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孩子整的焦头烂额就忍不住偷笑。 随后从吴远怀里接过玥玥,带到另一边去玩陀螺了。 结果,也玩得挺好。 吴远好不容易松了一口气道:“这带娃,比干木匠活累多了。” 马明琪回头道:“远爷,这本来就不是你的强项。你先回屋歇会儿,这儿有我呢。” “你一个人行么?” 吴远根据自己的带娃经验,觉着有点够呛的。 “远爷,放心吧,没问题。” 第269章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 听了明琪的话,吴远如临大赦。 这俩孩子,睡着是天使,醒来是魔鬼。 带起来,太遭罪了。 只是刚回屋里,坐在沙发上,任由阳光晒脸,吴远还关注了外面一会儿。 结果关注着关注着,自己倒先睡着了。 等到打了个盹醒来,俩孩子都睡在自己身边,真就跟天使一样。 厨房那边,马明琪穿着围裙,正在炒菜做饭。 餐桌上,已经放了两盘菜。 吴远轻手轻脚地起身过去一看,一盘白菜豆腐,一盘咸肉片,锅里还有一条咸鱼在烧。 味儿怎么样,吴远不知道。 但瞅着这娴熟劲儿,应该差不到哪儿去。 “一会你也留下来吃饭。” “不了,远爷,我家里有吃的。” 吴远指指俩孩子道:“一会他们醒了,我一个人够呛。” 马明琪抿嘴一笑:“好吧,远爷。” 有了马明琪帮着带孩子,吴远下午轻松了很多。 以至于提前回来的杨落雁,看到丈夫如此轻松的模样,甚至难掩一丝希望。 直到她回屋换上家居服,才被吴远突然抱住道:“老婆,你带孩子辛苦啦!” 杨落雁轻轻地挣脱他的拥抱,嘴上还不满意地说了句:“说着轻巧。” 其实心里满意极了。 自家男人总算是了解养娃带娃的不易了。 转眼到了除夕,元月26日。 一觉醒来,外头居然又白了。 这才时隔多久,就来了两场大雪? 得亏昨儿腊月二十九的时候,他上集市把对联和鞭炮之类的年货都买了。 否则今儿这天,去赶集不够受罪的。 暗自庆幸之余,吴远起床吃了早饭,然后就在土暖气的炉子上熬了锅浆糊。 熬好了之后,趁热,把大门、车库、小楼入户门、灶房的门口,甚至是二楼起居间的房门,全都刷上浆糊,然后一口气把对联贴好。 里里外外的,看起来焕然一新。 不多时,人高马大的马明军来了,一看这情况道:“师父,本想着过来给你贴对联的,结果还是来晚了一步。” “你家里都贴好了?” “师父,我家不用贴。” 吴远这才记起,三年之期呢,“倒省钱了。” 毕竟不光是省了对联钱,连鞭炮钱也省了。 马明军嘿嘿一笑:“省钱,倒是省钱了,但总觉得家里冷清,没有年味。” 可不是么? 说起来烟花爆竹,有种种危害,倒是一点不假。 但逢年过节了,真少了这东西,确实差了很多味道。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 真把这烟火气给禁了,那凡人之心何处安放? 吴远收回思绪道:“家里孩子要是想放炮仗玩,就到我家来。今年我买了不少,好几百块。” 马明军嗳了一声,也没拒绝,随即裹紧军大衣道:“那师父,我先走了。” 送走马明军,隔壁老代师傅提着俩条鲤鱼过来了。 “代叔,你这前两天不是送过一大盆过来了么?” 前两天,趁着天暖,老代家鱼塘抽水了,最后余下不少尺把长的小鱼,卖不上钱,各家分了不少,用油一炸,味儿特不错。 