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小说

咖啡小说> 星蕴偃师 > 第293章

第293章

你什么事也不讲,你是个什么意思?” 中年人脸也沉了下来:“我不与人讲,我只与项大说。项大。” 小吴将项大郎一拦:“你是谁啊?” “我叫他,自然有叫他的理由,既然我们请不动项大官人,这就去向娘子覆命了。” 小吴故意说:“项大是有家眷的!什么歪门邪道的娘子来叫他?项大,你这可就不对了。” 中年人大怒:“放你娘的狗屁!狗嘴里吐不出象牙来!你是个什么东西?!项大!” 小吴也怒了:“你是什么猪狗,敢来骂我?!” 两人一争执,继而要动手,小吴这人,在祝缨面前乖觉得紧,祝缨不喜奢华,他也就穿着朴素。中年人看他,也以为他是个管事之流,那就不惧了。上前就要揪打小吴。小吴也有个小狗腿——丁贵,上前就替表哥与人打架。中年人带来的两个年轻人也上来了要打,场面一时十分混乱。 祝缨道:“大郎,你告诉他,小吴是个什么东西。” 项大郎弯腰上前:“上坐的这位是梧州刺史祝大人,旁边这位是梧州司仓吴大人。” 中年人揪着丁贵头顶发髻的手一松,吸了一口凉气,忙上前来见礼:“小人有眼无珠。” 祝缨问项大郎:“他说的货,是怎么回事?” 中年人忙说:“是帮他……” 小吴喝道:“闭嘴!这里哪有你说话的份儿?” 项大郎道:“县令娘子体恤小人,常使人来拿货去卖。” “证据呢?”祝缨很自然地问。 项大郎也就拿了一叠单子来,有些是他们孝敬蔡娘子的礼单,也有一些是卖货给这中年人介绍来的商人拿到的文书之类。一桩买卖两套文书,一套是买卖的契书,一套是中人抽头。 祝缨道:“捆了。” 随从们一拥而上,将蔡娘子派来的几个人一道捆了。祝缨指了指院里的树,随从们将几人拖到树上绑着。 祝缨道:“行了,你们忙吧,我还有事。” 项大郎恭恭敬敬地将人送出了门外,又对客商们说:“今日货已卖完了。”有熟客道:“那这位……” 祝缨双手一摊,笑道:“我也没提着货。” 人群里有人小声嘀咕:“看来还是蔡娘子的路子好走一些。” 祝缨不动声色,带着小吴等人又去看苏喆几个。 ———————— 她这一天都没闲着,看完了苏喆,就接着去寻各路熟人。 王云鹤等人都在皇城忙事,她就在外面探望人。京城许多府邸,她都是礼物先行,现在人再过去,府里人待她自然热情。冷侯府上,冷云不在,他又被踢到了附近做刺史,今年没轮到他进京。 祝缨留下问候,转去了京兆府。别人不知道,裴清他得回来坐衙。 裴清看到祝缨大为高兴:“我算准你是会来了!” 两人把臂言欢,裴清硬是挤出了时间来与祝缨叙旧,也不提两人并无公务往来。裴清询问祝缨地方上的情况:“我都想外放了。” “京兆管得好好的。” “代管、代管,我是少尹。” 祝缨笑道:“您是想转个正?” “哪有少尹就能做京兆的?多半还要走。晚走不如早走!” “现在又没京兆,您干得怎么样,人都看在眼里,可不是无用功。街面上都说,这两年好多了,有点儿早年间王相公的风范。” “你怎么也学会拍马了?好的不学!” “您自己干了这么多,有用没用自己心里没数?还用我拍?” 裴清道:“你也不用拍别人,你自己就做得很好!” 祝缨道:“人非圣贤,怕也有疏漏,还要请教大人。” 两个人聊得正投机,却有一事不得不让裴清出去。裴清苦笑道:“京城……” 祝缨了然,都是权贵,有些事儿底下人都平不了,还得裴清亲自来。于是告辞。 出了京兆府顺路看了一下老王的遗孀,再去看望了一回慈惠庵的尼师,施了些米和药。尼师看到她十分高兴:“付娘子今天不当值!知道大人来,必是高兴的。” 