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小说

咖啡小说> 星蕴偃师 > 第248章

第248章

个字一个字地去读。 祝缨也不急躁,将贡士考试前两名的卷子剔出来,看看考生的年龄,没超龄,就收入了府学。对博士道:“这两份卷子有点意思了,再教一教,明年的人选就有了。” 考中府学的人先报到,也不用等明天春天再入学,现在就行。她批了条子,让这二人去领今年冬季的补帖。 范生、张生二人,也不用离开府学,给他们几天假,回家与家人道个别、收拾行李。她预备给他们各准备一份盘缠,再提醒他们:京城生活费很贵的,得有心理准备。 她不打算再提供自己京城的宅子给他们落脚住,又不熟。 范生、张生二人回到家里,家里先放鞭炮,然后宴客,又说:“得好好谢谢知府大人!”又忙着准备礼物去拜谢祝缨。 两家人又请了荆老封翁当个陪客,要往府衙里送帖子、送礼物。 荆老封翁也乐得掺和这样的好事,笑道:“我一准儿去了!你们两个,前途无量啊!” 二人的父亲又与荆老封翁一阵谦虚:“还不知道是龙是凤呢,不比荆大官人已是官儿了。他们还是学生,学出来才算。” 他们这儿又是准备东西又是打着拍马屁的腹稿,待觉得准备妥当了,一同到府衙求见。 一行人到了府衙,却见府衙外面热闹非凡——四县的县令都到了、阿苏县和塔郎县也派了人来,祝缨就要启程往州城送粮去了。 五人在门外进也不是、退也不是,门上衙役认得荆老封翁,对范、张也是眼熟,上前问道:“几位有何贵干?” 得知是要求见祝缨,为他们进去通报。 祝缨今年算是丰收,她说:“请进来吧。”正好给县令们瞧一瞧。 郭县令就很得意,范、张二人都是南平县人,莫县丞心道:不过是占着府学在你这里的便宜!我福禄有大人打下的底子,明年一定追上你! 范、张二人脸上微红,他们的父亲犹如吃醉了老酒,也沾着儿子们的光,与县令们行了一礼,坐着吃了一回茶。 祝缨问他们都准备好了没有,他们都说:“都在打点行装了。” 祝缨道:“你们现在去州城还嫌太早,等他们忙完,十月才会启程,这个年他们是不能在家里过了,趁这几天你们好好聚一聚。这一走就是三、五年。回来十月里我让吴司仓送他们去州城。” 范、张父子四人一齐道谢。 荆老封翁说了句场面话:“南府能有今日,全仗府君之德。” 祝缨道:“老翁客气啦。”又与荆老封翁寒暄几句,问一问荆纲有没有写信回来之类。略说几句,郭县令给荆老封翁使了个眼色,荆老封翁只得遗憾告辞。 祝缨道:“咱们也准备走吧。” “是。” —————— 祝缨此行仍是带了项大郎,县令们看在眼里也都有了数。他们各自筹备了自己的官糖坊,也选中了自己觉得可靠的大户办私坊,就等缴粮回来好开工了! 秋收完到种宿麦,中间还有一段时光,可不就是为了给他们办糖坊的吗?!坊间传闻,项大郎这个糖坊,日进斗金。 项大郎人又瘦了一点,他才拢了一批进山的商户。虽有祝缨的名号,祝缨却没有给他一个明确的差使,说服人又费了好大的劲儿。才谈拢,就得拖着许多糖跟祝缨上州城。 路上,县令们没再两眼放光地盯着他,又都跟祝缨套近乎。 王县令此时最急,路上就鞭马上前,对祝缨道:“大人,我河东县新招流人若干户、开荒得田若干亩……” 关县令朝天翻一个白眼,心道:我信你个鬼! 他与莫县丞咬耳朵:“必是他先前管束不严,叫人瞒下隐户!现在拿来邀功了!似我思城县,就没有这样偷奸耍滑的刁民!” 莫县丞也想翻关县令一个白眼:我听你鬼扯,思城县?那不是因为大人把黄十二郎给办了么?!那是你的功劳吗? 莫县丞很生气,觉得自己是个先吃了粗粮豆子塞满了肚子的可怜孩子,正在看别人吃白米饭。 