老代却把鲤鱼往前一送道:“这不是给你家上坟烧纸用的么?” 这倒提醒吴远了。 年年除夕上供烧纸,几乎都是老代家给的俩条鲤鱼。 个头不大,口味一般,但烧纸还真就少不了这一道菜。 吴远接过鲤鱼,道了声谢,随即散了根华子给老代道:“代叔,明年有什么想法没?咱们俩家这么多年邻居了,跟我,你可别客气。” 老代咧嘴一笑:“我都挺好的,看家守势的,钱不少拿。就是我家老大,这不也十八了么,想去外地打工闯闯,你看看能不能给指条明路?” “那还指什么?别去外地了,就上海吧。不管是跟我干,还是找其他工作,也都能有个照应不是?” “那敢情好,我回去就跟他说。” 送走老代,杨落雁把上坟烧纸的几道菜也做出来了。 以往都是四道,今儿变成六道了。 也算是让老爷子和老太太,跟着一起享享福。 想到这里,吴远就一屁股坐在楼前台阶上,掏出烟来自顾自来抽。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这遗憾太大了。 直到三姐吴秀华提着纸钱进了大门,吴远这才回过神来,拍拍屁股道:“三姐,今儿怎么这么早就来了?” 吴秀华道:“估摸着你跟落雁要早点去老支书家忙活,所以我就早点过来了。” 吴远也从屋里拿出两大包纸钱道:“落雁准备了不老少了,我连带着一块烧了就行,也省得三姐你单独跑一趟了。” 吴秀华却执意坚持道:“那不行,年年都给爹娘烧,今年不来了,爹娘该念叨了。再说了,明儿接飞燕回家,这么大的事,怎么也得跟爹娘念叨念叨。” 吴远也不再劝了。 毕竟在办事周到这方面,三姐是最像老太太的。 他劝也劝不过。 姐弟俩提着纸钱和贡品,一路深一脚浅一脚地下了湖,直奔老两口的坟地而去。 田里白茫茫的一片,但老两口的坟头,却是一眼就认出来了。 吴秀华道:“听说明年要退田种桑,咱爹娘这里,会不会动土,你得留神着点。” 这倒提醒吴远了,“明年清明之前,我打算给爹娘这里整一整,立个碑啥的。” “行啊,到时候我给你凑点。” “那倒不用。” “姐知道你不差这点,但尽孝的机会,你得匀点给我。” “行吧。” 烧完纸回来,空旷的四野里,鞭炮声此起彼伏。 这是不等年夜饭开始,就提前放了鞭炮。 姐弟俩回到家,吴秀华用树枝剔掉鞋底的烂泥后,就迫不及待地走了。 毕竟家里的年夜饭还等着她做。 杨落雁把范大厨给的烤鸭,匀了一只给三姐,三姐说什么也不要。 直到说是给飞燕准备的,这才勉强收下。 送走三姐,杨落雁又问道:“咱去爹娘家,准备带点什么菜?” 吴远不假思索地道:“水煮鱼肯定必不可少,另外再带一只卤鹅呗。” 杨落雁迟疑道:“会不会太多了?” 吴远却道:“妈一直给咱带孩子,年货估计也没准备多少。反正有备无患吧!” “行,你当家,听你的!” 第270章 纵观世界风云,风景这边独好 定下来带的两道菜,杨落雁就回屋准备去了。 吴远则抄起炒锅,提前给仨狗做了顿年夜饭,先给喂上。 一会儿在老支书家吃完年夜饭,拉呱聊天的,不定得什么时候才能回来。 为了仨狗,吴远也把五千响的大地红,挂在门口猪圈上,点了。 猪圈里仅剩的十来只鸡鸭鹅,吓得一阵鸡飞狗跳。 随后俩口子换了新衣服,也顺便给俩孩子换上新衣裳,这才锁了大门,踩着积雪,深一脚浅一脚地直奔老支书家而去。 俩口子穿得都是上海买的皮棉鞋,外头防水,里面保暖。 再也不会重蹈刚结婚那年的覆辙了。 