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小说

咖啡小说> 重生之毒女倾天下 > 第466章

第466章

道有科举这个玩意儿。 所以,你说的这个东西,朕是真不懂啊。 要是岳爱卿在这儿的话,朕就直接承认自己不懂,让他决定怎么办了。 可是,他没来。 所以,你就别怪朕不懂装懂了啊。 心里想着这个,他便淡淡的说道: “爱卿此言差矣,朕倒是以为,越是简单的题目,越是能看出来学子们思维的深度和广度。 因此,朕觉得这题目甚好,就不用换了。” 得了刘禅这句话,从宫里出来的时候,赵鼎总是觉得他似乎被忽悠了。 但是,他也找不到证据。 于是,这一年的科举就这么开始了。 然后,等学子们进了考场,拿到试卷之后,便纷纷傻眼儿了。 “卧槽,早就听说朝廷缺人,没想到竟然缺到这种程度了? 没想到啊,朝廷为了招人,竟然脸都不要了。 这么简单的试题,对得起我寒窗苦读十几年吗?” 第965章 虞允文这货也太疯狂了吧? 随着科举结束的钟声响起,参加科举的学子们一个个信心满满的停下笑。 然后,便收拾好自己的考篮,兴奋的出了考场。 再然后,便是挤进各大酒楼之中,嘲笑起了今年的奇葩考题。 “早就听说朝廷现在各个地方都缺人,只要是个识字的,都恨不得抓来当官儿。 原来我还不信呢,没想到竟然真的是这样。” “嘿嘿嘿,就是就是。 今年的运气真是逆天了,没想到能遇上这么奇葩的考题,这次想不中举都难了呀。” “嘿嘿嘿,这就叫时势造英雄啊。 我本打算今年再考不上,明年就去考技术科,好赖混个官位算了。 没想到,今年竟然走了这么大的运气,碰上这么简单的题。” 这边正议论的火热之时,突然一个声音冷笑道: “呵呵,一群无知之徒。 也只有你们这些不学无术之辈,才会以为这次的考题简单。” 听到这声冷笑之后,众人顿时不乐意了。 “你特么谁呀? 我看你才是大放厥词。” “在下不才,姓刘,名文敬,隆州人士。” 见说话这人仪表堂堂,众人顿时也收起了轻视之心。 “刘文敬? 不认识! 听你的意思,你觉得这次的考题不简单?” “那是当然。” “那你说说,怎么个不简单法了?” “呵呵,想要我说的话,你们不得先说一说,你们都答了什么?” 听见这话,马上有一个学子打扮的人站了起来。 “这还用说吗? 第一个题是让论述国家治理的广度与深度。 那自然是以深度为干,以广度为枝。” “哦? 何为以深度为基,以广度为枝?” “呵呵,这都听不懂? 听不懂的话,看看这汴京正在修建的城墙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呢? 岳元帅的意思这不明摆着的吗? 中原乃是朝廷的核心。 聚天下之财,将中原经营成牢不可破的铁桶之后,再一点一点的向外延伸......” 此人说完了之后,刘文敬笑眯眯的说道: “这位兄台高论。 那请问聚天下之财经营中原,又该如何来聚这个财呢? 四方之财每年聚多少于中原,又最为合适呢? 还有,往外延伸之时,第一步又该延伸向哪里? 是要往南? 还是向北?” 刘文敬的话问完了之后,对面之人顿时脸色铁青。 “卧槽,我没想过啊。 我把论点论证完了之后,时间就已经差不多了呀。” 说完了之后,他便一脸惊恐的看向了身边的人。 “你们不会都是这么论证的吧?” 他的话问完了之后,原本围在他身边的人有的一脸兴奋,而大部分则一脸沮丧。 很显然,他们答的程度应该跟这人差不多。 眼看对面之人已经如丧考妣,刘文敬嘿嘿一笑,转身就准备上楼去往自己定的房间。 结果他刚走到拐角处,就听到一个声音说道: “刚才听兄台一番宏论,在下实是钦佩之至。 