他犹犹豫豫的,晚上就向祝缨讨情:“大人,福禄的情形您是再清楚不过了!我们没多少地儿种甘蔗啊,这糖……轮不到我们了。太可怜了。您不能不管我们呀。”说着,还跟顾同使眼色。 祝缨好笑地道:“要不你把橘树砍了,不做橘子的生意,改制糖?” “那不行!”福橘到底不是粗粮豆子,也是不能扔的。 祝缨笑着看他:“嗯?” 莫县丞道:“下官就是想,再……” “不许毁田。” “是是是,不敢、不敢。那那个……糖坊……” 顾同道:“瞧您,也没说不让您建呐。您建了坊,还能收别处的甘蔗不是?还能开荒不是?把他们家隐田再抖一抖!哎,不许说是我说的啊!”顾同毫不犹豫地出卖了自家姻亲。 莫县丞道:“好好!” 他们一路到了州城,仍是祝缨开路去缴粮。仓督见了她先一个长揖,然后问:“祝大人今年来得晚了些。” 祝缨道:“嗯,帮别人再捎了些粮来。” 她身后蹿出来一个祁泰过来与仓督对账,仓督道:“咦?吴司仓呢?” 祝缨道:“他有别的事。” 仓督一面说话,一面与她办了交割。 祝缨最大的一件事办完了,带着人到驿馆里休息。 次日,祝缨再携礼物往刺史府去拜见冷云。 才到刺史府就觉得味儿不太对,衙役们站在门口打哈欠也没人管了。见到她才赶紧站好,上来迎接。 祝缨问道:“刺史大人在吗?”应该在的。 衙役们笑道:“在的,这两天正在念叨着,说祝大人也该来了。” 祝缨道:“那是。”她又照着自己的惯例,给刺史府的当差们散了红包,然后再往府里去。走过一道门,才有一个冷云的幕僚钱先生过来迎接:“大人恕罪,我迎接迟了。” “正是忙的时候,有正事就先别管我啦,我的正事已忙完了。” “哪里哪里。” 再往里走,祝缨越发觉得奇怪了,庭院里冷云喜欢的几株花树不见了,地上几个大坑。到了花厅,冷云不坐着了,一身便服正在屋子里踱步。 看到祝缨,他招了招手:“来来来,咱们聊会儿。” 祝缨问道:“大人要搬家?” 冷云咧咧嘴,乐了:“上回不是跟你说了么?我要回去了。”现在进京,将考核完成就过年了,过完年,他这刺史就干了三整年了!此时不跑,难道要再干三年? 他说:“你的主意真不错!我才来几天呀?竟多出这么多的东西来!还真得早早地收拾!已装了一批,押船运回去了。今年我亲押送自贡粮入京,走了就不回来了。你来看看,我这里你还有什么喜欢的,都给你。别便宜了不知道下一个谁,更不该便宜他们。” 他说的他们,应该是别驾、长史之类。 祝缨微愣了一下,冷云可谓雷厉风行,这么个动作难怪衙役们也松懈了。估计州城有点脑子的都能猜着几分了。怪不得呢…… 祝缨笑道:“我没什么要的。” “又来!”冷云说,“你呀就是对自己太不上心了。你也老大不小了,也不讨房妻,也不纳个妾伺候起居……” 他絮絮叨叨的,竟有了一点当年在大理寺时的架式,祝缨含笑听着,等他念叨完了,才说:“大人,您回京了做什么呢?都有安排么?总不能赋闲在家吧?那在府里抬头不见低头见的,君侯又要念叨啦。” 冷云抽了一口冷气,嘴硬地说:“我自有办法。”找外婆呗。至于赋闲,闲着歇两个月也没什么。 祝缨又问:“今年的宿麦您不管了?州里还没全种好呢。” 冷云一撇嘴:“我走之前能看得到他们播种,收获的事儿就便宜他们啦。”他已得了表彰了,就是干得不错了,总不能让他一直在这儿种地吧? 冷云越说越多,祝缨冷静地听他说完,一字也不提自己与各族联络的事情,连阿苏县、塔郎县今年的税赋也都缴过来的事儿都不提醒冷云。冷云记得起来就记,记不起来,她也拿到仓督写的收条了。 冷云待她倒有几分真心,道:“新刺史要是不好,你就写信给我。” “好。”祝缨先答应下了,写不写就看她的心情了。 “你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够回去哟!