结果等到了老支书家里,俩人算是到得最早的。 刘慧一见亲自带大的外孙和外孙女来了,立刻把手里活撂下了,就过来抱孩子。 极限一换一。 媳妇杨落雁只好接过准备年夜饭的重任,继续未完的任务。 堂屋里,老支书还有客人。 可一看到幺女儿一家来了,老支书都沉不住气了,连应和都心不在焉的。 直到客人提出告辞,一出到院里,看见吴远,立马热情洋溢地伸手道:“吴老板,吴老板,咱们可得沾沾你这名人的好运!” 不仅握了手,还蹭了烟,这才一步三招手地离去。 看得老支书直犯膈应道:“什么人呢,说的什么话!我闺女婿出名成名靠的是运气?明明靠的是实力!” 吴远不由失笑。 不多时,杨贲和李云带着俩孩子到了。 一进门,李云就边走边掠起袖子道:“我们这紧赶慢赶的,也没早得过小妹一家。” 杨千帆也喜滋滋地过来:“小姑父,今晚也有水煮鱼吃么?” 吴远笑道:“吃多少回了,还没吃够吗?” 杨贲也跟着打趣道:“你小姑父现在可是名人,他做的水煮鱼,可不是往年那个价了。” 小孩听不懂大人的打趣,只是满心期待地看着吴远。 吴远也不忍多卖关子,直截了当地道:“有水煮鱼吃,放心去玩吧。” 杨千帆不由自主地鼓起掌来,随即又问道:“小姑父不要我们择豆芽了吗?” “不用了,不用了,”吴远挥挥手道:“你小姑在家都择好了,你们只管负责吃就好了。” 打发走了俩孩子,杨贲又重新提起道:“对了,妹夫,你现在可是十里八乡的名人。就没有记者来采访你么?” 吴远心想着,早半年就有了。 嘴上却道:“出不出名是次要的,能赚到钱,把生意做起来,比什么不强?” 老支书也跟着附和道:“就是,人怕出名猪怕壮。名气能当饭吃,还是能当酒喝?你白长这么大,还不如小远看得通透。” 得了,又挨呲了,杨贲闷头闷脑地抽了一口。 可等到二弟杨猛和蒋凡一家一到,他立马释然了。 这还有个垫背的呢。 马长山带着杨沉鱼,以及俩孩子是三点来钟才到的。 俩口子一进门,就被杨贲埋汰说:“你俩是等我们做好了,专门来吃的吧?” 杨沉鱼一屁股坐下来,占的是原本属于马长山的座位。 结果马长山只得站着了。 家庭地位一下子,尽显无疑。 直到老支书一瞪眼:“帮厨去呀!咱一帮老爷们的,你凑什么热闹?” 杨沉鱼看了一眼马长山,这才不甘心地去了灶房。 马长山悻悻地坐下来,特地给众人上了一圈的烟。 五点来钟,天将将要黑。 老支书家的年夜饭,在五千响的鞭炮声中开始了。 最后端上桌的水煮鱼,刺啦啦地油花还在冒着未完的热气,几个孩子却都已经迫不及待了。 老支书端起盛满茅台的酒盅,略显草率地提了第一盅。 喝完之后,老支书夹了块卤鹅,孩子们的筷子便飞快地伸入水煮鱼中,大捞特捞。 年夜饭很是丰盛,更盛往昔。 但在吴远和杨落雁看来,多少有些习以为常了。 加上杨落雁俩手冻的通红,如今还没缓过劲来,所以没怎么伸筷子。 这不对比不知道。 在自家土暖气、自来水的环境里做饭,跟在娘家这冰天雪地里做饭,体验差别大了去了。 捂了半天还没捂热,其他人却不停地叫她夹菜吃菜。 杨落雁只好把俩孩子从刘慧手里接过来,趁着照顾孩子的机会,把冰凉的手夹在孩子的腋窝下面暖暖。 小孩子的火力就是壮。 没过一会儿,就缓过来了。 年夜饭的气氛也跟着热烈起来,大嫂李云边吃边说杨沉鱼道:“大姐,你刚才在厨房可有些生疏,一看就是很久没做家务了。” 马长山感同身受,看了媳妇一眼,却没敢说话。 