须臾,付娘子领了个小姑娘过来,去年祝缨回来过,小姑娘还记得她,叫了一声:“大人。” 祝缨笑道:“长大了。”又给了她一个红包。 付娘子笑着谢了,福身起来的时候下意识地张望了一下祝缨身后,祝缨道:“大姐没来,她在南边儿陪家父家母了。” 付娘子忙掩住了失望,又问候祝大和张仙姑身体。祝缨道:“都好。”看付娘子过得也还可以,并不富贵但是衣装整洁。祝缨就问:“你还是寄住?” 付娘子道:“是。尼师待我们极好。”老家难回,京城房子也贵,本以为自己能多攒一点钱的,哪知祝缨离开之后大理寺的待遇也肉眼可见地减少了。再遭了一个天杀的苏匡,大家的钱囊不如预期那样丰满。付娘子手上如今有点钱,却不够像计划一样十年就能买个偏点地方的小院子,眼下看来不得十五年?就还寄住。 这些事她不想对祝缨说,说得好像哭穷讨钱一样的。 祝缨问道:“旁人呢?” 付娘子道:“都还在。” 祝缨道:“那很不错了!识字了吗?” 付小娘子道:“我也教一点儿,尼师也教一点。等再大些,再设法送去学堂。” 祝缨摸出一本书来:“那这个给她。” 付小娘子接了,见上面写着“识字歌”,匆匆翻了一页,看到是刘松年写的,又看到祝缨的名字,忙说:“多谢大人!”那这是个好东西。她有一点点的担忧,尼师是好,但是谁教的像谁,小姑娘小小的从经书上认字,终究不美。 祝缨又给小女孩儿留了一份钱:“给她买纸笔。” 蹓蹓跶跶,从慈惠庵出来又去老马的茶铺看了一回,看茶铺的已经换了人。还是个认识的人,祝缨道:“是你?” 来人一见他就跪下了:“恩公。” 祝缨道:“扶起来。” 丁贵忙上前将人搀起。 这人乃是当年托了人情,祝缨将他妹子给放了出来的那个偷儿。祝缨也不挑地方,带人往茶铺里一坐,再摸出一把钱来:“存柜上。上茶,咱们慢慢聊。” 掌柜的亲自上了茶,一边摆一边说:“老马走了,我给发送的。他就将铺子留给了我,我也没地方去,就守在这里。不想恩公过来了。” 祝缨道:“生意还好?” “是,自从裴少尹代掌之后好多了。” 祝缨在茶铺里闲聊的时候,郑熹正在与蓝兴在宫中一处偏殿里说话。 郑熹开门见山地问:“是谁对陛下说了梧州什么吗?” 蓝兴答得也很简洁:“段琳。祝缨在彼经营十年,万一行事有偏,冰冻三尺,恐酿成大祸一时难于收拾。” 郑熹冷笑一声。 蓝兴似无所觉:“那位小祝大人答得也不错。爬得这么快,难得还能知道穷人不容易。他过关了。” 郑熹拱了拱手,蓝兴微微躬身,两人散了开去。:,,. 笔趣阁789提供下载(biquzw789.org) 267. 对账 沐猴而冠 祝缨步出茶棚,额上突地一凉,她仰起脸来,脸上又着了一点——下雪了。 祝缨微笑,想着项渔等人初次见雪时的样子,转过头来对茶铺掌柜道:“回去吧,甭送了。” 掌柜还是等她一行人转过街角又等了一会儿才回到茶棚里,低下头来晃着、拍着,又拂去肩上的点点细雪,关严窗户、放下门帘。将油灯点上,收拾晚饭。 祝缨一行人则回了祝宅,今晚想去刘松年家蹭个饭。她带上了祝炼、赵振等人,一同去瞻仰一下天下文宗的风采。所谓天下文宗,又不愁吃穿,下雪了,景儿好,必然有个不错的排场。蹭他的,准没错! 到了刘松年府上,这里不如郑府热闹但也不差。来京的刺史里颇有几个文士,不免有人慕名往刘松年这里来。哪知刘松年派了一个小童站在门口,说:“今天不见客。”客人们纷纷遗憾地摇头离开。刘松年有几分名士脾气,等,是根本等不到他开门的。明天一天,他拉开门上朝去了,还要嫌你冻死在他门口晦气。 有回头的客人看到祝缨一行人,虽然不认识她也讲她当做同道中人,好心提醒:“今天先生不见客。” 赵振等人都看向祝缨,祝缨也不惊讶,向这人道了谢,仍然坚持赶到门上看那个只说一句话的小童说出了那句“今天不见客”。