才升了知府,再升也费劲。”他点评道。 祝缨依旧安静,听冷云说了很多,又抱怨回了京城许多南方水果就不能吃到很新鲜的了之类。祝缨道:“我倒还能送些橘子给大人,可惜又不稀罕。” 祝缨陪冷云说话,心里只有一个疑问:冷侯竟许你胡来? 不过那也是别人家的事,她自己且顾不过来,没心思再管冷云。以后她只要方便的时候顺手也给冷云准备一份礼物,也就差不多了。 冷云却很热情,祝缨不要,他就自己挑了好些东西给祝缨:“这个,好东西,要不是太大不好装船,我都带走了!还有这个、这个!你那家里,太简朴啦。自己不爱这些,也要对父母好些。” 他挑挑拣拣,除了一些在州城置办的还将他从京城带过来的东西也都留给了祝缨。什么书籍纸张之类,他本来就不太喜欢读书,也不知道为什么带了来,反正就带来了。现在也不想带回去了,统统都留给了祝缨。 都是好东西,一股脑都塞了过来。 别人进刺史府,是送礼,祝缨进刺史府也是送礼,不过她有回礼。刺史府的人精们不少看出来冷云要走,见他送东西给祝缨,更是证实了心中的猜测,他们也笑着对祝缨说:“祝大人发财。” 祝缨道:“一起?” “咱们可不比你。”他们笑。 自祝缨到福禄县至今,刺史府的属官们也换过一些了,老人知道她与鲁刺史的旧事都不惹她。新人虽听了一些故事,到底没有亲见,心里总有一种:你靠山要走了,这是在假装镇定了吧? 祝缨看出来他们表情不对,也不去计较。 她先把东西带回驿馆让项乐都收了,带着项大郎等人去州城最大的佛寺里去。 项大郎以为自己是来卖糖的,可没有打算要布施!虽然替长官出钱是商人常做的事情,可这也太突然了吧?!钱没带够啊。 祝缨道:“带上糖塔。” “啊?”不是要他出香油钱? 香油钱也是要出的,不过祝缨自己出了,整整一百贯。即使是州城的大寺,这也是一笔不错的布施。 方丈陪同祝缨礼佛,双眼眯成一条线:“善哉,善哉!” 祝缨道:“我还想施粥。” 方丈道:“大人要施粥,不若先布施了米,到天冷了本寺一并开设粥棚。” 祝缨道:“现在心念动了,就要现在。” 方丈便说:“使得,寺里的锅灶都是现成的。” 祝缨就与他约定,第二天再过来施粥。方丈便命人在庙里敲了钟,告知明天开始有人施粥,连施三天。 众所周知的,施舍就是要留个名,一般要等施主礼完佛了才会宣布开始。接受施舍的人大清早开始排队捧着个碗,还要念一声多谢大善人。 方丈以为祝缨这就要走,祝缨却说:“我还有东西要供奉给佛祖。项大。” 项大郎忙说:“在!抬上来。” 方丈问道:“这是何物?” “糖塔。”祝缨搁家里研究出来的,糖液里掺上颜料,铸成塔状,尖尖的,一排摆在佛前供着,很有排面。 祝缨又从旁边的匣子里取出一个来,拿个小槌敲碎了,自拣一块放到嘴里,示意方丈:“糖,素的。” 方丈将信将疑,也拿起一片来放到口中,道:“原来如此。” 祝缨道:“如何?” 方丈又是一番的赞美,这还真是不便宜,这位府君诚意十足。方丈双掌拿什,宣一声佛号,请祝缨去抽个签儿。对官员,怎么抽签、怎么解签,也有些门道。一般不会轻易得罪他们,通常是说升官的吉祥话,什么朱紫啦、金印啦之类的。如果不幸签不好,也有化解的话术。 祝缨道:“不了不了,一抽就不灵了。明天的事儿还请大师多多费心。” “阿弥陀佛。” 祝缨第二天又让项大郎带了一批糖塔过去,再礼一回佛,在寺门口摆一张长案,上面放着许多糖塔。拜一拜。 看的人都说稀罕,也有问是什么的,祝缨安排的人就杂在人群里说:“是糖塔。供佛的。散福给大家。” 然后将所携之糖塔放到粥锅里,给粥里加了糖。有领到粥的人喝了一口,甜的! 祝缨对项大郎说:“我请神佛吃糖,神佛不得帮我卖糖吗?