转头一脸幽怨地看着吴远。 吴远举起酒盅,趁机敬了他一个。 杨沉鱼大言不惭地道:“都是为了这个家,家务谁做不是做?” 大过年的,这个话题可不兴多聊。 杨贲立刻岔开话题道:“妹夫,你说说明年有什么打算?让我们也听听,长长见识。” 吴远正闷头吃着卤鹅呢,范大厨的手艺真不是盖得。 哪想到话题又回到自己身上了。 “没什么特别的打算,就是盼盼家具厂做大做强,顺便上海那边也继续发展下去。” 杨贲抓住关键,追问道:“依你这意思,明年形势肯定比刚过去这一年强?” 吴远嘴里吃着卤鹅道:“那当然,过去这一年,乌烟瘴气的,大家也都感同身受的。” 杨贲点头道:“没错,这点我们是感同身受了,可新的一年,1990年,你怎么就对它这么有信心?” 吴远打了个哈哈道:“纵观世界风云,风景这边独好。” 杨贲有些不尽兴,还想着多问两句。 却被杨支书打断道:“今年已经这么差了,明年再差能差到哪里去?再说了,去年那么差,小远不是照样有机会在上海发展壮大?” 年夜饭不知不觉吃到了7点来钟。 电视里开始播报新闻联播。 很快,老人家在上海考察讲话的新闻画面,出现在众人眼前。 杨支书眼前一亮,看向吴远,眼里尽是意味深长。 只有杨贲依旧懵懂道:“妹夫,还真让你说中了!” 第271章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老人家在上海的一举一动,都透露着安抚人心的意思。 明眼人,不难看得出来。 然而老支书在意的是,这个小闺女婿竟然能提前嗅到这种动向,意味着他的消息渠道已经远超自己个了。 这也算是另一种层面的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了。 虽然这里头‘青出于蓝’有些不符,但不妨碍老支书这般觉得、如此认为。 回头再看闷头吃菜的二儿子杨猛,老支书突然叹一口气,再没了食欲。 不过从五点来钟吃到七点来钟,年夜饭本身也吃得差不多了。 李云和蒋凡抢着收拾残局。 饭局上被呛了一句的杨沉鱼也不得不抓紧表现一下。 这些时日,厨艺生疏了,不可能刷碗洗锅也退化了吧? 必须好好表现一下,把贤妻良母的形象重拾起来。 不过院子水缸里的水是真冷。 反倒不如现从压水井里压出来的井水暖和。 杨沉鱼手下一停,不由自主地攥起来,积攒热量,却还是冰渣凉的一片。 还是妹夫家好。 屋内温暖如春不说,连带着自来水也不冰手。 蒋凡端着一大盆热水过来道:“姐,兑点热水,别把手冻坏了。” 新闻联播一播完,吴远就把电视调到了省台一套。 等着天气预报一结束,盼盼家具就开始给全省人民拜年了。 广告还是之前的那个广告,只是吴远临时要求加了最后两句话而已。 但在这年头,却是蝎子粑粑独一份,听起来倍儿新鲜。 尤其是那些买了盼盼家具的家庭,更觉得这两句祝福的话,是对自己个儿说的。 品牌这不就立起来了么? 广告一结束,杨落雁就把俩孩子裹得严严实实的,一个自己抱着,一个交给吴远道:“爹,妈,我们先回了。” 杨支书还有些意犹未尽:“这就要走?” 刘慧更是舍不得俩孩子,眼巴巴地道:“不再多玩一会,看看春节联欢晚会?” 杨落雁裹好围巾道:“不了,回家看。” 刘慧一想,回去也好。 小闺女婿的那个家,比自家暖和多了,外孙外孙女也能少受点罪。 相比之下,这五间大瓦房,屋里屋外一样冷的,跟普通人家有什么区别? 