惋惜地对众人道:“那咱们就回家吃饭去,弄一锅热乎乎的汤。” 拨转马头,在街口撞到岳桓落衙回来。这人还在国子监,皇帝倒不担心他会把国子监变成他自己的了。 人们纷纷与他打个招呼,这些人他也有认识的,也有不认识的。祝缨也对他一抱拳,岳桓认出她来了,惊讶道:“怎么回头了?” “先生不见客。”祝缨仿着小童的语气说,下巴微微一抬。 岳桓笑道:“这个我知道的,你跟我来。” 他请祝缨到他的家里坐坐,没别的,前天祝缨也派人给他送了礼了。每年冬天,各地往京中送粮的时候,也多少会在京中活动,给皇帝进贡、给各官员送礼,各人依其情况各有侧重。宫里、吏部等处是重中之重,国子监就不大显眼。相较之下,祝缨送的比别人送的要更好些。 两人接触也多,有来有往。 祝缨于是带着人进了岳府,岳桓道:“大郎呢?出来见客!” 他的儿子正往外跑来见他,闻言快上几步,一看祝缨也认识,忙上来长揖。祝缨还了半礼,就听岳桓说:“你陪三郎说话。三郎,我换身衣服,咱们就去叔父家。” “您请便。” 岳桓很快出来,祝缨这里与岳大郎才聊到他今年出仕,还是个新丁,将将做个从七品。岳桓一来,岳大郎就住了口。岳桓说一句:“久等了。”就带祝缨去刘松年府上。 两府是邻居,他们不从大门出门,从这边的墙上侧门一开,就是一个小巷子。沿巷子略往前行几步,就是刘松年家的侧门。岳桓这边的小幺儿一敲门,那边问一声:“谁?” “我。”岳桓说。 对面就把门打开,岳桓道:“上禀叔父,我带客人来了。” 门开了一条缝儿,里面的人认得岳桓,问道:“不知是哪位客人?” “告诉叔父,凤凰来了。”岳桓笑着说还回头看了祝缨一眼。里面那人顺着看了一眼,说:“哎呦,还真是!稍等,小人这就去!” 祝缨有点诧异,岳桓却一副很自然的样子。登刘松年门的人里,祝缨是个异类,既非名士,又非经学出身,文采也差强人意,还不是什么世家公子,跟捧钱进门求一纸文字的富人也不一样,但她能进去刘府。后因梧州之名,岳桓等小辈不免戏言,哪知刘松年默认了这个说法。 他们又在外面略等了一下,里面就来人说:“请进。” 两个人打着灯笼引路,又有仆人撑伞,将他们引到一处水榭。这里门窗紧闭,敲开了门,众人进去,才发现门对面的一扇窗户还开着。 窗子不远一个大砂锅、一个小炉子,旁边桌上一壶酒,刘松年盯着砂锅。砂锅里散发出一股炖肉的香味儿,刘松年捻了捻手指:“来了?坐。” 祝缨和岳桓一左一右在他旁边坐下,祝缨左顾右盼:“哎,就一双筷子啊?” “我吃,你们看。”刘松年说。 祝缨道:“行,比咱们俩看您喝茶跟雪相面强。”还以为他会摆个宴席什么的,不过炖肉更好。 刘松年看了她一眼:“油头粉面的。” 祝缨道:“油吗?那今晚回去得洗头了,我就说不舒服。” 岳桓忍不住噗哧一声,刘松年看他一眼,岳桓赶紧低头。刘松年扫一眼他们的随从,看到了几个着士子青衫的,没问,多看了祝炼一眼:“又带他来了?” “嗯,我看他肯用功,收做学生。”祝缨对祝炼招招手。 祝炼上前对刘松年一个长揖,刘松年道:“有教无类,你倒是不错。那几个是谁?” “州学生,就要超龄了。梧州偏僻匮乏,贡士且还不行,带他们几个来见见世面,回去好激励一下。” 刘松年“嗯”了一声,天下学子们激动、崇拜的眼神他见得多了,偏僻地方来的,他就多一点耐心,说:“别只顾着学书本。” 赵振等人声都颤了,话也不太会说了,只会说:“是……是、是、是……额是。”他们四个又不是齐声,而是断断续续的大杂烩。 刘松年耐心地等他们结巴完,让仆人带他们去吃饭:“我们在这里说话。” 众人老老实实地揖礼而退,刘松年也十足的宗师风范预备等着他们离开再……突然发现这些人的眼神有点儿怪。