去,派人接着吆喝。给我好好念叨念叨他们,拿这个供奉才显气派、才有诚意!” 财主们供奉佛祖大把的洒钱,供什么不是供?比起烧香烧纸的,这些个至少能吃到人的嘴里不是? 然后她又去了州城最大的道观,也是如法炮制。 接着,她就把项大郎往州城一扔,自己带人回去南府了——是时候进山做买卖了!:,,. 笔趣阁789提供下载(biquzw789.org) 第233章 蚕食 糖塔的定价就不是砂糖那么便宜了,砂糖是祝缨有意压价强令不许抬价的。糖塔,她没说。 项大郎使人在人堆里吹嘘:“一座糖塔,要五贯钱哩!你数数,这是多少?供了多少给神佛?这才是诚心,这才是大手笔。” 一套狠吹。 方丈先收了祝缨一百贯的香油钱,又收了许多的糖塔,他也不拆穿、也不知道糖塔真实的成本是多少。有人敬赠,他就收着。糖价不便宜,南府的“府君糖”卖过来之后糖价才降了下来,饶是如此也不是普通人天天都吃能到的。它比盐还要贵一些。 几个县令听着能卖这么贵,眼睛发烫,都盯着祝缨。 祝缨道:“就算放开了给你们,你们也未必能赚这许多的。先建坊,等我从别业回来,咱们一边说种麦,一边定一下价。”如果想要把糖价彻底打下来,至少得整个南府都能大量的生产。否则,南府降价只是自己赚得少,糖价还是掉不下来。杯水车薪。 县令们一齐答应:“是!” 祝缨依旧是逛一逛集市,再采购一批珍宝、南货,然后带着一群归心似箭的人回了南府。到了南府之后,祝缨就安排了各县糖坊的生产,工艺在她的手里,一家一份,她也不怕告诉他们怎么制糖。 整个糖坊的秘诀,在她看来是“调配、快、大”同样的工艺在不同的人手里,其产量、利润是完全不同的。以各县的效率,必然是干不到她这样的。私坊灵活不扯皮,本钱少,不经事。 纵是官糖坊,也难免有私扣夹带之事。南府各衙的风气经过整顿已算不错,其中的损耗也不能说就没有。 即便是这样,他们的利润仍然可观,因为唐师傅改进的工艺确有独到之处。 祝缨面前摆着几份抄写好的工艺,下面坐着各县的县令以及他们遴选出来的适合生产的匠人、商家。各县的县令想得都很简单:依葫芦画瓢,还照大人的样子来。 祝缨道:“项乐,你大哥不在,你代他坐一下。” 她要统一定价。 郭县令等人只要先将秘方拿到手,什么条件都是肯答应的。但是县中有经验的老者却别有一种观点:新开的,同样的价上利润干不过老手。 这老者小心翼翼地站了起来,道:“大人,谷贱伤农,价低了,买卖也容易做不下去。砂糖价太低,大家就不做这个啦……” 祝缨一挑眉:“你尽管卖高价。” 老者脸上微喜,又有些困惑,郭县令忙说:“胡闹!怎么敢与大人讨价还价了起来?” 祝缨叹了口气:“能不能告诉我,你能做出高价卖的糖,还来我这里干什么?自家卖去就是了。” 老者懵了,他看了一眼郭县令,不是说有极贵的糖塔吗? 郭县令的脸绿油油的,祝缨又说:“跟着我干嫌利少就换人。请出去吧。”一个手势,上来两个衙役将老者给“请”了出去。 祝缨看了郭县令一眼,将他看得两股战战,祝缨道:“谁还有意见?” 莫县丞赶紧道:“没有!都听大人的!下官听大人的吩咐从来没有吃过亏,是不是?关兄?” 关县令也赶紧说:“是!” 祝缨道:“那就开始吧。”她心中十分清楚的,即便以各县的效率,以她现在的定价,这糖的利润也是非常可观的。再要提价,就属于拆她的台了。 她点一个名字就发一张纸出去,一共发了七张,郭县令看着第八张,暗恼那个老者不会说话。全然记忘记了是他让老者出头问的,因为感觉祝缨对老弱妇孺一向比较宽容。现在看来,也确实宽容,没打没骂的,就是不给他这个份额了而已。 郭县令心里悔得跟什么似的。 祝缨等他们接了字纸,才慢慢地说:“这利已不算少啦,想想全天下有多少人,又有多少制糖的人。