小俩口一人抱一个,手里再拿不下别的东西。 刘慧还想着给孩子带点东西,也只能作罢。 吴远俩人一走,其他人也都准备离开。 杨猛跟蒋凡走的,还想把家里桌子上的果子点心,顺点回去。 结果老支书没眼看,挥挥手道:“拿去拿去,快点走。” 这不争气的孩子,跟争气的孩子,就是没法比。 赔钱货。 连蒋凡都觉着丢人,走得脚步愈发快了。 仿佛这样,就能跟丈夫杨猛保持距离,少丢点人似的。 除夕的晚上,路上行人不多。 加上天寒地冻的,路不好走,人就更少了。 吴远抱着玥玥一人,看着媳妇抱着小江,从左手换到右手,又从右手腾回左手道:“把小江也给我,我一手一个,正好平衡不吃力。” 杨落雁有些狐疑,最终还是递了过去。 自家男人疼媳妇,总是有各种各样的方式。 刚结婚那年,背着自己去各家各户拜年。如今倒是不用背媳妇了,却把抱孩子的重任独自揽了下来。 这孩子乍一抱,不觉得沉。 但走上一段,就不是那个味儿了。 不沉?不沉走两步! 吴远也是这个感觉,毕竟他怀里是一左一右俩孩子。 加之俩小家伙平时好东西没少吃,比同龄人抱起来还要沉一些。 但抱都抱了,吴远不可能示弱,再把孩子丢给媳妇。 于是大踏步地走起来,生怕媳妇看出端倪。 杨落雁在后边追,边追边道:“慢着点,你小心路滑。” 好在一公里的路程,十多分钟也就到了。 仨狗隔着老远,就在家里冲天狂吠,那是听到主人回家的动静了。 打开大门,小院里门廊下还亮着灯。 远处时不时地传来鞭炮的炸响声,一阵接一阵。 冲天炮这样的烟花比较少,大多数人家也就是听个响,基本上没什么危险。 有危险的,也大都是熊孩子玩擦炮闹的。 擦着了,专往草垛子上扔。 小楼内还残留着余温,吴远放下俩孩子,任由杨落雁给孩子褪去围巾帽子和外套,他自己去了灶房,一看炉子,确实没多少柴火了。 于是加了一堆的蜂窝煤。 回了客厅,等到春晚一开始,屋里就明显地暖起来了。 杨落雁把俩孩子安顿好,就把和好的面团连同桌子一起搬到电视跟前,开始包饺子。 吴远把俩孩子放在身边,防止他们去跟着抓面胡闹,顺便想要安安稳稳地看一会春晚。 没想到,电话突然响起来了。 毋庸置疑,又是拜年的电话。 第一个是上海的江静打来的,说着新年祝福的话,偶尔还传来旁边江妈的声音。 这上海娘俩虽然比大多数人有钱了,但孤女寡母的,也挺不容易的。 挂了江静的电话,吴远刚抓了把瓜子,准备开磕。 又一通电话打了进来:“吴老弟,你家电话可真难打,半天打不进去,打进去了又没人接。” “吕老哥,对不住,刚刚家里没人。” “那怪不得!大过年的,没你喝酒,这过年滋味都少一半!” “吕老哥,上海那边的年味指定比咱们乡下浓多了吧?” “什么都瞒不过你!”吕文清笑逐颜开,“因为老人家在这边过年,外滩那边特地举行了盛大的烟花活动。娘俩去看了,到现在还没回来呢。不过消防车出动的也特频繁……” 不愧是教授,讲着讲着,就一体两面,头头是道。 吴远笑道:“生活有奔头,比啥不强。” “是是是,祝你跟弟妹新年快乐,阖家幸福。过年早点回来,一起喝酒!” 挂了吕文清的电话,吴远手心里的瓜子都攥出汗来了。 赶紧嗑上一会,顺便看看春晚的开场节目。 这舞台布置谈不上华丽,灯光效果也说不上炫目,可这时候人的精神面貌和敢说敢讲的劲儿,就是容易令人乐呵。 尤其是今年的组织形式,居然是小组PK的形式。 人多嘴杂之余,着实热闹非凡。 