他猛地一回头,只见祝缨正将他准备的粗布巾叠一叠,包着锅钮掀开锅盖。 刘松年不动声色,拿起了筷子,又扫了仆人一眼。众人飞快地跑掉了。 “不如那个叫赵苏的小子。”刘松年语气中肯地评价,筷子狠狠地落下! “锵!”打锅盖上了。 祝缨吸吸鼻子:“味儿不错,炖好了。” 刘松年恶狠狠地说:“那也没你的筷子……你干嘛?” 祝缨抽出了腰间的佩刀,郑侯前后给了她三把刀,长的比半个人身长,短的能带进宫里不算刺王杀驾,现在用的是一尺长的这一把。连骨带肉戳起一大块来,放到盘子里,一边削着煮得酥烂的贴骨肉,一边说:“哎,这就吃上了。” 岳桓看得有趣,一般也没人这么对刘松年,刘松年这样也不算是在生气,相反:“叔父,乐在其中啊。” 刘松年大怒:“都给我滚。” 滚是不可能滚的,岳桓也跟祝缨一样,将暖好的酒给刘松年斟了一杯,再把杯子恭恭敬敬送到刘松年的手里。 刘松年一手筷子一手酒,问道:“有事?” 祝缨又戳起一大块肉:“真不给吃啊?” 仆人识机,又去取了杯盏来,又拿了一坛酒,再添上些烤饼之类。 刘松年道:“不给他喝酒!” 祝缨道:“哎,我带了好东西。”另一只手从怀里摸了一个小盒子出来。 “是什么?” “山里上等的赤芝,一旦采下来就就要交给头人,今年精选了两枝进到宫里了。您就只有这些了。”前天送礼的时候没给放到礼单上,今天她自己带了过来。 岳桓在一旁吃肉喝酒,有种偷嘴的快乐。刘松年看了一眼,说:“我要这个干嘛?得给那些个好这一口的。” “有。”祝缨说。 刘松年又哼了一声,祝缨将肉切成大块,说:“还是这样香。”将刀在一张饼上抹了抹,再用布巾将刀擦干净,往饼里卷了几块肉,不客气地吃了起来。吃到一半,自觉地盛了碗汤,就着吃。 她吃饭一向快,饭量比刘松年一个老头子还要大一点,刘松年拿起勺子也盛汤:“你来就是抢吃的吗?” 岳桓仍然不紧不慢地吃。 砂锅那么大,够吃的。 三人、主要是两人,抢着吃了半锅的肉,进食的速度才慢了下来。雪渐渐大了起来,在窗外扑扑簌簌的,小炉子发出噼啪的声响,砂锅里咕嘟翻滚着浓汤。 刘松年道:“你干嘛来了?” “上京啊,等各部挑我毛病。” 刘松年哂笑一声:“谁挑你毛病,不怕被你打一顿?” “那不能够,我多和气呀。” 岳桓等他们说了半天的废话,没一点儿提到正事,心道:千里迢迢,又来见叔父,竟是什么正事都不提的么?难道是因为顾忌我?那叔父为何不赶我走? 祝缨今天就是来蹭饭的,吃饭就是正事。 刘松年抿了口酒:“那就好好与他们打交道,别理别人。一个一个,猴儿一样,坐不住!自己做猴儿,就别怪别人将他们当成猴儿,沐猴而冠,哼!” 祝缨道:“猴儿没我蹿得高。” 刘松年一口酒喷了出来:“你别害猴儿。” “行。”祝缨敏捷地拿锅盖挡住锅,笑眯眯地说,“梧州山里的猴儿,我都养挺好的,猴儿不动我的庄稼,我也不难为猴儿。您不知道吧?山里可凉快了,避暑好去处。大夏天的,夜里还要盖严了被子。” “我怎么不知道?我游历登山的时候你还没出生呢!”刘松年拿开锅盖,往砂锅里又放了一把切成条的豆皮说,“我去过的地方多了,这个就是那一年,寒雨连江,我困在一条船上,长夜无趣,船家炖肉请我。” “冷天吃口热乎的,那是不错。” 两人吃完了一整锅,终于都满足了。 雪已经很大了,刘松年道:“今天就住下了吧,明早跟我走。” 祝缨道:“衣服没带呢。” 刘松年打量一下她,说:“不就朱衣么?我还有件旧的。” 祝缨道:“那行。” 当晚她就住在了刘松年家,刘松年家的客房清雅又不寒酸,院内一株古松,一看就值钱。祝缨倒头就睡,第二天一大早起身,雪还没有停,她也没有油衣之类,都是用的刘府的。 