不知能否请兄弟共饮一杯?” 发现眼前之人长的斯斯文文,最关键是和自己口音相近之后,刘文敬拱手回道; “兄台相邀,岂敢不从? 请!” “请!” 两人刚一坐下,刘文敬便率先问道: “听兄台口音,是否也是隆州人士?” “正是,在下虞允文,乃仁寿县人士。” 听到这个名字之后,刘文敬顿时大惊。 “你便是虞允文?” 看着眼前刘文敬激动的样子,倒是把虞允文给吓了一跳。 “你认识我?” “七岁即能文,人称三苏之后隆州第一才子的虞允文,谁不认识啊!” 他这么一说,倒是把虞允文给弄的脸红了。 “乡邻谬赞而已,不提也罢,不提也罢。” 见虞允文谦虚,刘文敬干脆也不再提此事。 不过,意识到对方是谁之后,刘文敬马上疑惑的问道: “您不是已经恩荫入仕......” 说到这里,刘文敬突然停了下来。 因为恩荫入仕对于大宋的官员来说,是相当不体面的一件事。 所以,有些才华的人,即使能够靠着恩荫入仕,一般也会再去参加科举,搏一个正式的出身。 眼前的虞允文,显然就是这种情况了。 意识到自己失言之后,刘文敬赔着笑往自己嘴上拍了一下儿。 “虞大人,学生失言,莫怪莫怪。” 看到他这个动作,虞允文一下子没忍住笑了出来。 “刘兄何必如此? 你们同科参加科考,若能中举,以后便是同僚,何必如此计较?” “是是是!” 眼见刘文敬还在因为刚才的失言而尴尬,虞允文马上转移话题道: “刚才听兄台所言,在下心中着实佩服。 不知可否详聊一番?” “能与允文兄谈论时事,乃在下之幸。 不知允文兄想聊什么?” “不知文敬兄以为,四海之财每年当聚多少于中原?” “在下以为,聚天下财富之三聚于中原,便已足矣。 如果取财过多,则边境不仅难以稳定,甚至还容易暴发叛乱。 一旦叛乱四起,则聚于中原之财,恐又将流于各地。 但要是取的过少,则难以弥补朝廷的投入。 而且,还容易造成弱干强枝之局面。 到了那时,恐怕又要再起前唐藩镇旧事。” 听到这里,虞允文直接端起来面前的酒碗。 “听君一席话,真是胜读十年书。 在下敬你,请!” 两人一碗洒饮下之后,虞允文马上又问道: “那文敬兄以为,朝廷若要向外发展,当向南还是向北?” “在下以为当向南。” “哦? 为什么?” “因为向南有海,可用舟船之利。” 见虞允文点头,刘文敬兴奋的同时,也马上反问道: “不知允文兄以为朝廷当往何处去?” 听到这个问题,虞允文微微一笑。 “在下以为,朝廷当四面出击。” 听到这个答案,刘文敬顿时惊呆了。 “向南在下能理解,向北又是为何? 北方的金国被灭了之后,再往北已经无利可图,朝廷为何还要向北?” “金国虽灭,但谁敢保证再往更北之地,没有其他的蛮夷? 与其等着将来有一天蛮夷来犯,我倒以为我们大宋当趁国力强势之时主动出击。 一直将我在宋领土扩张到极北无人之地,才能绝对保证我们大宋的安全。” 极北之地? 听到这四个字之后,刘文敬直接被惊呆了。 这货看着白白静静的,一个白面书生的模样,没想到竟然是这样一个疯子? 一直打到极北之地没人的地方? 这特么太疯狂了吧? 第966章 坏了,我们成保守派了。 听到虞允文竟然想直接打到极北之地以后,刘文敬顿时觉得自己那野心勃勃气势雄浑的策论,保守的就像没出过门的小猫咪一般。 但下一秒他又怀疑,这货不会是在吹牛皮吧? 于是,他便一脸虚心的问道: “允文兄的雄心壮志真是羞煞在下。 不过,这极北之地到底有多远,这一路向北到底还有没有蛮夷,我们全都不知道。 朝廷恐怕不会贸然同意出征的吧?” 听到这话,虞允文一下子笑了。 “这有何难?” “啊?” “朝廷只要向民间悬赏极北之地的地图,必有商贾会为了利益前去北方探索。 