吴远刚看出点头绪来,电话又响了…… 第272章 招兵买马,全凭手艺 一整晚的功夫,吴远都在看春晚和接电话的节奏中过去。 中间夹杂着几通给媳妇杨落雁的拜年电话。 但大多数还是找他的。 电话听筒压得他耳朵都酸了,痛了,同时春晚也断断续续地没看个明白。 俩孩子早就扛不住,歪倒在沙发上睡了。 杨落雁只给俩孩子盖了条薄毯,就继续包饺子。 白菜豆腐馅的、韭菜鸡蛋馅的、牛肉猪肉馅的。 包得足足三斤多的饺子皮,满满的好几盖帘子。到最后新年的钟声敲响过后,杨落雁还想接着包,却被吴远打着哈欠拉着进屋道:“包点够吃的就行。” 杨落雁看了看墙上的钟表道:“咱家不守岁啦?” 吴远理直气壮地道:“在哪儿不能守岁?非得包饺子干活守岁?” 杨落雁一闻,闻出丈夫身上的洗发香波味儿:“怪不得你大年三十的,居然勤快到自己主动洗了澡……” “哈哈,让你看出来了。” “急什么?人家还没洗呢!” 这一夜守岁,守得轰轰烈烈。 直到快天亮了,俩口子才沉沉睡去。 可惜没睡多大一会儿,就被院子里的狗叫声吵醒了。 狗叫倒不是有人上门,而是被周围四邻的鞭炮声吓得。 实际上,就算不是狗叫,吴远也差不多被吵醒了。 旁人家都吃上了开年第一顿饭,自家也不能太晚。 尤其是杨落雁不甘于人后的。 于是吴远起床第一件事,就是出门把鞭炮点了。 回头来刷牙洗漱好,杨落雁也把饺子汤圆都煮好了,端上了桌。 俩孩子坐在桌前,小碗里也有个汤圆,不是给他们吃的,而是给他们玩的。 吴远一口气吃了两大海碗的饺子,这才有点踏实的感觉。 昨晚守岁消耗太大了,不得不补。 当然,媳妇包的饺子味道也着实不错。 香! 吃过了饺子,吴远去灶房添了一次柴火。 外头就有人来拜年了。 第一个登门的,毋庸置疑是马明军和张艳俩口子。 二徒弟赵宝俊带着蔺苗苗紧赶慢赶地,也没赶上大徒弟俩口子。 弄到最后蔺苗苗逮着赵宝俊一通埋怨道:“你就不能早点去叫我呀?” 赵宝俊一脸苦笑。 他天不亮就到蔺家了,但架不住蔺苗苗自己个赖床。 面对俩徒弟,吴远就看对待自家孩子一样,很随意。 瓜子点心随便吃。 蔺苗苗甚至都知道在哪儿,自己个就能找得到。 倒是马明军和赵宝俊陪着师父坐下来,敬了根烟道:“师父,有个事,不知道该不该跟你讲。” 吴远任由宝俊上了火,就听马明军憨憨地道:“年前一直有人找上我家门来,最终的目的,却是想去师父您手底下打工干活。” “是木匠还是瓦匠?是大师傅还是小工?” “都有,师父。” “小工先不收,得等等。木匠你叫他们找你师公,瓦匠就找乔五爷。那边我都打过招呼了,只要手艺过关,肯定有活干。” “好嘞,师父。” 赵宝俊也趁机道:“那师父,找我的人,我也这么说了?” 吴远挥挥手道:“一视同仁,只看手艺。” 紧接着马明朝开着银色桑塔纳,带着马明琪到了。 桑塔纳焕然一新,明显是精心洗过。 后面玻璃上,还贴了喜庆的福字。 马明朝一下车就道:“老板,我琢磨着今天拜年路不好走,所以就开车过来了。” 吴远一想,“那正好,我跟你小娘正要出门拜年。” 杨落雁匆匆出来道:“俩孩子怎么办?” 新年大正月的,孩子指定不能带。 否则,这不是摆明
相关推荐:
他来过我的世界
凡人之紫霄洞天
永乐町69号(H)
全能攻略游戏[快穿]
被恶魔一见钟情的种种下场
快穿甜宠:傲娇男神你好甜
邻家少妇
爸爸,我要嫁给你
有只按摩师
妇产科男朋友