员,他倒并不介意做个孤臣。 但是,他现在是宰相,他绝对不能成为一个孤臣。 从他回京之后没多长时间,他就已经明白了,他这个宰相最大的任务,就是给岳飞搞好后勤,让他外出打仗的时候,完全不用为家时的事情担心。 可是这件事情,仅靠他一个宰相是做不到的。 他需要下面大量的官员来帮他落实这件事情,而这些官员,其实大部分都是各级的文官。 如果他真的被逼到了全体文官的对立面,受影响的绝对不仅仅是他赵鼎,而是岳飞的整个征战计划。 甚至,将来的北伐也会受到影响。 毕竟,他和岳飞就算再有能耐,也不可能把所有的事情干完了。 就算加上了韩世忠、刘光世、张浚这些人,也同样不行。 所以,他绝对不能让秦桧得逞。 可是,秦桧这个进攻的点实在是抓的太好了。 他直接抓住了缺少马场,这个大宋最痛的点进行进攻,自己到底该怎么反击呢? 就在他急的满头大汗之时,大殿上突然响起了一个带着十足好奇的声音。 “秦副相你在吐蕃养过马吗?” 顺着声音看过去,就发现刘禅正一脸好奇的盯着秦桧。 然后问完了一句之后,他似乎还觉得不过瘾。 “秦副相在吐蕃养的什么马? 养了多少呀? 现在还有吗?” 第206章 刘禅:秦桧你为什么要浪费朕的感情! 听到刘禅的四连问,赵鼎先是一愣。 然后,慌乱的心一下子就稳了。 这段时间他发现一个很神奇的现象,官家其实并不是很擅长言辞。 因为他经常性的被大臣们因为一些小事怼的哑口无言。 但是,只要是对上了秦桧,他发现官家就没输过一次。 虽然每次赢得方式都非常的诡异,但从他回京到现在,官家在秦桧面前,确实是从无败绩。 反倒是秦桧,听说他现在跟太医的关系,处的老好了。 所以,还怕什么呢? 看官家表演,而且随时准备好捧哏就对了呗! 赵鼎这边就差拿一把瓜子儿,再搬个小板凳了,秦桧却是整个人都麻了。 官家您能不能讲点儿武德? 现在是臣跟赵鼎正在1v1,你这个裁判怎么突然下场了? 而且您一下场就给我一个四连击,这有点儿过分了吧? 再说了,您这四连击这么犀利,臣接不住啊。 既然接不住,那我就闪! 想通了这点之后,秦桧就拱手说道: “官家,吐蕃有合适的马场这是毋庸置疑的。 而我大宋现在最缺的就是马场了,只要我们把吐蕃拿下,这些马场就都是我们的了。 到了那个时候,我们就会有大量的战马。 有了战马之后,岳元帅的实力就可以快速的增加。 岳元帅的实力增强了之后,就可以再次北伐,倒了那个时候,咱们就可以还于旧都了啊,官家!” 秦桧这一段说是越说越兴奋,越说越激动,仿佛明天就可以有无数的战马,后天就能北伐成功,大后天就能还于旧都了。 而且他这一番话也确实说到了不少人的心坎儿里,就连一些主战派的官员,都不由自主的跟着他开始激动了。 于是,便有人出列说道: “官家,天予不取反受其咎,吐蕃的马场合该为我大宋所有。 不要再犹豫了,下旨出兵吧,官家!” “臣附议!” “臣附议!” 有了一个人附议之后,接着很快就出列了三十多人表示附议。 而且这些人还大多数都是主战派的官员。 没办法,虽然他们跟秦桧政见不合,也不是没想过秦桧这么主张对吐蕃用兵可能会有什么阴谋。 但是,马场的诱惑实在是太大了,真的忍不住啊! 看着一个个主战派的官员站出来自己,就连秦桧都有了一瞬间的恍惚,怀疑自己是不是看错了。 但很快,他就明白了这些人的想法。 明白了这些之后,他一使眼色,自己阵营的人也开始一个一个的站出来表示附议。 一会儿的功夫,出列的八十来号人请求刘禅同意出兵吐蕃。 这个场景,看的刘禅都有点儿热泪盈眶了。 来到这里这么久了,什么时候见大臣们的心这么齐过,太不容易了啊。 感动了一番之后,他就又看向了秦桧。 “秦副相你还没回答朕的问题呢,你在吐蕃养过吗?养的什么马?养了多少?现在还有吗? 你快回答朕的问题啊,朕都急死了。” 见刘禅又把问题拉了回来,脸上笑容都还没落下去的秦桧一下子僵住了。 过了好半天,他才回过神来。 “官家,出兵吐蕃非是臣一人之愿,乃是众位臣工的共同心愿,还请官家纳谏啊!” 秦桧一说完,刚才出列的大臣们也都齐声说道: “臣请官家纳谏!” “好了,你们先不要说话,出兵的事儿等会儿再说!” 吼了一句之后,刘禅又看向了秦桧。 “秦副相你快说呀,你在吐蕃养的马现在还有多少?” 见这个问题实在是绕不过去了,秦桧只好拱手说道: “官家,臣并未在吐蕃养过马。 但是,吐蕃......” “好了,秦副相你不要再说了。” 打断了秦桧之后,满脸失望的刘禅像是脱力了一般,一下子瘫坐在了龙椅之上。 本来他对于吐蕃是完全没什么兴趣的,倒不是因为他觉得赵鼎说的对,而是岳爱卿从来没对这地方表现出一丝一毫的兴趣,甚至提都没怎么提过。 既然岳爱卿对这里没兴趣,显然这地方并不重要。 岳爱卿忙着李朝和蒲甘的事儿已经够累了,他可不想再因为一个他不感兴趣的地方,分散他的精力。 有那个时间,还不如让他的岳爱卿多休息休息。 毕竟,相父的身体可就是生生给累坏的。 但是,秦桧提到了吐蕃有马场之后,却是一下子把他的兴趣给点燃了。 他可是知道,岳爱卿做梦都想要足够的战马。 如果那地方真的有合适的马场,能够养出来足够多的战马,那岳爱卿肯定很高兴吧。 想到这里,他几乎就要拍板同意了。 就在这个时候,他又想起了相父当年的教诲。 当年因为马谡失了街亭导致北伐失败以后,相父非要辞了所有的职务,去当个普通的小兵。 还是他拼命的阻拦,最后相父才勉强同意自降三级以作处罚。 当然了,这不是重点,重点是这件事之后,相父反复的交待他以后在辨别大臣的时候,一定要观其行,而不能只听其言。 相父说了,如果一个人说的话,每一句都能说到你心窝里,让你特别的认同,恨不得马上就照他说的办,这个时候就一定要警惕。 一定要搞清楚他说的这些话,他自己有没有做到过。 如果他自己做到过,那你就可以听他的话。 如果连他自己都没有做到过,那他很有可能是在骗你。 至少,他也是在夸大自己说的话,一定不能随便的相信。 想到这里,他便开始在心里把秦桧说的话,跟相父的交待开始对照。 秦桧刚才说的话,说到自己心窝里了吗? 那必须是说到了! 秦桧刚才说的话,自己是不是很想照他说的办? 那肯定的啊,恨不得马上就下令出兵。 这一对照,刘禅兴奋的发现竟然中了两条。 想都没想,刘禅就已经知道了接下来的重点是什么了。 那就是搞清楚秦桧说的话,他自己有没有做到过。 只要他真的在吐蕃养过马的话,那就与相父说的三点完全吻合,那自己就可以马上下令出兵。 可是,让他没想到的是,第三条竟然没中! 这特么不是浪费自己的感情吗? 第207章 刘禅:朕记得秦副相你说过自己不会打仗? 对于刘禅那一脸失望的表情,大臣们都是莫名其妙,想不通他为什么会这样样子。 秦桧虽然心里暗暗觉得不对,但他也不明白哪里不对。 毕竟,他说的话没有一句假话,吐蕃王朝当年确实显赫一时,他的骑兵确实也曾天下有名。 而且他出名的时代,可是大唐时期。 他的骑兵能在那样一个时代里面打出名气,至少说明一点,他们的马非常的多,而且马的质量也绝对不低。 虽然他也不知道吐蕃除了青唐之外还有没有其他的马场,但仅从这个推论来看,其实没有任何的问题。 所以,官家到底在失望什么呢? 难道就因为自己没有在吐蕃养过马? 可这跟吐蕃有没有马场有什么必然的联系呢? 想到这里,他拱手便要说话,结果他还没说呢,刘禅就直接说道: “秦副相啊,以后自己没有做到过的事情,不要乱说,知道了吗?” “回官家,臣不明白您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呵呵,朕说的还不够明白吗? 你说吐蕃有马场,可你都没在吐蕃养过马,你怎么知道吐蕃是不是真的有马场? 为了一个不确定的消息,就大动干戈,非朕所欲也,此事不要再提了!” “官家......” “朕说了不确定的事情就不要再提,秦副相听不懂吗?” 眼见秦桧被怼的说不出话,万俟卨作为一个忠诚的僚机,知道自己该上场了。 “官家,吐蕃历史上确实以骑兵闻名,其境内必有马场,秦相所言句句属实,还请官家莫要错失良机啊!” “来人,叉出去!” 业务已经无比熟练的大汉将军一人一根棍子,往万俟卨两腿中间一戳一挑,人就已经腾空。 然后,大汉将军便叉着他往外走。 把万俟卨往外叉的同时,刘禅出声说道: “朕今天定一条规矩,以后御前奏对必须要言之有物。 凡是自己没有做到的事情,就不要在朕的面前说。 