等他们发现了生活在更北方的蛮夷,并且带回了当地的地图之后,朝廷再派兵过去便是了呗。” “啊? 就这啊? 可如果那些蛮夷距离我们大宋太远的话,那岂不是也很不划算?” 听到这话,虞允文马上摇了摇头。 “账不是这么算的。 无论多远的地方,只要那里有人能生存,那就证明那一块土地具备供人生存的条件。 只要这土地具备供人生存的条件,咱们拿过来就永远是值得的。” 见刘文敬听着自己的话,一脸的不解之意,虞允文马上换了个语气说道: “我这么问你吧,你认为咱们大宋有可能千秋万代吗?” 听到这里,刘文敬想也没想就摇了摇头。 “这不太可能。 虽然在官家的励精图治和元帅的南征北战之下,咱们大宋现在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要强盛。 如果只算地盘的话,咱们大宋已经超越了商周以来的任何时期。 甚至,官家和岳元帅也都正值壮年,所以咱们大宋还远远未达到巅峰。 但正所谓月满则亏,水满则溢。 将来的若干年之后,咱们大宋肯定会陷入相对的衰落。 甚至,一直衰落下去也未可知。” 刘文敬这话说出来之后,虞允文激动了两手一拍。 “这不就是了吗?” 他这一拍手,直接把刘文敬给拍迷糊了。 “不是,我说啥了呀,咱就对了?” “你刚才说了呀,咱们大宋将来有一天,很可能陷入衰落,甚至是长期的衰落而无法自拔。” 他这么一说,吓的刘文敬立刻起身去捂他的嘴。 “哥,你是我亲哥。 你平时都不做阅读理解的吧,我是这个意思吗?” 用劲把刘文敬捂嘴的手掰开之后,虞允文才无语的说道: “哎呀,你怕个屁呀,你见官家啥时候因言罪人过了? 再说了,咱主要是理解意思就行,不要太在意那些细节。” “我特么能不在乎吗? 你只是说个推测,到你嘴里快成诅咒了。” “哎呀,不要在乎那些细节嘛。” “行吧行吧,你还是说你到底啥意思吧。” 只当没看见刘文敬无语的表情,虞允文便接着解释道: “按历史的经验推测,如果咱们大宋有一天真的陷入了衰落,那是不是也要走到诸侯争霸那个阶段?” 虽然很无语,但刘文敬还是点了点头。 看到他点头之后,虞允文就马上接着说道: “那不就对了吗? 既然早晚有那一天,那咱现在把地盘弄的大一点儿,到时候岂不是就能多容纳几路诸侯? 诸侯多了之后,竞争岂不是就更大? 竞争更大了之后,将来的那个获胜者实力岂不是更强? 有了更强的获胜者出来,岂不是就能把咱华夏带到更高的高度? 而且,地盘更大了之后,将来的百姓们逃荒也能多个选择。 选择多了之后,活下来的概率岂不是也更大一些? 我是实在不愿意看到咱们大宋的百姓,将来再重复晋末和唐末的惨剧了。 所以,我觉得咱们就应该趁着实力强大的时候,拼命的扩张咱们的地盘。 哪怕这些地盘咱们用不了,那也得拿在手里。 再不济,也能让百姓们到了乱世之时,多个逃难的选择啊。” 虞允文说完了之后,刘文敬的表情那是一言难尽。 张了张嘴,发现自己竟然不知道该说什么之后,他干脆把虞允文面前的酒给倒满了。 “我现在算是明白,你为什么能被称为咱们隆州第一才子了。” 听到这话,虞允文好奇的问了一句。 “为什么?” 他一问完,刘文敬一脸无语的回道: “我们满脑子想的,都是如何让咱们大宋更加的强大。 可你不一样,你不仅想好了怎么让咱们大宋强大。 你连咱大宋如何体面的死去,也特么想好了啊。” 听到刘文敬的话,虞允文顿时一头黑线。 你他娘的到底是在夸我,还是骂我呢? 不仅仅是虞允文人麻了,负责改卷的官员,看着手里的考卷,也麻了。 不行不说,赵鼎这一次是严重的小看天下英雄了。 他以为学子们手里没有详细的数据,也没有参与过实务,写不出来太好的东西。 