平价卖出去,你们手上的钱才能转起来,才能再扩建糖坊。钱如水,水要流起来才不会腐臭。” 她又下令,无论官糖坊还是私人的糖坊,在收甘蔗的时候也要商定一个价格。既不要哄抬,也不要联手过份压低甘蔗价格:“无利可图就无人会再种甘蔗了。哄抬了甘蔗价格,成本就要增加,利就少了。” 关县令道:“还如福禄的橘子一样?大家伙儿也有个公议?” 祝缨含笑道:“那当然。眼下就这几个人?咱们先定一下价。” 她又与这几人约定好了甘蔗的价格,再定下砂糖的价格,两种价格都定一个浮动的范围。皆以当年的粮价为基准,一斤赤砂糖是几斤粮的价格,一石甘蔗又是多少粮。 河东县随行的那个中年人首先表示赞同:“大人英明。这二十年来,粮价总有波动,丰年、灾年能差着几倍,要都照一个死价来,可就旱得旱死、涝得涝死啦!” 郭县令觉得之前那个老者白冒头了,祝缨想得比他们想得还仔细呢。 祝缨又说:“还有,你们先干几年,这是给你们让利。五年之后,我就要将方子拿出去啦。”几人都紧张了起来。 祝缨失笑:“让你们先跑,还怕被别人抢了先吗?先干!项大已经为你们将招牌都打出去了,再干不出个样子来,趁早换能干的来。谁还有意见,我就让项大一个人先干十年再给别人。” 众人赶紧答应了。 祝缨道:“好,那就散了吧。” 她本来是想商议的,老者一开口她就发现问题了——商人逐利,现在市面上的糖还是稀少的,他们只要比别人低一两成的价就能卖得很好,为什么要将价格腰斩?他们付出了辛苦,还要应付官府,有暴利凭什么不多赚? 这与她的想法是相抵触的。 她干脆就不商议了!国计民生,不该与人商议。 定下价格之后,祝缨道:“散了吧。” 郭县令特意留到最后,看别人都走了,顾同、项乐等人却不离开,他也顾不得面子了,怯怯地:“大人……” 祝缨没好气地道:“这就是你找的老实人?” 郭县令作出一个苦笑来,祝缨道:“南平县没人了吗?弄个没眼色的过来?换。” 郭县令马上答应了:“是!下官这就去选个人来。” 祝缨道:“不用带来见我了。” “是。” “忙去吧。” 顾同躬身伸手:“郭大人,这边请。” —————————— 郭县令与顾同往外走,一面央顾同给美言几句。 顾同道:“您还不知道老师的脾气吗?只要事儿办完了,什么事儿在他老人家的心里都不过夜的。可要一直拖着,他老人家的记性又好极了。老师心里想的是百姓,街上小孩儿吃糖的时候高兴不高兴?把价翻一番,还有几个能吃得上的?” 郭县令被个比自己小二十岁的家伙给说了一顿,不能说顾同无礼,但也觉得自己好倒霉,含糊地应道:“是。” 顾同也看出来他的不高兴,索性说:“唉,大人想,老师要是不管你们,他老人家是不是独享其利?为什么分给大伙儿呢?” 郭县令微惊,心道:这是在敲打我么?是知府大人的意思,还是这小子自作主张? 猜疑着回了县衙。 顾同兴味索然,他有一点土财产家小少爷的脾气却不是个傻子,郭县令连装都不肯装个被他说服的样子,可……可真是…… 他轻轻哼了两声,跑回书房,祝缨正在看商人的清单,跟项乐安排事儿。项大郎还在州城赚暴利,项乐是他亲弟弟,这次组织商人进山就要项乐做这个中间人。 听到他的脚步放重了,祝缨先不理会,等跟项乐议完了其中一项,

相关推荐: 以美食之名:街口的关东煮   他是斯文糙汉   要命!郡主她被庶女拐跑了   地狱边境(H)   穿越之八零大小姐   相亲对象是老师怎么办   泰莉的乐園(GL SM)(繁/简)   帘幕无重数(骨科,禁爱姊妹中篇,1V1)   作恶(1V2)   深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