赵振等人一夜兴奋没睡好,第二天早上爬起来还有点想往刘松年身边凑。刘府忙着早朝,也没功夫理他们,四人摸摸鼻子,又请示祝缨。祝缨道:“你们带阿炼回家。小吴,带他们去国子监那里,给张生他们带个信儿,放假了我请他们吃饭。” “是。” —————————— 雪变小了一些,祝缨搭了刘松年的便车,不用骑马淋雪,一同往皇城而去。刘松年家离皇城不远,须臾便至。一进宫门就得除去一应防雪之物,一些年老德劭的大臣得到小宦官代为撑伞的待遇。祝缨往后退了一步,让刘松年头上罩着柄大黄桐油伞到前面排队去了。 因下雪,寒暄的人也不多,大家都想早点进去。今天这一场,大家都有资格进殿,进殿就不用淋雪了!其中竟有脚底打滑,在宫里跌得满身雪的大臣。这些人在外面都是人见人敬的角色,狼狈的时候却是与常人无异。 很快,一行人进到了殿中等皇帝,间或有寒暄拉近关系的。祝缨拍掉身上的雪,陈萌就过来跟她说话,低声问:“如何?” 祝缨道:“没挨打就算过关了吧。” “大郎,这位是……哎哟,祝三郎。” “贾公。”祝缨对来人拱手。这一位是陈峦提拔过的半个学生,乃是经陈峦介绍给祝缨认识的。 贾刺史一面说着“少年英才”,一面打量祝缨:“还是这么精神!” 今天等待的时间略长一点,上朝之后主要是各部奏报。祝缨她们听着,到上面说散了,她们再出来。祝缨还是打算先去一下四夷馆,看看小孩儿有没有玩雪,怕他们着凉。才出大殿,就听一个人说:“祝刺史?” 祝缨看着一个面生的老头儿,问道:“您是?” “老夫蔡厚。” “原来是侍郎。”祝缨口气变得凉了一点,目光定定地放在他的身上。 蔡侍郎倒还稳得住,问道:“子璋可否一谈?” 祝缨面色缓了一缓,点了点头。 “那到舍下去?” 祝缨看了一眼殿中,问道:“您不用留下来么?大雪,恐怕有灾,工部应该会忙。” 蔡厚道:“无妨,这已是第三场雪了,早有准备。” “请。” 两人并肩往外走,路上也不交谈,出了皇城,蔡厚也有马车,又邀祝缨乘车。祝缨也不客气,踩着脚踏上了他的车。蔡厚的车里也有暖炉,两人坐下,帘子放下来,里面的光线变得昏暗。 蔡厚道:“子璋少年英雄,令人好生羡慕,我在子璋这个年纪,尚是一身惨绿。前天与郑侯提起子璋,他也说,像子璋这样的人物,他也是少见的。” 祝缨道:“您过奖了。” “哪里,哪里,都是实话哟!不是人人都能像子璋这么能干的,他们呐,差得远了。” 祝缨道:“您在陛下身边,几十年来见过多少惊才绝艳的人物,我又算得上什么呢?我只盼人少挑我点儿错,就好了。” “子璋何出此言?” 祝缨道:“您真不知道?” 蔡厚认真地说:“子璋,咱们将话讲明白,千万不要有什么误会才好。” 祝缨道:“好。我也不愿与侍郎有什么误会。” 蔡侍郎家也不太远,很快,蔡府到了。 蔡侍郎道:“请。” “您请。” 两人进了蔡府,到了堂上坐下,蔡府仆人穿梭,奉上热的巾帕,又上脚炉之类。再奉茶,又上点心。蔡府的茶点也一桌一桌的,不但有甜食糕点,还有肉食荤菜,都冒着热气。 两人略动了几筷子,才慢慢说到正题。蔡厚说:“子璋离京城久了,乍一回来过冬,可还习惯?” “还好。南方冬天是湿冷。” 两人由冬天说到了南方,很自然地就说到了“误会

相关推荐: 丫鬟小可怜成了少爷的心尖尖花容   三金影后是伪娘[娱乐圈]   回到仙尊少年时[穿书]   高门美人   重生之兄弟情深(肉)   要命!郡主她被庶女拐跑了   我的美女后宫   [综漫] 当隐队员的我成为咒术师   反派师尊只想死遁   [综影视]寒江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