但事实证明,他错了。 而且,错的离谱。 这一次负责改卷的官员,七成都属于政治倾向相对激进的官员。 但改了这么多考卷之后,他们才发现自己跟这些还没进入官场的学子们比起来,保守的就像正在抱窝的老母鸡。 大部分的学子,都准确的洞悉了朝廷的意图。 或者说,准确的把握住了大宋目前的发展阶段。 他们非常精准的认识到了,大宋现在正处于一个需要走出去的阶段。 所以,学子们的策论大部分都在讨论到底该怎么走出去。 只不过,他们那些走出去的方法,让阅卷的官员们大呼,真特么开了眼了。 比如眼前这一份儿,他设想的走出去的办法,既不是经济,也不是战争。 而是,宗教。 而且,他所说的宗教,并不是现在市面上已经有的任何一个宗教。 而是一个以岳飞为至高神的新宗教。 他的论点是,反正现在百姓家门上全部贴的有元帅的画像。 而且,事实也已经证明了,如果哪个贴了元帅的画像还是被盗或者被抢了,朝廷是真的会不遗余力的抓到凶手,为这一家人主持公道。 这等保家宅保平安的功效,远远的甩什么佛祖、道祖之类的几百条街啊。 至于什么景教之类的,更是给元帅提鞋都不配。 既然元帅如此的灵验,那凭啥不让大宋之外的其他百姓信奉呢? 官家你可不止是大宋百姓的君父,而是天下人的君父。 所以,官家你不能厚此薄彼,要给全天下的百姓都带去福音啊。 第967章 华夏地界,神明禁行! 现在正改着这份试卷的官员,叫做刘玉。 他本人只是礼部一个普普通通的低级官员,他的父亲也只是个普普通通的布衣百姓。 但他的布衣父亲,在大宋却是相当的有名。 因为他的父亲,叫做刘允升。 绍兴十一年,岳飞被以莫须有的罪名下狱之后,身为布衣的刘允升,却公开上书朝廷,言辞激烈的抨击秦桧诬忠良,要求立即释放岳飞。 在原本的历史之中,他被秦桧逮捕下狱,受尽折磨而死。 是那一场冤案之中,声援岳飞的义士之中级别最低,行动最激烈,结局也是最惨烈的一位。 因为刘禅的到来,刘允升成功保住了性命。 而他的儿子刘玉,也在绍兴十三年中举。 但中举之后的刘玉,就如他父亲刘允升拒绝了刘禅当初给的赏赐和岳飞的任何谢意一样,拒绝了直入翰林的机会。 甚至,之后还拒绝了多次的升迁。 用他的话说,父亲当年为元帅喊冤,是出于一个普通百姓的良心。 如果我现在接受了朝廷因此而来的善意,那便是辱没了父亲的良心。 所以,在我的能力不足以胜任更高的官职之前,我不会接受任何的升迁。 这也是为什么,他到现在还只是礼部一个低级官员的原因。 在这一次的阅卷之中,他担任的也只是一个点检试卷官,相当于初评官。 在他之上,还有参详官、同知贡举、知贡举三个级别的阅卷官员。 既是受他父亲的影响,也是他自己的多年观察,他本人现在也是岳飞的狂热支持者。 但是,看到眼前这份试卷,还是让他觉得相当的无语。 把岳元帅直接塑造成神? 这也太扯了吧? 因为糊名阅卷的制度,他并不知道这个考生是谁。 但凭他这些年对岳飞的观察,他很清楚的知道,这份考卷绝对不会是岳飞喜欢的。 所以,他下意识的就想把这份考卷给扔过去。 但是,想到自己的职责,他还是硬着头皮看下去。 结果,后面的内容彻底惊掉了他的下巴。 因为这货并不是泛泛的提出把岳飞塑造成神就完了,他特么的还有行动纲领和步骤。 在他的设想

相关推荐: [综漫] 彩云国纨绔直播中   [综武侠]大家都来万花谷   末日重生之代号屠夫   穿越斗罗之生死簿   桃花孕,农家乐   我家又不是神奇生物养殖场   高武模拟器:我能逆天改命   重生之娱乐圈不安静   燎沉香   至浪漫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