要不然的话,万俟卨就是你们的榜样,懂了吗?” 这句话说完之后,大臣们还没什么反应,万俟卨快要疯了。 凭什么呀,这话是秦桧说的,我就帮个腔而已。 你不叉他,你叉我就算了,还拿我当个典型? 我就好欺负呗? 但刘禅显然不会读心术,不知道他心里的悲愤,他只是看向下面的大臣,又问了一遍。 “听懂了吗?” 大臣们此时已经快要心死了,哪有这么威胁人的啊。 但是,他们还没什么办法。 官家要求你言之有物,这有错吗? 没错啊! 别说是一般的大臣,就连御史,他也反驳不了这句话。 他们确实是有风闻奏事的权利,但风闻奏事不代表你可以随意的吹牛逼啊。 虽然很多御史确实是这么干的,但这一事儿他拿不上台面啊。 于是,大臣们犹豫了一会儿之后,还是只能捏着鼻子应道: “臣遵旨!” 见大臣们应下之后,刘禅就有点儿散朝了。 兴都被秦桧给扫完了,还上个屁的朝,还不如回去斗蛐蛐呢。 但还没等他宣布散朝,秦桧又出列说道: “官家,就算不提马场的事儿,吐蕃也必须拿下。” 见秦桧这么坚决,刘禅的好奇心又被勾起来了。 “为什么?” “因为,就算不提马场,吐蕃还有金矿和铜矿。” 说完之后,似乎是怕刘禅又给他打回去,没等刘禅发问,他就接着说道: “不瞒官家,臣闲暇之时最喜欢研究地理志,尤其是我大宋疆域之外的地理志。 而吐蕃王朝因为曾经显赫一时,臣便重点研究过。 从大唐留下的史料之中,臣确定了几处金矿和铜矿的具体位置。 而且,依据臣的研究,正是因为有了这几处金矿和铜矿提供的天量财富,才支撑起了曾经显赫一时的吐蕃王朝。 官家若是不信的话,可以请舆图出来,臣这就把这几处金矿和铜矿的位置指出来。” 秦桧这番话说出来之后,不仅是朝堂上炸了。 就连赵鼎,也是眼前一亮。 他是非常反对向吐蕃大规模用兵的,不仅仅是因为不划算,最重要的还是因为这个事儿是秦桧提出来的。 几乎用脚趾头想,他都知道这里面有阴谋。 可是,现在他说那里有金矿和铜矿呀! 而且,他敢把具体的位置指出来,那就肯定不会有假,他不敢这么公然的开这种要命的玩笑。 所以,自己要不要临时跟他合作一把? 一想到要跟秦桧合作,赵鼎就感觉一阵恶心。 但是,那可是金矿和铜矿啊,这么一想,好像也不是不能忍一忍。 想到这里,他便开口说道: “官家,要不先让秦副相把这几处金矿和铜矿的位置指出来?” 见赵鼎都这么说了,刘禅便也没反对。 很快,舆图就被抬了出来,而且秦桧也确实指出了三处金矿,两处铜矿的位置。 一看秦桧指的位置,赵鼎心里大定。 因为,他指的太具体了。 甚至连这几座矿吐蕃是哪一年发现的,开采了多长时间都说的一清二楚。 很显然,这绝对是真的。 “官家,臣以为秦副相刚才说的有理啊。” 听到赵鼎这句话,秦桧一边得意这老家伙终于特么上钩了,一边却是在不停的肉疼。 大爷的,为了出兵吐蕃,老夫付出的太多了。 整整五座矿啊,这些矿要是留给...... 想到这里,秦桧及时打住了自己的念头,后面的内容太危险,想都不敢乱想。 止住了心里的想法之后,他便顺着赵鼎的想法说道: “官家,吐蕃内部目前正是各个部落混战之时。 而且,现在已经有小岳将军带领五万大军深入了吐蕃内部。 臣以为只需要再派出二十万大军,以张俊将军为将,一年之内定可横扫吐蕃全境,压制一切不服。 到了那时,这些金矿和铜矿,以及吐蕃万里疆域都将归我大宋瓮中。” 秦桧说完了之后,大臣们便开始小声的讨论了起来。 讨论了半天,发现秦桧的话好像挑不出来什么毛病。 张俊的实力,大家都是有目共睹。 由他率领二十万大军,再加上岳云已经进入了吐蕃的五万大军。 加起来二十五万人,搞定那些互不统属的部落,应该是毫无问题。 于是,讨论了半天之后,便有大臣开始出列表示赞同。 有人同意了之后,便有越来越多的人表示附议。 见这么多人都同意自己的意见
相关推荐:
[综漫] 彩云国纨绔直播中
[综武侠]大家都来万花谷
末日重生之代号屠夫
穿越斗罗之生死簿
桃花孕,农家乐
我家又不是神奇生物养殖场
高武模拟器:我能逆天改命
重生之娱乐圈不安静
燎沉香
至浪漫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